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处暑节气教案

时间:2025-05-23 11:26:07 小英 教案 我要投稿

处暑节气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处暑节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暑节气教案(精选13篇)

  处暑节气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及其在天气变化上的意义。

  掌握处暑节气的“三候”特征及其背后的自然规律。

  学习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活动。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时节的意识。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处暑节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二、教学内容

  1. 处暑节气的由来与意义

  介绍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8月22-24日之间。

  解释“处暑”的含义,即“出暑”,表示炎热天气即将结束,暑气逐渐消退。

  强调处暑在天气变化上的重要性,标志着气温由高到低、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

  2. 处暑节气的“三候”

  讲解处暑节气的“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分析每一候的具体含义及其背后的自然规律,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五谷成熟等。

  3. 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介绍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如祭祖、放河灯、吃鸭子、开渔节等。

  讲述这些习俗的由来和寓意,如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仰;放河灯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祈福;吃鸭子有滋补养胃的疗效;开渔节则是渔民庆祝渔业丰收的节日。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处暑节气的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准备相关教具,如PPT、挂图等。

  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节日氛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处暑节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知

  利用PPT或挂图展示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意义及“三候”特征。

  详细讲解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活动。

  3. 互动环节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处暑节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及自己家乡的处暑习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气温变化、植物生长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制作处暑节气的手抄报或海报,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归纳

  总结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时节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关注其他节气的知识和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中的节气庆祝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处暑节气教案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处暑节气的基本概念、时间、气候特点以及相关的物候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自然变化的感知能力,学会根据节气调整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处暑节气的含义、时间、气候特点及物候现象。

  难点:理解处暑节气在农业生产、民俗活动及养生保健方面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材料、教具、实践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处暑节气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知道处暑是什么意思吗?它标志着什么季节的到来?”

  二、讲授新知(20分钟)

  1. 处暑节气的含义

  教师讲解: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出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气温开始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学生活动:记录处暑节气的`含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

  2. 处暑的气候特点

  教师讲解: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逐渐下降,但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秋老虎”天气。

  学生活动:讨论并分享自己所在地区处暑后的气候特点。

  3. 处暑的物候现象

  教师讲解:处暑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农作物成熟。

  学生活动: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了解处暑的物候现象。

  4. 处暑的民俗活动

  教师讲解:处暑时节,民间有祭祖、放河灯、吃鸭子、开渔节等民俗活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了解的处暑民俗活动,教师补充讲解。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制作河灯:学生分组制作河灯(或简易版),并在教师指导下了解河灯的文化寓意。

  分享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制作的河灯,并简述其文化意义。

  四、总结巩固(10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处暑节气的含义、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民俗活动,强调处暑在农业生产、民俗活动及养生保健方面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内容:

  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处暑节气的民俗活动,并写一篇小短文。

  2. 观察并记录处暑后一周内的天气变化,撰写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秋老虎”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参与度高,但时间控制上略显紧张,未来教学中需合理安排时间。

  处暑节气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气候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处暑节气对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的影响。

  3、探究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意义,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变化。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处暑时节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是哪个节气的景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气的初步了解,提出关于处暑节气的问题。

  二、处暑节气概述(10分钟)

  教师讲解:介绍处暑节气的定义、时间(每年公历8月22日或23日左右)、名称由来(“处”意为终止,“暑”指炎热,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多媒体辅助:播放一段关于处暑节气气候变化的短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三、处暑的气候与自然现象(15分钟)

  分组探究: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方面,如气温变化、降雨量、动植物变化等。

  汇报分享:各组展示研究成果,讨论处暑节气对自然界的具体影响。

  四、处暑的人文习俗(15分钟)

  教师讲解:介绍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如吃鸭子、祭祖、晒秋等,讲述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角色扮演:选取一两个习俗,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习俗活动,加深理解。

  五、处暑的现代意义与生活应用(10分钟)

  小组讨论:探讨处暑节气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如农业生产的调整、健康养生建议等。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创作一首关于处暑的小诗或短文,表达对这一节气的感受。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回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处暑节气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1、完成一篇关于处暑节气的小报告,包括气候特点、传统习俗、个人感悟等内容。

  2、观察并记录接下来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尝试分析是否受到处暑节气的影响。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收集学生作业和课堂反馈,评估教学效果,思考如何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

  处暑节气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及其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位置。

  掌握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传统习俗。

  学习与处暑相关的诗句、谚语,提升文化素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处暑节气带来的自然变化,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体会处暑节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防暑降温的意识。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处暑节气的特点。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处暑相关的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处暑节气的由来与时间

