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01 07:34: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2、随着音乐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活动准备:

  视频(人们欢度新年的情景)。

  重点难点:

  如何激发歌曲内容激发幼儿的幸福体验,并用相应的表情、声音、姿态来表现。

  活动过程:

  一、 欢天喜地庆新年。

  师:新年刚刚过去,你们都是怎么来庆祝新年的呢?

  师:你们看到人们都是会怎样庆祝新年呢?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

  请幼儿来观看视频,看看其他地方的人们是怎么样来欢度春节的,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新年带着幸福来。

  师:下面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以后用一个词来形容。

  师总结:我们小朋友用了这么多好听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你们真棒!(甜甜的.、优美、高兴、舒服等)师:接下来请听老师来说一遍歌词,一定要认真听哦。听完告诉老师新年是怎么来的?带着什么来?为什么?

  师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幼儿有节奏的拍打身体的某一部位。

  再次欣赏歌曲,边听边跟着歌曲哼唱。

  讨论:怎样唱出幸福的声音?

  引导幼儿完整学唱,要求幼儿能将喜庆幸福的心情表现出来。

  三、新年幸福舞一舞。

  师: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曲呢?试一试!

  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师将幼儿想的动作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完整的动作。

  全体幼儿拉成圆圈,面带幸福的微笑,边唱边一起按节奏做动作,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很投入地去探究,但同时也是比较盲目的。如何把握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向更广泛、深入的层次发展,是老师教学活动设计中很值得重视的问题。玩贴纸就是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在出现贴纸热后所设计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贴纸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幼儿合理有效地利用贴纸。

  2.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创作贴纸。

  3.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活动准备]

  故事图画与字卡,各种贴纸及各种美工材料与工具。

  [活动过程]

  1.布置贴纸展。发动幼儿将自己搜集的贴纸根据其不同的材料和图案进行分类,并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师生共同布置贴纸展览。

  2.观察欣赏:参观贴纸展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贴纸的特征。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贴纸及贴纸照片,你们看看,贴纸应该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教师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自由观察和讨论。

  3.交流讨论:分组观察后,让幼儿讲述贴纸的特征。教师帮助幼儿了解贴纸的否同质地、图案和作用。

  师:你看到的贴纸是用什么做的?它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教师帮助幼儿了解:贴纸有纸做的、有塑料做的、有布做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有民间艺术的、有卡通的、有线条的……

  师:你在哪里看到过贴纸?贴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选一种你喜欢的贴纸,你想用它做什么?为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了解:贴纸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用。贴在衣物上可以作为商标、标志来用;贴在家具、电器、手机上可以用来装饰;贴纸还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小朋友等等。

  教师将幼儿的谈话内容,以海报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张贴在主题墙面上。

  [活动延伸]

  设立“请来帮帮我一专栏,记录幼儿提出的关于贴纸的各种问题。引导幼儿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启发幼儿相互帮助,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活动二:《贴纸的心事》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文,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贴纸的心事》。

  2.讨论:贴纸为什么开心?为什么烦恼?

  3.怎样帮助贴纸解除烦恼?启发幼儿续编故事。

  师:谁能想出办法,帮忙解决贴纸的烦恼呢?(培养幼儿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4.讨论: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引导孩子在辩论中,积极应对同伴的意见。提示幼儿着重思考可行的办法,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述理由。(重点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启发幼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和展示自己续编的故事。

  [活动延伸]

  社会调查:贴纸的作用和好处,贴纸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活动三:自制贴纸

  [活动过程]

  1.再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贴纸上的图案和制作材料。

  2.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像大胆制作一套装饰贴纸。

  3.欣赏自制贴纸,说说内容与用途。

  [活动延伸]

  用孩子自己创作的贴纸布置展览,装饰环境。鼓励幼儿将自制的贴纸义卖,将义义卖 款项捐给动物协会,以表达孩子们爱护动物的情感,并让孩子体验自己的价值。

  [设计评价]

  这个活动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发现和分析问题,帮助幼儿在接受新事物时克服自己的弱点。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从收集贴纸、举办贴纸展览,到开展社会调查,进行讨论和创作贴纸,都是让幼儿在自己动手、自己参与、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班教案 篇3

  邮局

  一、活动形式:区域化学习活动 这两年来,我幼儿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开放的主题教学课程框架替代了传统的大纲分科课程;以区域化学习活动形式替代了部分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区域化学习活动是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实践中应运而生的。

  它顺应了幼儿的发展需要,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推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老师根据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幼儿需求,选择设计多种多样活动内容,活动区域,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幼儿。

  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从而逐步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活动中重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同伴的合作,让每一个幼儿都在自我思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二、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共设计了几个四个区域: 1 、数学区“送礼物” 2 、科学区“称一称,有多重” 3 、制作区“我写的一封信” 4 、艺术创想区“设计邮票” 备注:其中以“ 2 、 3 、 4 ”区域活动为重点,区域活动“ 1 ”为复习辅助活动

三、各活动区域目标: 1 、数学区:通过“邮局货车送礼物”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 8 以内的数量,让幼儿学习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2 、科学区:知道邮局如何称信和包裹,初步了解有关称物体重量的工具,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和平衡的'概念,尝试使用天平称物体,并学会做记录。

  3 、制作区:知道写信需要的工具,运用各种材料装饰信封信纸;学习用图画的方式写信,知道如何粘贴邮票,学会请成人帮忙写地址邮编。

  4 、艺术创想区:在观察邮票后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颜料、各种绘画工具进行艺术创想,设计不同形状、不同花样的邮票,提醒幼儿写上邮局面值。

