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

时间:2023-02-15 20:34:0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本讲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

  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提问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原因: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结合所学过的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板书)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

  (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 n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说明:

  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

  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

  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

  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思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点拨: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点拨: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点拨: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

  点拨: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3

  教学重点

  ①土壤的肥力特性;

  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

  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

  (板书)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

  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

  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

  ①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

  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

  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4

  课标要求: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根据有关,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树立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的意识,为今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 、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xx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xx,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xx”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3 高中数学。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xx意识:海洋权是国家xx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xx、海域管辖xx和xx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领海范围为 a + b=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a + b=200海里

  领海范围为 a =12海里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b=200海里

  解析沿海国家拥有 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 200 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 B、C。

  答案B、C

  高中人文地理学习方法探讨

  人文地理的研究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地域形态在空间的分布和演变的规律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布置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类活动,从而达到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区位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改造并维持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所研究的内容应该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环境条件是为人的活动提供可能的物质和空间基础。同时,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之间,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我们所追求的人--地协调既要包括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还包括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为类活动之间的协调。当然广义地说,环境条件是只既包括人类生存的外部条件,也包括作为人类社会局部群体甚至是人个活动的他人或他群活动的条件,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就是一个了解人类社会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的某些具体过程或内容,才会明白人类活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比如,不知道农业生产是什么,怎么会明白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呢?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各种人类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的基本共性进而建立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例如: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就考虑四个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气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们要明白,人类活动与人自身的思维方式有关。而思维方式往往取决于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程度。而这个又与人口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有关系。人类活动最合理的方式当然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口对客观规律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相对完善的思考。因此,作为学科发展和解决问题就是向着最高层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达到的目标。当前人类的最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全面而准确,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去分析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最后,我要提醒两点:思考人文地理的时候,一要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二要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和等级差异。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克服套用公式化的结论。例如餐馆不能设在垃圾场附近;巴西迁都的原因要站在管理层针对国家均衡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原上气候凉爽才迁都的;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不能回避也不能抑制,只能面对。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就是要我们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去看待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等级差异则包括城市中心地的等级、媒体的等级、行政管理的等级、社会群体的等级。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方法。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宇宙中的对话作文06-12

宇宙中哪个星系最大09-28

高中地理教案12-06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精选5篇)11-01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优秀范文06-01

《地球妈妈》教案06-06

地球的自转教案02-15

宇宙的作文12-09

《地球爷爷的手》的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