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冰冻星球观后感

时间:2021-02-01 14:21: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冰冻星球观后感

  01

冰冻星球观后感

  南北极的环境很恶劣,动物捕食也很凶猛,而这部作品绝不仅仅是一次简简单单的烧钱游戏,其在细节的处理上证明了BBC在纪录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其在细节镜头的选取上以及音乐和旁白的配合上同样十分出色,使整部作品在大气的基础上又不失严谨与缜密,比如说在雌性北极熊刚出场时,背景音乐瞬间变得轻快,给人以轻松之感,而此时在雄性北极熊的镜头的选取上也体现出了其可爱的一面,整体感觉轻松而又愉悦,当两者相遇时,音乐开始放缓,表现得十分温馨,但两者最终别离时,镜头选择的是雄北极熊独自行走的背影,对于细节的拿捏极为出色。另外在企鹅与海狮的场景中,音乐一直非常轻快,并且镜头的处理上选择了慢放的效果,将两者的行动时的笨笨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让人们感受到这是一种残酷的捕杀的行为,表现得十分轻松,另外个人认为在企鹅第一次跑掉的时候的那句“猎手与猎物的技术都如此拙劣很罕见”的很有英式幽默的调侃的旁白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再看当时的两者的样子,确实感觉十分有趣。另外在一些展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的镜头中的背景音乐的选取都十分精准,在表现它的气势的方面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这些对于细节的出色的把握不是随便砸钱就能砸出来的,它展现了BBC在纪录片领域的深厚的功力。

  02

  啊啊啊啊,为什么都在说蓝色星球2??,为什么没人说冰冻星球,是都看过了觉得不好看吗?还是没看过?

  我真的好喜欢冰冻星球,它真的好好看!

  冰冻数千年的体积巨大的冰川,正在融化,他人说,很多时候自然景观是无法拍摄出它的壮观,而bbc是没有做不到的画面,冰川崩塌的场景,都能身临其境,心脏猛然一紧跟随倾斜而来的冰块扑面而来,好的拍摄者就是能把让人恐怖的画面拍摄得让观者感到惊叹而不是惊吓!看完后只会感到大自然威猛的力量,人类在整个宇宙之中是多么的渺小~

  我断断续续看过第一遍,认认真真看了第二遍,又在断断续续看了第三遍,完全无懈可击,堪称完美,不管是拍摄(不要说我不懂拍摄,我有眼睛,有美感),还是配乐,那欢脱的配乐~简直身临其境。

  比如北极熊公熊寻找配偶时,老爷子的配音也是轻快的,音乐随着雌性北极熊的出现从欢脱变得温馨,两熊谈恋爱时的配乐你听着都想和自己的小鲜肉一起到老,直到竞争者的出现,老爷子的配音开始有速度起伏带点凶狠,配乐也更着“噔”的开始显示出打架的氛围,让你的心跟着随之变化。

  北极熊肉肉的脚掌我好想当枕头,肯定好柔软。据说北极熊的毛发极其粗糙,别看着好似软绵绵,我不管,我还是想要和北极熊来个熊抱~

  柴静在采访其中一个拍摄北极熊的导演时的对话:

  “你感到恐惧吗”?

  “当然,你必须非常小心,我的意思是你必须非常小心,在拍摄北极熊的时候,它们处在食物链顶端,所以它们是很好奇的动物,并且凶猛无比,在记忆中,他们没有恐惧过,除了那些被围捕的。”

  而神奇的是,在片子中,摄制组就拍摄到了北极熊一年一度的体检,导演近距离接触到了北极熊,闻到了它身上的味道,带有海水的腥味以及海豹的味道,因为它们只吃海豹,多么多么的神奇。

  当北极熊被远程射中了麻醉剂躺在冰层上时,北极地区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终于“任人摆布”。

  “愚蠢的人类,你们又要对熊哥我做啥”~

  记得几年前我曾在泰国被当地动物园的训练人员选上台与大象表演,真的很尴尬,虽然当时我是拒绝的,现在想到也是很后悔,怎么没有好好与大象接触呢,为什么抵触这种行为,说不定训练员看出了我的真生是小猴子呢~哎~年少无知。

  当时不知道训练员说了什么,大象一骨碌用鼻子就把我抱起来要抛向天空,我简直当场吓尿,反手抓着大象鼻子不放,“美女与野兽”上演,大象的皮肤真粗糙,硌得我好痛,粗糙得仿佛身上都是小刺刺,当时我是“心生怨念”的。

  而看到纪录片中摄制组能与动物那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好羡慕,你不理解的,不代表这个事情就是不好的,你应该选择去相信,相信人,相信动物。

  极地是最不适宜生存的,而人类总会在不得不这样的时候,因地制宜想出生存下去的办法,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所以才会吸引好奇的记录者去拍摄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

