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4 10:14:2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难点: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

  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

  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

  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

  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汇报

  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升华情感。

  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

  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1 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睦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爱散步

  勤劳地工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老师制作不倒翁的动作,并能选用恰当的词汇、句子把这些动作表达出来。

  2.能按做的先后顺序把制作过程有步骤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玩具:“不倒翁”

  1.介绍玩具:为什么叫“不倒翁”?(摆动)

  2.这个“不倒翁”是什么样子的?有趣吗?

  二.观察导写。

  这个有趣的“不倒翁”是怎么做出来的,想知道吗?

  1.交待观察方法:看老师拿了什么材料,怎样做的?

  2.演示制作过程。每做一步就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动作转化成语言,轻轻地说给自己听。

  3.复现制作过程。

  4.有看不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吗?质疑。

  三.指导口述。

  1.按提纲分4步说一说老师做不倒翁的过程。

  2.用上连接词连贯地说说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干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难过,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2、理解文章结构,能利用规律概括段落大意。

  3、能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4、会用关联词来介绍一样物品。

  5.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导学单:

  1、这篇课文我已经读了()遍,自己认为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我已经会认读这些新词:

  除臭技术、微观对象、纳米缓释技术、长度度量单位、这种大小的物质、纳米自清洁技术、碳纳米管、纳米管储氢气、纳米吸波材料、探测雷达波

  3、我要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有?

  4、读了课题《新奇的纳米技术》,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要与大家交流?

  导学过程

  基础部分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新奇的纳米技术》。

  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新奇”的意思?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新奇的事物。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

  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词语:除臭技术、微观对象、纳米缓释技术、长度度量单位、这种大小的物质、纳米自清洁技术、碳纳米管、纳米管储氢气、纳米吸波材料、探测雷达波。

  句子:纳米技术就是与纳米尺度的微观对象打交道的先进技术。

  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

  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重点部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2.品读句子,感受说明方法。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明白形象些?为什么?

  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度量单位?

  3、理解“顾名思义”的意思。

  4、理解:纳米技术就是与纳米尺度的微观对象打交道的先进技术。

  5、你觉得这句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从文中用——划出。分析总分段式的特点。根据规律,找到3、4、5的总起句,说出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这本段,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的'涂层、纳米领带、纳米彩旗)

  2、细读这些例子,说说运用了纳米技术后,有哪些神奇的效果。

  拓展部分

  仿写片段: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纳米雨衣伞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伞收伞有三折伞和直杆伞的收伞形态(简单说,收伞时有长短两种选择)。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可以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因为纳米材料,所以这雨伞可以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

  仔细观察使用图,看看纳米牙刷有什么特点?仿写一个片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背诵第15自然段。

  2、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花园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以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我和祖父的花园)(事先板书)。

  师:萧红写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生:花园)。谁和谁发生的故事?(生:我和祖父)。我、祖父、花园构成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那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板书:花园)

  (生: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花园。)这里真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继续走近这美丽的花园。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师: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气的花园里,“我”都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来。指名答。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花园里做了哪些事?

  生:栽花、拔草、下种、铲地、追蜻蜓、捉蚂蚱、浇菜。

  师:呀,小作者可真能干呀,能做这么多的事,对吗?其实她是在干什么?

  生:淘气、瞎闹。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淘气的吧。

  课件出示一段:祖父一天都在花园里边反而被踢飞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你们也种过菜或播撒过什么种子吗?

  生:有。生谈经历,谈感受。“溜平”你知道是怎么溜吗?

  师:有些同学没有过这样的体会,那也没关系,你们可以从萧红的文字中体

  会到这种快乐。谁想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萧红?

  生:(“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可爱、天真、幼稚、淘气、调皮。

  师:从哪能感受到她的淘气?

  生:踢飞了。

  师:这哪是在种菜,简直就是在瞎闹。菜种都被我踢飞了,调不调皮?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有趣的画面。课件出示:当祖父下种反而被踢飞了。

  师:除了下种我还做什么了?

