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2 13:28:36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精选(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前的分析:

  有一天,户外活动是我发现孩子们自发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有几个小朋友竟跑到我面前问:“老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没有影子呢?”中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影子,同时他们对影子的形成很感兴趣。我决定以此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影子的游戏中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 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图画、手电筒、玩具、幻灯机。

  2、 将活动安排在有阳光的时间进行。

  活动时间:

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运用猜谜,引发兴趣

  师:中班小朋友可聪明了,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考考大家,仔细听听,看谁最聪明,最先猜出来: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咱们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谁最先告诉老师。

  幼:影子。

  师:对,这是影子。中班小朋友果然名不虚传,特别特别地棒,来每人一朵小红花。

  咦,谁在哭呀?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小猫佯装小猫在哭。讲述故事《胆小的咪咪》。

  今天上午,小猫咪咪正在草地上玩,它玩的可高兴了。突然,它发现身旁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咪咪很奇怪,它赶紧向东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东跑跑,它又向西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西跑跑。这下,可把咪咪吓坏了,它急得大哭起来。妈妈,妈妈……

  @_@我是分割线@_@2、 联系生活,请幼儿猜一猜黑黑的东西是什么?

  师:小朋友想一想黑东西到底是什么呀?

  幼:影子。

  师:对,是影子。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

  二、 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1、 做实验,初步了解

  师:咱们小朋友认识了影子,那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的呢?

  (1) 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没有影子。

  (2) 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有。

  师 :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了,为什么呢?

  幼:开始没有小狗,现在有小狗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吗?

  (3) 教师关掉幻灯机。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幼1:没有。

  幼2:没有小狗了。

  教师总结: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2、 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课件: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师: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幼儿看动画,教师形象表述。

  师:太阳公公发出许多光线宝宝,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闯”不过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 参与游戏,巩固知识

  1、 看一看

  师:好了,咱们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你们想不想到前面来看看自己的影子呀?教师打开幻灯机,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师: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谁来说一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幼1:有光就有影子。

  师:有光就有影子吗?

  幼2:身子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_@我是分割线@_@2、 做一做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来时边说边做手影)

  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

  四、 室外游戏,加强记忆

  师:影子多有趣呀,咱们到外面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好不好?

  全体幼儿随老师边唱边做小鸟动作“飞”到室外,找自己的影子。

  (1) 找一找

  幼儿在阳光下找自己的影子,然后再让幼儿仔细观察阳光下除了自己的影子,谁还能发现其他物体的影子。

  (2)说一说

  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动一动

  师:小朋友们,怎样能让自己的影子动起来?

  (幼儿或走或停、或跑或跳、或跳舞或做操……)

  (3)变一变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谁来把自己的影子变一变?

  幼儿自由做各种小动物形象。游戏《给小动物画像》

  小鸟醒来了,叽叽喳喳叫,飞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猫醒来了,喵喵喵喵叫,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大象醒来了,鼻子摇呀摇,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兔醒来了,蹦蹦又跳跳,跳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4)藏一藏

  师:影子真有趣呀,咱们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呢?让别人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幼儿四散跑到操场的荫凉处,有的跑到大树影子里,有的跑到大滑梯影子里,有的跑到墙荫凉里……

  (5)画一画

  幼儿自由结组,每两人一组用粉笔在地上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等两小时后会带同一地点

  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探索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五、 前后呼应,进行总结

  出示课件:咦,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

  幼:好,咪咪身子挡住了太阳光,光透不过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

  师:咪咪明白了,它说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要走了,咱们再见吧!

科学教案 篇2

  一、 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课堂教学要“重学生发展”,轻“知识传授”;重学生“研”,轻教师“教”;重“探究过程”,轻“探究结果”。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作为探究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结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一般流程。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

  3、 情感目标:

  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过程,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

  四、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经历造一张纸的完整过程,并探究解决有关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五、教学准备:

  1、 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组一份。

  2、 古代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像、图片或文字资料。

  3、 民丰造纸工厂的造纸工艺流程的录像。

  六、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二)实验探究

  (三)交流成果

  (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许多纸的性质。你们还记得吗?

  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造纸术是哪个国家最早发明的,又是怎样造出来的?