  记得以前去满洲里游玩时,当地人说满洲里就是俄罗斯人每年来过冬的地方,深不以为然,遍地都是俄罗斯的餐馆,俄罗斯的店铺,还有各种大肚子,高个子,高鼻梁的俄罗斯人,最记得夜景是非常美丽的,马路不宽,两边都是俄罗斯风格建筑,夜景实在太美,我们忍不住在马路上拍照,完全忘记了我们是在马路中,现在想想真的很不礼貌,但是,当我们在马路上玩得不亦乐乎时,身后一直有位俄罗斯的小哥哥很有礼貌停着车等我们拍完照才一轰油门走人,没有按喇叭轰我们走,当时我们被小哥哥帅翻,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我的天啊,怎么可以那么帅”!为什么我没有敲开车窗要合照!(无比委屈脸)。

  俄罗斯的好感就是那一次深深印刻在心里。

  北极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矿物,在俄罗斯的北极西伯利亚,因为矿物质所以当地发展了一所小城镇,前人以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因为大自然的馈赠而成型,以河流两岸聚居,而大自然的宝藏却告诉我们,在财富面前,再艰难的生存环境也能克服。而在那座城镇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是暗无天日,三个月暗无天日!!!我简直黑妹问号脸!我们没有生活过这种地方,所以无法体会全年寒冷外加三个月的黑夜。

  以前在纪录片中看到,在藏区送货的货车翻山越岭行走在几千米海拔的高原地区时,油箱结冰时,会烧火把融化汽油,继续启动前行。

  在西伯利亚的矿物小镇上依旧如此,看似疯狂的举动,实则是适应大自然的结果。

  即使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地区,人们还是会想出对抗它的娱乐方式,比如冬泳,看似玩命的娱乐活动,却可以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可这种刺骨的寒冷来提高身体素质,应该我们常人不会去做吧,战斗名族还是战斗民族,看到他们跃入水中那挣扎的面孔,我真的不信他们内心如音乐般欢乐~啊哈哈哈哈~(纯属腹黑他们)。

  其中一个女性导演,当时拍摄时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而为了防止在零下四十多度冻伤,必须穿上十几层专业防冻衣服。

  她展示她的防冻鞋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变声的浩克,非常厚重又大。

  可能我们平时穿的三合一冲锋衣很轻巧,可以承受我们在零下十几度高原地带的活动。但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拍摄一组十几分钟的片子,北极那种疾风冰雪天气,世界上顶级冲锋衣也会让人感到寒冷吧,况且还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性,简直要致敬!

  她说:“她在一次户外上厕所时,发现不远处正有只饥饿的母北极熊正盯着她,她发了疯似的跑向营地,如果当时稍有迟疑,那她现在就不会这么轻松的坐在这讲着当时发生的事情。

  多么神奇的经历,述说的多么淡然。

  在北极地区,昆虫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适应极寒气候,并且在春天到来之时,赶紧追着阳光,不停地吃,因为北极地区的春季稍纵即逝,就算你是第一个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小昆虫,当你还没反应过来时,严寒马上再次降临,措手不及,你完全没有准备好过冬的食物,就开始被冰雪覆盖。

  幸好独特的体质让你能够适应这种冰雪天气不会死亡,只是如果你想从一条小毛虫蜕变成一只小蛾子,那可是要经历千辛万苦,重复历经十三次苏醒、追太阳、吃的循环往复中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并且不能变成可以飞的蝴蝶,而只是一只小蛾子,你看着都觉得它们的虫生太艰难,恶略的环境,飞不走,改变不了,只能适应。

  bbc为了拍摄这条毛毛虫变成小蛾子,足足拍了三年,三年啊,十几分钟的三年啊!!!

  这就是专业!

  我自从看了重返狼群的纪录片后,对狼改观很多,虽然狼图腾让我佩服狼,但现在我却有迷恋狼的倾向。

  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狼,长得实在太像二哈,又像狼外婆里面的大灰狼,感觉傻萌傻萌的。

  摄制组拍摄的北极狼捕猎完全没有让人感到血腥,反而配乐给人一种小孩子顽皮淘气之感,看得我都好像给它们捕捉食物~

  可是,不代表别的极地地区的狼就这么给人傻乎乎的印象。

  在加拿大极圈附近的狼,就比较凶狠一些。

  首先会看到一对夫妻狼攻击野牛,这我不得不吐槽公狼,看着野牛身形庞大,随便战战几回就在一旁观戏了,任由母狼和野牛厮杀。

  据说母狼是那种看到目标必须拿下的类型,因为她要养小狼崽子,简直让我那一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病发,好希望母狼能赢,瘦弱的母狼完全被野牛的牛角尖顶得白毛变成血迹斑斑的红毛了,好心痛,不管是动物界还是人界,母性的光辉真是自始自终自带发光体。还好大战几个小时后,野牛实在扛不动,投降,这只野牛够这对狼家庭吃上好几天,可以撑个把月。

  还有一对狼族追赶野牛族,那可是跟着音乐,心跳到嗓子眼的那种紧凑感,看着狼发现了野牛的踪迹,看着隔着好远的距离,看着狼族群体顺着野牛部队靠近。其实,野牛团结协作时,狼是没有办法吃到野牛的,毕竟体型还是占优势,可是偏偏就是有“猪一样的队友”,狡猾的狼随便做个假动作,就把野牛如惊弓之鸟一般四处散开,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狼的作战攻略,真的'就是在围猎捕杀上自有一套狼子兵法。

