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7 09:25: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范例[5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2001年7月23日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不眠之夜,北京申奥成功了,北京赢了,中国赢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洋溢着自豪感和成功感,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人民奔跑着,狂呼着,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播放录像,创设情景,重现当年的狂欢情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渗透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

  1、认识“讯、传、约、聚、挥、锣、呼”等14个生字。会写“申、匹、互、京、泪、洋”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识记本课生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激动、自豪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申奥成功的录像带。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1年7月23日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不眠之夜,北京申奥成功了,北京赢了,中国赢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下面的录像就是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场面。

  二、观看录像,渲染气氛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录象,看看人们当时的动作、表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人们庆祝胜利的情景。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当时欢乐的情景的?

  2、再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抽查读。

  4、引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方法:

  识记生字的字形,有的可结合旧字认识新字,如:

  转──传军──挥萝──锣陆──击

  用──拥包──抱专──砖杨──扬目──泪

  其它生字记忆方法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记忆。

  四、范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从老师的朗读课文中,能体会到什么?

  3、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请你自己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五、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指名朗读,评议读的情况.在评议中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朗读:

  ⑴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

  ⑵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⑶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引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3、放录像,再次观看人们欢庆的场面。出示句子,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4、自由读课文

  在小组内比赛,评出小组内的“朗读能手”。

  5、出各小组代表在班内参加比赛,评出班内“朗读能手”。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读懂?对还没有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七、实践活动

  1、搜集举办奥运会的图片,说说我国的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说说自己怎样为举办奥运会出力。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搜集了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参加比赛的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每个同学向大家介绍。

  二、展示资料,蕴育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在黑板前展示学生搜集到资料,组织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资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识字闯关比赛

  1、把生字卡片,制作成金牌形状,开火车读,并组词,谁读的准,谁就闯过第一关。

  2、课件出示

  锣鼓喜讯不约而同聚集挥动拥抱流淌

  奥林匹克击掌

  3、自读,同桌互读。

  4、指名读,都对的就闯过第二关。

  5、补充阅读资料,巩固识字效果

  课件出示识字阅读资料:

  欢乐的夜晚

  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40万北京群众不约而同地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此刻,世纪坛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泪花浸润着欢快的笑脸。在沸腾的现场,人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护栏上的旗帜,尽情挥舞,一次又一次地将鲜花、彩旗抛向天空。绚丽的礼花映亮北京夜空,喧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经过长久的期盼,北京周口店追寻文明的燧火将与奥林匹克的圣火汇合;浓缩千年沧桑的中华世纪坛,再次留载了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一页。从天安门广场到亚运村,从王府井、西单到北大、清华,京城大街小巷、校园社区,灯火辉煌,人流涌动,彩旗纷飞,歌声飞扬。这个美好的夜晚将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定格。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⑴自由读。

  ⑵在小组内读,评出组中的优胜者。

  ⑶组内选手,参加班内赛读,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的学生就闯过第三关。

  凡闯过第三关的学生就获得一枚金牌。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拥、抱、扬”,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相同点是什么?指名说说。如,“拥、抱、扬”三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泪、洋”二字。引导学生描红。

  2、“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练习“京”和“互”

  3、“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强调“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目”,不是“日”。

  4、展示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评出“小小书法家”

  五、语文实践活动

  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种吉祥物,说说自己为什么以这种物品作为吉祥物。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词语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改变人称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学生交流)

  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玻璃紧密相关(板书课题《新型玻璃》),理解新型

  这篇课文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确定方法

  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推选五名同学扮演玻璃厂的新闻发布人(组长任厂长),介绍新产品,其余同学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各媒体的记者,对新产品进行采访。老师也以一个记者身份参加。这么学习行吗?

  3、自学课文。

  1)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认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

  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发布会上宣讲。

  2)学生自学

  4、课堂交流发布会

  教师随机穿插提问学生遗漏疏忽之处,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宣传产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继续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我想发明-----玻璃开头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继续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

  2、拓展训练

  教师顺势以记者的身份提问:能谈谈贵厂产品开发的设想吗?

  3、推销产品

  1)熟读课文,自由准备。

  2)学生推销介绍

  4、联系实际,写话训练

  1)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哪些新型玻璃。

  2)学生讨论交流

  3)用我想发明-----玻璃开头写一段话。

  4)反馈交流

  5、总结,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还有哪些新型玻璃?

  6、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

  2.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情感注视充满创造魅力的生命世界,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让学生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必须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不断超越自我,将来回报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教学过程:

  (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

  标题:

  让人生更有意义

  标题:

  生命之火

  播放视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片段,仔细品味影片中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讨论:奥斯特洛夫斯基光辉的一生说明了什么?

  标题:过有意义的生活

  活动:进取目标。点击图片故事并说明:毛毛虫的故事、一生的志愿、你在做什么、老鼠百变、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

  活动:有所贡献。大家谈,实话实说。可以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也可以用学生自己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活动:敢于创造。漫画——成功与失败,袁隆平与吴运铎的故事,点击漫画与故事并说明。

  活动:说说自己的人生计划。

  活动:画生命线

  诗朗诵:《风雨中,我们成长……》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点内容:一为生命之火;二为过有意义的生活,这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有较大帮助,我预祝同学们一路走好!

