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1 14:36: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大胆朗诵诗歌。

  2、学会观察周围事物,想象小草、稻子、苹果与太阳之间的关系。

  3、根据诗歌的句式特征,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重点:

  理解、掌握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

  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和我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各种各样的简笔画,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出示不健康的小草和健康的小草进行观察。

  师:今天何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师:咦,这两张小草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幼儿自有其说,例颜色方面)师:为什么一张小草看起来是绿绿的,而一张小草看起来是灰灰的,很不健康呢?(幼儿自有其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太阳)教师小结:原来有了太阳的照射,小草看起来会更加的绿,更加的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听儿歌《晒太阳》!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一边朗读诗歌,一边演示图片,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到诗歌的内容,以及小草、稻子、苹果和娃娃的形象变化,并学说句子。

  提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图片定位)师:你能用刚才听到的儿歌里好听的话来说说吗?(完整的来说句子,再让全体幼儿跟念)你还听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何老师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念这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愿意吗?(愿意)

  三、幼儿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理解诗歌。

  1、为什么它们会穿上有颜色的衣服呢?(晒太阳)小结:哦!原来它们晒了太阳,颜色会更加的漂亮,看起来更加有精神。

  2、讨论:为什么说娃娃晒了太阳才健康?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小结。

  教师小结:晒太阳可以让我们的骨骼更加的健康,所以我们所有的动物、植物、人们都离不开太阳的照射,有了太阳我们才会健康成长!

  四、根据诗歌的句式特征,学习仿编诗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真棒,所以太阳送给我们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装着许多的水果和蔬菜,那到底有哪些水果和蔬菜呢,何老师也不知道,等会我会请小朋友上面来摸一摸,摸到的.小朋友要看着你手中的东西,用刚才听到的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哦!何老师等不及,先请何老师来摸摸好吗?

  师:看!何老师摸到的是什么呀?(香蕉)香蕉晒太阳会穿上什么颜色的衣裳呢?(黄色)那我们就用儿歌里好听的话说:香蕉晒太阳,穿上黄衣裳。

  师:现在谁愿意上面来摸摸!(教师示范,再请个别幼儿上面)

  活动延伸:

  师:何老师手上还有许多水果和蔬菜还没有晒到太阳呢,等下回到教室我们把魔法箱里的水果或蔬菜被太阳晒过后会穿上什么颜色的衣裳一边说好听的话一边用颜色涂上去吧!

  中班儿歌:《晒太阳》

  小草晒太阳,穿上绿衣裳。

  稻子晒太阳,穿上黄衣裳。

  苹果晒太阳,穿上红衣裳。

  娃娃晒太阳,身体才健康。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幼儿练习画半圆形的基础上,教会幼儿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形体。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红帽子》连环画一本、红帽子范画一个

  活动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续编故事。

  活动难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形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以送礼物吸引幼儿。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我们先来看第一件好吗?出示红帽子问:这是一顶什么呀?(红帽一学。(请幼儿伸出手指,按老师教的步骤边画边说)

  三、出示第二份礼物,讲述故事

  1、出示小书,看第二件礼物是什么呀?(书),是老师根据第一件礼物红帽子创编的连环画小书,想看吗?故事的名字就叫《红帽子》。

  2、讲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里的红帽子是谁的?谁捡到了,把它当什么用?

  3、你说红帽子不见了,还会被谁捡到,把它当成什么呢?

  4、老师编的故事还没有编完呢,想请你继续编下去,请你按照:红帽子被谁捡到了?把它当什么用,继续编下去。

  四、幼儿创作,续编故事

  1、请想好的幼儿先说一说,并按照红帽子被谁捡到了?把它当什么用,说一段话。

  2、对幼儿给予点评。

  五、活动延伸集体创作

  1、准备白纸,交代活动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提醒幼儿将想到的赶快画下来,并说说红帽子被谁捡到了,把它当什么,编一个故事。)

  2、集中交流,点评有创意的幼儿。

  3、装订成册。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童话,并理解恐龙带给城市的麻烦与方便。

  2、调动已有经验,尝试借助恐龙的形体特征,仿编有关恐龙来到城市的故事。

  3、体会故事中恐龙的心情,乐意地理解别人。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1感受童话,理解恐龙带给城市的麻烦与方便。

  2体会故事中恐龙的心情。

  难点:尝试借助恐龙的形体特征,仿编有关恐龙来到城市的故事。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及其他相关知识.幼儿了解立交桥.

