观后感

参观包公祠有感

时间:2023-07-01 06:59: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参观包公祠有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包公祠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包公祠有感1

  在肇庆西边,有一个浩气长存的地方,就是包公祠。传闻这里是包公工作的地方,有着包公的文化和故事。今天,我和几位同学带着满怀的心情来到了这奇妙而庄重的地方。

  宋代名臣包拯(包公),为官刚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公正,铁面无私,惩恶扬善,打击罪恶,作风优良。他的精神到现在,一直为后人所敬颂。包公在肇庆端州府尹做官在位三年。为了端州人民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福百姓,受老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它的文化,他的历史痕迹,他的精神还一直保留着。他一身清廉,公正,确确实实的是我们的好榜样。

  回家时,我的脑海浮现出包公严肃庄重的神情,浮现出他的优良品质。我想建立包公祠不只是纪念他,的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包公他为人品质和优良作风。有一位老艺术家说了一句话:清廉一身平安,实干造福百姓。包公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为人品质,精神美德,将会永远传承,永远挥散不去,永远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他的道德将会永远洒在神州广袤的大地上。

  包公祠分为包公祠和清心园。庄重的装饰,古朴的油漆,展现了以前包公曾经在这做官的一幕。在包公祠里,我看到了包公他严肃庄重的雕像,知道了他生前喜欢养花;清心园里,洗砚池中,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我仿佛看到了包公曾在这观赏美景的情境;在偌1大的展厅内,包公的一件件故事都在里面,什么二十四孝图,披云鹤戾都在眼前,可更多的是包公为老百姓做贡献的事情。在留给后人的印象中,他的某些故事在投影里,雕塑中展现出来,他的展品也在展厅里静静的待着:脸谱,影碟,服装,端砚,各种稀奇,各种惊叹。他的为人品质也在一件件故事中流露出来……

  历史以来,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除了包公不少为人该我们留下了不求的印象,就像毛泽东,焦裕禄等主席高官。到了现代,清廉的广告虽一直在不断出现,可是贪官也层出不穷。有些不法分子为了避免自身受害,用大量金银珠宝贿赂官员,还油嘴滑舌为官员“洗脑”。官员见钱眼开,贪财。还做一些污秽的事情。如今贪污的现像越来越多,清廉的人也越来越少。正是那些官员鬼迷心窍,正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魔鬼,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

参观包公祠有感2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枢密使是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副使是副职)。

  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5不适宜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权势的大人物。

  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吵起来。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当时,还有一个大官僚,叫王逵。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非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气愤极了,立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

  这两道奏疏上去了,朝廷并没有罢王逵的官,又调他做了淮南转运使。包拯坚决反对朝廷这种做法,又上第三道奏疏,进行弹劾。过了一些时候,包拯又了解到王逵的另一项重大罪行。原来,王逵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的时候,疑心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打击报复,暗中指使人诬告卞咸,一下子关押了五六百人,制造了一个大冤案。包拯又接连上了四道奏疏弹劾王逵。他义正辞严地责问朝廷说:“难道朝廷竟忍心让一个地区的百姓,听任王逵去残害吗?”在包拯的七次弹劾下,最后,宋仁宗不得不免去了王逵的官职。因为包拯铁面无私,任何皇亲国戚、权贵大臣,都没有办法在包拯那里走门路,通关节,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们已经把他和传说中阴间的阎罗相提并论了。

  包拯自己处处奉公守法。他曾在端州府(今广东肇庆)做过官。那里出6产一种石砚,名叫端砚。端砚石质坚实细润,雕刻精美,是名贵的工艺品。以前端州的地方官,借着向皇帝进贡的名义,乘机搜括端砚,奉承权贵大臣。他们搜括去的端砚,要比进贡的数量多几十倍。包拯到了端州,只收缴向皇帝进贡的数量,自己一块不拿。端州人民看到包拯这样清廉自守,敬佩极了。

  包拯做了大官,但家里的生活仍旧非常俭朴,跟平常百姓一样。他平生最痛恨贪官污吏,在一篇《家训》里说:后代子孙做官贪的,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包家的祖坟中。包拯的清廉刚直,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敬仰。

参观包公祠有感3

  前几天师弟提议去包公祠聚会,呵呵呵,这提议还真够特别,几个青年男女跑到供奉包青天的地方小聚,在叙旧的同时又可以培养一下高尚的情操,师弟还真是用心良苦了。

  当天的祠门可罗雀,一群工作人员无所事事的坐在门口。这年代除了想升官发财的来膜拜包拯的人外,也没多少人会惦记着他了,人烟稀少也是当然的。祠庙很小,五分钟就能参观完,与一般的祠庙没两样。我就连包公的塑像都没看到。可能是我没在认真参观吧,包公祠与我想象的相差太远了。里面烧香拜佛,旁边还有什么观音阁,主持们还变相的索取香油钱,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地方,难怪来的人越来越少,只有那些官员们惺惺作态的来上柱香以表清明,也不知道他们在作秀的时候有没有点愧疚,有没有觉得玷污了这块神圣的`地方。

  祠内看到有几个簸箕晾晒着纸币和硬币,想必是信徒们扔到池中石龟之物,过去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寺庙之类的要盖这种水池,还要放只大石龟,看到很多人把白花花的银子往水里扔我都有下去捡的冲动。现在倒是可以理解了,都是利益所使,利用人们的虔诚牟利。

  包公写的明志诗《书端州君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参观包公祠有感】相关文章:

肇庆包公祠观后感07-28

包公祠观后感(精选9篇)08-29

包公园导游词12-26

关于晋祠的作文05-04

晋祠公园作文04-20

承包公司经营合同01-26

关于晋祠的作文模板05-05

晋祠导游词06-07

晋祠导游词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