  由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开始。

  时间:处暑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交节。

  2. 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气温逐渐下降,但白天仍可能较热,出现“秋老虎”现象。

  昼夜温差加大,早晚渐凉。

  雨水减少,空气湿度相对较低。

  3. 处暑节气的物候现象

  “三候”分别为: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五谷成熟时)。

  4. 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祭祖:处暑前后,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吃鸭子: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认为鸭子有滋补养胃的疗效。

  开渔节:沿海渔民在处暑后举行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捕鱼。

  5. 处暑节气的健康养生

  注意调整饮食,多吃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处暑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处暑是什么节气吗?它有什么特点?

  2. 讲授新知

  讲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传统习俗。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诗句、谚语,感受处暑节气的文化氛围。

  3. 互动讨论

  分组讨论:处暑节气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你家有哪些与处暑相关的习俗?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 实践活动

  制作处暑节气手抄报或海报,展示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

  尝试制作一道与处暑相关的菜肴(如鸭子菜肴),并分享给家人品尝。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处暑节气的重要性和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更多与处暑节气相关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处暑节气教案 5

  一 、教学背景: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之后,夏季的酷热逐渐消退,秋意渐浓,小朋友们可以跟随本节课的进程,一起欣赏秋日美景。

  二、教学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处暑的基本地理知识与物候;

  (二)认识“处暑”的传统民俗活动;

  (三)学习与处暑相关的故事和古诗词;

  (四)参与“处暑”这一节气的各种活动。

  三、教学内容:

  (一)地理知识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而但并未真正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节气,气温开始走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属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秋老虎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回归,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的高温暑热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虽然是秋天,但天气很闷热。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

  但是,处暑期间,南北方天气各不同,长江以北地区逐渐进入到一年之中最舒适的天气状态——秋高气爽。不过秋高气爽是北方人民的专属特权,在南方,“立秋处暑正当暑”想要体会凉爽天气,还要再坚持一段时间,上海等地处暑后大概再过两星期,酷暑会慢慢过去。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气候特点是中午特别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特别是下一场雨后,更觉凉气逼人。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凉爽固然舒服,但要注意避凉,以免伤阳。

  (二)物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禾乃登:五谷成熟时。

  处暑三候时间段:处暑三候是这样说的,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处暑时间在阳历每年08月22~24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处暑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三)处暑传统

  1.祭祖: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时至今日,“七月半”已经成为我国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2.放河灯:河灯也叫作“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在中国民间放河灯这一习俗主要是为了普度亡灵。

  3.吃鸭子:民间处暑还有吃鸭子的习俗,认为鸭子有滋补养胃的疗效,做法也花样繁多,盐水鸭、酱鸭、白切鸭等等,有没有想吃鸭子的小朋友吗。南方等地的居民呢会做鸭子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所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4.开渔节: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沿海地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期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四)处暑小故事

  相传祝融是炎帝的儿子,精卫的长兄,以“光照万方”深得部族内外的爱戴。最初,精卫因贪玩,东海溺亡,炎帝悲伤过度,无心政务,逐渐把部族权力交给了祝融。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合并后,祝融被封为火神,又称火正,主理夏季,成为炎黄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

  在黄帝其他大臣的配合赞赏下,祝融威信日渐昌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们离不了的,为什么人们亲近祝融,而无视我的存在?”于是共工公开向祝融挑战。两人各使神通,杀得天昏地暗,共工战败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尸横遍野。

  水神和火神的这一场战争,让大地上的人们一下子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了。黄帝迫于部族长老的压力,含泪下令处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鲁莽给天下带来的灾祸,于是请求黄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托于莲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领死难的亡灵,以赎罪孽,黄帝应允。

  因祝融主理夏暑季节,所以处死祝融的这天就被称为“处暑”。处暑当日,人们到河边燃放“河灯”,恭请祝融魂魄于莲花之上,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五)处暑的古诗词

  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一向处暑之日到来之时,老鹰就会开始祭鸟。渐渐觉得白露收藏,秋意渐浓。树叶下面空惊一阵秋风发出的声音,秋天高远看不见悲悯之心,万物肃杀。

  秋气收敛,农作物成熟,秋风安静,虫儿吟唱。慢慢浅酌杯中的美酒,从容调理膝盖上的琴弦。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作者: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节气教案 6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处暑节气的基本知识和物候特征。

  2. 引导学生认识处暑节气的传统民俗活动及其文化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知季节变化的能力。