  2.物质准备:恐龙图片、《城里来了大恐龙》相关PPT和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发调动已有经验,让幼儿自己谈恐龙。

  教师出示恐龙图片,提问:这是谁?(恐龙)你了解恐龙吗?谁愿意说说来恐龙的秘密?

  2.引入情景,提问:如果城里来了大恐龙,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分段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童话中情节线索和人物的形象特征。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第一段:第一节到第四节。

  提问:a.大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b.恐龙所到之处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c.大恐龙走在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铁路被踩得发出了什么声音?(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哩吱哩)

  d.大恐龙给城里人带来了这么多麻烦,如果你是城里人,觉得大恐龙怎么样?可是这是它自己愿意的吗?它心里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大恐龙发现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给人们带来危险时,感到十分难过。

  过渡语句:恐龙在城里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继续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第二段:第五节到第七节。

  提问:a.大恐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什么?它心里怎么想的?(大恐龙无意中变成了立交桥,有利于城市交通时,它感到十分高兴。)

  b.大家后来觉得大恐龙怎么样?

  c.你喜欢大恐龙吗?为什么?

  小结:大恐龙很善良,并且很有人情味。当它做错事时它会难过,当它发现自己能变成立交桥使城市马路变得畅通时它又很高兴。我们都喜欢大恐龙。

  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回答问题,也可启发幼儿用动作适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完整欣赏故事视频《城里来了大恐龙》。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仿编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

  师:接下来我们要试着编一编大恐龙的故事。请大家按照大恐龙又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情?恐龙是怎样想的?来说说。

  教师先组织幼儿与同伴一起编故事,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大方在集体面前讲故事。

  3.教师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不仅听了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还自己编了大恐龙的故事,你们真能干。回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好朋友听哦。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感受动物们友爱互助的情感。

  2、知道水面倒影的有趣现象。

  准备:

  1、PPT课件、故事录音磁带。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环节:

  一、说教材: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语言使幼儿实现了与他人的沟通。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

  《小土坑》讲的是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而中班的孩子对小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这个故事幼儿很喜欢听,而且不仅幼儿喜欢听,里面还隐含了社会和科学两方面的.内容,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故事里的小动物们互相帮助,体现的是友爱互助的美好情操,属于社会领域的内容;小动物在小土坑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是镜面成像的原理,属于科学领域的内容,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内容。

  二、说目标:

  根据故事内容及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第一是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以及感受动物之间友爱互助的情感,这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促进教学活动朝产生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内部需求,制定难易程度适中的目标,找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提出疑惑——观察分析——解决疑惑,让幼儿了解水面成像的有趣现象,这也是我的教学难点。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目标定位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来设计的,力求让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以PPT形式依次出示动物图片,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再出示小土坑,抛出问题,通过讨论知道小土坑的含义,从而了解下雨了,小土坑会积满水的现象。

  第二环节: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尝试说出动物着急的语气。在分段理解故事中,对于问题的提问、设置上层层递进,由尝试学说故事中的语句到理解性自主复述故事中的语句,给幼儿提供更多想象和表现的空间。

  第三环节:通过交流讨论,知道水面倒影的现象。

  第四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水面倒影的理解。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PPT1:逐一出示各种动物

  师:瞧,草地上谁出来玩啦?

  2、出示PPT2:观察小土坑,理解小土坑

  师:这是小土坑,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土坑吗?

  小结:在草地上凹下去的蛮大的一个洞就是小土坑。

  3、出示PPT3:了解土坑的变化

  师:下雨了,小土坑有什么变化?