  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观看古代造纸的过程。

  师:(课件演示)

  师:看了这些图片与资料,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师:对,造纸,今天我们也来造一张纸。

  师:看到桌上的材料,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我们小组打算采用怎样的方法,选用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方法来造纸?

  师:请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

  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实验中。

  师:刚才大家的探究很投入,研究的成果也出来了。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纸是怎样一步一步造出来的?

  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共同归纳造纸工艺的一般过程。

  师:(板书)造纸的过程:

  (1) 调制纸浆。

  (2) 滤水压平成“纸”。

  (3) 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

  师:召开造纸工艺成果发布会。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谁还愿意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比较一下,我们造的纸的厚薄一样吗?纸面平整吗?怎样才能造一张厚薄均匀的纸?

  师:我们现代的造纸工厂,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造纸的吗?

  师:(出示录像片)观看嘉兴民丰造纸厂的造纸工艺流程,教师略加解释、补充、说明。

  师:本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想法?

  师:(总结)。

  小小一张纸,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纸品材料,准备下一节课继续探究有关纸的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

  生:纸由各种纤维组成的。不同的纸在颜色、光洁度、厚薄程度等方面都不相同。

  生: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发现。讲述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生:观看课件。

  生:造纸,自己亲手造一张纸。

  生:各小组成员,纷纷商量自己的活动方案。

  生:各小组发表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案。

  生:学生实验操作开始。

  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

  生:各小组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给予补充、完善。

  生:学生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生:观看有关录像。

  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生:整理器材,离开教室。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2、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二、活动重点: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三、活动难点: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四、活动准备:请幼儿收集有关树的资料或图片。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老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呀,对是空气,你们知道空气是从那里来的吗?对是从大树上散发出来的,所以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春天的时候也要植树。有一个专门植树的日子,你们知道是那天吗?

  老师小结:因为现在是春天,春天适合植树,所以大家把3月12日,指定为植树节。

  2、欣赏儿歌《留住小鸟》。

  大树不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是小动物的好朋友,用什么方法才能留住小动物呢?小猫和小狗用什么方法想留住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了小鸟?为什么留住了小鸟呢?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

  (二)、老师分享和谈论有关植树节的资料。

  1、老师给幼儿介绍有关植树节的来历、日期,并请幼儿讨论一同说一说有关树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以及意义。)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有关于保护树木的方法。

  (三)、老师让幼儿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老师请一组幼儿讨论的保护树木的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老师请另一组的幼儿进行设计有关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四)、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种植花草的步骤。

  1、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种花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吗?

  2、老师请幼儿思考后回答。

  3、老师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土放进花盘里,挖一个洞,然后再把种子撒下去,再用土盖起来,最后给种子浇点水就可以啦。然后每天都要给种子浇水,吸收阳光和水分,这样就可以促进种子的生长,让它可以更快的发芽等。

  4、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也要养成爱护花草树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 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 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机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 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 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 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 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 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 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 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 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 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 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 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 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 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 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 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2、通过实验,观察用磁铁可以牵引汽车移动。

  【活动准备】

  1、制作一个纸汽车,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2、PPT《磁铁牵引纸车》课件,(什么和什么能互相吸引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PPT《磁铁牵引纸车》,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我们周边哪儿有磁铁呢?

  ——磁铁都能吸引什么东西呢?

  ——如果磁铁和铁之间有别的物体会怎么样呢?

  二、展开。

  观看PPT《磁铁牵引纸车》,说一说实验目标,备品以及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看一看实验顺序。

  1、装饰一个汽车村庄。

  2、在纸上画一个汽车,然后剪下来。

  3、在纸上插一个曲别针。

  4、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三、画出汽车村庄和汽车并剪下来。

  ——画出汽车行驶的道路并装饰一下。你想让汽车行驶在什么样的公路上呢?

  ——画一画纸汽车,你想要画什么样的汽车呢?

  ——画完后,把汽车剪下来。

  四、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在纸汽车上插一个曲别针,然后把磁铁放在画好道路的'图画纸下面。

  ——汽车会怎样呢?

  ——磁铁离得很近的话会怎么样?