  4. 指导学生如何在处暑节气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秋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处暑节气的含义、物候特征及其在传统民俗中的体现。

  难点:理解处暑节气与农事活动、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处暑节气的图片、视频资料。

  相关民俗活动的实物展示或图片(如河灯、鸭子等)。

  教学挂图或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处暑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季节?你感受到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20分钟)

  1. 处暑节气的含义

  教师活动:解释“处暑”的含义,即“出暑”,表示炎热夏季即将结束,气温开始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处暑节气的基本含义。

  2. 物候特征

  教师活动:介绍处暑节气的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并解释每一候的具体含义。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并记忆处暑节气的物候特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处暑节气的自然现象和变化规律。

  3. 传统民俗活动

  教师活动:介绍处暑节气的传统民俗活动,如祭祖、放河灯、吃鸭子、开渔节等,并解释这些活动的文化意义。

  学生活动:听讲并记录,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了解的相关民俗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互动环节(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处暑节气对当地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预防秋燥。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处暑节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处暑节气的含义、物候特征、传统民俗活动及其文化意义。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或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布置作业(2分钟)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关于处暑节气的其他民俗活动或传说故事,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同时丰富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一、处暑节气的含义

  出暑:炎热夏季结束,气温下降

  二、物候特征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三、传统民俗活动

  祭祖

  放河灯

  吃鸭子

  开渔节

  四、生活调整

  调整饮食:多吃润燥食物

  调整作息:早睡早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知季节变化,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同时,也需要注意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处暑节气教案 7

  活动目标:

  1. 了解处暑期间要举行开渔节的习俗

  2. 培养儿童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1. 教师介绍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之所以选在处暑前后,是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2.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吃鱼吗?那么虾呢?螃蟹呢?你们知道它们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吗?

  (2)——它们都是生长在水里的,都是水产品,那它们是怎么从水里到了我们的餐桌上的.呢?

  (3)——是有渔民伯伯把它们捕捞上来的,处暑期间的开渔节就是表示渔民们可以开船出海去捕捞各种水产啦。

  3. 了解休渔期

  (1)——咦?老师现在发现一个问题,开渔节表示可以开始捕捞,那为什么之前不能捕捞呢?有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2)——这是因为三伏季节是休渔期,在休渔期间为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都不能下海捕鱼,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

  (3)——老师有一个鱼塘,里面有很多种鱼,他们一直在里面生活着,大鱼产卵繁衍,小鱼渐渐长大,老师每过一段时间就去捞几条,这样就一直有鱼吃。突然有一天,一个坏人要来偷老师的鱼,他把鱼塘里的水抽干,把所有的鱼都捞走了。小朋友们想想这个鱼塘里还会有鱼吗?

  处暑节气教案 8

  活动目标:

  1. 了解“处暑三候”

  2. 了解鹰

  3. 锻炼儿童反应力和身体素质

  活动准备:

  老鹰图片、老鹰捕猎视频、黄色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1. 教师介绍“处暑三候”

  我国古时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鹰乃祭鸟”表示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始肃”意思是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2. 图片导入

  (1)教师展示鹰的图片

  (2)——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只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小鸟有什么不同呀?

  (3)——他的体型比一般小鸟要大,嘴巴有弯钩,爪子强壮且锋利,小朋友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4)——这是鹰,我们平时说的`老鹰其实是三种生物的合称,小型的叫隼,中型的叫鹰,大型的叫雕。

  3. 教师介绍鹰的相关知识

  (1)——小朋友们猜一猜老鹰为什么要长出这样的嘴巴和爪子呀?

  (2)——它是食肉的动物,要自己去抓食物吃,所以需要这样尖锐并且带弯钩的嘴巴和爪子作为武器。

  (3)——小朋友们再看看他的眼睛,看起来怎么样?