  生:铲地。

  师:我是怎么铲的呢?

  课件出示一段:祖父铲地,我也当做谷穗留着。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我是怎么铲的?找动词。

  生:爬在地上,乱勾一阵。

  师:你们见过这样铲地的吗?(生:没有)。这样铲地的结果就是?“苗、草不分,结果留着一片草。这哪里是铲地啊,真是帮倒忙。

  师:谁想再来读读这句。课件出示:其实哪里是铲当做谷穗留着。指名读。

  师: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干着傻事的小姑娘。

  师:当祖父教我辨认谷穗与狗尾草的区别时,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我又跑去摘黄瓜了,黄瓜没吃完,又去追蜻蜓了,蜻蜓没追上又去做别的了。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只绿蚂蚱。终于玩腻了

  师:我又做出了什么举动呢?

  课件出示:玩腻了“下雨了,下雨了。”

  师:我是怎么浇菜的?找找有哪些动词,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跑、闹、抢、浇、拿、拼、扬、喊。从中能感受到“我”的无拘无束与自由。(板书:自由)

  师:谁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呢?

  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我”会怎样?

  生:园子里的“我”好像落汤鸡一样。

  师:你做过这样的事吗?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开心。(板书:快乐)

  师:真正有感情的朗读都离不开想象,我们也要学着想象去读。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指名读。

  师:你不敢洒吗?胆子大一点,再读一读

  师:我们共同做着动作齐读“下雨了!下雨了!”

  师:你们体会到她的快乐了吗?没人管,没人束缚,这是何等的自由啊!

  师:看来,想象朗读,模仿动作朗读都是读好书的法宝,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瞧,你们的发梢还滴着水呢,多么淘气的孩子,但是小萧红还是乐在其中,此时,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板书:乐园)

  师: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小萧红偷偷地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师:小姑娘在花园里这么调皮,这么快乐,离不开的这个人就是——

  生:祖父。

  师:祖父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哪些语句能体会到?用心读读课文,找一找。

  生:我从看出祖父是个宽容、宠爱萧红、很有方法,不打不骂的人。

  课件出示第6—8自然段。

  师: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三个笑,看出了什么?慈祥、慈爱。

  师:当我跑回屋拿了一个谷穗抛给祖父时,祖父是怎么做的?

  生:慢慢地把我叫过去。

  师:为什么慢慢地?(不着急,很有耐心。)

  师: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花园里,我在淘气的同时,还享受着祖父对我的爱,所以这还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充满爱的花园

  (板书:爱园)

  师:我玩得这样高兴,这样快乐,所以此时“我”眼中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你还从文中的哪里体会到了自由?

  生:出示15自然段。谁想用你那美妙的声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这一段也是写园子的,一共10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齐读出示: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花、鸟、虫子都活了吗?怎么活的?这个“活”怎么理解?

  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师:所以在作者眼中: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句)。

  师:还有一个排比句谁找到了?指名答。

  师:知道什么是“谎花”吗?(不结果实的花)你们了解的真多。

  师:花园里的植物多自由啊,那玉米呢?

  生: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怎么不跟前面一样写成“它愿意长上天去,就长上天去”?

  生:长上天去,这不可能。这样写我们感觉玉米生长多么自由。

  师:蝴蝶也是随意地飞。说明它们也是——生:自由的。

  师:它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段中共有11个“就”字,你认为是不是太啰嗦了?

  生:不啰嗦。

  师:那这十个“就”字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在这个花园里,不但我是自由快乐的,就连植物、动物都是自由快乐的。

  师: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里的动植物呢?

  生:写园子丰富多彩,衬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师:写花园里庄稼自由自在,其实就是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师:谁能填一填?课件出示要求背诵段落15自然段,原文填空。

  师:除了这些动、植物,作者还写了哪些事物?