  四、各活动区域材料的准备 1 、数学区:“邮车送礼物”操作图片卡,放礼物的 4 — 8 数字篮子操作卡;数字拼图卡 2 、科学区:天平 3 — 4 个,称重量的物体若干,积木法码若干;记录卡张,数字 4 — 8 印章 3 、制作区:各种信封、信纸若干,装饰材料、绘画工具若干,不同面值的邮票数张;胶水、抹布与幼儿人数相等。

  4 、艺术创想区:勾线笔、毛笔若干,调色盒与幼儿人数相等,各种颜料若干;剪好的不同形状大小锯齿纸若干。

  五、各活动区域指导重点 * 本次区域活动将通过三天时间完成,每天活动时间为 40 分钟。

  第一次活动时,老师先介绍本次区域活动内容并提出各区域活动的指导重点,在后两次活动中,针对前次幼儿活动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提醒和调整。

  1 、数学区指导重点 让幼儿先观察邮车上的礼物,数量都是不一样的,然后把礼物放进相对应的数字篮子里,如礼物是 4 的就放进标有数字 4 的篮子里,直到送完为止。

  玩好此游戏后,请把图片收好,再去玩数字拼图的游戏,要认真观察拼图的接口处。

  完成各种数学操作后,请在数学区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2 、科学区指导重点 注:活动前孩子们对天平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由于孩子小,对法码还不能正确的认识理解,所以把法码换成了大小一样的积木来进行称量。

  幼儿从各自的篮子中取出物体,提醒幼儿把物体放在左面的盘里,把积木法码放在右面的盘里,当指针停在红线上时,说明两边都平衡了,都一样重了,这时进行记录:如一封信 =2 个积木法码,幼儿只需用数字印章进行填写。

  完成各种科学操作后,请在科学区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简要过程:( 1 )取出物体 ( 2 )用积木法码称量 ( 3 )观察指针 ( 4 )做好记录 3 、制作区指导重点 请幼儿先选一张信封进行装饰,然后再装饰信纸,在装饰好的信纸上用图画的方式来写信,并能用语言讲述信的内容;信写好后装进信封里,用胶水把口封好,然后选邮票粘贴在信封的左右上角;接着请老师把自已家的地址邮编写好,最后自己把信投入班级的信箱里。

  完成各种制作区操作后,请在制作区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简要过程:( 1 )装饰信纸 ( 2 )图画写信 或口述 ( 3 )写好地址 ( 4 )粘贴信封和邮票 ( 5 )投入信箱 ( 6 )做好记录 4 、艺术创想区指导重点 幼儿选好要设计的邮票纸张大小、形状,然后在放在画架上勾图,再用颜料进行涂色,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清洁;涂好色后在邮票上写上自己想设计的面值,设计好一张邮票就把它挂在邮票展区进行展览,接着再去设计别的邮票。

  鼓励幼儿能以一个主题来设计成套的邮票,如以汽车为主题,来设计汽车邮票。

  完成各种艺术创想操作后,请在艺术创想区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简要过程:( 1 )选择设计邮票的纸张 ( 2 )开始勾图 ( 3 )进行涂色 ( 4 )填写面值 ( 5 )放进展区 ( 6 )做好记录 * 老师介绍完各区域内容后,幼儿开始选择,并到自己今天想玩的区域进行活动,老师在一旁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独立的思索、静心的操作。

  * 各区域的孩子基本上都操作完后,老师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各区域的操作材料,并做回到老师身边,进行师生共同评论环节。

  六、活动延伸 活动后,老师在班级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创设邮局游戏,幼儿可进行邮局的角色表演,角色游戏。

  “玩中学、学中玩”,这就是幼儿园教学的最大特点!感谢学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指导,请多提宝贵建议!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特征,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倾听及理解能力。

  3、在教师的帮助下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实物风筝若干,多媒体课件《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都有那些好玩的活动?(幼儿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在春天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的东西,但是想请它出来必须要先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才会出和小朋友一起玩,现在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好了,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 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呢?(教师出示风筝)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小朋友刚才都太棒了,一下就猜出来是风筝。小朋友你们除了老师手里的风筝以外,还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呢?(请幼儿思考并举手回答,把自己见过的风筝尽量仔细地描述一下)

  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的好看的风筝,小朋友想不想看?(观赏多媒体图片<风筝欣赏>)

  3、教师:刚才你们看到的风筝漂不漂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请小朋友告诉老师是什么?(出示图片<外形特征>请小朋友观察,说一说,最后老师揭晓答案演示一下)

  4、教师:有个小朋友在春天和好伙伴一起和风筝玩,玩过以后他写了一篇小散文,并且还制成了一个小动画,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听赏一下?(播放图片<散文配图>)听过之后,小朋友有什么感想?这位小朋友和他的伙伴们都分别玩了哪几种风筝?它们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图片,按问题听赏)

  5、画一画

  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风筝,画好后贴到展示栏中,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欣赏。

  三、活动小结。

  1、引导着小朋友们背诵《放风筝》这篇散文,感受语言的美丽,理解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2、欣赏自己和别人画的风筝,比比谁的最好,为什么?

  活动延伸: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最喜欢的风筝,一起到户外放风筝,教师讲好怎样放,指导幼儿学放风筝,发展幼儿跑跳的能力。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2、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3)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4)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结束部分:

  1、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3、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发豆芽》

  活动反思: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2-12

(精选)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04

[精选]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精选)10-19

中班教案【经典】09-2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8-25

【精选】中班教案01-30

(精选)中班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