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10-07 14:37:4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3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根据算式编出6的部分乘法口诀。

  3、背出6的'部分乘法口诀。

  4、会读、会写并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5、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算式编出6的部分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读、会写并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引导

  1、乘法口诀接龙1-5

  2、找朋友游戏

  三、新授

  1、研究一六得六

  (1)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出示课件小鸭子)来了几只?(生齐数:6只)板书:6

  (2)列乘法算式

  你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生试写)师板书:61

  61等于几呢?(生答:6)

  (3)编乘法口诀

  谁来编一编它的乘法口诀?(生试编:一六得六)

  (4)引申

  根据这个乘法口诀,我们还能写出另外一个乘法算式吗?(生试写)

  2、研究二六十二

  (1)现在又游来了几只小鸭?(生齐数: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我们用加法算式来写一写。(6+6=12)

  (2)你能写出乘法算式来吗?(生试写:62=12)

  (3)编乘法口诀

  生试编乘法口诀:二六十二

  (4)引申

  根据这个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个乘法算式是什么吗?(生答:26=12)

  2、研究三六十八

  (1)现在又游来了几只小鸭?(生齐数: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我们用加法算式来写一写。(6+6+6)请我们的计算器小博士来帮一下忙,加起来等于多少?(18)

  (2)你能写出乘法算式来吗?(生试写:63=18)

  (3)编乘法口诀

  生试编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4)引申

  根据这个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个乘法算式是什么吗?(生答:36=18)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6的部分乘法口诀

  四、练习巩固

  1、背6的部分乘法口诀

  2、游戏:摘桃子

  16 23 63 51 26

  22 43 25 33 62

  3、列出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二六( ) ( )得六

  4、给小动物找家

  (发给小朋友乘法算式卡片)

  16 26 14 61 62 41

  23 34 22 32 43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分数与有限小数的关系》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与例1、例2合并成一节课,教学例3时,先把3/4等5个分数化成小数,接着把5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平淡、枯燥、抽象,无法突现出分数和有限小数的这个关系的规律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和探究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我只安排例3这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一个最简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质因数及结论中“一个最简分数”的出现不会感受到突然,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掌握住的规律才是“牢固的'规律”,才是“理解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 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会求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会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合理的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合理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一)(出示图形)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 ); 正方形的面积=( )×( );

  (三)标上条件,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二、新授

  1. 把复习部分的两个图形合并,这样的由几个基本图形合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

  2. 出示课件,儿童游乐场有多大?

  3. 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 交流、总结:(把分割的'想法用虚线画出来)

  方法一:(左右分)3×5+3×5=30(平方米)或3×5×2=30(平方米)

  方法二:(上下分)3×2+8×3=30(平方米)

  方法三:(添补)8×5—2×5=30(平方米)

  方法四:(平移)3×(8+2)=30(平方米)

  (个别同学,指出平移有特殊要求,数据要吻合)

  (如果学生出现分割成多块的情况,在肯定的基础上要求比较方法,得到最优的方法。)

  5. 小结:哪种方法最简单?根据条件合理的选择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割的图形尽量的少,计算也方便。

  三、巩固练习

  有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的给予肯定。

  ⑴小胖家的客厅要铺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最简单的方法: 5×8+2×3 =40+6 =46(平方米)

  ⑵阳光小区要新建一个花园,需要铺多少大小的草皮?

  最简单的方法: 25 ×20—9×10 =500—90 =410(平方米)

  四、总结

  学习了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30

小学数学教案10-08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7

小学数学教案09-18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7-06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8-05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7-23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07-29

【优选】小学数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