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词语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头,直立着。
遥遥在望——遥遥,形容距离远。形容远远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见,但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二、在 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三、作者以什么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以时间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四、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后归纳: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体为:①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情况,发现一切正常;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④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⑥他们又取出了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严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们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归纳:①用来表时间,如“这一年的7月16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②用来表飞船离地球的高度和飞行速度,如“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来总结飞行的里程,如“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七、总结、扩展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过程。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八、布置作业
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飘、鲜”等7个字。学写“北”“家”等6个字。并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诗歌,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 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它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小朋友你知 道咱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吗?(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国真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诗歌,随文识字
1、自读诗歌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的字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议朗读诗歌的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读诗歌,谈收获。
a、指名读各小节诗,课件出示图片
b、生谈读完诗歌后的收获。(课件演示)
4、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开火车”形式读生字,后用生字卡片反复读、组词,选词说话。
5、再读诗歌,加深理解。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课件出示全文) 师:假如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我们操场的20圈也就是4千米,我们按这个速度走下去,沿着国界线走一圈,我们没有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走整整三年多的时间。
你有什么感受?
三、教师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
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1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认读。
2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收集的图片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祖国的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 小组内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汇报。
三、写字练习
1、在黑板上田字格中,教师范写“北”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
2、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范写的字后,讨论其余5个字应该怎样书写。
3、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课外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大量的雅词美句
2、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为主,充分感知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
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贯穿课堂始终,并以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雅词佳句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情景渲染法创设学习氛围,以配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味鉴赏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深入体悟冰心语言的精髓,并把雅词美句积累下来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突破方法:以“朗读法”为主,并辅以合作探究法教学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它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可充分感知课文中细腻的情感,动人的情境等在美读中应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力,从而初步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评价,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情境渲染法、诵读涵咏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方法:质疑法、品读法、圈点批注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利用VCD、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资料,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精心设计教案,制定课堂应急预案,找到重难点的突破口;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预习,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能读会写,排除字词障碍提出课文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合作、交流、研究、讨论的方法,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的资源试着解决疑难,不能解决的留待上课时向老师请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印度舞蹈的录像,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秘的印度风情,让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很快进入状态观毕,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段舞蹈)
导语:同学们,关于舞蹈,宋代词人晏几道就曾赞叹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印度舞,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共鸣于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板书文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受“飞动的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嗔视(chēn) 叱咤(chì zhà)风云
尽态极研(yán) 雏(chú)凤 花鬘(mán) 斗薮(sǒu)
浑身解(xiè)数妥帖(tiē) 褶裙(zhě)
(2)释义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静穆:安静庄严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妥贴:恰当;十分合适
2、学生找出作者描写舞蹈的段落、内容,以自己的理解朗读自己喜欢的.画面,美的细节,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
3、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内容,其余学生点评老师作朗读指导,学生揣摩朗读技巧(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
4、听老师朗读课文1118自然段,自己去寻找舞蹈中美的细节,美的画面,将发现的成果用“我喜欢她们的 美,你看 ”的句式表达出来
明确: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回答,理解卡拉玛姐妹舞蹈的 “飞动的美”
(1)我喜欢她们的面貌美,你看“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2)我喜欢她们的服饰美,你看“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
(3)我喜欢她们的舞姿美,你看“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疾风般旋转”;
(4)我喜欢她拉玛·拉克希曼的神态美,你看“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5)我喜欢妹妹舞蹈的动作美,你看“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5、师生再次美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探寻语言美:
教师: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表演的印度舞蹈那“飞动的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生花妙笔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1、用圈点批注法就课文1118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语言描写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点击课件展示)
①我认为最妙的动词
②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③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④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2、同学之间四或六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要求有见解、有例证
明确:此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用词方面:“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的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
句式方面:“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修辞方面:“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写法方面: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3、教师小结:冰心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印度舞蹈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舞美、情美、言美有机结合,汇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们每个人也应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研读课文,合作质疑: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于文章内容,尤其是对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你还有什么不懂吗?请提出来,我们一同来解决
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提问,师生交流,探究释疑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5)、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起什么作用?
