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张思德观后感

时间:2023-08-18 07:00:3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张思德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思德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思德观后感

张思德观后感1

  “为人民服务”,这是毛主席为一位伟大的解放军战士张思德的题字。

  张思德其实只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为何用“伟大”来形容他?这,可以从电影中找到答案。

  “‘你来帮我一下吧,晚了解就赶不上看亲嘴了。’听到战友的话,张思德毫不犹豫地上去帮助他放映电影。影院里观看的人已是哄堂大笑。”在张思德的时代里,电影可以说是“稀有资源”,放映电影不是他的责任,但他仍“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他,不仅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战友帮忙。“影院里观看的人已是哄堂大笑”,这电影该多有趣啊!张思德难道不想看吗?他一定想。看电影是有趣的,放映电影是看不到有趣的电影的。也许,张思德的心里也会有一番小小的斗争,不知该不该帮忙,但在顷刻间,他已作出决定:帮!

  “你最大的缺点是不爱说话,最大的优点也是不爱说话。”电影中,张思德做了许多类似的好事,又有谁知道?其实,正是他的“不爱说话”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形象。他不是为了表扬而做好事,也不是为了私人利益做好事,他是真正地为了群众做好事。“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张思德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奉献中去,他就是那种难得的、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更可贵的是,他做了好事还不说话,使这种奉献变得默默无闻。

  在军营之外的群众队伍里,也有许许多多像张思德一样的'人。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岗位,从世界500强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到汶川地震中为灾区捐款的老乞丐。他们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也许是年过八旬的老爷爷老奶奶,也许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愿意为大家做好事,你都会成为这个日益壮大的队伍中的一员。

  在我们班级里,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同学,他叫邹佳栋。邹佳栋平时很调皮,老爱闹事,放学时,经常被老师在办公室留上几小时。他也有优点,他和其他男同学一样,喜好为班级做好事:扫地、排课桌、拖地……样样抢着干。做完事后和张思德有一模一样的反应,不吭声。也就是说,他不会做完后就大声说:“这是我干的,你要表扬我!”

  前一阵子,一封大红的信寄到了我们班级。不知为什么,班主任贺老师看过信后高兴得眉飞色舞,让我把信送给大队辅导员。辅导员老师看过后,只是淡淡地说:“我知道了。”从她湖水般平静的眼神中,我没有发现任何异样。这到底是封怎样的信?

  一星期后,答案揭晓:表扬信!原来,在商场购物的张阿婆扭伤了脚,多亏了邹佳栋帮她拎包,感觉到把她送回了家。所以张阿婆给学校寄来了感谢信。老师把邹佳栋连着表扬了好几个星期。

  邹佳栋和张思德一样,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所以才会有这一连串的好事光顾他。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学习张思德的品质,世界就会更美好。张思德的品质就是电影给我们的最美好的纪念品。

  这多么象电影中的场景: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的家畜丢了,张思德立刻去追。在生活中,这事带着同样的身躯,穿着不同的衣服来了:同样是需要帮助的老太太,也同样是个热心的人。

张思德观后感2

  最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电影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作为一个名字,因为毛泽东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而被世人所知;但作为一个人,又因为年代久远,几乎没有相关记载而鲜为人知。这,无疑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困惑。但聪明的艺术家们,既把张思德当作被塑造者,又把张思德当做讲述者,通过他的视点和相应的人物关系,串联出周围人的故事,串联出关于领袖、士兵和关于延安的真实故事,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题中。

  我从电影里重温了张思德短暂平凡但却熠熠生辉的一生,感受他默默无闻、勤苦奉献的崇高而执着的革命精神。张思德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张思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生无我想,尽瘁为人民”的英雄,当舞台灯光突然灭了,手忙脚乱的人们找不到梯子,张思德同志主动充当梯子;当主席的车子爆胎了,张思德同志翻了几个山头,连背带扛又滚,竟是一个人取回了新的车胎;当大娘的猪跑到了河里,张思德二话没说,跳进河塘里抓猪张思德拥有着说不完的先进事迹,点滴间凝聚着他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纯而深的革命情感。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看着英雄比自己,真是隔着长江握手——差得太远了。以前,我只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头脑里装知识,不愿为班级负责,对班级工作一点儿也不关心,有时还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学闹道德不可开交,这让我太惭愧了。现在,我深深地懂得了:作为21世纪的我,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将来孝敬父母,报效祖国。

