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观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匆匆》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匆匆》观后感范文1
时间慢慢地流逝,人也慢慢地长大了,我却从未感觉过时光匆匆。自从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我有了另一种感觉,觉得人生是多么短暂,想到这,我不觉悲从中来。
但是慢慢的,我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为我以前流失掉的时间而感到惋惜。正如文中所说的:“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了……”是的,在你不经意时,时间会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地流去,偷偷地跑去。而我发现它在不同情况下,走的`方式不一样,比如:一次,我和伙伴们一起玩耍,而不知不觉中,它便在你放松的神经缝隙中逃得很快很快,让你逮不住它的身,抓不住它影;而另一次,我为了让自己的作文进步,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看作文书,我把自己的心思和思想全部集中在作文情节中,做到忘我的境界,等过了指定的时间,它似乎过得慢了,不像上次那样逃走了,而是像散步那样,边走边观赏我认真汲取知识的情景,而这一次,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多,感觉过得十分充实。
于是,我找到了它的规律——往往不珍惜时间的人,会觉得生活特无聊;而充分利用时间的人,会觉得生活充满趣味。
认识时间的人,时间很短暂。何不在这短暂的时间,让自己炫耀一番呢!啊,我不厌其烦,又融入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里了!
《匆匆》观后感范文2
看完《匆匆那年》,脑海里仍不时浮现出那个穿着白裙子,骑着单车的女孩———方茴。
倪妮的方茴虽然素面朝天,但是确实展现了方茴的纯净,隐忍。她就是那样一个安静到让人心疼的女孩。
彭于晏的颜,算是业界良心。可是要真是穿起高中校服,难免给人大龄无业青年的即视感,不够青春洋溢。
乔燃,本应该是一个讨喜的男二,可是戏份太少,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传话筒。
电影的剧情有些头重脚轻,比起“匆匆那年”的浓墨重彩,之后的`变故显得太过单薄,没有说服力。陈寻的感情变节,也有些仓促。若不是电视版《匆匆》珠玉在前,我很难相信陈寻曾经是一个对爱执着的人,顶多算一个荷尔蒙分泌过多的青春期少年。
愿一切重头来过…
陈寻说过,方茴是大地,沈晓棠是天空…
他说,他后悔了…
地承万物,”愿来生你的一笑误我浮生的匆匆那年……”
《匆匆》观后感范文3
和所有青春电影的剧情一样,那些年我们从相遇到相恋,一起度过懵懂的日子,喜欢时那样的放肆、潇洒、无知让我们不知天高地厚的在天与地之间徘徊,因为对未来毫无规划,我们总是轻易地给对方许下承诺,等到发现我们自己并没有心中所想的那般强大,然后又顺理成章的地分开??这就是这个可悲的青春电影告诉我们的。
也许每个人都爱过,也被别人爱过,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在看这些电影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共鸣,于是就会回忆,回忆对那段时光的思恋,也会感叹一句:“匆匆那年”
有时候会和老同学出来聚会,然后回忆学生时代的日子,互相找笑点吐槽,在没心没肺的笑过后,心里又略有些酸楚的感慨,最后从容的干掉杯中所有的酒。在那些过去的日子里,有对方的表白失败,有翘课去另一个城市找某个人,有老同学和自己的朋友最后走到了一起,有人结婚,有人离婚。
和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似乎,都是相爱与别离的话题,无论是甜蜜还是苦涩,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就是那些年,一个人最风华的岁月也就是那些年。--那些年,什么房子,车子,工作??都与我无关,我只关心的是我在乎的人会不会喜欢我。
我喜欢过别人,也被别人喜欢过,有喜欢一个人到自己所有情绪都和她有关,也有过因为想太多导致整宿整宿的失眠,结果,那时候以为对方也和我一样痛苦,后来才发现,真是自己想太多了。或许是经历的多了,也明白了,无论自己爱与不爱,这些小情绪在别人的眼中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最后也学会了安静的悲伤,不去打扰对方的生活。
