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和对策

时间:2022-10-05 17:47:4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和对策

  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和对策

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和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企业对会计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实战能力的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大高校、职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培养着会计人才。

  然而,现实中中高级会计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能够掌控企业财务全局的战略性国际化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高级会计人才 紧缺 国际化 人才培养

  目前,会计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型,但并不是一种合理的金字塔。

  金字塔的底端即初级会计人才占比过大,上端即中高级会计人才严重不足。

  据笔者调查数据,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对高级会计人员的需求在10%左右,对中级会计人员的需求在20%左右。

  但是目前我国约1 400万会计从业人员中,注册会计师仅占1.1%,中级会计师仅占10.8%,高级会计师仅占0.57%。

  显然,目前的中高级人才数量对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一、会计人才层次的划分

  对于如何划分会计人才层次的问题,很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依据其职能划分层次是比较合理的。

  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不应仅局限于传统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技能,更应当具有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能力,应当具有广博的诸如财务、经济、法律、行业相关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认识,以便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企业财务运行。

  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由于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实战技能以及认识层次的不同,其承担的职能也是不同的。

  笔者从这个角度,对会计人才进行了层次划分。

  (一)核算型会计,对应于初级会计人才。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任何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在这个层次上,会计人员需认真严谨地完成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会计流程。

  同时,利用核算所形成的会计资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发挥一定的监督控制作用。

  这一类会计人才最为重视的是实际操作经验,即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些事务性工作,掌握较深的会计理论知识等显得并不是十分重要。

  (二)管理型会计,对应于中级会计人才。

  分析和预测是这一层次会计人员所承担的主要职能,也就是对于会计工作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职能。

  他们需要对企业的各类财务相关信息(不仅包括会计信息也包括其他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深层次的经济信号,从而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

  这一类会计人才使得会计部门在企业各部门中成为制衡的枢纽部门,而不再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因而管理会计知识、财经法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显得愈发重要。

  (三)战略型会计,对应于高级会计人才。

  这一层次的会计人才要能把握企业经济全局,洞察本企业、行业乃至经济整体的运行态势,深刻认识企业资源价值发展过程,从而高瞻远瞩地为企业制定各种财务战略并参与制定企业全局战略。

  这类人才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战略化的思维、深厚的会计金融等财经理论知识、丰富的实务经验以及对本企业和本行业充分的了解。

  这类会计人才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最为需要的,但同时也是最为难得的,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更需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

  二、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探究

  根据以上的分类,我国目前核算型会计数量偏多,而管理型和战略型会计却严重不足。

  其成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国际化。

  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实务都有着与国际趋同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发展经济,必然需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

  经济全球化,不仅表现为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更意味着市场制度的全球化。

  而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标准化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降低跨国贸易成本并提高其商业合作的效率,会计信息及会计实务处理必然会国际趋同。

  这也意味着会计行业,不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在不断发展、不断融入大国际背景。

  我国新会计准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如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业务的相关规定,既体现出市场经济对会计需求的提高,又体现出国际化的意味。

  然而,很显然这些国际化趋势对于现在的会计人员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对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实务的认识、外语能力、全球金融和市场知识等的掌握、了解,都成为提高会计层次的众多“拦路虎”。

  而中高级会计人才,尤其是掌控全局的高级会计人才,往往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者,是国际化会计的推动者。

  可以说,我国会计行业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代。

  原本在封闭经济体制或在过渡阶段不断摸爬滚打而造就的优秀会计人才,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国际视野的狭窄,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新时代的国际化中高级人才的要求,而由新市场经济培养出来的新会计人才还正处于不断历练之中。

  没有积累的发展,当然会使得我国会计行业人才供给捉襟见肘。

  (二)会计要求提高增大培养难度。

  如前所述,企业对中级会计人才的要求是管理级的,对高级人才的要求是战略级的。

  这意味着,会计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承担核算的账房先生,而是将财务管理和公司发展等事务综合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其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一个财务负责人,不能只从会计的角度看财务,更要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以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成本管理为例,对企业成本的认识不能像一般会计人才一样停留在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上,而要根据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向前端及后端进行延伸,建立面向客户、供应商、设计开发的战略成本观,多角度、多层次、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生存成本信息。

  2.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出现了各种新的会计核算业务,如资产重组中的会计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等。

  对于这些,中高级会计人才都需要较为深入的认识。

  3.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也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现在的会计信息需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同时要准确深刻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意味着会计工作难度的提高,也意味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会计工作以提供更完备更有效的信息。

