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颐和园》教案

时间:2023-08-28 13:34:4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颐和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1

  【教学简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小组学习时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搜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2.板书课题,认读“颐”字

  3.简介“颐和园”。

  介绍时出示“颐和园”的几处著名景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美景?

  2.检查预习

  ①出示生字新词:多种形式认读,及时正音。

  ②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随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2.理清层次

  第一段(1):总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段(2-5):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颐和园》教案2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 )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按顺序、

  颐和园

《颐和园》教案3

  整体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大语文观出发,本课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吸收积累语言,从而去运用语言。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同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设计的教学时间可用两课时完成。

  一、直观显示,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那里有天下闻名的故宫、长城、颐和园。今年暑假老师去北京旅游,在那拍了许多相片。今天,我把在颐和园拍的相片带来了。(多媒体显示,显示一张介绍一张)

  2、同学们,你们想去颐和园浏览吗?

  3、放映《颐和园风光》,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和大。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做到了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充分地运用了与本课教学有关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认为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了解文章介绍了颐和园哪些景点。可在书中画出来。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作适当的点拨。

  3、交流所画的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4、同学们,初读课文,你觉得文中所介绍的颐和园如何呢?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到颐和园的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再读课文,并把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同位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指名回答: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四、品味语句,体会美景。

  在以下的教学中,抓住描写各景点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朗读,品味,在读中感悟。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5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多媒体展示长廊画面,结合朗读,让生体会到长廊的长,以及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先让学生理解“掩映”的词义,然后结合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八角宝塔形”“耸立”“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认识到佛香阁、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和颐和园建筑的特点。

  3、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导学生朗读时语调舒缓,饱含情感。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体会昆明湖的静、绿。

  同学们,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是家乡的小溪,水塘或是公园里的人工湖?引导学生回想,把课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4、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结合十七孔桥录像片断,认识十七孔桥特点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画图说话,感悟升华。

  1、让生根据文章内容,画出颐和园的简单面貌图,找两个画画较好的同学上黑板画(老师可进行指导)。

  2、根据课文内容,可随意补充,为自己所画各景点配导游解说词。

  3、小组内,转换角色,以导游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画的各景点。

  4、让刚才上黑板画画的同学作导游介绍景点。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本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朗读、画图、说话,让学生越来越深地体验到颐和园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自豪感也越来越强,这时再去感情朗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6、自选一段,感情朗读,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六、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1、带领学生到矿公园游览。

  2、模仿《颐和园》,进行小练笔。

  (点评: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由学习到实践,再回到学习,加强了语文实践,形成了良性循环。)

  总评:

  本课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感中悟,悟中画、悟中写、悟中说,形成良好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颐和园的美,熟悉作者的叙述顺序,为走出课堂打下了基础。

  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读中悟奠定了基础。通过两次的读书,使学生有了整体的感知,随后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感悟,突出了重点,尤其是“画图说话,感悟升华”环节,充分体现了《标准》的综合性学习精神,让学生通过画、写、说、演,合作学习,再加上走出课堂,实地参观,进行写作,真正做到了《标准》要求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资料提供者:

《颐和园》教案4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文章采用随步移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出皇家园林的风采。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想象、朗读、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爱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4.认识“颐、麓、槛”等6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播放颐和园的图片。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一次颐和园。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颐”,提示“颐”字左半边的笔画笔顺,并书空两遍。

  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到美不胜收的颐和园内,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通过多种途径认识(查字典,问同学等)。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尽量想办法解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颐和园哪几个地方的景色?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这一次的游览路线介绍给游客们?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随景,也叫作转换地点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5.游览颐和园后,你最想在哪里拍照留念呢?为什么?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

  自主勾画不懂的词语,并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角色,担任导游,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法,为迁移写作打下基础。

  三、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1.导学第3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用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仔细地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吧。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交流

  长:“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是世界上长廊之最。”

  ①出示句子,比较:

  A: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②读句,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体会长廊的“长”。

  美:找出文中描写美的成语。(美不胜收)

  ①说说成语的意思。

  ②长廊到底美在哪里?读出文中的句子。

  ③欣赏课件,领略长廊的美景。

  ④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学法:游览(读文)—谈感受—找重点词句—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长廊的壮丽。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领悟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妙处。在图片欣赏后,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2.自学4—6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

  ①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②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佛香阁:高,结构复杂。

  “耸立”:出示本段最后两句,用具体的数字体会特点。

  出示佛香阁图片,直观感受。

  有感情朗读。

  万寿山:出示比喻句。(体会湖的静与绿)