自己所经历的是如此的独一无二,别人或者是当事人能否理解,都无所谓了。现在,无论那个人是在桥上还是在楼上,无论是在窗户上还是在梦里,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匆匆》观后感范文4
看完《匆匆那年》后。有多少人,忆起匆匆而逝的青春里,那个只对着你笑,只因为你哭,曾握紧双手,誓言白头到老的女孩…想起她的时候,你会不会独自傻笑,独自感怀…看完《匆匆那年》后。有多少人,还记得激情的校园里,那些有福同享,有祸同上,烟卷同抽,有酒同醉的寝室哥们儿…想起他们的时候,你还能不能轻易说出每个人最糗的那些事儿…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摘自《匆匆那年》祭奠--匆匆那年我逝去的爱情如匆匆那年中所唱的一样。“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匆促,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点燃一只烟,我静静的躺在沙发上。聆听音箱里传出的《匆匆那年》的片尾曲,倍感心头压抑。
电影中的情节历历在目,我完全融入了男主角的灵魂中,回忆着他的过去,也缅怀着我的过去。感受着他的情感,也追痛着我的哀伤。
记得那是20xx年冬天,临近春节。我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故乡。这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有我苦乐同舟的朋友。这里,也是我美好爱情的开始,更是,我爱情誓言的坟墓。
经过一夜火车的劳顿,我终于看到了那熟悉的车站,破旧的天桥,红砖磁瓦的候车室,和出站口风雨不断的吆喝声。我回来了…
那天的天阴沉沉的,好像要有一场暴雪降临。我的心情如同那天气,在两年的漂泊生活后,我还是无法忘记,无法忘记我曾经抛洒在这片土地上个骨灰。两年前,我从这车站离开时,一路上抛洒掉我焚烧的爱情果实的骨灰。
它们,没有被两年来的雨水冲刷掉,也没有被两年来的大雪埋藏。只等我在此刻归来时,它们依旧静静的被抛洒在道路的两旁,奋力的去遮掩那些,快乐并痛苦的回忆。坐在去往朋友家里的出租车上,我的心情也阴沉沉的。
当出租车驰过法院时,那庄严的高耸的法院办公楼,让我想起她的家,她的家就在法院对面的小区里。看着那熟悉的小区,我清晰的记得每栋楼的门牌号,记得小区内每一处供人休憩的座椅。
驶过这小区,看着道路上每一个熟悉的建筑物穿眼而过。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些年,每天晚上送她回家后,一个人窃喜的走在这条路上,看着一栋栋身旁的建筑物,嘴里轻哼着小曲儿的自己。
朋友的家,在我就读过的高中对面。我让司机将自己拉到了学校的大门口。站在学校的门外,看着操场上正在出早操的同学们,看着那熟悉的一草一木,听着那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这一切,犹如命运刻意安排的轮回般,时隔九年,又一次将我带到了这里……
在匆匆那年里,有这样一句话。
“年轻时,我们总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扉。而长大后成熟的我们,可能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最初的勇气。”
到了朋友的家,感受着无比的温馨,就我们两个人。两个老爷们弄了一桌子的菜,摆着一箱子的啤酒,也不用杯子,一人手握一瓶,闲谈两年来各自的趣事儿。时隔两年,我们之间电话虽少,朋友间的情感却随着时间的沉淀而越加的深厚。
这样的肆无忌惮,这样的开怀畅饮,这样的哭笑随心。身在异地的我,无法向任何人流露。就像那逝去的爱情,牢牢的心中扎根,树起祭奠的墓碑。我无法向任何人宣泄,无法在播种任何其他的种子,只能静静的看着,心中的那片土地荒芜。
那天夜里,我们不知道喝了多少酒,也不知道都唠了些什么。总之最后是醉的一塌糊涂,弄的'满屋狼藉。迷醉之际,我只记得自己拿出了电话,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号码,看了很久,很久。最后我握着手机睡着了,不知道是打出去了没有。后来,我的朋友告诉我,电话拨出去了,不过已经是空号了。
雪,真的在第二天飘落,铺满了对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早晨我醒来,走到阳台上,隔窗望着洒落的大瓣雪花,点燃一只烟。记得,那一年的那一天,也是下着这样大的雪。大到人走在外面都会模糊了眼前的视线,也正因为这样,我才遇到了她。
想着当时的场景,望着校园内那个地点。不自觉的我笑了,笑的那么的哀伤,笑的那么心痛,也笑的那么的懦弱。哀伤失去了,却又后悔了。心痛无法挽回,却终究不愿放下。懦弱两年的时间没能忘却,懦弱历经两年后还可以清晰的记得。
是啊!年轻时,我们握着手,大胆的走在街边,时刻牢记心中的誓言。年轻时,我们活力无限,爱情之火久燃不灭。
“如果有一天我们走散了,你会站在原地等我么?”