  每集接近58分钟到60分钟,还会在最后预留十几分钟给人们展现拍摄这次纪录片的花絮。

  最记得有一集,是拍摄企鹅,摄制组已经大半年在南极企鹅聚集地了,从开始的正常人到最后实在在冰天雪地中没有人只能对着机器碎碎念,完全就像“精神病院患者”一般,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一直在广阔的地域生活,那种空无一人,寂静之感是会让人神经衰弱的。

  据说,杀人鲸群体会用高度智慧的方式,通过制造不同的海浪来围猎海豹,看到摄制组拍摄出来的镜头,真的好佩服动物的智慧,谁说人类就是最聪明的?

  群体攻之,制造出不同的海浪,利用团体优势,把猎物围入事先的猎场。

  太多让人惊喜又起鸡皮疙瘩的场景。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死亡手指”,总以为是迪斯尼动物王国,原来这个世界是真是存在,是真的有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能在一瞬间让海底某个区域的生物触碰到它立刻死亡,我看到哑口无言,惊呆!

  采访中,科学家说,在浮冰之下,当一股极端寒冷的盐水遇到海水,流动的盐水会迅速让周围的海水凝结,形成海底类似冰柱或者冰石钟乳的东西,这种现象在十九世界六十年代曾经被人们发现过,凡这是第一次被影响记录,再次表白BBC,致敬!

  bbc耗时五年多在南、北极地地区拍摄完成,2011年上线,主持人老爷爷2011年之前以87岁高龄飞往南、北极报道。在那之前,老爷子在八十年代第一次去往极地地区时,冰川面积还是很广泛,而现在,面积缩小了一倍,好想哭!

  很难想象,如果极地地区的冰川全都融化,地球海平面会上升六十米,那会是一种什么概念?

  在上学时,就听说百年后,马尔代夫就会被淹没,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我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

  我也很难想象在极地地区工作二十五年,那是一种什么概念,或许我看纪录片,觉得这门职业很有意思,可如果真的让我没日没夜面对这些除了冰川还是冰川以外的环境的话,我是否会疯掉,我很敬佩这些科学家,原来小时候我们说的长大后的愿望想当一位科学家,真的有人在做着这份神圣的职业。

  即使这些动物很可爱,可欢乐是短暂的,等待是漫长的,没有家人,没有娱乐,哪怕有再多的激情,还是会疯掉,如果天气恶劣,只能呆在帐篷内,一呆就是好几天,这种对意志的考验真不是常人可以做到,这就是一种专业,一种真的热爱,因为只要拍到你梦寐以求的镜头,那些从来没有人看到过的场景,亲眼所见与你在视频上所看到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经验,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好羡慕摄制组。

  上个世纪,海平面一直在上升,从未间断,而纪录片拍摄之时,上升的更快,我想此刻的速度应该超乎我们的想象,看似我们平平静静的生活,而平行世界中正在经历冰川爆破,河流淹没村庄... ...

  企鹅蛋是由公企鹅孵化的,而企鹅爸爸在冬天会抱团取暖直至下个春天的到来,等待企鹅妈妈整个冬天在水中带来的食物。

  1911年就可以在冰雪覆盖的地底设置电话线,不得不佩服科学家们。

  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你敢相信吗?简直打开我新世界的大门。

  两极地区储藏着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淡水,还敢破坏环境吗?如果全部融化该怎么办?

  格林兰岛,冰层有三千米厚,完全碾压我的想象,世界何其大!

  在极地地区生存的人们,因为不能种植食物,只能捕杀海水中的生物,完全生吃海象,OMG!

  ... ...

  还有好多好多好多的小细节,真的赞叹不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从南美坐船到南极,不知道现在那边会不会因为年复一年人类的观赏者的增多而加剧变化。

  所有的艰辛在成片那一刻是让人欣慰的,总会让人看到人之极限,也会让人开拓人类的无知。

  BBC冰冻星球,可能是人类地球产生剧烈变化之前最后一次的欣赏机会了。

  华丽丽的分割线

  拍摄很美,文案很美,强烈推荐,整个就是美,极赞欲何词

  可以在B站看,有资源,并且字幕君很调皮噢,看了就知道

  好像还有很多要说,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说,感觉会说不完

  好想拿个广播,快去看,真的很好看~

  共八集:

  1世界尽头

  2极地之春

  3极地之夏

  4极地之秋

  5 极地之冬

  6 最后边疆

  7履于薄冰

  8极地科学

【冰冻星球观后感】相关文章:

《快乐星球》观后感02-27

学校关于冰冻雨雪天气停课的通知09-14

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读后感15篇03-31

关于认真做好低温冰冻抗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范文08-24

《哪吒》观后感03-31

画皮观后感03-30

《赤壁》观后感11-27

《神话》观后感11-25

《刮痧》观后感11-14

《假钱》观后感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