  理解“隐隐约约”,并造句。

  十七孔桥:造型优美。

  想象:这么多的狮子,都有哪些姿态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既感受景物的美,又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四、认识生字,会读会用

  1.自读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识字方法。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游戏巩固认读。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生字,通过游戏,让学生快乐学习。

  五、拓展延伸

  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搜集颐和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班会课上我们再交流、欣赏。

  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文中描绘的只是颐和园的缩影,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的领域。

《颐和园》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教师问:“同学们知道导游这个职业吗?这是干什么的?”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今天这节课,老师要选拔非常聪明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领着大家游览北京美丽的皇家公园──颐和园,大家愿意参加这个选拔赛吗?”在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要求参加时,老师及时引入课题:“哇,这么多同学要参加选拔赛,很好,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第十八课《颐和园》,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做个合格的好导游。”

  二、初识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

  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想课文提供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2、指名答题: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理清游览的顺序并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最后,教师表扬鼓励学生:

  刚才有不少同学表现不错,弄清了游览的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大家呢?

  3、分清段落:

  教师另发提问:

  小导游们,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得知游览顺序的?请把它们划出来。

  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教师总结:

  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写清了游览的顺序。

  教师接着用归并法分好段落,可提问:

  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研读词句

  1、学习第二段:

  ⑴ 过渡:

  小导游们,你们带着大家来到了长廊,现在需要向游客介绍景色的`特点,谁能自告奋勇上台来,告诉大家长方是什么样子的?

  ⑵ 研读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特点:

  学习长廊最大特点──长:

  首先,教师出示灯征上的第一句:

  长廊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分成273间。

  接着,指名读灯片内容,然后提问:

  这两句说明了长廊的什么特点?“一眼望不到头”是什么意识?“这条长廊有 700多米,分成273”这句话用什么来说明长廊的长的(具体数字)?”

  学习长廊的其他特点:

  长廊除长这个特点外,课文还讲了长廊的其它什么特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什么?“长廊两旁栽满的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说明长廊内的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花多,品种也多。

  ⑶ 导游介绍长廊,设置游览环境:

  教师教给学生按本段的叙述顺序(位置──长──画──花)记忆本段内容的广泛,使学生对此段有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学生很有信心上台当导游,带着大家廊,在导游指图讲解时,如果时地配上音乐,长廊那富有特点的美,就更易打动“游客”的心。

  ⑷ 配乐朗诵,升华感情:

  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应抓住时机,指导学生通过语气的变化来处理情感的变化。全班齐声配乐朗诵第二段,使教学达到高潮。

  2、学习第三、四段:

  教师教学第三、四段也应采用教学第二段的方法,即“导游──介绍景点──研读本段重点词句,特点──导游再次介绍景点──配乐朗诵,升华情感”。

  学习颐和园另三处景点:

  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

  第三段主要围绕“作者是在哪两个角度写万寿山的?”“登上万寿山眼前显现出怎样的景色?”两个问题来学习,重点理解“耸立”、“金碧辉煌”、“葱郁”、“远眺”、“隐隐约约”等词,比较“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涌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昆明湖水碧绿清澈,水面十分平静”两句,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昆明湖碧绿而特点。

  第四段重点解决“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切孔桥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理解“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堵雕刻着小狮子”一句,使学生仿佛看到十七孔桥那多姿多彩的身姿。

  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1、教师指导学生充满激情地配乐朗读二、三、四段。

  2、思考:

  颐和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教师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颐和园是北京的一个美丽的公园。

  3、学习第一段的第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总起,自成一段。)

  4、颐和园这么美,它的建造者是谁?

  (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5、过渡:

  颐和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几个景点外,是不是就没有其它可游玩的了?

  6、学习第五段。

  7、教师带领学生去别的几个景点游览(放颐和园风光碟片,教师解说,唤起学生美的情趣,使学生对颐和园有更深的了解。)

  8、评选称职小导游:

  在一次次考验后,层层选拔出称职的小导游,教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奖励称职小导游,如时间允许,请一位优秀小导游带着大家再次游览颐和园(指图,配乐)。

《颐和园》教案6

  一、组词

  郞()堤()栏()昆()廊()提()烂()困()

  二、填空

  ()的柱子()的栏杆()的公园

  ()的宫殿()的杨柳()的堤岸

  ()的树丛()的长廊()的画

  ()的琉璃瓦()的城楼()的景色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文中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长廊的_________特点。

  2、“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不但说明画_____,而且体现了我

  国_________和________。

  3、作者为了写出长廊的美,主要写画和花,用“________”“……”分别划出相关的句子。

  4、文中哪个词可看出游人的心情舒畅?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

  ⑴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育方面: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方面: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教师板书:

