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语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0-12-10 09:25:3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研究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训练研究

  一、抓住课本,按大纲要求切实安排好训练内容

  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每个年级每个单元都科学地安排了听说训练的内容。

  只不过课本训练的要求形式较为灵活。

  比如课堂讨论、复述课文、口头作文、回答问题、演讲等等。

  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堂时机合理地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师应对整个学期或者每个更长的学习周期有统一的安排和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听说能力培养目标。

  二、抓住课堂主阵地,把听说能力训练贯穿课堂始终

  1.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听说能力

  每一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但很多老师总是觉得每一节课自己想要讲的东西没讲完,中学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尤其如此。

  然而,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使学生失去了“听”的兴趣,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和机会。

  所以说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意教师语言的精练、精彩、精辟,让学生听的同时体会到语言本身的魅力并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产生“说”的欲望和激情。

  教师也可以巧妙设疑,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慢慢梳理思路,阐明自己的想法,这样既辅导了“读”也训练了“听”和“说”。

  学生会在长期的.、形式多样的倾听、发表口头意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

  2.重点设计,专项训练

  既然听说能力是语文四大基本功的主要部分,语文课上就要重点设计,专项训练。

  每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或记叙文都应该设计复述主要情节这一教学环节,还可以引导学生口头续写、改写等。

  如果学习了一篇说明文,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口头说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课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

  作文课传统的老套路是老师讲解———读范文———学生动笔,我们则可以通过讨论后直接进行口头构思和口头作文,这样,既增大了课容量也降低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充分地感受,在各种人文环境中适当的交际。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光重视是不够的,还要开动脑筋,将其切切实实贯彻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一、精思古文深蕴,提高道德修养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思想深刻,文辞精美,意蕴深刻的文言文。

  在教学中,一定要精读细品,从中领悟古人的风范,古人的美德,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论语十二则》中的每一则语录都蕴含积极的人生智慧,课堂上,我与学生们逐一探讨,这里仅举一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学习这一则语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想做到见贤思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学生们说了很多,如要有上进心、要谦虚、要多思考等。

  我提示学生:“周瑜曾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当一个在各方面表现都比你还优秀的人出现,走到哪都有他的光环在闪耀,这个时候,嫉妒感是否会涌上你的心头?可见,要静下心来做到见贤思齐需要极大的修养,提高道德修养是多么重要啊。”

  二、领略散文的真情实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美好品质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神”就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它是散文的灵魂。

  学生们大量地阅读散文,一定会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学习作家们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创作精神。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的春山、春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风筝、孩子等,这些意象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画面,经过作家精心构思,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独特的美,让人百读不厌。

  这是因为文中流淌着作者对生活一片挚爱的真情,这怎能不打动读者?学生们从中也感悟到:要想写好文章,一定要认真观察,细心感悟,把自己的情致用真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分析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美好品质

  名著中的人物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的性格及产生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使学生透过作品窥视社会生活。

  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由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学生理解了祥子的命运及产生悲剧命运的根源,定会对当时社会进行反思。

  在反思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促使其关心当今社会生活,而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因此,关心名著中的人物命运,可以使学生今昔对比,热爱现实美好幸福的生活。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

  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的特点,挖掘其丰富的内涵,适当拓展延伸,由课本延伸到课外阅读,发挥语文学科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作用,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更多富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熏陶感染。

  精神需要精神的浇灌,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用崇高的人格去培养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有真爱,博学多识,在学生的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生活上做他们的益友,心灵上给他们依靠,精神上给他们激励,为学生的未来多考虑,让学生在与你共同的学习生活中,自然地养成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研究07-14

影视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31

教学研究随笔01-19

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01-23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07-12

情感教学研究开题报告11-23

特殊教育大专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29

《刑法学》教学研究论文01-23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