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时间:2022-11-06 11:18: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

  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为什么?234-66-34与234- (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交流讨沦: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a-b-c=a-(b+c)。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6-55-45=146○(45○45)

  ☆-※-△=☆○(※○△)

  624-172-328= ○( ○ )

  a-b-c=a○( ○ )

  213-○-○= ○(68○32)

  2、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 126-(48+52)

  (2)364-(153+47) 364-153-47

  (3)685-(228+272) 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3

  课题二: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第5题,练习十七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 法 乘 法

  交换律: a+b=b+a 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比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运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数,不管相邻的哪两个数先进行运算再同另一个数运算,结果都不变;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方法不同。

  2.练习。

  (1)做第8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算式各符合哪个运算定律,然后分别填在横线上。

  (2)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根据运算定律给每个算式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订正时,说一说依据。

  二、复习简便算法

  1.让学生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十78十22 6×35×50

  136十68十64 125×80×50

  25十43十75十57 45×4×25×20

  271十53十47十29 62×7十38×7

  2.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69十98 437—305

  469一98 324—48—52

  3.让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指名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2.做练习十七的第10一12题。

  (1)第10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2)第11题,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12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个小长方形木板的面积,然后求它的宽,最后根据边长的特点分割。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十七的第13 一14 题和第81页的思考题。

  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填数。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4

  备教材内容

  1.本节课学习的是教材79页的内容。

  2.本节课教材分两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个层次:呈现几组有特点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进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并通过举例验证探索得到的规律,从而明确: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第二个层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的运用,例4直接呈现了1个有特点的小数连续相加的算式,并呈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小数计算中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计算简便,从而使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小数的简便算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性、熟练性、灵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

  备已学知识

  知识要点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难点:能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知识回顾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问题导入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你有什么发现?(教材79页)

  3.2+0.5○0.5+3.2

  (4.7+2.6)+7.4○4.7+(2.6+7.4)

  过程讲解

  1.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发现:(1)在小数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加法交换律。(2)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小数相加,和不变。符合加法结合律。

  3.举例验证,明确规律

  7.3+9.2=9.2+7.3

  (4.9+5.25)+1.75=4.9+(5.25+1.75)

  得出结论:在小数加法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依然成立。

  归纳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知识点二 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的应用

  问题导入 计算0.6+7.91+3.4+0.09。(教材79页例4)

  方法讲解

  1.方法一

  (1)算法分析。

  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为是同级运算,所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计算过程。

  0.6+7.91+3.4+0.09

  =8.51+3.4+0.09

  =11.91+0.09

  =12

  2.方法二

  (1)算法分析。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观察4个加数,发现0.6和3.4、7.91和0.09结合到一起分别能凑成整数,因此交换7.91和3.4的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比较简便。

  (2)计算过程。

  0.6+7.91+3.4+0.09

  =(0.6+3.4)+(7.91+0.09)

  =4+8

  =12

  归纳总结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因此,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每个数的特点,注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拓展提高

  在小数连减运算中,减法的运算性质依然成立。如:8.96-3.37-2.63=8.96-(3.37+2.63)。

  知识巧记

  小数运算莫着急,数的特点看仔细。

  要想计算变简便,各个数据要看全。

  合理使用运算律,计算简单又快捷。

  备易错易混

  误区一 计算5.84+4.16-5.84+4.16。

  5.84+4.16-5.84+4.16

  =(5.84+4.16)-(5.84+4.16)

  =10-10

  =0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审题不认真,只看每个数的特点,却忽略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

  错解改正 5.84+4.16-5.84+4.16

  =(5.84-5.84)+(4.16+4.16)

  =0+8.32

  =8.32

  温馨提示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想交换数的位置,一定要连同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交换。

  误区二 计算15.46-5.7+4.3。

  15.46-5.7+4.3

  =15.46-(5.7+4.3)

  =15.46-10

  =5.46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依据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而盲目简算。如果此题是连减运算,那么可以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把两个减数相加,而此题是加减混合运算,所以不能盲目简算。

  错解改正

  15.46-5.7+4.3

  =9.76+4.3

  =14.06

  温馨提示

  只有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才能改变运算顺序,否则只能按四则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数学教案-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难点:加法的意义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并板书。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做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教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9=494问:

  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494叫什么?

  137 + 359 =494

  │ │ │

  加数 加数 和

  提问: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

  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

  0和0相加会怎样?

  总结上面的结论,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

  137+357=357+137

  教师再出示几组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填上计算符号,再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 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a+b

  做第13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来做。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的含义?