  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交流资料

  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颐和园》教案7

  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

  1.齐读第一、三段

  2.领悟:

  (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领悟第二段

  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

  2.划分层次

  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

  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

  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

  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

  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

  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

  (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

  (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

  ①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姿多彩,这是一种艺术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②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长年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是环境美。 “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5)小结: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廊的长和美之特点,其美包括艺术美(彩画美)和环境美。

  4.研读领悟第3、4自然段

  (1)指名分节朗读3、4自然段,思考介绍万寿山时,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2)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说明其巍峨壮丽,建造精美。)

  (3)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由近及远: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4)为什么说“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后山还有些还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说“大半收在眼底”。)

  (5)最美的景色在哪儿?美在什么地方?

  (昆明湖。理解两个比喻句。说明其平静幽美。)

  (6)品味、感悟“滑”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妙笔生花,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7)说说“远眺”与“隐隐约约”之意及内在联系。(因果)

  (8)小结:

  5.研读领悟第5自然段

  (1)指名分节朗读5自然段,思考介绍昆明湖时,分别介绍了什么?(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2)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湖外围→湖中心→十七桥)

  (3)重点介绍了什么?有何特点?(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共544只。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小结

  6.本段总结(2-5)

  找出标志游览顺序(落脚点转移或移步换景)的词语?

  (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带……,登上……站在……,从……下来……就是……)

  三、总结全文

  1.中心:《颐和园》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2.写作方法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作业布置

  1.选背自己欣赏的段落。

  2.抄写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长廊:长、美(艺术、环境)

  脚下:佛香阁、排云殿

  颐和园 万寿山

  山上:树丛、屋顶、宫墙、昆明湖、城楼、白塔

  昆明湖: 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石柱、狮子)

《颐和园》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

  颐和园

  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八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指导读书。

  6、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2、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

  (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

  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

  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4、作业:

  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颐和园》教案9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4、理清思路:

  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

  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

  6、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色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

  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

  ①长②美

  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①山上,佛香阁、排云殿

  ②山下,昆明湖

  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㈠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㈢怎么写?(组材)

  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首尾照应。

《颐和园》教案10

  【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颐和园》教案11

  教材分析:

  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

  教程:

  一、初读感受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

  (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

  (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

  (3)朗读的指导

  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

  四、积累迁移

  (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

  颐和园 年代、面积

  自然人文景观

  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

《颐和园》教案12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按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中的著名景点,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这篇课文应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景点之美和文字之美,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在语言环境中培养理解、想象、欣赏、表达能力的基本原则,在本课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大胆表达,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展示”的愿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紧密结合,在自读自悟中利用网络平台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感受景美──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网络查阅协作商讨──汇报交流探究实质──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联想,游戏引入

  1、游戏:

  词语大联想:

  蒜头花朵冬天清水(水仙)

  北京印章2008第一次(奥运会)

  皇家北京园林长廊(颐和园)

  2、配乐简介颐和园:

  这就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那里水天空阔,旖旎动人,浩淼烟波中,神山仙岛鼎足而立;湖上长桥就像一道飞虹,跨向绿水之中,湖上一座座拱桥婀娜多姿、景色天成,后山后湖、松涛阵阵,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有“皇家园林博物馆”的美称!

  3、激趣引入:

  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颐和园正在评选最佳景点,诚心邀请你们参加最佳小小景点讲解员的评选,(点击邀请函)想参加吗?

  想一想,如果你是讲解员,你应该了解哪些关于颐和园的知识呢?

  评委会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很美的课文,读完之后,你肯定会对颐和园有进一步了解。

  4、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请教拼音朋友帮忙。

  二、检查识字,评选激趣

  1、过渡:

  想成为我们的会员可不那么容易,得接受评选委员会的考验,敢不敢接受考验?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游戏:

  评选委员会请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课文游览的顺序,做好拼图游戏,谁将有资格成为我们的小小讲解员。

  (师板贴游览顺序图)

  3、祝贺大家都顺利过关,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刚才我们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

  (美)

  4、学习要求:

  你最想成为哪个景点的讲解员?

  评委会为各位准备了每个景点的许多资料,你想成为哪个景点的讲解员,就来做一做这些事情:

  ⑴读一读那个景点的文字介绍。

  ⑵看一看相关图片资料。

  ⑶最后再说一说景点的美丽之处。最后通过你们的介绍,哪个景点获得的支持者最多,哪个景点将成为颐和园最佳景点,而景点的讲解员也将获得最佳讲解员的称号。

  三、依托网络,自主探究

  四、精读研讨,汇报交流

  1、长廊:

  ⑴组长汇报:

  边讲边演示。

  ⑵对讲解员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组员补充。

  ⑷游客质疑,讲解员解答。

  ⑸理解课文内容:

  ①通过讲解员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②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怎样朗读才能体会到长廊的长?