  这些都对中高级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优秀的会计人才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高校与市场共同造就的。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高校会计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培养的专业人才走向社会后还难以承担重任。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育封闭。

  很多高校的课堂上,教师只顾传授陈旧的会计知识,而对现实世界经济发展和会计行业的新变化置若罔闻。

  正如前文所言,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正处于国际化发展浪潮之中,新标准、新方法、新思想层出不穷,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理解会计行业的新发展才是一个重大命题。

  2.校企脱节。

  高校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并不是企业所急需的,而企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却是高校所忽视的。

  高校和企业的脱节不但造成学生在学校只是学习书本知识,难得有到企业真正实践的机会。

  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高校教学人员长期与企业脱轨,必不能急企业之所急,也就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潜质人才,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严重水土不服。

  3.会计后续教育流于形式。

  学生经由学校初步培养进入社会,由市场对其进行实践的历练,但很多时候人们忽略了在实战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理论的不断深化,因而会计后续教育是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必要保证,但在我国却往往流于形式。

  (三)行业人才沉淀导致中高级会计人才流动不畅。

  优秀会计人才的知识储备不仅是财务方面知识的积累,更是实战经验的积累。

  一名会计中高级人才,必然是对其企业所在的行业了如指掌,对各方面情况如行业知识和技术、行业融资、行业法律法规、行业发展前景等有着充分而深入的了解。

  所谓“专”方能“精”。

  正如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一样,某一行业的会计佼佼者却往往无法胜任另一行业的中高级工作,笔者将其称之为“行业隔阂”。

  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例,一方面,相较于在车间封闭连续生产产品的制造业,建筑业对于建筑工程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很大不同。

  另一方面,建筑业会计,尤其是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基建相关知识。

  因而,即使是在制造业身经百战的优秀会计人才很可能也难以胜任建筑业的工作。

  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行业间人才的流动不畅。

  笔者在调查走访多家企业时发现,如果要引进财务人才,企业普遍倾向于同行业企业中的中高级人才,而对外行业的财务人才往往敬而远之。

  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现象,如果前文所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是会计中高级人才“数量性紧缺”的问题,这一现象导致的就是“结构性紧缺”。

  三、对策研究

  根据前文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主要是由于总量偏少加之行业间流动性不强,即所谓的数量性紧缺和结构性紧缺造成的。

  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出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并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1.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

  高校会计教育应当改变其落后封闭的教学风格,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会计教育体制,培养出适应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会计潜质人才。

  高校应当与时代接轨,将国际化会计实验引入课堂,将当代会计行业新发展引入课堂,将当今世界经济金融的瞬息万变引入课堂。

  学生在学校应当学会以财务的角度分析经济及企业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会计核算的固有知识。

  另外,加强校企合作,使得企业会计需求和高校会计教育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这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更需要为高校教师提供融入企业的机会。

  高校的初步教育为市场培育中高级会计人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建立和完善会计后续教育体系。

  中高级会计人才成长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磨合的过程。

  期间,如果有完善的后续教育体制为成长中的人才提供理论指导,会对人才的成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当由政府或者一些会计组织牵头,组织各层次会计人才的后续教育工作,激发潜能,提升思维,全面推动会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发展。

  (二)针对结构性紧缺问题,会计人员本身要注意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宽度,增强自己在相关行业间的流动能力。

  当然,行业隔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其导致的结构性紧缺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企业在引进会计人才时其选择面会相对较小,成功获取专业知识精湛实战经验丰富又与本企业非常匹配的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那么,企业应当做的是积极培养属于自己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他们对于本企业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会更有利于企业的财务平稳运行和企业战略实现。

  四、结语

  本文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现象进行了详细探讨,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才承担的职能对会计人才初中高级层次加以划分;其次,将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并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从成因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现状的相应对策。

  高质量的会计中高级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其他各方应当通力合作,不断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培养大量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08,(5).

  2.张爱珠.国际化会计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J].财会月刊,2010,(4).

  3.王妹,陆萍,邱强.高级会计人才素质要求调查分析[J].研究与创新,2009,(1).

  4.孙娜,突围高级会计人才短缺困境[J].财会学习,2006,(7).

  5.张拥军.做中国现代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J].财经界,2012,(12).

  6.周亚荣.会计制度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和对策】相关文章:

我国股市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论文10-08

高校图书馆座位紧缺的原因和对策论文10-09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的论文10-10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的论文10-08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10-10

MES在我国制造业中的研发问题和对策10-26

浅析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10-26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的成因与对策10-26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影响论文10-08

试析电视媒介低俗化现象成因对策的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