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2 08:29:42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⒈、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⒉、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大小、形状和色彩。

  材料准备

  ⒈、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自制的,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

  ⒉、清水、盆、各种容器。

  ⒊、洗洁精、洗发露、洗衣粉、洗手液、沐浴露等。

  指导要点

  ⒈、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及其特性,观察幼儿对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是否感兴趣。

  ⒉、能大胆尝试和操作各种材料调制泡泡水,在实践操作和对比中发现哪种材料更合适吹泡泡。

  ⒊、能大胆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吹出泡泡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特征。

  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实施步骤

  出示各种材料,说出游戏内容,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逐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各种操作材料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简单讲解操作要求和方法,引导幼儿自己选择、尝试和操作,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知道哪种材料最适合吹泡泡。在调制好泡泡水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发现最适合吹泡泡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协商,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当幼儿出现问题或困难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改进,从而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反思分析

  泡泡是晶莹透亮、轻盈神奇的,吹泡泡游戏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表现得很积极、认真。幼儿在调制泡泡水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幼儿缺少经验,加入的洗洁精量太少,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来,幼儿有点失去兴趣和信心,想放弃时我及时地给予了指导,请幼儿多加些洗涤用品,把水调得浓稠些再试试。当幼儿再次尝试后终于成功时 ,幼儿显得非常兴奋,这要比玩买来的泡泡玩具更开心,更有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在玩吹泡泡游戏时,幼儿只享受在吹上面,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也没有感知什么形状的工具容易吹出泡泡来。此时我又及时地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和比较,在玩中感受到了泡泡的多姿多彩,发现泡泡的产生过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判断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小盆,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

  二、观察尝试,操作感知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

  ①你看见了什么?

  ②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

  ③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

  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一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

  ①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质。

  ②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

  ③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

  三、交流讨论,发现不同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

  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

  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样吗?

  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

  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一样。

  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

  1、结合生活实践提问:

  ①、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

  ②、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

  ③、老师这里有一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

  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手电筒检验)

  五、迁移活动

  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

  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

  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老师,颜料会变的。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颜色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4-02

科学活动多变的中班教案03-25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4-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10-25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管子》教案04-08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蝌蚪教案03-25

认识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27

果汁的颜色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28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