  (学生读)

  学生评价。

  (电脑出示语句品读)

  ③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电脑演示帮助理解)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④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

  (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

  ⑤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

  写作方法:

  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⑥过渡:

  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纷的彩画,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2、万寿山:

  ⑴讲解员解说。

  (山上景物)

  ⑵对讲解员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怎样的美?请你用书上的语言回答。

  指导朗读。

  ⑷学生质疑:

  理解“耸立”的含义。

  (出示佛香阁图片帮助理解)

  ⑸过渡:

  那琉璃瓦光滑透亮而且是黄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

  (结合图片演示)

  3、在万寿山上鸟瞰: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

  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⑴学生按照:

  读—看—讲的方法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方法)

  ⑵质疑品读:

  电脑出示优美语句进行品读。

  ①品读:

  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反复朗读)

  ②品读:

  昆明湖……一块碧玉。

  你觉得这段美在什么地方?

  (静、绿、比喻)

  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的美吧!

  重点轻读:

  静、一镜子、绿、一碧玉。

  (电脑出示相关资料)

  ③品读:

  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

  (结合视频理解)

  ⑶师:在万寿上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看看小讲解员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

  ⑷讲解员解说。

  ⑸过渡:

  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镜,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讲解员们带我们去游览。

  4、昆明湖:

  ⑴小讲解员解说:

  每位讲解员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

  历史──17孔桥──和小岛……

  ⑵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读后回答:

  洞多柱子多、狮子多。

  (结合视频理解)

  5、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归纳:

  物多景美。

  五、创作延伸,公布结果

  1、刚才我们随着讲解员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学生在电脑中完成)

  公布评选结果。

  2、教师介绍其他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展示学生电子小报,激发学生课后合作完成。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讲解员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

《颐和园》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按游览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课文按游览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景点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北京的颐和园。

  2、 板书课题:16 颐和园

  3、 学习生字:颐(板书,学生书空)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横槛 神清气爽 琉璃瓦 金碧辉煌 掩映 画舫

  (1)、正音:kǎn槛、fǎng舫

  画舫:装饰华美供游人乘坐的船。

  (2)、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分小节读通全文,思考: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并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4、交流:课文的2、3、4、5节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

  5、轻读2-5小节,思考: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并用横线划出。

  6、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中可以熟悉课文中的新词,可以掌握作者写作的思路,同时也可以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为后面环节的学习进行铺垫。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二小节。

  (1)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去看一看有名的长廊。

  (出示长廊图片)。

  (2)指名读这一节。边读边思:在这小节中有没有需要提出来探讨的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

  理解“横槛”、 “神清气爽”。

  讨论为什么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4) 找出这小节中表示数字的词组,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

  (5)交流:(700多米、273间、几千幅、这一种、那一种)这些数字的运用更能突出长廊长及艺术价值高的特点。

  2、学习第三小节:

  (1)同桌合作学习这一节。要求:读这一节并根据对这一小节的理解提出疑问。

  (2)提问并交流:

  万寿山脚下有哪两个漂亮的建筑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板书: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文,补充介绍。

  理解词语: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3)齐读第三节。

  说明:在上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四、五小节:

  (1)默读课文第4、5小节,思考:这两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昆明湖)

  (2)交流出示昆明湖的图片、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指名读。

  b、说说昆明湖的特点。(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昆明湖“静”的特点。)

  c、句子比较: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

  d、交流,理解“几乎”的含义。

  (3)作者还介绍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

  交流出示: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指名读。

  b、想象说话练习: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出示例句: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母子相依,有的你追我赶,有的怒目圆睁,还有的凝神远望,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齐读四、五两节。

  4、小结:

  (1)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对颐和园进行描写,运用过渡句巧妙地将一个个分布各处的景点连接起来。让我们来欣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吧!(播放颐和园视频)。(板书:美丽的大公园)

  (2)教师按游览顺序引读全文。

  四、复习巩固,知识延伸

  1、本课的游览顺序非常明显,请你按课文的介绍画一张颐和园的游览线路图。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另外写一段话介绍你喜欢的景点。

《颐和园》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颐和园》教案1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 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 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 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图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颐和园》教案】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案03-31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01-17

《颐和园》教案(精选20篇)04-22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01-17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01-17

颐和园课文教案(通用10篇)07-26

颐和园作文04-05

颐和园英文04-13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