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3-07-16 14:59: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每人准备一个田字框、一个十字框和一个1010的方格图。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

  1. 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2. 启发: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如果要求按顺序填数,你能把这张表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3. 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填表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4. 根据填表的过程,回答问题。

  (1) 23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19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91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

  (2) 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呢?比69大1的数是多少?比100小1的数是多少?

  (3) 89比哪个数大1,又比哪个数小1?40比哪个数小1,又比哪个数大1?

  5. 按顺序填数。

  (1)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一张表。

  28

  29

  3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28、29和33分别改成48、49、53,让学生再填一填。

  (2)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二张表。

  98

  97

  9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98、97和93分别改成78、77和73,让学生再填一填。

  【说明:数的顺序和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一样,都属于认数的基本内容。尽管学生在前面学习数的读写以及组成时,已经通过数数等具体的活动,初步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但是通过完整的、按顺序填表的操作,能使学生已有的初步认识更加清晰、更加系统,同时也能为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索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上述教学环节以学生填写百数表的活动为基础,围绕学生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的难点组织讨论和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明确认识、加深理解,并初步感知百数表中所蕴含的规律。】

  二、 观察百数表,引导发现规律

  1. 提出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横着选几行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

  2. 继续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竖着选几排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排数的个数上都相同;每一排数从第2个开始,十位上分别是1、2、39;每一排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0,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0等等。

  3. 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全又快。

  (1) 写出1~100中个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个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2) 写出1~100中十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十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猜一猜: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0的数一共有多少个?个位上是1的数呢?十位上是9的数有多少个?十位上是8的数呢?

  4. 解决实际问题。

  (1) 小明去医院看病,他排到的号码是一个两位数,而且个位上与十位上数的和是8,看着百数表猜一猜,他可能排在多少号?

  学生交流后,追问:你能确定他排在多少号吗?如果告诉你他的号码的个位上是5,你知道他排在多少号吗?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联系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因为第35号病人还没有看,所以已经看了34个病人。

  (3) 在想想做做第4题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如果除第35号病人外,还有5个病人没有看,你知道最后一个病人排多少号吗?

  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

  【说明: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而且也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上述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横行和每个竖排中数的排列规律,也适当渗透了百数表中数的其他排列规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因为表达规律时,有可能涉及求两个数差的计算,求每一横行中相邻两个数的差或求每一竖排中相邻两个数的差,容易根据两位数的含义及组成进行推算,但求如34与23、37与28的差时,不少学生就会感到困难。此外,这里安排的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有关数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利用百数表,开展框数游戏

  1. 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3.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4.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5.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

  6.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7.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说明:用不同图形在百数表中框出几个数,探索发现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己的发现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规律的价值和魅力。】

  四、 重填百数表,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想一想,除了教科书上的这种填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填百数表吗?用其他方法填出来的百数表中又会有什么规律呢?请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按自己的设计再填一填。

  【说明:百数表中的规律除了与百以内数的顺序有关,也与这100个数的排列方式有关。通过让学生重新设计百数表,既能把学生对百数表的兴趣自然延伸至课外,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启迪学生产生更多富有价值的思考。】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题,第70页想想做做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1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觅食、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

  (小白兔和小鸡)

  二、看图、操作列加法算式,归纳发现几个几相加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2个2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2。(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

  板书:3个2相加得6。

  (2)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3个3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板书:4个3相加得12

  师:你怎么知道有4个3?请一个小朋友带大家数一数。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操作学具。15个圆片,要每堆摆的同样多,摆摆看。

  师:你是怎么摆的?

  3个3个、5个5个。。。

  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几。

  师:哎!这种摆法很奇怪(展示),老师也用圆片摆一摆。

  * * * * *

  * * * * *

  * * * * *

  师:同座讨论讨论这种摆法怎么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横着看,每排有5个,有3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5个3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竖着看,每排有3个,有5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3个5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5+5+5=15

  师:这两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都能算出圆片是15个。仔细比较这两道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3个5相加与5个3相加的得数相同,都是15。

  三、联系实际、认识乘法

  1.引入乘法。

  (1)师:过几天要春游,每人交3元车费。请你们跟老师一起算一算全班一共要交多少元?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

  师:这样列下去繁吗?

  师:繁!我们就得想一个办法解决它。谁知道的.?