  下课:最后在(播放视频)《小草》的歌声中下课……

  案例评析:

  执教者非常重视人生意义的精神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播放视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片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仔细品味影片中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以此营造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尔后,执教者充分利用图片故事,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过有意义的生活必须做到有进取目标,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并能敢于创造。

  最后在《小草》歌声中下课,全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学生陶醉其中,兴趣盎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构想】

  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每天能够接触到韵新鲜事物也比较多,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是缺乏对现实生活有意识的关注,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单元写作《事情刚刚发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敏锐地发现事件的价值所在,并能通过简单的新闻写作技巧把他们所关注的事件表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写新闻稿的写作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关于新闻写作的知识,具备阅读新闻的基本能力,而且能把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意识”明朗化,让他们自觉地关注新闻,筛选新闻,利用新闻,意义是比较深远的。但是第一次新闻稿的写作课要完成上述所有目标未免苛求,对学生“新闻意识”的进一步培养还是要在日后的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加深,让语文课程的学习真正能做到为学生服务终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写作切忌没有“源头活水”,而我们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感兴趣的新闻材料,让学生对新闻稿的概念有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总结出新闻稿的特点。下一步写新闻,是在对新闻稿特点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运用大家都熟悉的题材深化对新闻稿“倒金字塔”结构的认识和运用,并且强调写新闻要有出新的意识,第三步现场采访写新闻,让学生写最新鲜和生活最贴近的新闻事件,在第二课时举行“校内新闻发布会”,评选出好的新闻稿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教会学生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新闻稿的特点,把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难点:训练学生写新闻稿,把握新闻稿的“倒金字塔”的`结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问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什么是新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条狗咬了人,这不算是新闻;然而,当一个人咬了一条狗,这便是新闻了!”这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它反映了新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诙谐的新闻事例导入写作课,让学生了解新闻的重要特点“新”,不过有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反常”、“奇怪”等答案,教师要注意巧妙引导。)”

  看来,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二、梳理特点,研究写法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新闻材料,下面咱们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把你最感兴趣的新闻播报给我们大家昕,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吧!

  (学生交流3分钟后自由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新闻内容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在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学生比较关注的近期新闻有:岛内搞独立分子、痛说毒品摧残下的残酷青春——何媛走进《面对面》、日本批准新版右翼教科书、肯德基公布苏丹红调查结果、冒名写封信天才少女被开除等,这些新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点。)

  听了这么多的新闻,大家能不能再稍微系统地梳理一下,新闻有什么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看新闻的来源、新闻的篇幅、新闻的时间、新闻的语言,整理出如下特点:真实性、简明性、时效性、语言准确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很快整理出新闻的总体特点,这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闻是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闻的写作,大家都要成为小记者。在写新闻之前,咱们先看看这些新闻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生浏览搜集的新闻,七嘴八舌回答问题,如人物、时间、地点等,教师要注意归纳。这些新闻在内容上都有共同的特点,要说清楚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

  的经过和原因。人(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和原因(why)被称为是新闻的五要素。因为英文单词都是w打头,也被称为5w。一般而言,新闻稿中对这五个w都要有所交代。]

语文教案 篇5

  但凡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会对周伯通印象尤深,这位身怀绝技,傲视群雄的武林前辈,却怎么也正经不起来,整天嘻嘻哈哈,跟什么人都打打闹闹。郭靖明明是他师侄的徒弟,他偏偏要与之称兄道弟,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不知怎的,最近总喜欢将于老师和老顽童给扯在了一起。

  其一,大概因为于老师也是没大没小吧!你看他在课堂上全无一点师道尊严,十足一个大孩子。观摩于老师的课,只感觉是在享受一位出色的大演员和一群天真的小演员之间精彩的表演——那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极富变化的表情,似乎真的将你带入了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瞧,《狐假虎威》中,于老师成了那只“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老虎,你听他气急败坏地喊道:“我也没到退休年龄,也没有犯错误,凭什么叫我下岗?”多有趣!而在《荷花》中,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又翩翩起舞,显尽“婀娜”身姿。只晓得他京剧唱得好,谁料他还有这个本领?唉,一旦到了课堂上,到了孩子中间,他就和“老顽童”一样,全乱了套了。可是,孩子们偏喜欢这样的乱,乱得没有距离,乱得没有压抑,而这不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课堂吗?

  其二,于老师也是一位“绝世高手”,他处理文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小语界恐怕无人出其右(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诸位赞同否?)。于老师曾坦然自言,其“鬼点子”很多。确实,于老师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绝”。大到整节课的结构,小到具体的读文习词,他总能变着法儿让孩子“进圈套”。他极会煽情,似是很随意地就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欲罢不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身心和智力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说到这儿,大家都会忆起于老师最拿手的经典之作——《小稻秧脱险记》。虽然过去了好多年,可如今我们在处理“有气无力”这个词时,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于老师当时的做法,你说怪不怪?

  周伯通之所以有如此惊世骇俗的武功,完全得益于被困桃花岛的潜心修炼。在人迹罕至之处,他终日以涛声为伴,山石为友,排除一切干扰,始成大家。我想,于老师肯定没有这样离奇的遭遇,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于让他心醉的语文教学中,却是不容怀疑的。几十年的探索,几十年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也终于造就出了于老师这位“武林高手”。

  他们二位,都属于“山还是山”的世外高人,做他们的弟子应该是很幸运,很幸福的。“笨拙”的郭靖尚且被老顽童调教成一代宗师,于老师肯定早已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写到此处,顿生奢想,何时能得于老师亲自指点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30

[经典]语文教案02-04

经典语文教案05-27

语文教案[精选]01-24

语文教案【精选】09-06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经典)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