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29 16:40:23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

  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

  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实物展示法:

  教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学生1: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

  教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法:

  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品析:课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图形更加形象具体,学生一目了然,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于圆柱的学习和研究。】

  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拿出所带的硬纸板、直尺、剪刀、圆规等学具,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动手制作圆柱的模型。

  小组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品析: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圆柱模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而且让学生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同时,对下面观察总结圆柱的组成和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圆柱

  ①谈谈圆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圆柱吗?请同学说说你理解的圆柱。

  ②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第17页几个圆柱物体的图形,认识圆柱。

  (2)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18页例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①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再次观察例1中的图形,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②认识圆柱的高

  引导学生观察例1中的圆柱,根据图形上的提示认识圆柱的高,再根据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圆柱的高。结合教材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品析:此教学环节先运用提问交流的方式引出认识圆柱,再联系生活实物模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自己所制作的圆柱模型来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观察教材第19页例2。

  总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品析:此环节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与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认识了圆柱,学习完例1、例2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

  质疑一: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质疑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找两个学生畅谈本课时的收获,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完成课堂的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1.圆柱的组成及特点:圆柱是由3个面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什么叫作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把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有关知识真正掌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提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学习的知识才会更扎实。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

  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难点:

  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 = am+n (m,n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an = am?n ( a≠0,m,n是正整数,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数);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 = 1.

  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

  4.计算当a≠0时,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总结:一般地,数学中规定:当n是正整数时,=(a≠0)(注意: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教师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来看这条性质是否成立.事实上,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都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am?an = am+n (m,n是整数)这条性质也是成立的.

  三、科学记数法:我们已经知道,一些较大的数适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5.即小于1的正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1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如果小数点后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9,如果有m个0,则10的指数应该是?m?1.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类比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辨证观点的再认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2.疑点及解决办法通过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问题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个因式的积的问题,但若有如下问题:某同学分钟做了60个仰卧起坐,每分钟做多少个?可表示为,问,这是不是整式?请一位同学给它试命名,并说一说怎样想到的?(学生有过分数的经验,可猜想到分式)

  【新课】

  1.分式的定义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到结论:

  用、表示两个整式,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②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4)问:何时分式的值为零?[以(2)中学生举出的分式为例进行讨论]

  2.有理式的分类

  请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为有理式分类:

  例1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2);

  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3);

  解:∵恒成立,

  ∴取一切实数时,原分式都有意义.

  (4).

  解:由分母得.

  ∴当且时,原分式有意义.

  思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怎样做?

  例2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1);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

  小结: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2);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分式无意义.

  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

  (3);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

  当时,分母.

  ∴当或时,原分式值都为零.

  (4).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式无意义.

  ∴没有使原分式的值为零的的值,即原分式值不可能为零.

  (四)总结、扩展

  1.分式与分数的区别.

  2.分式何时有意义?

  3.分式何时值为零?

  (五)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2)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3)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2.教材p55中1、2、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56中a组3、4;b组(1)、(2)、(3).

  九、板书设计

  课题例1

  1.定义例2

  2.有理式分类

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

  单元(章)主题第三章直棱柱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3.1认识直棱柱第1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教学目标

  1、了解多面体、直棱柱的有关概念.

  2、会认直棱柱的侧棱、侧面、底面.

  3、了解直棱柱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侧面是长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本节的例题描述一个物体的形状,把它看成怎样的两个几何体的组合,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几何体,(分好学习小组)教师准备各种直棱柱和长方体、立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简明设计意图二度备课(即时反思与纠正)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在现实生活中,像笔筒、西瓜、草莓、礼品盒等都呈现出了立体图形的形状,在你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立体图形呢?

  析: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更多的答案。

  师:(继续补充)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美国的迪思尼乐园、德国的古堡风光,中国北京的西客站,它们也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那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广泛的应用呢?瞧,食物中的冰激凌、樱桃、端午节的粽子等。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多面体、棱、顶点概念:

  师:(出示长方体,立方体模型)这是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它们是有几个平面围成的?都有什么相同特点?

  析:一个同学回答,然后小结概念:由若干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多面体上相邻两个面之间的交线叫做多面体的棱,几个面的公共顶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合作交流

  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何体。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些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

  述其特征。)

  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说明: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师:请大家找出与长方体,立方体类似的物体或模型。

  析:举出实例。(找出区别)

  师:(总结)棱柱分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据其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而分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

  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直四棱柱。

  3.反馈巩固

  完成“做一做”

  析:由第(3)小题可以得到:

  直棱柱的'相邻两条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4.学以至用

  出示例题。(先请学生单独考虑,再作讲解)

  析:引导学生着重观察首饰盒的侧面是什么图形,上底面是什么图形,然后与直棱柱的特征作比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最后完成例题中的“想一想”

  5.巩固练习(学生练习)

  完成“课内练习”

  三、小结回顾,反思提高

  师: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地方比较难学呢?

  合作交流后得到: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

  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

  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

  例题中的把首饰盒看成是由两个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组合,或着是两个直四棱柱的组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一点比较难。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或设计作业本及课时特训

【七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教案02-13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3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03-20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3

七年级数学教案15篇03-03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30

关于数学教案03-28

人教版数学教案02-23

幼儿数学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