“我会,我会在原地等你到永远。”
长大后,我们走散了,各自穿梭在不同的人身边。我们找不到原点,我们模糊了永远的概念。我曾一度以为,我一直在原地,从未离去。但最终还是我错了,我随着大陆板块的飘移,已经离开了你的视线。
窗外的雪,掩埋了行人留在身后的脚印,覆盖了心底,曾经共同走过的痕迹。校园还是那所校园,时间却已流逝九年。这里,曾是我感情生长的棚区,是它供给我生长的温度和阳光,是它供给我生长的环境和氛围。
吃过早餐,朋友开车载我来到那熟悉的公园。树木都披挂上了银衫,往来行人匆匆,无心贪恋这单调的白色景致。只有我,站在公园的石门下,楞楞的傻看。追寻那通幽小径上残留的欢声笑语,寻找遗落的爱情残片。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我又何必异地两载,满心执着不愿改变。如果过去不值得留恋,又为何让我痛苦连连,常常梦回当年。那身影,时而映入眼帘。
不愿放弃的,不愿记起的。不是忘记了,而是我们将她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埋藏在了我们不愿被人挖掘的黑暗里。待来到了那熟悉的地域,即使再想掩盖,也无法不去触及。
这就是我们匆匆那年逝去的爱情。我陷落的深了,无法自拔。
如《匆匆那年》里最后的一句话。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在回朋友家的路上,路过她家小区门口时,我看到在茫茫大雪中,那高挑的身影,雨伞下,还是那样披散在背后的黑色长发……
这是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爱情,可是我却早已失去了它。
《匆匆》观后感范文5
第一次写观后感,我这烂笔头也写不出个所以然,不过,真的很喜欢《匆匆那年》,我还是拿起了这个烂笔头写下来了。
刚了解《匆匆那年》时,是电视剧版的,虽然追了很长时间但觉得它给我的印象竟不如电影版。原著九夜茴姐姐真的很有想象力,她的文字表达的好到了极点,不管这是想象出来的的故事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都很打动人。张一白导演的`这部剧的一些细节很好很真实。彭于晏、倪妮、魏晨、张子萱、陈赫和郑恺还有其他的演员演的很入戏,也许是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哪个纯真的青春岁月吧。
陈寻与方茴,虽然最后未能走到一起,但能带着这段记忆走了十五年,回想起来依旧如初也分外不容易。无论有无沈晓棠,故事的结局可能还是没能走到一起,毕竟初恋想长久也并不容易。
乔燃却是一个以朋友身份去默默爱着方茴默默为方茴担心的一个温情男孩,如果故事的开始黑板上写的不是“方茴喜欢陈寻”而是“方茴喜欢乔燃”的话,就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了,但这也是原著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暖男”这个词给乔燃一点也没错。
赵烨和林嘉茉他俩本应是情侣,但岁月不但会改变人的外表也会改变人的内心,两个备胎的故事从始至终似乎没有顺过。
五个人的情谊很深,哭过、笑过、疯过也无奈过,最后路口的分别我感到分外凄凉。之后五个人相聚,幸福涌出来了,早已忘记了当初可笑的分别,记得的只是一个个青涩的面孔和美好的回忆。
来说说我自己。我是九九年的,可能感触不深,就像原著说过的,没故事的看到匆匆,有故事看到那年。我没有故事却也看到了那年,因为上普通高中是我一个愿望,我也不管学校的好坏,我只想上个普通高中,像剧中五个主人公一样有纯真的友谊和单纯唯美的爱情。其实我是一名高中生,说白了是中专生,学的专业也没有女孩。我喜欢写作,思想可能跟他们不一样,所以在他们看来我是个疯子,这使我更想“跳槽”到普通高中,不过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没有参加中考的我学习成绩也差,可能没有《匆匆那年》中那样的故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匆匆那年》原著九夜茴加上张一白导演和几个主演,把80后们的记忆重新拾起,成为20xx年年度青春贺岁大片,当然也少不了天后王菲的美妙歌声。
珍惜一起的时光吧,别让现在那么快变成那年。
《匆匆》观后感范文6
一部匆匆那年,把多少人的青春,都拉回到了怀念当中。
有人问,青春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青春就是班级里,总有那么两个二货同学,每次上课睡觉,老师扔粉笔头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然后他们那一脸无辜的样子,青春就是,我看着发小,手中拿着苏有朋的卡片我向她要,她不给我,我随口说的那句,再也不跟你玩儿了,青春就是每天穿着难看的校服,抱怨写不完的作业,乘着暖暖的夕阳,骑着单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青春就是,你拿了几年的光阴,换来的一张毕业相,然后踏入社会,从那刻起。所有的幼稚与无知,都在一场兵荒马乱中,草草收场......
