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舞记》学习要点
《观舞记》学习要点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利用VCD 、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做好上课准备。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热情。
以舞导入: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抓住这一契机,提问: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作者是谁,观谁的舞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后,谈初读的体会。
三、局部欣赏,发展个性。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为什么喜欢并大声朗读。同学们可能会喜欢如下语段:
13段。因为这一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因为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因为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讨论分析后,要求学生能用一个精辟的词语来进行概括。明确:飞动的“美”。
四、小组交流,互问互答。
学生对还不理解的`问题在4人小组上进行合作交流。
五、集体探究,深入理解。
学生把小组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
——2—5段连用4个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第7段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17段,冰心奶奶说卡拉玛“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忘怀了自己还能理解,忘记了观众怎么行呢?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知识迁移,课堂延伸。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请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学生可能会答:有。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吗?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后,欣赏一段舞蹈,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写完后,展示,交流。
七、结束语。
同学们不仅说的好,写的也很优美。40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衷心的祝愿大家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
《观舞记》学习要点2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学习本文要掌握文中对舞蹈艺术的描写,学习语言形式及表现内容的特点。
一、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咿哑()颦蹙()供养()惊鸿()
粲然()嗔视()叱咤()极妍()
2、解词: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
2、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未舞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quot;离合悲欢'。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6、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
艺术没有国界。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受到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的内涵,她们的'舞蹈就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测试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疾转jí叱咤chà惊鸿hóng
b、颦蹙pín供养gōng滋润zī
c、嗔视chēn粲然chàn惆怅chóu
d、咿哑yǎ静穆mù极妍y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本色当行变幻多姿b、悲欢离合叱咤风云
c、混身解数高视阔步d、尽态极妍息息相通
3、文中'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一句,怎样理解:
a、观赏者的耳边回想着舞蹈的音乐。
b、观赏者被舞蹈的内容所感动。
c、没有什么深层含义
d、表演者传神的舞姿吸引了观赏者,他们的心已相通。
4、'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的舞步,()的铃声,()般的慢移,()般的疾转,舞蹈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括号中依次填的词依次应该是:
a、轻云繁响旋风细碎
b、细碎旋风繁响轻云
c、细碎繁响轻云旋风
d、繁响旋风轻云细碎
5、本文选自《________》。以________舞蹈为描写对象,表现了________舞蹈鲜明的________特色。
参考答案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a项中'咤'读'zhà' c项中'粲'应读'càn' d项中'哑'应读
'yā'。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c应该为浑身解数。
3、答案d
知识点:阅读能力考查。
解析:'共鸣'指的是心灵相通,因此选择答案d
4、答案c
知识点:修饰词语的搭配。
解析:'的前面应用形容词性词语修饰,'般'前需填入名词。因此选择c。
5、答案:《冰心全集》印度、印度、民族
知识点: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解析:本文内容是记叙观看印度姐妹卡拉玛一次在北京的演出,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观舞记》学习要点3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课前预习】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婆罗多”是三个梵文词语的首字母的组合,这三个词分别是表情、曲调、节奏,婆罗多舞如果意译即指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舞蹈。在印度,湿婆是印度教三个大神之一,他是毁灭之神,法力无边。他可以用目光将引诱他的爱神烧为灰烬,他也能吞下足以毁灭世界的毒药而安然无恙,甚至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河水就是银河水经过他的头发从喜马拉雅山顶流淌下来的。他也是舞蹈之神,在他看来,舞蹈就代表了宇宙本源的运动。因此,在印度中世纪,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要学习舞蹈。而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表演时间少则3小时,长则5—6小时。
1、请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生字(音)生词写在下面。
2、请同学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大声朗读出来,并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等方面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提示:①、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②、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美的?
飞动(16、17、18三个自然段)形体、服装、神态、心灵之美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他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象“飞动”起来,但是又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品味语言:
4、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舞蹈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成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5、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6、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课堂小结:
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课堂练习】
1、填空。
①、《观舞记》的作者是,原名,作家。代表作品,诗集、 。
②、《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同本文比较,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之美。(各填两个字)
①心谢婉莹现代《再寄小读者》《繁星》《春水》②阳刚;阴柔
2、阅读15—18段(p136—137)的文字,回答问题。
(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作者从她们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印度舞蹈的“飞动的美”。
(2)、文中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的?请举例说明。
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3)、“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悠久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观舞记》学习要点4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教师抓住学生情绪高涨这一契机。)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以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得,朗读时感情就更充沛、真挚。本课的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得到了突破。)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了感悟再来动笔写,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
资料链接: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课后记: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
《观舞记》学习要点5
《观舞记》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学习本文要掌握文中对舞蹈艺术的描写,学习语言形式及表现内容的特点。
一、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咿哑()颦蹙()供养()惊鸿()
粲然()嗔视()叱咤()极妍()
2、解词: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
2、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未舞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quot;离合悲欢"。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6、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
艺术没有国界。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受到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的内涵,她们的舞蹈就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测试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疾转jí叱咤chà惊鸿hóng
B、颦蹙pín供养gōng滋润zī
C、嗔视chēn粲然chàn惆怅chóu
D、咿哑yǎ静穆mù极妍y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本色当行变幻多姿B、悲欢离合叱咤风云
C、混身解数高视阔步D、尽态极妍息息相通
3、文中"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一句,怎样理解:
A、观赏者的耳边回想着舞蹈的音乐。
B、观赏者被舞蹈的内容所感动。
C、没有什么深层含义
D、表演者传神的舞姿吸引了观赏者,他们的心已相通。
4、"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的舞步,()的铃声,()般的慢移,()般的疾转,舞蹈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括号中依次填的词依次应该是:
A、轻云繁响旋风细碎
B、细碎旋风繁响轻云
C、细碎繁响轻云旋风
D、繁响旋风轻云细碎
5、本文选自《________》。以________舞蹈为描写对象,表现了________舞蹈鲜明的________特色。
参考答案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A项中"咤"读"zhà" C项中"粲"应读"càn" D项中"哑"应读
"yā"。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C应该为浑身解数。
3、答案D
知识点:阅读能力考查。
解析:"共鸣"指的是心灵相通,因此选择答案D
4、答案C
知识点:修饰词语的搭配。
解析:"的"前面应用形容词性词语修饰,"般"前需填入名词。因此选择C。
5、答案:《冰心全集》印度、印度、民族
知识点: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解析:本文内容是记叙观看印度姐妹卡拉玛一次在北京的演出,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观舞记》学习要点】相关文章:
观舞记优秀教案07-05
观舞记作文02-01
初中物理要点与学习方法09-21
观舞记读后感02-03
《观舞记》的读后感08-14
《小摄影师》学习要点总结10-04
学习肚皮舞有什么好处02-25
观舞记的读后感范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