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南京》的观后感

时间:2024-11-21 13:45:09 雪桃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南京》的观后感(精选11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南京》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南京》的观后感(精选11篇)

  《南京》的观后感 1

  一

  标准的美式记录片,以第一人称叙述,镜头与画面巧妙衔接,充满真实感。没有过于煽情的说词,不像国产记录片,充斥着各式口号,记录片拍得跟小说似的,自以为能打动人心,然而胡乱堆砌的镜头只能吸引一点眼球,深度必须用真实创造。

  二

  苦难、愚昧、落后、悲哀、伤痛…所有的这类形容词似乎都能放在中国人头上;抢劫、轰炸、屠杀、j奸、侮辱…看得直让人掉眼泪。然而,片子给我带来的反思远多于仇恨。

  一个曾经比中国更加落后的小国,短短三十年,从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到成为世界强国,迫使别人签订不平等条约--虽然这个不应是目的,分界点仅仅是1868年的明治维新--距甲午战争仅有37年,着实让人看到了良好制度的力量。

  千年的交往史,对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的了解却未能超过数十年前大洋彼岸一个美国人写的《菊与刀》。如今,戴上了仇恨的眼罩,大部分人更加看不清日本和日本人。

  呼一万遍“打倒日本”的口号,也不会让中国富强,相反,只暴露出底气的不足。当年即便没有日本的兴起,不会有日本的西进,那一样会有俄罗斯人的南下。没有自身的强大,悲剧一样会重演,相同的受害者,只不过施暴者从小鬼子变成老毛子而已。(顺便多说两句,想一想,日本处心积虑图谋亚洲,倾尽国力北击苏联,西侵中国,南掠太平洋,结果是一分土地没占到--除了冲绳等岛屿,还被俄罗斯占了北方四岛,更差点被打回成农业国家--若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及中美交恶、东亚势力均衡被打破--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的本意就是让日本只保留国民生产所需的最低数量的工业设施,已经着手拆除日本的工厂。而老毛子不声不响占了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还以老大哥身份“引导”中国发展路线……)

  仇恨本来属于过去,值得带向未来的应该是反思,否则,未来还会引燃仇恨。遗憾的是,东方民族似乎都不怎么善于也不愿意反思。与我们的报纸上成天指责着的日本人相比,中国人或许更需要反思,为什么总是受伤害,为什么总是走弯路。

  三

  历史课本上的西方传教士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探路者”,然而这部纪录片让人看到了真实的传教士--虽然他们未必代表了全部。在民众射向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忿恨目光中,或许应该分一点出来巡视一下中国的脸谱化的历史教科书。历史的本相是真实和客观,应该超越党派利益和狭隘的民族史观。

  否则,例如“义和团”、“太平天国”之类的明显的社会倒退行为如何能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他们本身的封建性难道还不够极端?

  战争中有侵略者,也有帮助过中国的外国和外国人需要我们正视和铭记。若只看到恶,而没有善,又如何能保证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中国军人的.表现会比当年的日寇克制、理性?

  四

  忍耐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不过正如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所说的,忍耐,“实际上它所应受批驳的方面,直可视为恶行”。忍耐暴政在中国与女人缠小脚一样具有久远的历史,中国人对其忍耐力之强,无出其右。(根本无需翻开历史书,稍关注民生,即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片中普通百姓对战争没有更多的意识,无非是日本人打来了,该往哪儿跑的问题。日军正式进驻南京后,略施恩惠,就有不少人以为可以回家安居乐业--尽管遍地尸体昭示着屠杀仅发生在几天之前,尽管安全区的女人正在被j奸……也难怪,数千年专制史,只知有朝代不知有国家,普通人根本谈不上有国家观念。胜者为王,日本人若赢了,换个统治者,与当年的蒙古人、满族人又会有多大区别呢?