  (4)——老鹰的视力非常好,是真正的千里眼,当它在高空中盘旋的时候就能看到地面上的猎物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老鹰是怎么捕猎的吧。

  (5)教师播放捕猎视频。

  处暑节气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处暑节气的时间、气候特点及物候现象,理解 “处暑” 的含义,即 “出暑”,炎热离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资料收集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处暑节气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

  难点:理解处暑节气与生活、农业生产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处暑节气相关的图片、视频、PPT 课件。

  学生提前收集处暑节气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描绘秋季美景的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现的'季节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引出处暑节气,揭示课题。

  知识讲解(15 分钟)

  利用 PPT 展示处暑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位置,讲解其时间(每年 8 月 22 - 24 日)。

  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处暑的气候特点,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秋高气爽等,解释 “一场秋雨一场寒” 的现象。

  展示处暑时节的物候现象,如农作物成熟、候鸟开始南迁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节气变化。

  小组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处暑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补充,如饮食上开始注重润肺降噪,衣物增减变化等。

  文化拓展(10 分钟)

  介绍处暑的传统习俗,如放河灯、开渔节等,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习俗场景,讲解习俗背后的文化寓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处暑节气的重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处暑节气知识,并观察记录处暑前后天气、植物的变化。

  处暑节气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处暑节气的主要民俗活动及其文化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处暑的'民俗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俗活动背后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方法

  实践法、体验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放河灯的材料(如纸、剪刀、蜡烛、小木板等)、制作美食的食材(根据当地习俗准备)。

  处暑民俗活动的视频、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处暑民俗活动的热闹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人们在做什么?这些活动和什么节气有关?” 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民俗介绍(10 分钟)

  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介绍处暑的常见民俗活动,如放河灯为逝去的亲人祈福、开渔节庆祝丰收等,讲解每个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实践体验(20 分钟)

  放河灯制作:教师示范河灯制作步骤,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河灯,制作完成后,在安全的水域进行模拟放河灯活动,感受这一习俗的氛围。

  美食制作:根据当地处暑习俗,如吃鸭子等,教师讲解烹饪方法,指导学生在家长或教师协助下制作美食,品尝传统味道。

  分享交流(10 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对处暑民俗的新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俗活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堂总结(5 分钟)

  总结处暑民俗活动的多样性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处暑节气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处暑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知道处暑时节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事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观察、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处暑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理解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

  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联系当地农田或农业基地,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处暑时节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5 分钟)

  提问学生:“我们平时吃的粮食、蔬菜是怎么来的?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有影响吗?”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与节气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知识讲解(10 分钟)

  利用资料向学生介绍处暑时节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如玉米成熟、稻谷灌浆等,讲解处暑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利弊,以及农民此时的农事活动,如灌溉、施肥、收割准备等。

  实地考察(20 分钟)

  带领学生到农田或农业基地进行实地观察,邀请农民伯伯讲解处暑时节的田间管理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过程,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小组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处暑期间气候异常,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处暑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处暑节气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处暑节气的特点、民俗或相关场景,提高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处暑节气的美,激发对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绘画展现处暑节气的元素和特色。

  难点: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表现独特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处暑节气相关的优秀绘画作品、图片资料。

  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作品欣赏(10 分钟)

  展示多幅描绘处暑节气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元素,如金黄的农作物、南飞的候鸟、放河灯的场景等,提问学生:“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处暑节气的?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现场示范绘画一幅处暑主题作品,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如构图方法、色彩搭配等,重点突出处暑节气的特点。

  学生创作(20 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对处暑节气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先由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表达的内容,再由其他同学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的结合。

  处暑节气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赏析与处暑节气相关的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尝试创作简单的处暑主题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处暑节气诗词,体会诗词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把握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创作法

  四、教学准备

  收集与处暑节气相关的诗词,制作成 PPT 课件。

  诗词创作的相关资料和范例。

  五、教学过程

  诗词导入(5 分钟)

  教师朗诵一首与秋天相关的诗词,提问学生:“从诗词中你能感受到哪些季节特点?” 引出处暑节气,展示与处暑有关的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诗词赏析(20 分钟)

  选取几首经典的处暑节气诗词,如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带领学生齐声诵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逐句分析诗词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描绘的'处暑时节的景色、情感和文化内涵,如诗中对天气变化、田园风光的描写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创作指导(15 分钟)

  讲解诗词创作的基本要素,如押韵、对仗、意境等,展示一些简单的诗词创作范例,引导学生从处暑的气候、物候、民俗等方面寻找创作灵感,进行思路启发。

  学生创作(15 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创作一首与处暑节气相关的诗词,可以是古诗形式,也可以是现代诗形式,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作品分享与点评(10 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提出修改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诗词创作。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诗词鉴赏和创作内容,强调诗词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多读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处暑节气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处暑节气语录11-24

最新处暑节气教案(精选6篇)08-20

处暑节气祝福语06-21

处暑节气养生祝福文案03-09

处暑节气祝福语08-04

处暑节气祝福语08-26

处暑节气的祝福语10-21

处暑节气祝福短信201506-15

幼儿园处暑节气教案(通用8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