  生:天空、白云。

  出示16、17自然段。齐读。

  师:这里仅仅写天空的蓝悠悠和又高又远吗?

  师:正如有句话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天空那么开阔,白云那么自由,透过这景物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快乐的心境,那种对自由的渴望。

  师: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寄托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

  师:作者想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啊?生:师: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的如此生动、有趣?

  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写好文章的首要条件,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三、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

  师:然而萧红的童年却不都是快乐的,你们想知道这快乐背后的故事吗?课件介绍: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就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父亲对她很冷酷。偶尔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她的童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地挣扎过来的。只有从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花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师:听到这些,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正是因为她有这样悲伤的童年,所以她对和祖父在花园里的快乐生活难以忘怀。这是一座乐园、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板书:家园)。

  师:这祖父的花园怎能不令她难忘呢?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可惜的是,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才年仅31岁。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课件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配乐)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师:最后,请你们记住这个乐园、爱园、这座精神的家园。记住这个的现代文学女作家萧红。好,下课!

  四、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花园

  自由乐园、爱园、家园

  花园快乐借物抒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从题目中预知课文内容,依据题目提出问题,带问题学习课文;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预设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学习结束时,要带着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进入更加广阔的课外阅读;以情感“好心情”为主线,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表达技巧;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背诵全文。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拓展与延伸】

  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篇作文。

  【重、难点突破】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友”字是学习的核心,“访”字是学习的凭借

  第一环节:课前交流

  利用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

  同学们,这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从这节课开始,我将和同学们开始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并发现学习语文的秘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收获,把语文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以前的语文老师在开始教学新单元课文之前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学生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有三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开端”意识,一切从新开始,好好学习;二是提示大家今后的学习方式可能会和他们以前的学法不同,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准备;三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的第一个“秘密”——借助单元前面的“导语”学习课文,而这一点估计是被很多老师所忽略的。

  齐读“导语”部分,说说你从中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哪些要求。

  第二环节:课文导学

  一、借助课题,学前寻疑,明确学习内容

  既然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时,要认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那学习一篇课文呢?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一说,我们在读第一遍课文之前,应该做一些什么准备,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效呢?

  设计意图:“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们学习语文就和狩猎一样,只有先明确了目标,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有收获。

  “带着问题读书”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语文的第二个秘密,根据课文的题目预测内容,并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也可以是最有价值的(比如关于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写的?),当然最好是最精彩的问题,即提出的问题既是你感兴趣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思考后,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相机板书:

  谁?

  怎样? 山中访友

  哪些?

  二、带问题阅读课文,补充题目,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非常棒!但是我发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其实都包含在一个问题之中——

  那就是紧紧围绕着“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的。如果同学们能够把你们的问题的答案补充到“山中访友”这个课题之中,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就总结出来了吗?带着这些问题快速自由读课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掌握通过抓住课文题目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自己的学习;二是体会通过“补充”题目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高度概括”与“具体叙述”。前者训练学生抓住重点、提炼概括的能力;后者可以帮助学生较具体地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对全文有一个全局的、较为细致的感知,这更有利于下面教学活动的开展。

  课文主要内容(具体叙述):一天清晨,作者在含着露水和板子花气息的微风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独自探访山中的“朋友”(——称赞德高望重的老桥,与呼唤我名字的鸟儿、同我交换眼神的露珠和深情望着我的树木交流,问候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深深的峡谷、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思考落花、落叶、古头,欣赏山雨)与“朋友”互诉心声,傍晚,作者告别了山中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总结):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引导:清晨,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而往;日暮,带着“满情的好心情”而归,只有拜访好友,才会有好心情,也只有拜访非常的好友,这好心情才能保持整整一天。这表明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拜访,也足见好朋友的感情不一般啊!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中质疑,深化课文学习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但我心中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够猜出来,又是哪位同学能够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猜测并解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则不急于表态。