  在暴政下的小民,没有享受到国家保障的权利,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用鲜血乃至生命保卫这个国家?这绝不是底层个体的错。

  五

  国际会议厅里昨天的《南京》,今天的《加勒比海盗》,上座率明显不一样。

  没有人应该被责备。

  大部分人盯着娱乐,总好过大部分人盯着沉重的话题--这样的历史包袱太重,背不起。

  《南京》的观后感 2

  是的,我终于去看了。我犹豫了很久很久,倒不是因为这部片的争议,而是因为我怕我承受不了在大屏幕下看到中国人被屠杀强暴的镜头。但是我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去看了。

  我真的说不出太多感想,因为东西太多太多混杂在脑里,但是我狠狠的哭了一场。哭他们被屠杀,哭她们被蹂躏,但是最想哭的是那些勇敢站起来自救的中国人。陆川说他拍这片之前,看了很多南京的史料,但是他说他看到的都是哭诉,哭诉自己怎么被虐待被蹂躏,他觉得很愤怒,他不相信中国人没有起来反抗自救。于是他想拍一部反映中国人自救的南京。其实我同意他的看法,以前如果一提到南京的相关电影,我心里就在想,肯定又是一些残酷血腥的画面,不敢也不忍去看。所以我一直回避看南京的东西,因为那太触目惊心太痛苦。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同情什么日本人。日本人基本没入我的脑。我看到的是一张张中国人的脸。不管是起来反抗的.,起来救人的,或者被成堆扫射的,被活埋的,被烧死的,陆川做到了他所想要的,他给了他们特写,那一张张脸孔就印在脑海里。死去的30万。生死之城。

  就比如角川最后自杀了。我的感想就是——自杀就自杀了。很快遗忘了。但是让我记住的,是戴着花的小豆子的笑脸。跟我一起哭了一晚的朋友说,全靠那最后的镜头了,让我觉得有点希望,中国还会好起来的。

  是的,中国会好起来的。所以我最后那里哭得最凶。但最后也让我整晚抑郁的心情好起来。

  说说难忘的镜头。首先开头,看到陆剑雄和那群士兵挡住大门不让剩下的士兵出去,我就已经含泪了。让我泪阀开放的,就是开始,日本兵刚进入南京,发现了一群百姓的那个地方。然后一群女人挡住了一个门口,不让日本兵靠近,他们开枪了,里面倒下的是几个年轻的姑娘。惊叫声哭声一片。杀人,在这片子里面不是很多见吗?尸体遍野。为啥这里我就特别想哭,我说不出来,我真的说不出来。还有最后一批被屠杀的士兵。日本兵大声喊,起立。没有人站起来。就算有人被直接枪杀了,也没人站起来。日本兵喊了一阵起立又放枪都没用。陆剑雄站起来了,剩下的人也跟着站起来。我反而有点安慰,他们不是被日本兵威吓到顺从的起立,他们跟随的是他们的长官。被扫射前,他们喊起来,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总之,南京太难忘了。我现在干涸了。好像那些感情都被它吸空了。

  《南京》的观后感 3

  《南京》这部影片,犹如一部沉重的史书,将那段黑暗岁月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重现了南京大屠杀时期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那一幕幕画面,让人心如刀绞。无数无辜百姓在日军的枪炮与刺刀下丧生,大街小巷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妇女们遭受着难以想象的凌辱,孩子们在恐惧中哭泣,老人们绝望地闭上双眼。而日军却在这片血腥中肆意狂笑,他们的残忍与变态令人发指。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救援。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在枪林弹雨中救助中国难民,为那些身处绝境的人们带来一丝希望之光。他们的善良与勇敢,在黑暗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观看这部影片,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让我为那些遇难同胞悲痛不已。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全人类的伤痛记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要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努力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和平,倡导和平共处的理念,让世界充满爱与和谐,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南京》的观后感 4