  ——离远一点的话会怎样呢?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前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后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在汽车和磁铁中间再放一张纸,汽车还会移动吗?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复习设疑: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实际上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物体受力其运动状态是否一定改变呢?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1、二力平衡定义

  学生读图:

  分析吊灯、货物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教师引导分析:

  吊灯——受到两个力:一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二是细线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吊灯处于静止状态。

  货物——受到两个力:一是重力,方向向下;二是钢索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货物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力其运动状态并不一定改变,我们把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学生举例:

  请举出两个二力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到的是那两个力,小组交流。

  教师讲解:

  现实生活中物体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如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后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的力的'平衡中最简单的情形。

  设问:两个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平衡呢?或者说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

  2、二力平的条件

  教师讲解:

  由于在实验中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困难,我们先讨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的两个力之间应该满足条件呢?

  设计思想: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塑料板。要研究的是塑料板两边绳子受到的两个拉力之间的关系。

  受力分析:塑料板受到几个力?

  学生:三个力:重力、两边细绳的拉力。

  教师:如果要忽略重力的影响,对塑料板有什么要求?

  学生:应使塑料板受到的重力远远小于两边细绳的拉力。

  教师:怎样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学生:塑料板的重力要比钩码的重力小得多。

  教师:我们就用重力比钩码的重力小得多的塑料板,这样就可以它近似看成只受到两边绳子的拉力。

  实验探究:

  当两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时,塑料板处于静止状态;反之,当大小不相等时,塑料板不能保持静止;

  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要使两力平衡,必须使两力的大小相等。

  再设问:

  只要两力的大小相等两力就一定会平衡吗?

  当两边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即使两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要使两力平衡,还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再设问:

  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一定平衡吗?

  当两边的力大小相等、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两个力方向不相反。

  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要使两个力平衡,还必须方向相反。

  学生归纳两个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应用——问题讨论

  例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已知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举例分析:小组讨论。

  例2、二力平衡条件的逆应用: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当这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

  小结:

  板书设计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定义

  我们把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探究:

  结论1:要使两力平衡,必须使两力的大小相等。

  结论2:要使两力平衡,还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结论3:要使两个力平衡,还必须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应用——问题讨论教案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案设计

  学生分析:在自带玩具的时候,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其中有个孩子带来了不倒翁,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你争我抢,都想来玩这个玩具,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为什么这个娃娃怎么推它都不会倒下呢?孩子们争论了半天也找不到答案。于是,他们就好奇的跑过来问老师其中的原因。看到孩子询问的眼神,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目标设计:

  1、能大胆的说、唱“不倒翁”,并尝试用肢体予以表现。

  2、体验在活动中表现“不倒翁”的乐趣。

  过程设计:

  一、猜猜不倒翁

  二、玩玩不倒翁

  三、说说不倒翁

  四、学学不倒翁

  五、唱唱不倒翁

  延伸活动:画画不倒翁。

  资源设计:不倒翁玩偶、PPT、

  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突出重点。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方法,层层递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素养有扎实的学科功底,知识面广,有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课堂实录

  一、猜猜不倒翁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小的宝盒,宝盒里有什么呢?”

  (幼儿讨论。)(有的猜水果、玩具、好吃的、书……)

  2、师:“原来是许多小小不倒翁,它可不是普通的玩具。”

  二、玩玩不倒翁

  1、“想不想玩玩这些可爱的不倒翁呢?”(幼儿:想)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玩了以后告诉我为什么它的名字叫做不倒翁?”

  三人一组分组玩,(教师巡视并提问你是怎么玩的?)(有的幼儿玩时用手推,有的在转。)

  玩一会儿,请不倒翁回宝盒休息,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

  三、说说不倒翁

  1、“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叫它不倒翁?”(幼儿:怎么推它它都不倒,所以叫它不倒翁)。

  2、师:“为什么其它娃娃推它倒下去了就站不起来了,它为什么会站起来”?请幼儿仔细观察,摸摸它身体下面并请幼儿会回答(它的底是圆圆的。),掂掂它的重量,了解它不倒的原因。(它的下面是沉甸甸的。)

  教师小结:哦,我们发现为什么不倒翁它不倒,因为它的底是圆圆的,而且它的重量是重重的,所以我们推它,虽然它摇摇晃晃,但是最后它还是会稳稳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四、学学不倒翁