  小结: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家了,大肥猪、小山羊回家了,老黄牛也回家了。淅沥淅沥,小土坑里积满了水。

  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

  过渡语:啊!雨停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眯眯的脸,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听一听,谁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分段理解,学说对话

  1、出示PPT4

  (1)提问:母鸡走到土坑边,看到了什么?它看见一只母鸡掉进土坑里,着急的母鸡叫了起来,它会怎么叫?

  (2)教师用着急的心情讲述故事片段。

  (3)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语言。

  2、出示PPT5

  (1)提问:公鸡来到土坑边,有没有看见母鸡?它看到了谁?它会怎么说?

  (2)教师与幼儿对话,教师说旁白部分,幼儿学说公鸡的话。

  3、出示PPT6

  (1)提问:小山羊也像母鸡、公鸡一样,叫了起来,它会怎么说?

  (2)请妹妹朋友和教师一起念旁白,弟弟朋友学说小山羊的话。

  4、出示PPT7

  (1)大肥猪它又会怎么说呢?

  (2)谁来说旁白?谁愿意来做大肥猪?(幼儿和幼儿之间说对话)

  5、出示PPT8

  提问:想一想,前面的小动物是怎么说的?老黄牛会怎么说?(鼓励幼儿自主学说故事中的语句)

  三、经验提升,理解水面倒影的现象

  1、出示PPT9:

  大伙都来了,现在土坑里有谁?它们会怎么做呢?

  2、出示PPT10:

  小动物们找了自己的朋友来救它们,它们往土坑里一瞧:土坑里有谁?为什

  么?

  3、带着问题完整的倾听故事。

  4、提问:母鸡的话对吗?小动物们究竟有没有掉进土坑里?

  小结:原来小土坑里的动物是他们自己的倒影。

  四、实践操作,集体验证

  1、出示操作材料,

  要求:在附页的6幅小图中,对应大图片,选出正确的3幅,在下方拼贴倒影。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分享交流,集体验证。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加深对汉字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尝试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大、小字样。

  3.幼儿用书:《大树和小鸟》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小字样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看看是谁呢?

  2.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猜测。教师:原来是一位大客人和一位小客人呀。

  3.教师:其实呀它们各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一个叫大树,一个叫小鸟。它们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大树和小鸟》。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讲到什么,就出示哪张图片。)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4.教师总结:大树和小鸟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所以它们生活在一起很快乐。那我们再把这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一下吧。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师结合留白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等等。

  四、分角色学念诗歌。

  1.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一半念大树,一半念小鸟。

  2.男孩女孩分组,男孩念大树,女孩念小鸟。

  3.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比赛。

  五、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活动延伸:

  1.家园公园:回家后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跟他们一起表演。

  2.游戏活动:游戏的时候,可以跟你们的好朋友说一说除了松鼠还可以换成什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口齿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体会儿歌的快乐的节奏韵律。

  2、理解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相处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鱼、鸭、鸡等小动物头饰。发愁,高兴等表情符号。

  活动过程:

  1、角色表演:《小鱼找朋友》由配班老师扮演小鱼,在找朋友的音乐中表演。(想朋友--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

  2、教师有表情的地向幼儿朗诵儿歌。

  3、教师按儿歌内容逐一出示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①一条鱼为什么发愁?体会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

  ②两条鱼在一起的时候是怎样的?

  ③三条鱼在一起,心情怎么样?

  ④许多鱼杂一起,心情怎么样?