  亮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当作朋友”?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解开老师心中的谜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目的一是在培养学生“学中质疑”的能力,过程重要于结果,要的就是学生“质疑”的这个过程;二是通过追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的道理,明白只有善于追问与质疑,才能够把文章学深、学透。老师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当然朋友”?这是文章的主题所在——热爱,观察与表达方法也蕴含其中,如果能够“利用”得好的话,可以真情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而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抓住一个“友”字,从哪里表现这种友情入手学习。

  四、追问助学,升华学习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因为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有着深厚的感情”的时候,则可以追问助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深厚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向朋友表达这样的感情的?我怎么没有发现啊!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助学,令学生的学习得到升华:不仅体会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热爱之情,还要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学习与朗读,体会作者观察、表达上的妙处所在。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追问助学:这句话中的哪个字用得最好?说说人的理解。

  “撞”字既写出了和煦的山风迎面扑来的情形,又体现了此时作者的好心情。原来,心情也是可以通过动作来描写的呀!

  追问助学:课文的哪里还体现了这种“好心情”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结尾提到,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快乐的心情,从侧面衬托了作者与山中一切的美好感情。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追问助学:为什么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而不是“小桥”,或者“破桥”呢?提出这样的追问助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更是在引导学生要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文学得深而透,才能够真正地脱离教师这根拐杖真正地进行自主性学习。作者之所以这样比喻,一是抓住了老桥的外貌、时间和功能,一是通过了丰富的想象。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追问助学:鸟儿本不会呼唤我的,露珠也并没有与我交换眼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在理解这句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题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要抓住重点的段落进行理解,而理解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就需要抓住关键的句子进行理解,如果要理解一句话的内容,则需要抓住这个句子当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在理解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抓住“呼唤”与“眼神”两个词,体会这种拟人化的交流,就自然体会到他们之间的那种深厚的情谊了。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追问助学:这是作者独特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作者身处树林之中,眼中看到的是树,身体倚靠的是树,手掌抚摸的还是树,与树是知己,与自己的“知己”融为了一体。这便是深厚情谊的体现。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作者抓住了每一位朋友的特点—— ,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然后通过丰富的想象,那深深的热爱之情化作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脱口而出。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追问助学:作者为什么能够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同时也是在用心思索。

  其实,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满怀的好心情”本身就是一种热爱的流露,因为作者喜欢,热爱山中的一切,所以才从始至终都是“满怀好心情”的。

  教学提示:在整体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进行感受,还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这种情感的体验,并把这种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五、对照目标,查遗补漏,提升学习

  对照单元“导语”中的学习要求,检查自己学习是否有遗漏,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果你觉得什么地方值得学习,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

  问题预设: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教学提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个问题入手。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2、在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对山雨描写进行了比较细致地描写,那山雨是作者的要拜访的朋友吗?说说你的见解?

  3、写作方法分析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通过写自己的“满怀好心情”就已经把这种情况流露出来了,并且首尾的呼应还突出了这种感情。文章开头直接以“走出门”访友开始,在高兴的同时还流露出几分急切;结尾最后一句,不仅写出了访友的快乐,还流露出了留恋的情感,言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以情感去比喻、拟人、排比,把修辞手法同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所抒发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在观察上,作者按照“拜访”的顺序,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是带着感情进行观察的。观察事物的外形、声音、色彩等等,并加入了作者的想象与联想。

  第四环节:读文体妙,享受语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与作家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提示:先让同学们自由读,然后再分别采用个别读,分组读与全班读的形式进行诵读。最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读出感情。可以边读边评(以学生为主,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评价为为辅助与补充),边评边范读(以学生范读为主,教师范读为辅),争取使每一次朗读都要比上一次有进步。

  第五环节:留一个问题给自己,让我们的语文学习韵味无穷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我已经把这篇课文学习好了,没有问题了。我们之所以感觉学习好了,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我们的阅历、我们的水平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当我们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得到提高后,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就会发现,我们依然有新的收获,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所以,每篇课文,我们都要争取找一个问题给自己慢慢思考。

  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写景课文有什么不同的?