张思德观后感3

  今年是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也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60周年。影片《张思德》以1944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为背景,讲述一个普通小战士和领袖之间的故事。表达出来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自我牺牲和自我奉献精神。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对于革命工作的热忱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都在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平凡工作或劳动中得以体现。他勤劳的身影、亲切的面容留在了革命时期延安的每个角落。洛杉矶保育院的儿童与张思德亲同父子般的亲情;张思德与内卫班的战友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都细腻感人地传达了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触人心弦的真实情感。

  张思德,是一个拥有美丽灵魂的好人,一个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人,为人民烧炭而又无怨无悔的好人。张思德,有着“闷葫芦”般无私无畏的品格。在个性张扬、主张功成名就的社会里,能做到“雁过不留声”“人过不留名”似乎是很不可能的,想到某位领导为了升职不惜大造舆论的丑恶嘴脸,想起在荣誉面前不惜一切手段而丧失尊严的灵魂,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的富有滑稽性。而在人们早已近于忽视什么是“好人”的思维里,这说起来上的确尚有很大难度,似乎也没有说服力,就连在张思德的年代,他的'好并没有给他带来职位上的升迁,然而,这个“闷葫芦”就是认定自己“多做事少说话”的准则,无所求,无所谓,我想也许这就是其人格价值的真正所在:憨厚,丝毫没有受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左右自己前进的生活!而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又是多么的令人震撼,在功力盛行的年代,“好人”存在的价值显得很苍白,然而张思德那回眸时阳光大男孩般的笑容却让多少人为之深深感动!也许作为一个好人不需要做什么过多的说明,它就在那里超脱般的存在着,仅仅因为它博大的胸襟,还有一些是世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的、绽放着光芒的人格魅力。

  张思德同志以年仅29岁的生命轨迹,实践了自己光辉的誓言:“为革命,为人民,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他所做的事虽然平凡、细小,但却使人强烈地感到他的忠贞和火一样的赤诚。他短暂的一生如同他的名字,有思想,有道德,他是一个平凡、伟大、高尚的人,他的一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

  我应向他学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落实在工作中。要学习张思德,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奉献自己的最大能力。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做人:朴实、忠厚、待人诚恳,团结同志;做事:认真负责,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特别是在和平环境,每个党员要做人民的公仆,不图名利,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张思德观后感4

  风雨交加,泥石混杂,半边山坡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整片塌下,一个年轻而伟大的生命瞬间消失在风雨之中。这是观看了影片《张思德》给我最震撼的地方,虽然它是一部党性教育的宣传片,但是它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启示。

  影片讲述了张思德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在延安艰苦的日子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的表现,突出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体现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去为人民服务。比如:对孤独老人,他像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在自己的同志因为错误的问题被禁闭的时候,以平凡的方式,晓之以理,要求他好好反思,做好改造工作,争取早日得到组织的认可,从而体现出张思德关心同志的'优良品质。有一次,主席去开会,车胎坏了,他跑着回去拿轮胎,鞋子掉了也不知道,可是,当他看着毛主席工作没有因为车子的问题而受到影响的时候,他会心地笑了。这一点反映出张思德工作细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最后烧炭的工作期间,小白在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情急之下,张思德把他的口琴掉到了池塘里,过后自己又亲自到池塘打捞,并向小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做法,争取了小白的谅解,这一点也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能够做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高尚品德。还有,由于下暴雨,山体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表现出张思德同志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他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其中,毛主席说:“他平时笑起来的时候像个孩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些话,虽然阐述简单,却讲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少说多干的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永放光芒,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学习和工作。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一些年轻人为了职位或者某些利益,有三分本事就说成十分,有十分就说成百分的虚假和浮夸的现象。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没有意义。在我的工作中,我应该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看到自己的不足,认真对待。在平凡的人生中,发挥张思德同志不图功名利禄,少说多干,敢于担当和牺牲的精神,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张思德观后感5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毛主席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给毛主席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20xx年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张思德观后感6

  今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小学部3一6年级的学生一起去文艺会堂观看电影一《张思德》。看过以后,我颇有感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一听大张思的这名字,就可以想到他好思想,有品德。《张思德》中的他,是个团结集体,尊老爱幼,做事认真,助人为乐的人,最大缺、优点就是坐视不吭声,不太会说话。他非常喜欢小孩子,有一个小孩是个孤儿,一次,尿湿了,张思德把他抱起来,洗澡时,洗得比自己还干净。他还非常爱帮助人,一次邻居家的一个老奶奶的野猪跑了,他跳到河里,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弄得透湿,我心想:张思德宁愿自己被弄湿,也要帮老奶奶去追野猪,这种关心穷苦人的品质,多么高尚,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还有一次……张思德的优点数也数不清,他助人为乐的好事更是像星星一样多。

  我由张思德联想到自己,我和张思德一样吗?我有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吗?记得有一次:天阴沉沉的,乌云笼罩了天地。

  好像就快下雨了似的。刚好那天轮到我值日,我心里真有些不情愿,巴不得找个理由逃回家。做值日时,组长叫我到一下垃圾,我还强词夺理,推却了。只肯干自己份内的事,多一点也不干。我想想张思德,又想想自己,实在很惭愧。我以后一定要一张思德做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我们现在是小学生,还可以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了学有所成,为祖国争气。可是张思德呢?他才二十九岁,二十九啊!

