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7 08:03:4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语设计:

  北地的冬凛冽泼辣,江南的冬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会有一番怎样别致的性格?由老舍在《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里的一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引入课文。

  二、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语句,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师可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脑海要映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映显出的画面力求清晰完整。

  注意:朗读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

  ①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的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

  (要求:初读,把握基本内容,理清结构层次;精读,理解中心意思,揣摩生动描写)。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了大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分小组通过对精彩片断的反复诵读,揣摩老舍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及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示例:

  1钡2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2钡3段,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后的景色,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哪些景物?

  3钡4段,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睛”“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在这段文字中写“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4钡5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写水的“温晴”的?

  四、《济南的.冬天》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观察角度的新颖独特,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写景文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一个要点。结合本单元写作训练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对写作技能的指导。

  首先要弄清作者描绘每幅画图时的“观察点”在哪里。描绘阳光下的济南全景,作者先俯瞰,然后仰视。描绘雪后山景,作者在远眺。描绘冬水,由俯视到仰视,再进而纵览。在弄清“观察点”的基础上,交给学生具体方法。例如,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把观察所得具体化,就是常用的方法。作者远眺矮松树尖顶着白雪的景象,这是矮松的形态引起作者的联想,借助“日本看护妇”的比喻把观察所得具体化了。要引导学生在体味、揣摩中学习观察的方法。

  实施方案:学习了老舍的文章《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依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秋(夏、冬)天”的短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夏老师的一个亲历的故事。这个故事除了表现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起读者对盲人群体乃至所有残疾人的关注,呼吁健康人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本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察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受到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情境,设计谈话导入,诱发兴趣,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等环节。

  3、设计读的训练,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读的过程和落实语言实践的过程。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认识文后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吗?

  2、师:因为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父母、家人的关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不到万物的美丽,与我们相比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却在一条普通的盲道上,寻找到了爱的足迹。现在就请跟随老师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盲道上的爱。

  3、出示盲道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按着默读要求,再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感悟真情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脸红?

  出示图片,理解重点词语“有碍观瞻”。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指导朗读:夏老师所说的话。

  ②说一说:你觉得夏老师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板书:母爱,无私而伟大)

  ③为了适应捐出双目后的黑暗生活,夏老师都做了哪些准备?

  ④当夏老师为女儿和丈夫表演走盲道时,她的女儿和丈夫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

  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个女儿,看到你的母亲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文中那个伟大的妈妈听到女儿对你说的话后,你想对你的女儿又说些什么呢?

  ⑤理解“要是这条道连最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3、学习3——5自然段

  ①听过夏老师的故事后,我有哪些变化呢?

  ②理解“一种思念”、“痛与爱”的含义。

  ③板书:奉献爱心,关爱他人

  ④齐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他的理解。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说一说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总结

  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感受母爱无私而伟大的同时,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盲道上的爱

  夏老师:清理盲道 叙述亲历

  我:不好意思 深情关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 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igrave;)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4、试背这首诗。

  三、拓展练习。

  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当写哪些内容?(这篇课文应当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而且还应写出地球只有一个。)

  二、初读,自学生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1)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注意:“赐”是平舌音,“矿”、“慷”、“贡”是后鼻音,“滥”是前鼻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渺小 恩赐 慷慨 贡献 滥用 威胁 目睹

  2.检查自学效果

  三、细读,理清层次

  1.细读课文,思考、回答: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这篇课文怎样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讨论分段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地球的外部形态;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地球的面积;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地球的资源;

  第四段(第五至八自然段)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段(第九自然段)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识记字形,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 滥用 威胁 目睹

  二、精讲训练

  1.精讲第一段

  (1)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一段课文主要写地球的美丽、可爱。)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可爱?(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3)课文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4)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一段课文。

  2.精讲第二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地球面积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2)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数字说明、比较说明)

  3.精讲第三段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从三个方面:一是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二是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三是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

  (2)这样做的后果如何?(这样做不但使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如气候恶劣、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地荒漠、粮食减产、空气污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4.精讲第四段

  (l)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科学家已经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措居住的第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2)课文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指导朗读第四段课文。

  5.精讲第五段

  (l)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或者不合理利用它的资源,我们将无法生存;第二句讲的是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人关系?(前一句是讲原因,后一句是讲结果,是因果关系。)

  (3)这一段课文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三、渗透德育

  1.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济南的冬天》还有《三峡》。三峡是是怎样描写夏水的......突出了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夏》,去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二、检查预习:2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放声读课文。5

  师:读课文,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听老师范读第一二自然段。鼓励三位同学读余下的三段。

  1、文中有许多精彩的画面,假如你是一名摄影师,你想拍下夏天哪些精彩的瞬间?