  看完《南京》,我仿佛置身于那座被战火与鲜血笼罩的城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日军的暴行简直是对人性的彻底践踏。他们以各种残忍手段杀害百姓,活埋、刺杀、枪杀……手段之恶劣,令人毛骨悚然。那堆积如山的尸体,那绝望无助的眼神,都诉说着无尽的苦难。南京城在日军的蹂躏下,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曾经的文明与繁荣被瞬间摧毁。

  然而,在黑暗中也有希望的曙光。一些勇敢的中国军人,尽管装备简陋、力量悬殊,但仍顽强抵抗,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还有那些国际友人,如拉贝先生等,他们以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自己的住所设立安全区,庇护了大量难民。他们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正义的力量。

  这部影片让我明白,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珍惜这一切。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那些在战争中展现出的勇敢、坚韧和正义精神。同时,也要教育后代,让他们了解历史的真相,明白和平的珍贵价值,为构建一个和平、友好、公正的世界而努力奋斗,绝不能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南京》的观后感 5

  《南京》这部纪录片,如同一把锐利的剑,刺痛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影片所呈现的南京大屠杀场景,是如此的真实而惨烈。日军如恶魔般闯入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与绝望,家庭支离破碎,生命如蝼蚁般被肆意践踏。那血腥的画面,那凄惨的叫声,不断冲击着我的视觉与听觉神经,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

  在这黑暗的时刻,中国人民并没有完全屈服。一些人在绝境中奋起反抗,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虽然力量微弱,但他们的勇气可嘉,他们的抗争精神令人敬佩。而国际友人的援助,也为南京城带来了一丝温暖。他们在危险中坚守正义,为难民提供食物、住所和医疗救助,他们的行为诠释了人性的善良与伟大。

  观看后,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不能让历史被遗忘或歪曲。同时,我们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努力发展自己,使国家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与正义。我们也要倡导和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让世界远离战争的阴影,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悲剧成为永远的过去。

  《南京》的观后感 6

  当看完《南京》,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悲痛与愤怒填满。

  影片中,日军对南京城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随后便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百姓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在日军的暴行下苦苦挣扎。日军的兽行不仅体现在大规模的屠杀上,还表现在对文化古迹的肆意破坏,他们妄图抹去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而中国人民在苦难中表现出的坚韧令人动容。一些幸存者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绝境中的求生欲望和对和平的渴望。

  国际友人的出现,给这座黑暗的城市点亮了几盏希望之灯。他们的勇敢和人道主义精神,与日军的`暴行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的努力,拯救了许多生命,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战争中跨越国界的正义与善良。

  这部影片提醒着我们,历史的伤痛不能被忘却。我们要时刻铭记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的遭遇,铭记那些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人们。在和平年代,我们要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传播和平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战争的危害,珍惜和平的环境。并且,我们要不断努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确保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南京》的观后感 7

  《南京》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深刻的思想触动。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暴行简直罄竹难书。他们在南京城肆意妄为,把杀人当作游戏,把凌辱妇女当作乐趣,把抢劫财物当作理所当然。那一幕幕血腥的场景,仿佛是对人类文明的公然挑战,让我对日军的丑恶嘴脸深恶痛绝。

  但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有中国军人英勇无畏地战斗到最后一刻,有普通百姓相互扶持、共渡难关,还有国际友人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这些美好的人性光辉,在黑暗的历史背景下闪耀着格外耀眼的光芒,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观看此片后,我深知和平的珍贵与脆弱。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教育人们尊重历史、珍视和平。国家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自身实力,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降临。同时,我们也要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倡导和平共处的`原则,通过外交等手段解决争端,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住和平,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惨案永远成为过去,让世界充满爱与和谐。

  《南京》的观后感 8

  《南京》犹如一部沉痛的史书,将那段被鲜血染红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观众眼前。

  影片中,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以各种残忍的手段对待南京的百姓,活埋、刺杀、扫射……无数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而南京城的'百姓们,他们手无寸铁,面对日军的侵略,只能在恐惧中挣扎求生。那些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本应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却被战争无情地卷入深渊。比如,一群妇女被日军强行掳走,她们的哭喊声划破天空,可最终还是难逃厄运,这一画面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对日军的残暴感到无比愤怒。