  4、教师朗诵儿歌,请个别幼儿根据儿歌内容选择表情符号。其他幼儿表演儿歌内容。教师提醒幼儿根据儿歌里鱼的数量来表演。

  5、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选择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6、游戏:《三条鱼》

  活动反思:

  整个流程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授课中,忘记了语言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引导幼儿完整的表达,这是这节课所反映的语言教学,该引起我高度的重视,在内容的教授中,不能以点带面,应该深入。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却让我深刻的明白教师无时无刻的需要学习,需要学习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想,今后我会不断的反思总结!争取更大的进步!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喜羊羊野餐的情景中,引导幼儿通过相关信息发现、细心观察、积极思考。

  2.丰富词汇,鼓励幼儿积极地进行口语表达。

  3.体验分享的快乐,萌发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

  活动准备:

  背景图:草地小图片:喜羊羊、小猴、小鸟、牛奶、面包、桃子、香蕉、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胆讲述。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地方?草地上有些什么呀?(幼儿讲述:这个地方有花、有草、有树、真美呀!)这么美的地方,谁会来玩呢?(幼儿自由猜想)(到底谁会来玩呢?)出示喜羊羊的图片:看,谁来玩了?(喜羊羊)你们喜欢喜羊羊吗?我们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喜羊羊来干什么得呢?(幼儿讨论后总结,今天,喜羊羊还背着一个小包包呢?它是来野餐得!)你们知道什么是野餐吗?(幼儿讨论后总结:野餐就是带许多好吃的东西到野外去吃)你们有没有在外面野餐过?我们来看看喜羊羊都带了哪些好吃的东西?

  (香蕉、桃子、牛奶、面包、棒棒糖 )

  2.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语言描述食品:黄黄的、弯弯的香蕉;红红的、圆圆的桃子;方方的、甜甜的牛奶、软软的、香香的面包、圆圆的、长长的、甜甜的、五颜六色的棒棒糖)数一数,喜羊羊一共带了几样好吃的东西?(五个)引导幼儿根据情节思考、猜测。

  3.喜羊羊正想吃东西,这时候,“叽叽叽”谁来了?

  喜羊羊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它会对小鸡说些什么?

  小鸡对喜羊羊说:我喜欢吃软软、香香的食物,是什么呢?(幼儿猜想)喜羊羊把面包送给了小鸡,小鸡说谢谢你,喜羊羊说不用谢。

  这时候,又来了一个好朋友,它长着长长的尾巴,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小动物来了,喜羊羊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它会对小猴说些什么?

  小猴对喜羊羊说:我喜欢吃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什么呢?(幼儿猜想)喜羊羊把桃子送给了小猴,小猴说谢谢你,喜羊羊说不用谢。

  4.噢,小鸟、 白云姐姐闻到了香味也来了,喜羊羊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喜羊羊会请小鸟吃什么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拿掉牛奶)看,喜羊羊请小鸟吃什么了?哪样东西没有了?(幼儿观察,讲述)喜羊羊请小鸟吃甜甜的牛奶了,小鸟说谢谢你,喜羊羊说不用谢。

  喜羊羊想请白云姐姐吃棒棒糖。可白云姐姐飞得那么高,谁能帮助白云姐姐呢?把棒棒糖送给它呢?(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助白云姐姐吃到棒棒糖)小鸟帮助了白云姐姐,把棒棒糖送给白云姐姐的。

  喜羊羊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给了好朋友,看,现在还剩下几样呀?

  好朋友吃了喜羊羊的好吃的东西,心里怎么样?喜羊羊自己心里怎么样?为什么?原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你们平时会把好吃的东西分给朋友吃吗?你有过吗?说给大家听听。(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你们都是好孩子,都是老师的好朋友,(出示棒棒糖)看,老师这里也有好吃的棒棒糖,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来,大家一起跟我来!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 引导幼儿信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 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重点vs难点

  1、 理解诗歌,学习诗歌

  2、仿编诗歌

  · 活动准备

  1. 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 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学具。

  3. 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 2、教师分别出示各种图片:这些是什么?他们的家在哪里?

  3、请幼儿帮忙找家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5、 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6、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每一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以此类推

  师:为什么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诗歌

  四、 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幼儿自由发言后,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画下来,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请幼儿自由讲述)

  例: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密蜂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幼儿编出:

  蓝蓝的天空是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的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1-02

语言活动设计教案中班02-28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31

中班语言活动春雨教案03-29

中班微笑语言活动教案03-30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1-30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12-22

中班语言活动蚂蚁旅行教案03-2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篇03-26

中班语言活动自己去吧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