青春的路。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在这条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像陈寻那样的恋人。也会遇到像乔燃那样的知己。当然也会遇到像嘉茉,和赵烨那样的死党。
那个温柔沉静的少年乔燃,以一朵丁香花的故事,像青春岁月里所有人的暗恋一样,单纯的情思,弥漫过每一个校园.我羡慕,乔燃,给方茴的爱。如果你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放弃你,可能最后,都没有人知道,乔燃,在方茴心里留下了什么,也没有人清楚,方茴在乔燃心里留下了什么.....
我相信,方茴进医院手术的那一刻,乔燃有多么心痛。只是,他没有理由,更没有身份去关心.可能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都在懵懂的时候遇到了,然后恰恰又因为懵懂而错过了,记得乔燃问方茴,如果我在黑板上写上我们的名字,那么你会喜欢我吗?方茴没有作答。但是我想至少最后乔燃努力了,哪怕所有的付出,只为了换来方茴那个姗姗来迟的拥抱,他也不会太遗憾吧....
都说承诺是用来背叛的。就像陈寻给方茴的承诺。说我们一定会考上同一所大学。一定会结婚,生孩子,结果,陈寻遇到了,沈晓棠,可能很多人,都会为方茴的爱而心疼,而落泪。心疼她被陈寻欺骗后的心酸,心疼她被陈寻抛弃时的决然,心疼她在陈寻离开后的偏执。
世界上,本不乏像方茴这样的女孩,有的她,在失恋之后苦苦哀求;有的她,折磨自己以换来他的同情;有的她,甚至拿生命来当筹码其实,说到底,她们都是傻女孩....
陈寻,那个寻不回的白衣少年。也许你会为方茴不平,而记恨陈寻。但在我看来,陈寻最真最纯的感情一定是给了方茴的。那些塞在笔袋里的纸,写在黑板上的字,高考放弃的题目,都是认真到极致的喜欢。而后的背叛虽然残忍,却也不能否认曾经的用心。放弃方茴,不是不爱了,不是不守约,也许正如陈寻所说,很多事变了样子,就在也回不到从前了,时间太过残酷,走着走着就都散了,而我依然站在原地,你却不见了。
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也许,匆匆那年的人和景都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但记忆里的一幕幕依然清晰如初,或许,年少时的喜欢本就毫无来由。我想对于方茴来说,怨恨也好,释怀也罢,匆匆那年,早已融化在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里。
于是她选择了离开。她的离开,留给自己的是时间。留给陈寻的是愧疚。而留给乔燃的却是挂念。
忽然想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人生真的如初见,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感情,走到分手那种地步。我想。这样的经历,对他们无疑,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在遇到下一份感情,乃至白头偕老的时候,彼此都学会了,理解,和珍惜。虽然遗憾。没能从校服,走到婚纱。但一辈子可以有一次那么直接,干净,纯粹的爱,是不是也应该算是一种遗憾中的完美呢?
匆匆那年,它不光是一部好看的作品,更像是一个镜头,倒映出了一代又一代人年轻人的影子。那样一群真诚的面孔,他们的相遇或离开,最后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沉默了。是不是像极了曾经的你、我、他.....