(6)、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7)、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只做提示:
(1)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
(2)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3)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4)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卡拉玛舞蹈的高度赞叹
(6)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7)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五、拓展延伸,描绘美
1、学生欣赏我们中国舞蹈家杨丽萍的表演的舞蹈《雀之灵》,学习冰心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之美
(多媒体显示:提示与要求)
A、可用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
B、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或者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
C、结合课文1218段的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地手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
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喜好选择A、B、C的一种方式来描述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1)、在我看来,她在举手投足间,把孔雀的灵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跳步,每一个转动都出自于对生命的喜悦在柔和的灯光、柔美的音乐包围下,舞蹈大师杨丽萍在尽情地展示她那梦幻般的舞姿比风更轻,比梦更美,比云更柔软,比幻想更动人长裙之上,星点密布,衣衫动处,飘飘欲仙我仿佛有被携去雀仙园之感,身体已不复存在,唯有灵魂浮游在缥缈的天空
(2)、优美动听的音乐瞬间响起,一只高贵的“孔雀”开始翩翩起舞“孔雀”美丽的姿态,如一朵娇嫩的蓓蕾,在阳光下绽放像一朵白云在人眼前缓缓飘过,高贵的气质让人眼睛一亮,我们立刻就被舞蹈大师杨莉萍拉入了梦幻般的舞蹈境界一阵柔韧的蠕动,时而缓慢,时而轻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风似水,修长的手指灵活的变换着孔雀的美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你已无法转开目光,一只美丽幽雅的孔雀已深深刻入了你的心里这就是美,自然,和谐,如微风拂过你的面庞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在冰心《观舞记》的引领下,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身心一次次沐浴在飞动的艺术熏陶中,充满喜悦愿植根于民族沃土中的文艺长葆芳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本文中优美的语句,积累文中引用到的古诗文
2、课外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写一段文字,将听觉用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板书展示
表现 神态美
语言美——舞蹈美 服饰美 飞动的美
面貌美
动作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案- 《第一场雪》。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价值。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人教版)第19课:《第一场雪》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20xx年10月20日
教学地点:
教学班级:六年1班
教学准备:雪景录像
授课类型:精读课
教学特色: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是南方孩子,在我们每年冬天很少见到雪。你们喜欢雪吗?大家对下雪时的情景不熟悉,谁愿意说说你印象中下雪时的情景?(生简要描述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雪景)
(点评:通过联系已有视觉经验导入课文,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的兴趣。)
师:从你们对雪的印象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对我们雪的喜爱,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第一场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写的是哪儿的雪呢?(胶东半岛),那么让我们现在就随着作者峻青一起走进胶东半岛40多年前的那[指板书,生齐读课题]——“第一场雪”
[初读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来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第一场雪的?
(师配乐范读)
师:现在对课文有点认识了吗?对作者的写作顺序有点认识了吗?(生:有)
师:那么要有进一步的了解,要有深入的认识,你们还需要进一步读书。请你们快速地再读一遍课文,继续考虑一下。
(生自读0.5-1分钟)
师:读好了吗?(读好了),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第一场雪的?(生汇报,师相继板书:)
(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自读自悟,读中悟情、语法]
师:在我们进一步读书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了解哪些读书的方法?
(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抓住修辞方法;把心放到文中设身处地去读……)
(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提升是很重要的环节,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学会感受和品悟课文的途径,通过调动已有经验,使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符合课标中提出的“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师:下面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读书,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了解第一场雪的特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把心放到文章中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提示你,读书时可以勾勾画画,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3-4分钟)
师:读好了吗?读好了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希望你们相互之间会有些启发。(2-3分钟)
(读书汇报)
雪前:天气变化快,骤然。
雪中:又大、又急、又猛,鹅毛般 飘落 (看到的,听到的)
(略)
雪后:
生:我觉得非常美。松树上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亮晶晶的,非常可爱,非常动人,非常的美,到处都是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我们来看一看,读一读,想想粉妆玉砌是怎样的画面呀!
投影出示:大雪整整……
生读。
生:一片雪白的世界,晶莹的世界,十分的美丽。
师:他想得跟你一样吗?
生:我想那里全部都是白色的世界,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师:你们是怎么想象出来的?
生:读课文。
师:你读哪看出来的?
生:从第三句到最后。
生:我觉得这场雪很美,非常洁白的世界。
生:雪非常的纯洁,非常的洁白,像白色小天使,从天而降,仿佛置身于白色的世界。
师:白色小天使,你想象力多丰富啊!
(点评:师生在这一部分对话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
师:不仅能联系上下文,还能借助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看到大地一片银白,在阳光照射下千树万树仿佛看到了迷人的雪世界,想不想读一读。
生:想。
师:好,读出美来。等一会儿我们要开展一个朗读比赛,开始读。
生读。
师:朗读比赛现在开始,谁来参加比赛,谁先开始。
两个同学比赛读。
师:他们朗读你们别闲着,一会当评委,给他们评评。
生读。
师:谁来评评他们俩的朗读?
生:他们读的停顿时间不够。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有力。
师:你能发现他的优点,真不错。
生:他们读“好大的雪啊”,没有读出雪大的语气。
师:你能不能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
师: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我读得不错,还可以再努力一下,读得更好。
师:那你再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面向全体同学)你们行不行?
生:行!
生齐读。
师:告诉老师你读这句心情怎么样?
生:很兴奋。非常大的雪可以打雪球,堆雪人。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要读出喜悦。
生:我觉得彩虹应该读得重一些。
生:读得轻和读得重是两种不同的美,读得轻都读出轻飘飘的美,读得重是雪落时的那种美,但都是美的。
师:还有谁有信心读得好,站起来。没信心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
2、投影
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l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的书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10-21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2-26
经典语文教案05-27
(精选)语文教案11-15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经典)11-16
(经典)语文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