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话

最新第七届中华党氏宗亲联谊会上的讲话全文

时间:2020-10-25 18:28:22 会议讲话 我要投稿

最新关于第七届中华党氏宗亲联谊会上的讲话(全文)

  导语:11月有许多重要的会有召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西安第七届中华党氏宗亲联谊会上的讲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相关的知识,请关注文书帮!

最新关于第七届中华党氏宗亲联谊会上的讲话(全文)

  各位宗亲、各位兄弟姐妹、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党仁珊,广西北流市人,家住湖北荆州,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借的那个荆州。退休前从事石油与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与研究。四年前曾编撰过一本家谱,看过一些相关资料,很受启发,觉得姓氏源流和家族历史文化研究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们中华党氏,源远流长。据考证,最早出现有党氏的文字记录是公元前1122年的周文王时代的周朝,那时晋国(今山西省)的青铜器上的“党父甲”就是最早有文字记载党姓的史料。陕西省大荔县(古称冯翊郡)有六个村在西夏灭亡之前(公元1227年前)就有党姓居民存在,其中一个出现于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220年前),一个出现在北魏太和年间(约公元400年前),中国现在的党姓人口约有79万,这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相融合的社会群体,至少包括汉、回、蒙、满、壮等民族,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含台湾省)和香港特区,此外,在美、日、澳、朝、越南、马来西亚、奥地利、西班牙等国亦有党姓人口分布。在国内,以陕西省为最多,约有30多万,河南省次之约有10多万;甘肃有4—5万,山东约有4万,广西有两万,湖北省和河北省约各有一万。历史上党项人创建过西夏国(1038—1227),我们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韩城党家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居绥德党氏庄园,党家历史上出现过七位将军,仅明清两代就有24位文进士。(最早考取进士的党氏是公元1082年,北宋元末5年的党镈)现代有三位将军三位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一位省部级领导(党晴梵),一位科学院院士(党鸿辛),10多位地厅级和大校级干部,五六十位正教授、正高工、作家、艺术家和大约20位处级干部,以及若干位全国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成功的企业家,还有几位县团级革命和抗日战争先烈,以及一批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援老抗美战争的英雄和先烈。我们人才济济、硕果累累,我们身为党姓心自豪。可惜我们有许多宗亲却很少知道,所以我自费创办了《党氏家族报》,并邀约华中师范大学的党波涛同志共同编辑,下面我想耽搁大家20分钟时间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谈谈我的一些设想:

  《党氏家族报》原名《党氏族报》,后来根据读者建议,改称《党氏家族报》,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党氏族人,互通信息,弘扬先祖家训家德,交流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树立优良家风,为振兴家族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共圆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族报是季刊,每年4期,每期4—8版,用优质纸张彩色印刷900—1200份(含加印量)。三年来共出版12期总计66版约26万字,寄达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约520处个人和集体,以及广州珠三角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广西陶山祖秋季祭祖大典与本次西安党氏宗亲联谊大会。我们还组织了四次寻亲和访问活动,足迹遍及10个省区31个市县的约50个党姓居民集中点,报纸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向全国党氏家族宣传了党氏源流、家族历史与现状,介绍了族报,宣传了好村好人好事,结识了众多的亲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年来,我们还与北京的中华党氏宗亲联谊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服务家族同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未来我们还将全面深入地加强合作。

  有人建议将《党氏家族报》更名为《中华党氏报》,把几个人办的报纸变为全国性党氏宗亲共同的报纸和喉舌,我想在未取得具有权威性的中华全国党氏宗亲代表大会授权之前,暂时还是不要变动为好。

  创刊以来,我们先后收到各地宗亲捐款约4万元(见本报芳名录),除了在南阳排练演唱和录制《中华党氏歌》,用去5千元,其余款额,将用于排版、印刷和邮寄《中华党氏文史概览》一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约35—40万字,按16开本印刷(其中约1/4页码为彩印),约300页,计划印1200册,其中精装本200册(主要用于回赠捐款人),预计共需用款6.5—7万元,目前还有较大缺口。

  据初步了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及因为缺乏沟通和组织协调,目前家族中尚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派字混乱。各地无法对比辈份,也给族谱编撰造成一定困难,比如仅广西就有25种派字方案,山东有20种,河南有16种,湖北12种,河北省仅唐山市就有4种。不少家庭不按派字取名而用单名,如仅是广西和湖北,就有31个党军,17个党燕,18个党梅,14个党丽,9个党源,党波和党雄各有8个。相比之下,人家孔氏家族就管理得很好,两千多年来,84代人派字井然,有条不紊,不准用单名,重名者很少,前几年出版了包括200多万人的全国孔氏宗谱,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何等风光!

  2.家谱式样五花八门。我们在广西、湖北、山东、河南和陕西,都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堪称文物珍品的族谱、家谱、宗谱和悬谱,其中最老的就是河南省淅川县寺湾镇党岗村编绘于明朝正德二年(1509)图文并茂的悬谱。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近70年代新编的族谱,形式多样,简繁不一,石印、铅印、油印、手写均有。有的重男轻女,把外姓嫁到党家生男育女顶“半边天”的女子不留名字,只简单地写个王氏、陈氏;有的愿出钱就多写,不出钱或少出钱就少写;有的记录埋葬地甚至还有(先辈)坟山图,有的在附录中增加历史、文化、社会和生活知识。相反,有的地方,压根就没有族谱。

  3.居住分散。老死不相往来,互不知晓,缺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习惯,这与信息化社会和共建幸福家园与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相去甚远,亟须大力去宣传、沟通,建立联络渠道。

  4.对党姓家族事务关心的人不多(如修家谱、建祠堂等),对家族源流进行探究的人很少,特别是对七、八百年前党姓源流进行探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亦是单枪匹马去干。现在有十几个省市都建立了党氏宗亲联谊会,这固然很好,但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不要流于形式,还得搞创新活动,仍然是任重道远。

  5.家族中一些落后的观点与陈腐的恶习仍普遍存在,有待建立族训族规、家训家规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去纠正,如重男轻女、家暴问题、读书无用论、封建迷信、赌博、酗酒、吸毒、好吃懒做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通过宣传和改善家教,树立良好的家风,尚待群策群力去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