  然而,在这黑暗的历史中,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一些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他们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南京城设立安全区,为难民提供庇护所。他们不顾日军的威胁和阻挠,竭尽全力拯救每一个生命。他们的勇敢和善良,在这一片黑暗中成为了希望的灯塔,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不容忘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道深深的伤痕,我们要时刻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历史的记忆,教育后人珍惜和平。同时,我们也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南京》的观后感 9

  观看《南京》这部影片,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沉痛之旅,让我直面南京大屠杀那惨不忍睹的真相。

  影片里,日军的侵略行径简直灭绝人性。他们在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百姓们的家园被付之一炬,亲人离散。特别是那一段日军进行杀人比赛的描述,他们把杀人当作游戏,以无辜百姓的生命为赌注,那狰狞的笑容和冷酷的眼神,让我不寒而栗。而那些可怜的百姓,他们四处奔逃,却又无路可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这种绝望和无助让人揪心。

  不过,影片也展现了人性的顽强与善良。在安全区内,尽管资源有限,环境恶劣,但人们相互扶持,共度难关。医生们日夜不停地救治伤员,志愿者们四处奔走寻找食物和药品,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还有那些国际友人,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日军的枪口,保护着难民们的安全,他们的义举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

  看完之后,我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南京大屠杀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我们必须牢记这段历史,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以史为鉴,倡导和平共处的理念,让世界充满爱与和谐,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南京》的观后感 10

  《南京》这部电影,像是一座历史的警钟,敲响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间,唤醒着人们对那段黑暗岁月的记忆。

  电影中,南京大屠杀的场景惨不忍睹。日军的铁蹄踏入南京城后,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瞬间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日军疯狂地屠杀百姓,街道上、巷子里到处都是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妇女们遭受着日军的蹂躏,她们的尊严被无情地践踏。儿童们在惊恐中哭泣,他们的童年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其中有一个画面,一群孩子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当日军发现他们时,那残忍的一幕让人不忍直视,这也深刻地反映出战争对无辜生命的摧残。

  然而,在黑暗中也有希望之光。国际友人如拉贝等人,他们在南京城建立了安全区,为难民们提供了暂时的庇护。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与日军交涉、抗争,努力拯救更多的生命。他们的行为体现了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关怀,让人们看到即使在战争的最黑暗时刻,人性的善良也不会泯灭。

  观看这部影片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和平的珍贵。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能忘记历史的伤痛。我们应该努力维护和平,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信任,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永远成为历史。

  《南京》的观后感 11

  《南京》一片,以其真实而残酷的画面,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深刻地烙印在观众的心中。

  影片中,日军的暴行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他们的屠杀手段极其残忍,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不放过。他们将百姓驱赶到一起,然后进行集体屠杀,机枪的扫射声、百姓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人间地狱的悲歌。同时,日军还对妇女进行了大规模的性侵犯,许多妇女不堪受辱,选择了自杀,这是对女性的极大侮辱和伤害,也反映出战争的罪恶与丑陋。

  但在这无尽的黑暗里,也有温暖人心的事迹。一些勇敢的中国士兵,在明知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然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还有那些国际友人,他们在南京城的废墟上,努力搭建起一个个希望的角落。他们为难民分发食物、提供医疗救助,给无数濒临绝望的生命带来了曙光。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那些在战争中展现出的勇敢和善良的精神。更要珍惜和平,积极参与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去,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

【《南京》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南京!南京!》观后感01-03

南京南京观后感12-03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06-05

《南京南京》观后感(通用35篇)12-15

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通用16篇)05-22

南京之行作文02-13

青春南京作文07-17

绿色南京作文06-02

关于南京的散文09-18

关于南京的文章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