  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137 + 359 =494

  │ │ │

  加数 加数 和

  137+357=357+137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a+b=a+b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3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1)同学们,像刚才我们举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规律,就是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总结)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这种方法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1)师:像刚才我们又发现的加法中的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2)三个数相加,先把( ),或者先把(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 )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 )+29

  (2)120+( )=35+( )

  (3)138+(62+365)=( + )+365

  (4)( +358)+ ( )= 198+( +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 (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 +(486+14)

  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

  11+78=89;78+11=89所以11+78=78+11

  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归纳总结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随堂练习:

  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师:要求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骑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骑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解答:

  方法一: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观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于200,所以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和。

  即: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288千米。

  3、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

  可以写成等式(88+104)+96=88+(96+104)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叫加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活学活用:

  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那么三块布一共有多长?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有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简便运算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1、理解题意

  师:要想求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只要把后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115+132+118+85

  2、观察算式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115与85能凑成整百数,132与118能凑成整数,因此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写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千米)

  归纳总结:

  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活学活用:

  丁杰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2页,第二天看了93页,这时还剩下13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62+93+138

  =(62+138)+93

  = 200+93

  = 293(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293页。

  探究新知4:连减的简便运算

  情境导入

  一本书一共有234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1、理解题意

  师:已知总页数是234页,减去昨天和今天看的,就是剩下的。

  2、列式子

  解法一:(1)今天看的66+34=100(页)

  (2)剩下的234—100=134(页)

  解法二: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剩下的就234—34—66=134(页)

  3、比较发现

  比较以上解法得数是一样的,可知: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就相当于从被减数中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即:a—b—c=a—(b+c);a—b—c=a—c—b

  活学活用:

  妈妈拿100元去超市购物,买蔬菜花了26元,买水果花了24元,还剩多少钱?

  答案:100—26—24=50(元)

  拓展提升:

  1、计算:1+2+3+4+5......+48+49+50

  师解析:

  方法一: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50=51,2+49=51,3+48=51…、25+26=51

  50个数相加,两两结合为25组,每组的和都为51,这样可以算出答案:51×25=1275

  方法二:如果把50个数倒过来写,分别相加,就是50个51相加再除以2,即是答案。

  即:1+2+3+4…、+48+49+50

  =(1+50)×(50÷2)

  =1275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要动脑,这样会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解答时要选择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举一反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199999+19998+1997+196+95

  答案:199999+19998+1997+196+95

  = 200000+20000+20xx+200+100—(1+2+3+4+5)

  = 222300—15

  = 222285

  归纳小窍门:当算式中的数字较大时,可以利用估算的思路,把它们都看做是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计算出结果后,再减去多加的部分。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和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a+b+c=a+(b+c)

  b、数学运算时要选择简便运算方法,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课后习题

  1、计算下列算式

  138+227+173 69+406+94

  答案:138+227+173 69+406+94

  = 138+(227+173)= 69+(406+94)

  =138+400 =69+500

  =538 =569

  2、一根钢丝,第一次用去187米,第二次用去145米,这时还剩下113米,这根钢丝全长多少?

  答案:187+145+113

  =(187+113)+145

  = 300+145

  = 445(米)

  答:这根钢丝全长445米

  板书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

  善于发现简单法,计算准确快又好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8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 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9

  设计说明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学生具备了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经验。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在追问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迁移旧知,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是激励与唤醒。在设计本节课时,仍创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的四个数很有特点,在学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让其独立计算,因为学生具备脱式计算的能力,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采取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2.在汇报交流中共享算法,观察对比实现算法优化。

  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算法的优化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优化。因此,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着力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算法,借助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从而实现算法优化。

  3.在追问中明晰算理,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要抓住其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据此,在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突出了算法背后的运算定律支撑,体现了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

  75+36=□+□

  78+96=□+□

  (143+63)+37=143+(□+□)

  54+(46+147)=(□+□)+147

  78+48+152=□+(□+□)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为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指名汇报。

  预设

  生1:第四天,从A到B,要骑115km。

  生2:第五天,从B到C,要骑132km。

  生3:第六天,从C到D,要骑118km。

  生4:第七天,从D到E,要骑85km。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课件出示例3。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提问:怎样列式呢?(生独立列式)

  (2)提问:请你算一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7+73(2)37+58

  73+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四)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五)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1

  教学内容: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教材第116页例5 ,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 - 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 - 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 + 0.1-(4.9 + 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活页练习题

  教学类型:

  随堂课

  教学过程:

  一、加法交换律

  (一)故事引入,得出猜想

  1、讲故事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这一天,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多了,要省着点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个饼,晚上吃4个饼,怎么样?”猴子一听,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还要少,不干,抗议!老人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马上改口说:“那么早上4个饼,晚上3个饼,好不好?”猴子一听早上多了一个饼,自己占便宜了,这才开心的答应了。

  2、适设问

  猴子占到便宜了吗?为什么?

  3、巧引用

  引:也就是什么没变,只是什么变了?(也就是猴子一天一共吃的饼个数没有变,只不过是早晚吃的个数换了换。)

  4、活板书

  早上吃3个饼,板书3,晚上吃4个饼,板书4,一共吃了3+4个饼,也就是7个饼。早上吃4个饼,晚上吃3个饼,一共吃4+3个饼也是7个饼,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吗?)