  第六环节:拓展与作业

  1、背诵课文。

  2、依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 访友》。

  3、读几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比如所学课本中的文章),体会它们的妙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安排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得,学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训练。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

  3、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知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知识与能力: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会运用。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留意身边的事物,要会看、会听,善于模仿,不断搜集加工身边事物。

  情感与态度:学会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教时安排:4课时。

  教具安排:小卡片,田字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一些拟声字,初步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生字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四个成语和古诗《鹅》。

  重点难点:学习拟生字,掌握拟生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显示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生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的叫声。播放它们的叫声。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多是口字旁?

  3、归纳:人或动物发声与口有关,所以表示它们声音的拟声词一般都是口字旁。

  4、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

  5、归纳引申,一些物体的发声,拟声字也加口字旁。

  教学第三题:加上小动物的叫声,再读一读。

  1、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

  2、指名读句子,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词。

  3、在横线上填上叽叽叽。

  4、比较读,体会加上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

  5、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余下的两道题。

  6、交流反馈。

  7、比较读,进一步体会。

  8、迁移运用。

  河水流淌,好象在唱着一支快乐的`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复习:背诵学生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学生参加自读。

  教师范读正音。

  学生自由朗读。

  3、了解大意。

  出示书中插图,思考:图中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联系亲身体会,领悟父母与子女、兄弟之间的亲情。

  5、熟读成诵。

  指名读。

  自由读。

  练习背诵。

  检查背诵。

  二、教学古诗《鹅》

  1、激趣导入:

  相传骆宾王小时侯天资聪颖,有一次在池塘边玩耍,有人想考考他,便指着在塘中戏水的几只白鹅问骆宾王,你能作一首诗吗?骆宾王没有回答,只是对群鹅凝视片刻,便脆生生地吟出了《鹅》这首诗。/article/那人非常惊讶,高兴地抱起小骆宾王说:真是个神童呀!从此这首诗便传开了。

  2、自由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领悟诗情。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诗句的意思。(鹅、鹅、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高声唱着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鹅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

  图文对照,引导学生边读边做一些动作,领悟诗情。

  配乐朗读。

  4、熟读成诵。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背。

  指名试背。

  同桌互背。

  5、巩固积累,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或自学的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写好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重点难点:把字写好,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写铅笔字。

  1、指名读题。

  2、指导。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元、完、竟3个字。

  复习描红和临写的要求。

  指导书写元字。

  出示元,提醒学生注意元字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其特点:上部的两横一短一长,第三、四笔处均与长横相连,但不互相连接,第四笔的起笔要靠近竖中线。

  教师范写一个元字。

  学生练习。

  反馈矫正。

  按上述步骤,指导写完、竟。

  二、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仿影和书写。

  反馈。

  20、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21、表扬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

  22、指23、出学生存在的问题,24、进行矫正训练。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说话或做事不小心,可能会伤害别人,这时候你应该及时向对方道歉,以争取对方的理解和原谅,那么怎么向别人道歉呢?这里就有学问了。板书课题:口语交际:学会道歉。

  二、逐图观察,弄清图意。

  1、指导学生逐图观察,思考:每副图上都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联系生活经验,逐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弄清图意。

  三、分组讨论,学习道歉。

  21、分成四组,

  22、一组讨论一组图,

  23、但成员各抒己见,

  24、也可以边演边说,

  25、教师巡视,

  26、倾听,

  27、点拨,

  28、辅导,

  29、参与讨论。

  30、推选代表,

  31、组内排练。

  32、逐图表演道歉与接受道歉。

  33、师生交流。

  34、师生共同35、表演。

  36、学生自由组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范文02-1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2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1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10-1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