《匆匆》观后感范文7
近日,下雪,抽空,跑到电影院,看了电影《匆匆那年》。除了实在禁不住身边人的热议、影评人的推荐,某种意义上,我本人也是原作者九夜茴的读者,读过她的《花开半夏》。在她的作品里,男主角和女主角因为命运而相识、相爱,简单、纯粹、炽烈,却同样因为命运的捉弄,痛苦、破碎、绝望、沉沦。然而,在爱情的面前,生命与青春不再选择懦弱与背叛,而是充满勇气的爆发、与欲望和邪恶同归于尽,换来的是每个人欲罢不能的惋惜和眼泪,还有对真挚爱情的执着和相信。
然而,我并没有读过《匆匆那年》这本书。仅剩的,或许是自己对青春、校园题材影视作品的关注。虽然当年《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电影,带来的是让我们热泪盈眶以至回味无穷的“治愈系”小清新,但随着这些年的“见多识广”,若还有谁为此“潸然泪下”,将与那个沈佳宜口中的“大笨蛋”,一起被定义为“幼稚”。可是,当《匆匆那年》的曲调响起,看到那些在水中漂浮的教材、不断呈现的毕业合影照片,一个人站在放映厅的中央,望着荧幕,泣不成声。
不可否认,彭于晏扮演的陈寻,是方茴悲剧的罪魁祸首。影片一开始,陈寻半夜里扒教室窗户,摸黑在黑板上写下“方茴喜欢陈寻”,我就觉得这人好自私啊——你咋不写“陈寻喜欢方茴”,反倒比女孩子就范?这事儿要是让老师知道了,你让人家女孩子替你背这个黑锅啊?接下来让方茴回答“是或不是”、面对方茴“继续在一起”的苦苦哀求,陈寻的表现都是如此的强势——要不是陈寻铁下心拒绝方茴,后者也不可能做出“堕落”般的牺牲。
而方茴,早已经将对陈寻的爱,与自己融为一体:凄冷的下雪夜,刚说完“这是我们俩在一起的最后几秒钟,分手吧”,她跑到那棵刻着“我们永远在一起”的树,蹲下来仰望上面的字,让眼泪如洪水般尽情流淌。在按掉手机的那一刻,她不是没想过,就此切断对陈寻的一切念想,可她做不到,就像她不想听到“对不起”的三个字一样,却不断从陈寻的口中传来,击碎着方茴敏感而柔弱的.心。
然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本不断抢戏的《会计学原理》。这本书,是方茴、陈寻爱情的唯一见证——不对,应该是爱情走向终点的唯一见证。陈寻答应方茴一起听课,结果他没来;方茴带着书男生寝室找陈寻,结果他不在;那个改变方茴一生的夜晚,床边的《会计学原理》仿佛无力地提醒着,沉沦后迎来的,并不是光明的开始。在方茴眼里,那本书凝结着对陈寻的爱恋、牵挂、期待,还有失望、痛苦和绝望,就是陈寻自己的化身。然而,《会计学原理》只会让我们明白理性上的“是or不是”,却不会让我们真正懂得,此后那门课,陈寻就再也没有上过。
但我们没有理由指责陈寻,却不是因为他“也曾经努力过”。郑烨心里一直喜欢林嘉茉,却未曾真正大胆追求过;林嘉茉一直知道郑烨喜欢她,却因为苏凯一次又一次抛弃,丧失了对郑烨和爱情的相信,也丧失了对自己的坚持;而乔燃,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对着陈寻当年的背叛说这儿说那儿,可你知道方茴吃苦、受欺负的时候,你在哪里?你明知道你爱方茴,而她选择陈寻是没有“永远”的,为什么在方茴最孤立无援的时刻,不挺身而出,给她一个最坚实的肩膀来依靠;而对于方茴,爱不是你想象中那么无私,更不等于你要拿一辈子的幸福做赌注。学会勇敢爱,更要学会为爱放手;而五个人当年的友谊,若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闭上眼睛一会儿,那么睁开眼睛时,一定不是那头疼而摆脱不了的欲望,而是终将面对、回归初心的美好。
当《会计学原理》的旅行抵达爱情的终点,陈寻,还有我自己,终于开始明白,什么是珍惜,什么是后悔,什么是青春,什么是爱情:一句爱的承诺,便是对爱的不可辜负;一切为爱的行动,便是如此义无反顾;若爱走向不再,毁灭的一刻,也足以令双方和周围的眼前,昔日曾经的拥有,变成荡然无存的痛彻心扉。这种挥之不的感觉,为稍纵即逝的青春,以伴随一生的牵挂和执念,献上最悲壮的悼祭。
倪妮很漂亮,美得如此令人心醉,在温暖的阳光、青葱的岁月里,她的脸、笑、嘴角、转身、扎头的动作,都是一幅幅如诗如梦的画面,以至于我表示对冯绍峰十分嫉妒。也正因为如此,当方茴在塞纳河旁现身的一刻,既心痛又欣慰。或许,没有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她不会因此觉醒,走出阴霾、开启属于她的、全新的灿烂生活。然而,没有当初,或者方茴选择了乔燃,或者那块石膏没有摔成碎片,或者一切真的能够重新来过……那么今日看到的岁月静好,就不再有淡淡的惆怅意味,而是暖暖的幸福满足。