  5、细观察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数不变,符号不变,和不变,位置交换)

  6、得猜想

  是不是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呢?我们可以像这样举例子。

  (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1、举实例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备本上写一个。

  谁先来?4+5=5+4你怎么知道相等的?左边,4+5=9,右边5+4=9,所以两边相等。所以下面请你这样说:左边4+5=9,右边5+4=9,所以4+5=5+4。谁再来说?1+6=6+1。这些都是几位数相加的例子?还有别的例子吗?12+11=11+12,这个例子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别的吗?100+22=22+100,这个例子又有什么不同。还有吗?我们就不说了,用……表示。

  评价: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不但想到一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还想到一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等等,这样各种类型的例子越多,验证的猜想也就越可靠。

  2、得小结

  这时,我们通过验证就可以来下结论了,谁能说一说?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3、想简写

  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

  4、得结论

  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请大家读一读。

  其实一年级你们就接触过加法交换律,看!数的分成,对吗?二年级也学过,笔算加法并交换加数位置来验算加法,是不是也是交换律?

  二、加法结合律

  过渡:刚刚,我们研究了两个数相加,发现了交换律,告诉你哦,数学家们研究了三个数相加,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呢,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定律

  请你们自己读一读,你能理解吗?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分析定律

  我们一起来分析。“三个数相加”,懂吗?谁来举一个三个数相加的例子。简单点的。4+6+8。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什么意思?也就是先算几加几?再加几?为了强调先算什么,老师在4+6外面加上括号。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也就是先算?再加几?我们只要怎么办?在6+8外面加上括号就行了。和不变吗?我们要计算。左边先算4+6=10再加8等于18,右边先算6+8=14,再4加14等于18,所以(4+6)+8=4+(6+8)

  3、观察发现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特别是什么没变?位置没变。

  4、自由验证

  那么是不是三个数相加,位置不变,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都不变呢?这虽然是数学家验证的结论,但我们学习数学要抱着怀疑的学习态度去学,别人说的就一定对吗?只有自己验证了,你才能说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

  你该怎么样验证呢?举例子。

  就近五人一组合作交流每人举一个例子其中一个人记录。注意一定要左右算一算,看是不是和不变。

  5、汇报交流

  谁先说?左边……右边……所以……。这是几位数相加的?还有别的吗?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不同的例子吗?还有吗?我们用……表示

  6、事例验证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看,我们班男同学34人,女同学21人,后边还有听课的老师12人,问一共多少人?可以怎样算呢?我们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再加老师的人数,也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老师人数,再加上女同学人数,还可以先算老师人数和女同学人数再加上男同学人数。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是都是求总共人数,所以和不变。

  7、得出结论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数学家的结论正确吗?请你读一读,看看大家这次读得懂吗?如果用a、b、c来表示这三个数,结合律怎么表示呢?谁来表示一下?

  8、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发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书中的小朋友也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和我们总结的一样吗?我们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统称“加法运算定律”你们都掌握了吗?下边我就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以手势进行判断,用手掌代表加法交

  换律,拳头代表加法结合律。)

  82+0=0+82

  ●+★=★+●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第4小题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填空练习。

  (45+36)+64=45+(□十□)

  560+(140+70)=(560+□)+□

  18+(24+82)=(18+□)+□

  小结:看来运算律真有用,可以使计算变得很方便,大家把加起来是100的两个数放到一起先加,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3.那么这两题要怎么算更简便!

  25+32+4572+43+28

  四。拓展延伸

  著名数学家高斯以很快的速度算出了这样一个算式你行吗?

  1+2+3+4+-------+99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分别说一说。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 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

  (700十1)68=70068十68

  153(220十57)=153220十57

  638十378;(63十37)(8十8)

  还可以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

  (a10)b=a10b=ab10=(ab)10

  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

  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谁能举个例子?

  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特别是下面二道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567十98 1 21 7

  教师要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 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使计算又对又快。

  三、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顺序。

  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第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中间的算式.让学生标明运算顺序。

  教师: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

  出示教科书第94页的例2。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运算顺序。然而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

  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不只会帮助我们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还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骑车旅行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不少新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的车上装有里程表。我们来看看他第一天的骑了多远吧!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找出复合交换律的两位同学进行汇报,或者由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

  40+56=56+40。

  这样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由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演出几个典型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交换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a+b=b+a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大家已经会应用了,真不错。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李叔叔吗?

  让学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程,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记录手册,肯定能回答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用什么法计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来用这样的一个连加的算式就能解决李叔叔的这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道加法题吗?

  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教师巡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来自网!http://

  后,找出复合结合律的几个学生汇报,或者投影展示。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88+104)+96=88+(104+96)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结合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256+99+44=(□+□)+□

  (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的运算律,你还记得哪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吧。

  请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探讨: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来完成这个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教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学习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

  教师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2.出示例3计算:

  观察:这些加数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②○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①②

  3.思考题: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吗?

  四、课堂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相关文章:

加法的教案02-21

《运算律》教案03-05

10的加法教案01-03

欧姆定律教案03-06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2-27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01-25

得数是5的加法教案03-20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03-27

加法交换律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