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04 07:55: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优选)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5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16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

  盛:成+皿耍:而+女喊:咸+口英:央+艹

  钓:勺+钅趣:取+走睡:垂+目蒲:浦+艹

  组词扩展:观察视察哈欠欠条喜欢喜爱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蒲英察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盛、耍”上下等宽。

  “喊钓睡”左窄右宽。“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一横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两小竖插在第二个横上。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7)

  蒲公英盛开玩耍打哈欠钓鱼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①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②“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板书:寻开心)

  (4)(课件出示8)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板书:新发现)

  (2)(课件出示9)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3)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碧绿金黄碧绿)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谢。

  (板书:合拢张开合拢)

  (5)齐读本段。

  (6)引读。(课件出示10)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

  (7)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细心)(板书: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9)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三、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1.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知"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吧!

  二、走进"小孙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广大

  1、指名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这个"小孙悟空"。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病的?

  3、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

  (1)"小孙悟空"像小蚂蚁似的,是个微型机器人,靠电脑控制。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学生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5、学生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讨论:神话中的孙悟空和文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晓蒙心情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全班归纳、小结。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说说"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现代高科技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

  2、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收获。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 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 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 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 导入

  由“神话”导入,请大家讲讲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三、拓展学习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请大家归纳,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

  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四、巩固学习

  1、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2、背诵三则神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说明

  〔解题〕

  《5块钱成交》是保尔哈维(美国)写的一篇记叙文。文章写一个小男孩在拍卖会上用5块钱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的故事,小男孩的执著、坚定引起了人们的关爱。表现对人们同情弱者做法的赞赏。

  本文标题《5块钱成交》是“这个物品5块钱成交”的紧缩。“成交”,商业用语,指交易成功,买卖做成。“5块钱成交”,用5块钱交易成功的意思,本文指用5块钱的低价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可见这是一次特殊的交易。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堪萨斯市警察局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拍卖会。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拍卖会竞拍的过程。文章写一个小男孩在拍卖会上特殊的表现。先写他每次都第一个报价,而且都是5块钱,最终都竞拍失败。再写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只有5块钱。接着写他不怕失败,坚持用5块钱继续竞拍。

  第三部分(第7~15自然段),写小男孩的行为感动了主持人与参与者,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用5块钱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这部分先写小男孩的行为引起人们的注意,再具体写最后一辆自行车的竞拍过程,最后写小男孩竞拍成功后他的心情及人们的祝贺与鼓励。如果说第二部分重点写小男孩的坚定、执著,那么第三部分则重点写人们对小男孩执著精神的赞扬与鼓励,体现了人们对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

  〔语意理解〕

  “堪萨斯市警察局经常会收到各种遗失物品,这些物品往往无人认领,因此,警察局仓库里真是琳琅满目:照相机、立体声扬声器、电视机、工具箱和收音机等。这些无人认领的东西,每年进行一次拍卖。”

  这是在介绍“5块钱成交”事件的背景,也是事件的缘由。美国有些人对丢失物品不大在意,所以“往往无人认领”。时间久了,警察局便出现“仓库里琳琅满目”的景象。冒号起注释说明作用。“拍卖”,以委托寄售为业的商行当众出卖寄售的货物,由顾客竞价争购。这段话中,前句是后句的原因。

  “那个首先出价的男孩儿的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预感到会有一个不平常的情况出现。”

  一句话自成一个自然段,在于突出情况的转变。“表现”,指前文写的男孩的特殊行为,即每次都第一个出价,每次都5块钱,每次都失败。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不仅在于行为不同一般,更在于小男孩永不言败,败而不馁,执著追求的劲头。“预感”,事先的感觉。与会人们关注到小男孩的特殊行为与精神,判断到拍卖继续下去,他仍会坚持先出价,仍会出5块钱,直至成功,也感觉到善良的人们不会对此事无动于衷,会支持他的,因此,一定会出现“不平常”的结果。什么样“不平常”的`情况?下文作了交代。

  “拍卖员停止叫价,静静地站在那里。”“人们也静静地坐着,默不作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报出第二个价。大厅里静得出奇。”

  这两句描述拍卖最后一辆自行车时人们的表现。呼应了前文提到的“不平常的情况”。3句话用了3次“静”字,强调场面静得太异常。“静”,说明人们为小男孩执著、坚定而震撼、感动;“静”,表明人们内心在快速思考;“静”,预兆并期待惊人结果的出现。伴随“静”,“竞拍”也停止了,“没有人报出第二个价”,人们把最后的机会留给了小男孩,支持他成功!

 〔写作特点〕

  1.特异的行为奇特的结果。

  作者要赞扬坚定、执著的精神,却不明言,而是写一个“特异”的人做了一件“特异”的事,使他也“特异”了一次。“拍卖会”一般由商人参加,都是成年人,而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有10岁,竟然也去竞拍,岂不“特异”?他每次都最先出价,每次报价都是5块,岂不“特异”?次次失败,却总不灰心,败后再来,岂不“特异”?最后一次拍卖,尽管自行车很漂亮,但人们决不与之竞争,出现了一个“特异”的结局?作者正是在诸多的“特异”中传达出社会对儿童的关爱之心,传达出对小男孩信心坚定、执著追求品格的赞美之情。

  2.一波三折,气氛浓重。

  本文前半部分描写了竞拍的场面,十分紧张、激烈。后半部突然平静了,使人顿时感到异常,然后出现“爆炸”情况,情绪再度高潮。真是一波三折,情节复杂而动人,使主题鲜明、突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

  ⑵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

  ⑴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⑵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3、德育目标: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

  【教学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3语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义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行文脉络。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投影显示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二):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无私的爱,柔蜜的爱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经历。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曾让你感动过的父母的疼爱。(学生动情讲述)是的,这种感情无论是蕴蓄在平常的片言只语,还是流露在不经意的神情动作中,都是那样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学习的则是一篇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出亲子之爱的散文──《背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1-20

(经典)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精选]01-24

[精选]语文教案09-29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30

【经典】语文教案11-15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经典]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