说到这里,我不想吐槽张一白导演,让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80后少男少女顿顿喝得起某品牌的牛奶,让某电商品牌的“时光穿越”亮瞎我们的双眼,让廖凡和桂纶镁在没有一个小广告的地下通道如路人甲般“闪回”,让每个人的青春从此落入“烂大街”的俗套和轮回中。我只想怀念,那段“考不上大学就完了”的岁月,那个“世界杯出局就是最大伤悲”的年代,那些在指尖中曾经触摸却终将无情溜走的人和事。黑豹乐队、灌篮高手、还珠格格、申奥成功,确实只是我的童年符号。然而,逃掉的课、错过的约、忘记的承诺、违背的誓言、失的爱情,以及一切的遗憾,便成为青春岁月、浮华年代后,共同的记忆永恒、平凡相依。
都说时光无情,可“何事秋风悲画扇”,却怪不得当年的风花雪月。现在想来,影片结尾之前,陈寻都未曾直视过那本《会计学原理》——万一在扉页上,会有五瓣的丁香花盛开呢。重新来过,不如从这一刻,“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匆匆》观后感范文8
匆匆那年,最终明白他们为什么说好看,其实终究那只是青春的一种回忆,喜欢这部电视剧,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部电视剧中找到了那个曾经懵懂的自己,有16岁花季年龄悸动的女孩或者男孩,有那个大学里终究走丢的爱人,我们也如他们一样深深的爱着一个人,只是爱情不知道在哪里走了岔路,终究越走越远,生命中以为最重要的那个人终究抛下了我们或者是我们终究选择了逃避不去面对曾经出过错的爱情。不喜欢方茴的懦弱或者说很木讷的感觉,可是同样在她的身上找的到那个曾经为了失去而一直在追问别人,为什么这么早就分手,为什么就不要我了,既然不要我了,为什么还要关心我的'一切。是啊,她问陈寻,你知道什么事心痛吗?心痛就是那个曾经抱着我的手现在抱着别人,是那个说要和我一辈子的人,却牵着别人的手。他舍不得她作践自己,可是又告诉她回不去当初,他抱着她哭,心痛她的一切,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回去。
我不知道,陈寻是不是可以等到方茴的回来,我也不知道,经历过那么多事情的方茴是不是还有勇气去面对曾经。
《匆匆》观后感范文9
恋爱和年龄之间是有微妙的关系的,如果是几年前看了匆匆那年,一定会情绪激动的和男友相拥而泣,泪眼婆娑的对他发自内心的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现在呢,看完电影觉得剧情合理,从高中迈入大学,多少女同学甩了曾经的男友,又有多少男同学背着异地的女友脚踩几只船,人生的诱惑太多,高中,一个多么纯粹的时光,上课下课,哥们篮球,还有心仪的.女同学,大学是个预备真正成人的环境体系,未来的路也不一样,就此分割也是正常的。如此冷静的看淡了电影的内涵,却还是在最动人的那一幕方茴在满天飞舞的雪花里哭着用手擦掉杨树上刻着的陈寻方茴永远在一起,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女主在寒冷的冬夜看到以前和前任一起刻在椅子上的字,心揪了一下。和初恋也有过满天雪花的回忆还有认真倔強一如永远在一起的誓言,誓言是当时觉得说出来自己和对方最有安慰和幸福感的字句,只是我们终将是两条相交后各自远走的直线。面对电影里如此激烈狗血却如此臭不要脸照搬照抄现实生活的剧情,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真的有那么一秒在《信仰》这首歌又回想起的时候,就是这么无耻又自然的想起了他,荷尔蒙唆使我要好好的去努力,喜欢就要努力,可是,只有那么一瞬间,短短的一瞬间,那一瞬间过去后,我觉得那又能怎样呢。嗯,这是我的《匆匆那年》的观后感,电影好评,本人损耗纸巾两张,初恋很美,也很易醉,但是不要沉浸喔,晚安,么么哒
《匆匆》观后感范文10
比如,末尾处,好好地一个画家,突然间手受伤了,而且还从此不能画画了,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才成全了男主角单膝跪地的成功,你们想象,导演得多恨画家,呵呵,我并不是护短,为了完成任务,已把现实变成虎狼世界,任意扭捏,拼凑情节。如果画家是正常人呢?咱的故事该怎么办啊,导演同志?例子还有很多,不例举了,以免气死,呵呵。