  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

  2、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明确:夏季热烈、紧张、急促

  3、文中哪一段是写夏的热烈?明确:2、3段

  4、写夏的热烈,文中用了一个生动的`词来表现,这个词是什么?

  5、把夏天比喻成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非常鲜明。)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够看到夏的沸腾?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

  6、文章除了写夏的热烈外,还写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急促的特点。这里说的紧张,急促,说的是谁?我们要写的是夏天,为什么又要写人?把这一段去掉了行不行?

  明确:歌颂劳动,赞美辛勤的劳动者。

  四、探究品味,揣摩语言。

  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传神的动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老师给范例:

  修辞方法的运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一个举字,又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

  动词运用: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色的大地,麦波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照射 托)

  烘烤能使人感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照射不能表现温度高。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这里描写出来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

  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学着老师的样儿,试着找一找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

  五、学以致用: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颜色来表现夏天,你选哪一种?如果这篇课文换成了你是作者,那么你想在文中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夏?

  仿写: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六: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感悟,你会发现,原来美无处不在!

  七、作业:描绘自己心中喜欢的季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2、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围绕专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2、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围绕专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1、让学生自己读多音字。

  2、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环境而定。

  3、小组合作方找课本写词语。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让学生自读韵文,练习读。

  2、同桌互读。

  3、自由读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4、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那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①雨大吗 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③齐读。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 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 (发挥联想,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乐,幸福

  瀑布: 雄浑,有气势

  悬崖: 身躯挺拔

  白云: 谈风景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因果”句式,积累有关生肖的成语,进行说话练习,学写观察日记。

  3、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

  2、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学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读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好。

  (1)练习读绕口令。

  (2)齐读。

  (3)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4)说说自己积累的`绕口令。

  ①两只小白鸽,一只大天鹅,它们口很渴,喝水很快乐。

  ②张婶种黄瓜,一根四两八。乐坏了小花花,脱下花褂褂。包起大黄瓜,抱着当娃娃。

  2、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中的句子,明确要求。

  (2)自己练习完成。

  (3)读自己补充完整的句子,检查前后内容是否恰当。

  (4)投影出示同学的句子,共同订正。

  “因为”是原因,“所以”是结果。

  ①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今天没有到公园去游玩。

  ②因为丁丁生病了,所以他今天没有来上学。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朗读古诗《蜂》。

  (2)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同学互相补充。

  老师小结:这首诗借蜜蜂采百花酿蜜后,自己却享用得很少的现象,反映了农民一年辛苦劳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得不到温饱,全被统治者剥夺去了的现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该诗言简意赅,含意深刻,引人深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练习背诵。

  2、我的采集本。

  (1)认读成语。

  投影出示成语:鼠目寸光、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画龙点睛、打草惊蛇、马到成功、亡羊补牢、呆若木鸡、狗急跳墙。

  (2)理解意思。

  (3)抄写成语。

  (4)交流自己搜集的与生肖有关的成语。

  一马当先、为虎作伥、老态龙钟、虎头蛇尾、九牛一毛、龙潭虎穴、鸡犬不宁、抱头鼠窜。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旷、白腴、优雅”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语言文字理解“鸟是树的花朵”,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世界,经验世界,情感世界,与文本深入对话,更深刻理解树与鸟之间浑然一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你最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板书:花朵

  学生自由作答。

  师:花儿用自己的美丽装点了自然,让大自然更加生机勃勃,五彩斑斓。

  补充板书:鸟是树的

  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生: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鸟是树的怎样的花朵?鸟怎么会成了树的花朵?

  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散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包含生字的随文指导。

  重点指导:瞬 蹈 婉

  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师:是啊,这小小的鸟儿在冬天,如若落在那干枯的树杈上,总让我们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作者说的多好:鸟是树的花朵。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鸟儿又是怎样的花朵呢?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谈。默读,勾画,批注。再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阅读思考。

  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第二课时

  一、咬文嚼字,深入研读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谁来谈谈,在作者眼里,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又是怎样的花朵?

  预设1:(第2段).从第二段“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

  师追问:你读到了什么?(鸟就像是树的花朵)

  怎么读到的?(我从“五颜六色”读到的,因为鸟儿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真的就像是花朵盛开在树枝上。)

  师:多么与众不同的花朵呀!读出这种美来。

  生2:我从“满树的花朵”想到鸟儿落在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树枝上真的开满了花一样,让树不再单调,变得美丽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真的看到那美丽的鸟儿,在冬天盛开在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幻化成美丽的花朵。这又是怎样的花朵呢?