  1、“这么可爱的不倒翁,怎么推也不倒。谁愿意来做做小小不倒翁呢?”请几位幼儿出来学做不倒翁老师推它。师:“看你们玩的真开心我也来学学不倒翁,你们来推我,

  2、“学过了小小不倒翁,我们一起来跳不倒翁操吧。”教师示范不倒翁操,幼儿跟着模仿做。提醒幼儿做时动作要到位,要扣腰。

  五、唱唱不倒翁

  1、“悄悄的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除了有不倒翁操还有不倒翁歌呢,听,不倒翁之歌开始了。”

  2、“这首歌真有趣,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儿回忆听到的歌词内容。

  3、“你有没有听到歌曲里是怎么唱不倒翁的”?“什么叫胡子一大把”?“为什么它的样子很可爱象小孩”?(幼儿:胡子很多而且像老爷爷的胡子那样很长很长。)

  小结:虽然它的胡子一大把像老爷爷,但它的样子很可爱像小孩。

  4、“老师特地准备了一段不倒翁的小小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PPT)

  5、“不倒翁表演了这么棒的节目给我们看,我们一起来拍拍手谢谢它,不过不倒翁希望听到我们把整齐有节奏的掌声送给它。”

  6、“能不能够边拍手边念儿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7、“试试看,和不倒翁一起来唱歌吧。”

  刚才我们是边拍手边念儿歌的,现在你们能不能接受挑战边唱边做动作呢?(幼儿:能)

  8、师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师:“太棒了!不倒翁爷爷夸你们长大了,我们下次再和不倒翁爷爷一起来表演好吗”?

  三、专家点评

  中班音乐活动《不倒翁》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能大胆的说、唱“不倒翁”,并尝试用肢体予以表现,体验在活动中表现“不倒翁”的乐趣。目标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与这一年龄段艺术领域的具体要求相一致。通过目标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幼儿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就是说、唱这首歌并能表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猜——玩——说——唱——学,充分运用了示范、讨论、讲解、表演等方法,并借助快板等手段,十分有效,在层层互动中推动孩子的理解,为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中,教师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学会了歌词,另外师生关系的融洽,在老师与孩子的交流、眼神、动作中都能让我们作为旁观者深受感染。整个活动全班孩子都积极参与,非常专注,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建议:在孩子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多为孩子提供自己尝试的机会,如改为两人一组,进行模仿扮演不倒翁。

  四、自我反思

  这个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的,孩子们对玩具不倒翁特别好奇,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满足他们的欲望。《不倒翁》这首歌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而且通过玩玩、唱唱、跳跳体验到歌唱活动的乐趣,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可取之处:

  第一,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孩子猜猜老师今天带来的玩具是什么?然后让幼儿自己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学学不倒翁,做做不倒翁操,继续巩固、加深对不倒翁的认识。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借助了有趣的动画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动画片演唱,然后对孩子一次次的发出挑战,从拍打节奏到边拍节奏边念儿歌直到最后的边跳边唱,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符合幼儿认知。

  第二,结合动画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感受不倒翁诙谐幽默鲜明形象。

  该歌曲的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所以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现歌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了动画片,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情境,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示范和语言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歌曲的诙谐幽默,从而做到有表情的演唱,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在活动中我借助玩具、游戏、动画片让孩子们在看看、玩玩、说说、唱唱、跳跳过程中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总体来讲,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烈,整体活动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整个活动安排的“量”较多,以至于学学不倒翁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时间不够充分,使幼儿的兴趣没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活动中教师也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学学不倒翁时孩子们兴趣都很高,很踊跃,这时老师应让每位幼儿都体验一下,可让他们两两结队,互相推玩,这样效果会更好。

科学教案 篇8

  用实物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带来了柿子、苹果、弥猴桃、西瓜、橘子、哈密瓜、山楂、火龙果、橙子、冬枣、等等。活动一开始这么多的水果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么多的水果中有2种形态:圆圆的、弯弯的。每一个幼儿都对自己的水果感兴趣,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水果的形状,“老师,我的苹果是圆的”“老师,我的也是圆的”在孩子的'回答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活动中要求孩子用“圆圆的xx”“弯弯的xx”回答,这样孩子就会说“老师,我这是圆圆的苹果”“老师,这个是弯弯的香蕉”。在了解的水果的形状之后,让孩子说一说还有什么是圆圆的(弯弯的)?孩子就会说“月亮是弯弯的”“太阳是圆圆的”……幼儿语言完整规范,并激发了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幼儿思维的活跃性。