  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在泥石流下。想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不知不觉,我已泪流满面,成了个泪人儿,苦涩的泪水不断地往外流,往外流……

  啊!世界太不公平了,一个年仅二十九岁的小伙子,一个比我们大的叔叔。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你应该有美好的未来,你应该去读书、去上班、去……应该有一顶鹅黄的军帽,黑色的羽绒服,灰色的手套,深绿的跑鞋。然而你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在那个战争的时代不给你一切,你只能拥有饥饿、痛苦和不幸,你只能带着理想:做一个木匠。就那么一点点小小的理想,在美好时光中早早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多少革命前辈为我们美好的今天,付出了多少代价,没有他们那种精神,哪有我们今天自由幸福的生活?而我在幸福之中,竟不懂得珍惜。平日里,不合口味的菜不吃;不漂亮的衣服不穿;不好的玩具不要……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这时,我才深深地感到,我们对张思德的敬仰是万古长青的。我觉得张思德就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要学习他那为人民、为祖国奋斗的精神!

  同学们,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民族的振兴,中国发达的重大责任就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这一代必须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只要我们走向科教兴国的道路,就一定能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向张思德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

张思德观后感7

  电影以张思德奔跑作为开头和结尾的画面,我觉得电影是意喻张思德只是一名普通人。同时也意喻了共产党人也都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这部电影通篇只表现了一个理念:那就是任何一个成功的大厦都是一块砖一块砖累积而成的;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是普通人辛勤劳动积累的结果,这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电影先是表现张思德当警卫员,做事总是负责任的风风火火,跑步完成。比如汽车轮胎坏了,都是背着轮胎跑步前进,以至于由于鞋爱坏而总是光着脚板走路。然后又表现了他爱心的一面:让一个受了刺激的小男孩健康成长;帮一个老大娘追猪;帮助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作为对比,他的一个与他同时参军的老战友已经成了一个主任。而他依然是战士。这个对比的意义就是,究竟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电影在其中几次通过张思德与同伴之间在不同场合的对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是对人民的最大贡献,就是为人民服务。他的那个主任战友由于贪污被判刑一年。为了帮助这个战友重树信心,他几次探监,帮助那个主任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

  电影最后是他调到烧炭队后,表现他如何领导这个队的。当下大雨时,张思德去给炭窑遮盖,遮盖好之后他没有离开炭窑而是在里面避雨,这是他忽视安全的一个严重错误。作为长期在山沟里生活的人应该能够意识到大雨对于黄土坡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泥石流。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将炭窑覆盖,张思德同志牺牲。从这个角度看张思德同志不适合作为领导,只适合当兵。应该吸取安全生产的教训。

  我觉得这部电影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去观赏,特别是我们这些在幸福中生活的大学生,能使我们了解到革命的艰难性,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可以负责任的说,类似于张思德这样的人如果活到现在的话,依然是革命的,先进的.,不会被糖衣炮弹打倒的。倒是那些类似于它的主任战友的那些人,由于倚老卖老,将自己的资历作为是升官发财、贪图享受的资格,这些人先后被糖衣炮弹打倒。中国革命的成功都是依靠向张思德这样人的辛勤劳动。纵观现在,当我们还有大批的人活在贫困之中时,却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因贪图享受而被判刑,这些共产党员的党证是如何混到的手的?他们的党性都到哪里去了呢?

  以上是我通过看这部电影所联想到、体会到的一些思想汇报,也仅是我个人很不成熟观后感。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还请党组织老师给予我辅导,帮助我逐步成熟,使我能早日达到迈入党组织殿堂的标准,早日加入这个光荣的大家庭。同时,我也会向张思德学习,尽自己所能为周围人服务。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的。请党组织老师监督我!

张思德观后感8

  我是噙着热泪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的。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观后感】相关文章:

张思德的观后感(精选10篇)12-28

张思德的观后感锦集12-28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优秀02-01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通用32篇)03-21

[观后感]长征观后感03-31

哪吒观后感《哪吒》的观后感02-28

家教讲座观后感|观后感11-17

紫日观后感_观后感_04-07

《时间的答案》观后感材料观后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