我觉得,在青春与等待之间有太多的人付出了泪水,亦或失去了很多追求美好的.机会,而所有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其中的人,能做的或者必须做的就是,努力擦掉不可能抹去的痕迹,任凭它隐隐作痛,随时间减轻,由爱恨变亲情罢了。而过于追求圆满,只能说是人性太美好了。
导演同志,此片中太多的遗憾都在镜头下面变成现实,为此假设了太多脆弱的假设,竟是些经不起怀疑的情节。那假设你是上帝而不单单是一个伟大的导演该多好啊。
拍文艺片很好,值得鼓励,我觉得离生活最近的最真实的文化现象与艺术成分才有味道与可读性。
下次看个喜剧吧,笑笑就可以了。
《匆匆》观后感范文11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匆匆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当王菲空灵的嗓音在昏暗的影厅响起之时,随着影片的落幕,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落感。轻轻拭去眼角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渍,一股不可名状的情绪积于胸口,说不出亦放不下。
《匆匆那年》,一部关于青春的文艺片,由于是根据当红小说改编而成,从拍摄起便是议论不断,如今对它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它是披着青春的外衣描绘着荒诞的故事。凭借构造出的虚幻,骗着消费者的金钱和眼泪。作出如此评价的大多是那些所谓的影评人,被利欲所操纵,只会躲在键盘后见不得光的影评人。他们的青春早已逝去多年,掉入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而被沾染,自然体会不到电影中除了商业价值外的意趣。
从索福克勒斯的英雄悲歌道莎士比亚的唏嘘爱情,再到如今《匆匆那年》的青春感伤,无非是一个套路,将美好毁给人看。
故事的男女主角在高中相遇、相识、相爱,维持了一年多的感情却最终因两人的不善经营和青春期男孩的不成熟而夭折,两人选择在大学分道扬镳,无疾而终。
细节和言语的处理细致入微,以致不知不觉潜入人心底,一个恍惚间却发现早已潸然泪下,情难自禁。小小的情绪一点一点地积攒着,在恰好的实际毫无预兆的迸发出来,如江河决堤般覆水难收。
青春,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总有人年轻着。正因他是人生中最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所以才会被人当做素材一遍遍描绘着、刻画着、勾勒着,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影片中的青春基调是疼痛的,如同一只幼虫在未准备好的时候被强行撕扯下躯壳,被逼无奈的'去接受一个它不想了解的世界,用时间来风干那血粼粼的伤口,待化为彩蝶之时,那些哭过痛过的往事豆浆成为骄傲的谈资。这才是青春应当被赋予的意义。
当你自认遏制住了命运的咽喉,却未曾想过这也是命运的一部分。
影片最后,时过多年,男女双方在不同的国家,遇见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事业,开始着各自的故事。岁月的沉淀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而完美。
或许,影片想表达的是无论青春路上摔得如何头破血流体无完肤都不可怕,怕只怕暮年之时的你回望青春一路走来竟无半点回忆。
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不悔梦归处,只很太匆匆。
【《匆匆》观后感】相关文章:
匆匆太匆匆10-01
“匆匆”教案10-06
匆匆的作文03-15
《匆匆》教案03-02
匆匆那年观后感11-04
匆匆那年的观后感11-09
《匆匆那年》观后感10-08
匆匆那年观后感10-07
匆匆观后感范文05-09
《匆匆那年》观后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