  用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在问到幼儿:“你还知道哪些水果”的问题时,小班幼儿由于经验少,好多孩子说“我还知道苹果(香蕉)(橘子)”虽然一再引导说“说别的小朋友没说过的,看看谁知道的多”,但是孩子们举手回答的依旧是眼前的一些常见的水果,只有极个别孩子会说“我还知道草莓、我还知道荔枝”,幼儿吃过的水果虽多但是回忆起来有些难度,眼前的水果实实在在摆在面前而且确实是经常见到、吃到的水果,难怪孩子只会回答这些答案。于是,我在网上找了许多的水果图片,并和幼儿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认识哪一些,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又能调动所有的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想“我吃过这种水果,它叫xx”。

  让幼儿大胆用语言描述: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在活动过程中有“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环节“你喜欢吃哪种水果?”“为什么?”回答是多样的,”“我喜欢吃香蕉,因为他吃起来甜甜的”“我喜欢吃苹果,因为妈妈说苹果营养好”“我喜欢吃葡萄,因为葡萄酸酸的、甜甜的”“我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有好多的水”……孩子喜欢的原因是多样的,我的应答也是不同的“弯弯的香蕉,甜甜的”“红红的苹果最好吃”“大大的西瓜有许多的水份”老师给的回应有多样性,用肯定的话表扬了孩子的努力,通过描述性回应将幼儿零散的语言进行链接。知道回答问题得到老师不一样的回应,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其他幼儿思维的活跃。

  不足: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多小朋友在一开始看到有这么多的水果,都伸手去摸,还有几个手也没洗就悄悄的自己吃了起来。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小朋友活动结束我们会一起品尝水果,这样幼儿可能会注意力集中点。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用手触摸物体,发现物体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的属性。

  2.发展幼儿的触摸觉。

  3.学习运用触摸觉和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如:冷(凉)、热(温)、软、硬、粗糙、光滑等等。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冷水和热水每小组各一瓶;海绵球和玻璃球,砂纸和卡纸贴起来的感知卡片等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孩子复习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安定幼儿的情绪。

  2.教师出示两个形状、颜色、大小相同的两个瓶,里面都装满了水。

  教师:这里有两瓶水,你们看看,是一样的吗?有没有什么不同?

  幼儿动手探索,自由看、摸、闻、发现。

  “不一样。一个冷,一个热。”

  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用手摸的”、“摸一下就知道了”。

  3.教师:用手摸一摸就知道一瓶水是热的、一瓶水是冷的。那么请小朋友再摸一摸你自己面前篮子里的海绵球和玻璃球,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幼儿:玻璃球捏不动,海绵球能捏得动。

  教师:捏得动的,是软的,捏不动的,是硬的。谁来告诉大家玻璃球和棉花球,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玻璃球的硬的,海绵球是软的。

  4.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只手拿着玻璃球,一只手拿着海绵球,然后告诉我,你们觉得哪个球是重的,哪个球是轻的?

  幼儿:玻璃球是重的,海绵球是轻的。

  5.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篮子里的卡片,先摸摸蓝色泡绵纸的那一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再摸一摸红色卡纸的那一面,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蓝色的那一面摸起来粗粗的,红色的那一面摸起来滑滑的。……

  教师:滑滑的就叫光滑,粗粗,……就叫做粗糙,蓝色的是泡绵纸,泡绵纸就是粗糙的。红色的是卡纸,卡纸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幼儿:泡绵纸是粗糙的,卡纸是光滑的。

  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标签: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6.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软的,热的,滑滑的……教师:再摸一摸你们身上衣服,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衣服薄薄的、软软的`,纽扣是硬的……

  7.教师:现在我们到教室外面去,摸一摸外面的东西,(墙壁、栏杆、运动器具……)看看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我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是软的,还是硬的;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8.幼儿分散开,自由的去触摸各种各样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要求孩子们用学到的形容词形容出来。

  9.自由下课。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10-06

(经典)科学教案10-09

[精选]科学教案10-09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优)08-04

[优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