  生:乘法(板书课题)。

  (2)小组讨论,归纳发现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

  师:怎样把它们改写成乘法呢?我们研究研究这类算式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连加算式,每道算式的加数相同,都是几个几相加。)

  师:对了,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些加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在连加,都是几个几相加。具有这样特点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根据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家们这样设计了乘号(演示:将+旋转成)。

  2、教学例2。

  (1)师:下面我们就来用乘法解决这一类数学问题。看动画。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算一算。)

  师:怎么数呢?

  这样数得的:2、4、6、8。一共有8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 2+2+2+2=8

  师:有几个2相加?

  板书:4个2相加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板书:24 或 42

  师:2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4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指出:2就是这个加数,4表示2的个数,有4个。

  4个2相加,可以写成24 或 42

  师:等于几?

  板书:=8

  (2)介绍乘号、乘数和积等名称以及另一种写法。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符号叫乘号(书空),读作乘(板书)。这道算式谁来读一读?多请几人读。

  板书:24读作2乘4。

  师:4和2的名称是乘数(板书),8的名称是积(板书)。

  (3)说出24=8这道算式里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师:2和4叫什么?8呢?

  师:谁会读?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乘法,4个2相加,可以列成24或42,24或42都可以表示4个2相加。

  3.感受乘法的简便

  (1)师:你会不会将刚才我们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2)教学试一试

  师: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小朋友们正在跳长绳,谁来说一说图意?

  师:加法算式你会列吗?乘法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指名读题。

  师:哪种写法简便?

  师:今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会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四、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1)(看动画:钢笔图)

  师:有几盒?每盒有几支?

  师: 一共有几个2枝?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3盒,每盒有2支。一共有3个2枝,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2)(看动画:鲜花图)

  师:有几束花?每束有几朵?

  师:一共有几个5朵?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2束花,每束有5朵。一共有2个5朵,乘法算式是52=10或25=10。

  2、想想做做2

  (1)师:先用圆摆一摆,再写算式。每堆摆2个,摆4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2)师:每堆摆4个,摆2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四. 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小朋友们问老师:几个朋友抱一抱?,如果我说2个朋友抱一抱。那么台上的小朋友就要两个两个的抱在一起, 台下的小朋友就要说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听明白了吗?

  开始游戏!先选6人上台,2人抱;再加2人,4人抱;再加1人,3人抱。

  五. 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一、讲故事

  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像。

  2、给学生一定时间,练习讲这个故事。

  3、指名讲,佩戴头饰。

  4、其他的同学自由发言,可以讲述自己的心情,想法,也可以自由提问,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二、讨论交流

  你有过小黄莺那样的经历吗?你想象那些胆怯的同学说些什么?

  三、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四、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出课题自然流畅。

  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和小伙伴既合作,又竞争,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读的活动,同时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让学生知道自卑、怯懦带来的后果,感受树立自信,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之后的快乐。

  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意见。

  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做事要有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讲故事的氛围,给讲故事者提供一个小小的舞台,激起学生的激情和欲望。同时要鼓励那些平时胆小胆怯的学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有机的将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利于学生理解。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弱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怎样对它们的?(养过小猫、小狗、小兔……好吃的,留给它……学生自由谈。)

  板题:小黄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卡片上的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问:

  (1)妈妈买回几只小鸡,非常可爱。

  (2)有一只小黄鸡眼瞎了。

  (3)梅梅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4)小黄鸡在梅梅的精心喂养下长大了,还生了个蛋。

  4.教师对学生给予点拨、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三)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分节指读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 ),80,( )

  100,95,( ),85,80,( )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探究学习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在这里,教师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换成问题,向同学们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会。体现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反过来

  ()<10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屏幕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把10个1与1个10的关系,以及同一个数字在组成的数目中,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数值,这样抽象的数学含义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设计是很有创意的,学生对10的数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c.汇报不同的分法。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课堂作业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课堂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

  4.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评析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猜一猜、讲0和9的故事、做游戏、多媒体直观演示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教师在设计时注意为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对本节教学采用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如“10的认识”安排从旧知引向新知,从具体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逐步深入,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建立数感。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3-27

小学一年级写字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1-11

小学一年级教学教案11-16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2-13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1-14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6-07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优秀04-22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四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