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时间:2024-05-29 06:07:4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范文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范文八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父母对孩子各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父母对孩子各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赞美诗“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说“糟糕透了”,面对父母不同的评价,我们的小巴迪由开始的高兴到了后来的伤心,那到底,小巴迪是怎么样面对这两种评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默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二、新授

  1.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小巴迪最终还是承认了自己当时的那首诗的确相当的糟糕,从这个“承认”你读出了什么?

  (已经认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再加上有母亲的一如既往鼓励,所以“我”还一直在写并把自己新的文章给父亲看。)

  2.这个时候父亲的态度又是什么?

  (还是带着批评,却没有全盘否定,在批评中带着鼓励)。从哪可以看出来(但还不是毫无希望)这在无形中给了作者勇气。让他有再写下去的动力。

  3.最终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后他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

  (1)长大后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时候他体会到当初是多么的`幸运!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他会觉得当初是多么的幸运?他幸运的是什么?幸运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母亲那作为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的爱,还有父亲那保持平衡的警告的爱。就是父母各自不同的爱,让巴迪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2)母亲赞美的爱给了他前进的力量,而父亲批评的爱给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间。让巴迪在面对赞美和批评的时候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头脑,也使他成功了。

  (3)正是这些赞美和批评使作者谨慎的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同时他也体会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同学们从作者的体会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谨慎的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 同时也体会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爱在鼓舞着我们。母亲赞美的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而父亲的爱则是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不要骄傲。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4.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小巴迪一样的事情。

  (在面对赞扬和批评的时候,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不能因为受到了赞扬而骄傲,毛爷爷曾说过“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不能因为赞美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也不能因为受到了批评而失去信心,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要我们在失败面前不要气馁,要坚定信心,这样才能成功,不能因为批评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像巴迪一样,谨慎的对待我们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在这种力量中前进。)

  三、练习

  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1)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2)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3)“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课后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懂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父母的爱,也要懂得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或小黑板;写有含义深刻语句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

  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现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因为“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说的话,所以带引号。

  生:我读懂了“精彩极了”是妈妈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的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我”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鼓励我,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生:作者在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成了有名的作家。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

  生:从第一段到第十四自然段。

  师:书要自己读懂,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第十四自然段

  生: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

  师:你怎么知道?

  生读有关句子。

  师: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母亲评价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可爸爸对他评价后他伤心极了(板书)书本上怎么说?

  生:得意洋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为主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体会文章描写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巴德苏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于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通过朗读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号、课文的顺序,感受不同的评价都源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3、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谁评价得对,巴迪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出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⑴ 谁来读一读。

  ⑵ 对这句话,你有问题吗?引出为什么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出自对我的爱?

  三、细读课文,体会真情

  1、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和同学说一说。

  2、反馈:

  ⑴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⑵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吗?

  ⑶ 小巴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你能从哪里体会到?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⑷ 巴迪受到母亲的表扬与鼓励,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出示: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从哪里看出来我的高兴与自豪?

  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等啊等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心里特别紧张──

  4、引读:

  父亲伸手拿起了我的诗,问:

  母亲连忙上前说道:

  父亲说:

  我把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爸爸看完诗,他对诗的评价是

  我希望表扬,期待表扬,而父亲却说:

  这时我的眼睛

  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5、出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指名读──评:你感受到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词写出我的悲痛。

  指名读──齐读。

  6、这时候的我心情糟糕透了,这时的我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吗?

  什么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的评价也是一种爱?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还有吗?

  7、出示: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句更好些,为什么?

  的确是这样,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一个过程。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8、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齐读。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现在让我成了一名电影的剧作家,写了许多电影名著,成了美国电影界的名人。

  四、再读课文,联系实际

  1、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收获。

  2、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老师表扬、鼓励,批评过的故事,讲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洋洋”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得到过别人对你的表扬或是批评,是得到表扬多,还是批评多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提问)

  2、是呀!当我们在某方面做得表较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表扬和鼓励,而在某方面做的不尽人意时,相应就会受到批评的。但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小时候写了一首小诗,却得到的是父亲截然相反的不同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19课,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回忆课文,深入学文。

  1、老师在题目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题目中有一对(预设:反义词:你能结合这对反义词说说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吗?)

  2、对于童年时候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不同评价呢?小巴迪当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1——14自然段,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笔勾勒出父母不同评价的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问:①、这段文字是对人物的哪方面的描写?(语言 动作 神态)

  ②、透过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对巴迪的鼓励)你能读出这种理解吗?

  ③、面对母亲的鼓励,小小的巴迪有怎样的表现?(高兴 得意洋洋)他可能想些什么?

  ④、面对母亲的赞赏和鼓励,年幼的巴迪真是又高兴又得意洋洋,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想到了最敬仰的父亲的好评,他利用一下午的时间,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进行了装饰,此时的巴迪可能想些什么?(父亲一定也会热情鼓励他)。他焦急地等待父亲的下班回家,可是:

  七点 、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回来。 从这三个时间的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巴迪可能想些什么?

  快到8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父亲对巴迪的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看课文102页读:“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问:1、) 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好吗?在巴迪焦急地等待中,等来的是什么?(我看这首是糟糕透了)

  2、)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这样说?(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他面对事实,实事求是。)

  ⑤、当时,巴迪的表现又怎样呢?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1、) 这段文字是对巴迪哪方面的描写?(动作)你能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吗?(冲跑 扑)透过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伤心落泪)

  2、)这些词语可以换成别的词语吗?如果用其他词语代替(跑走 躺)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不能表现巴迪特别伤心)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不同的评价,当时的小巴迪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在父母的不同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如今他已发表许多作品,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那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对父母不同的做法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2、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用笔勾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

  (一个作家………“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父亲给我的是什么力量?(警告批评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他可能会怎样?(骄傲而误入歧途)而如果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迪也会怎样?(缺乏自信、信心,不能有所作为,就不会健康的成长)所以必须得同时具备这两种评价,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我努力向前驶去)

  学生交流

  ①、你知道这两股风指的是什么吗?

  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自己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是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③、精彩极了,这是母亲对巴迪的'鼓励,这是一种爱。又怎样理解“糟糕透了”的警告也是一种爱呢?

  如:星期天,家里被你搞得乱七八糟,妈妈们批评了你,你怎样理解妈妈对你的批评?今天,你又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你,你又怎样理解老师的批评呢?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一定有不少这样的鼓励或警告,能选择一件说说你对这种爱的理解吗?(学生交流)此时的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说说。

  ④、同学们,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已经理解了父母当初的不同做法,老师也看到你们也能理解这个不同形式的爱,让我们带着对(爸爸、妈妈、老师)的理解,大声地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注意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同学们,表扬、鼓励这是一种爱,批评和警告这更是一种爱。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我们永远唱响的主题,尤其是父母的爱,它博大、深沉,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表扬也好,警告也罢,无不体现着爱的旋律。一首小诗,愿与大家共勉,与老师一起读:

  阳光总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总是成长的伙伴。

  让我们——

  快乐的享受阳光,

  让我们——

  勇敢的迎接风雨,

  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让我们——

  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

  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课外链接

  为父母制作一张卡片,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送给父母。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得意扬扬 伤心落泪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分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

  要求:①读的同学,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自己停下,让别人接读。

  ②听的同学,注意纠错,对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代读。

  ③教师相机引导、鼓励。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或教师引,学生说)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学会这里,你们的体会也一定很深

  2、结合自己说体会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四、布置作业

  板书: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 二 课 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 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1-0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4-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文06-1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教案01-0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5篇04-0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六篇04-21

【实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四篇04-28

【热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