  千姿百态的花朵。

  师:为什么呢?(因为鸟儿各不相同,样子不同,大小不同,真是千姿百态。)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花朵吧。学生朗读。

  预设2:(第三段)

  “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得白腴而优雅。”“瞬间.装点”

  生:白鸽落在这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早春开放的玉兰花一样。让这冬天的树,无比灿烂。

  师:用你的声音读出这种灿烂。生读

  多么美丽的花朵,多么绚烂的.花朵,多么灵性的花朵,这孤单的大树,因为有了它们的陪伴,一定不再孤单。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棵树,你想对鸟儿说点什么呢?

  生:“再歇一歇吧。我就是你的家。”“谢谢你们来陪伴我。”“尽情地唱吧,跳吧,我的孩子们。”

  师:善良的大树,温柔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盛开的花吧!指名读,自读。

  师:作者抓住了鸟儿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盛开在枯树上的美丽图画,乌鸦.八哥霎那间让树焕发出无限生机,白鸽如那绽放的玉兰花,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麻雀更让这冬天的树活力四射,真是冬日里一道迷人的风景。

  预设3:(第5段)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显得柔和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使树枝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抓住“弹性.凝滞”等关键词,来理解鸟儿为大树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生:鸟儿来到树上,连冬天的风都变得柔和而富有弹性。

  师:冬天的风,你怎么形容?

  寒冷.刺骨.凛冽

  为什么此时的风则是柔和而富有弹性呢?

  生:此时此刻,鸟儿的跳跃,让人们倍感冬日的生机勃勃,所以似乎连风也变得柔和。生读。

  师:此时此刻,大树看着这小小生灵的舞蹈与歌唱,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快乐.幸福.温暖。生读文。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内心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师:让我们的心灵一起和她们起舞吧!自读。

  师:鸟是树的花朵,树是鸟儿赖以生存的家园,鸟儿只有在这里,才会如孩子般尽情.欢快地歌唱.舞蹈,多么美丽.和谐的一幅画卷。作者抓住了鸟儿的动作,和自己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冬天的树,走进了冬天里一幅自然天成的画。

  齐读。

  预设4:(第6段)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师: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生:赞同,因为鸟儿从春到夏一直陪伴着树,在冬天更为树增添了生机。因此鸟儿比真实的花朵更美。

  你从哪里读到的?

  生:“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鸟儿这朵花从春开到冬,是朵百开不败的花。生读。

  生:赞同。这朵花会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比真的花朵更美。

  师:你认为是朵?

  生:会飞的花朵。(生读)

  师:飞动的鸟如同一朵会飞的花,好美啊!

  生:赞同。这朵朵花儿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是朵会唱歌的花。(生读)

  师:多么美丽的花朵,能歌能舞,简直是花中仙子,真令人羡慕!

  指名读。

  预设5:(第8段)

  “鸟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唱歌。”“树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生:我从鸟从来就是树的花朵这句话,读到鸟儿就如树上的花朵一般,只是它隐藏在树上,所以人们从未曾注意,鸟是被人遗忘的花朵。

  生读。

  生: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是鸟让自然界充满无限生机,它才是真正的花朵。 生读。

  师:是啊,鸟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于是春天,我们吟诵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夏天,我们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天,我们在“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中走过。而冬天因为鸟儿变得如此生动,于是有人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鸟儿歌唱

  用它们镶满梦幻的脸

  向着大地上的树木

  袒露着心语和爱

  有谁曾告诉我

  十二月的瓦蓝色天空

  缺乏一种春天的等待呢

  这歌声中倏地绽放的羽翼

  映衬着冬季阳光

  多么地自由和浪漫

  一如栖落枝桠的花朵

  把一个季节充分点亮

  让我们一起和树木感谢这一年四季的鸟儿,齐读第9段。

  二、拓展延伸,发现生活。

  作者把鸟想象成树的花朵,使冬天寂寞的树有了一番别致的景象。你也有过类似的想象吗?写在小本本上。

  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将你生活中的想象记录下来,写在小本本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青花教案10-07

语文老王教案10-07

语文《称赞》教案10-07

语文称赞教案10-07

语文蜘蛛教案10-07

语文《秋水》教案10-07

语文《天鹅》教案10-07

语文《阳光》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