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4 10:30:51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通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孙悟空、脑血栓、血浆、编故事、慑子、恭恭敬敬"等词语。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儿童歌曲《孙悟空},配以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画面。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孙悟空吧!那么,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一一《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板书课题: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2.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1)出示生宇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

  "栓"是左右结构,左边"木"的.最后一画是"..",不是"~"。

  "慑"是左右结构,右上边是"耳",右下边是"双"。

  "液"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恭"的下面是"以,,不要写成"小"。

  (3)学生交流自己对生词的理解。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再指名开火车头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通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这个"小孙悟空"神通广大?

  (因为它治好了爷爷的病)

  3.指名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爷爷得的是什么病?(脑血栓)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脑血栓的资料)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好病的?(及时清理了堵塞脑血管的隶奇主桨

  .教师小结。

  "小孙悟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请你展开想象,把故事写下来。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丰富、合理

  教具:两篇同类佳作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讨论、读议、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语: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是你最崇拜的人?还是你最不想见的人?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秘的外星人?还是可爱的卡通人?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明确目标:展开想象,以“深夜,有人敲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习作构思

  你想象的故事是你确定的'人物与你之间发生的事,这件事要符合你确定的这个人物的特征。故事的内容具体,有条理。

  四、资料共享

  1、联系《网上呼救》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具体描写。

  2、孙悟空带我去游天宫、外星人带我运河游他们的星球,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一起玩耍……

  五、习作方法

  1、要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必须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

  2、先把你想象的故事在小组内讲给其他同学听,让同学们互补。

  3、把你讲得故事写下来,注意段落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六、佳作赏析

  重点关注:

  1、别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2、别人是如何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

  七、开心练笔

  指导学生写开头或精彩段落或结尾。

  八、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

  师: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

  2、学生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

  2、揭题“恐龙的灭绝”,读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

  2、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都很好。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对3000000、200000000等数据比较陌生,教师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

  (2)朗读指导,练习。

  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

  (3)教师引读,读好问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的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教师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而且形式新,学生兴趣高。)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小节相关的词语,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表述。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新课标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研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单一而又乏味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一研究,既能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表示声音的词)。

  2、复习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学习他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重点难点:

  掌握在对话中提示语不同位置的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爱迪生

  2、你能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习生字:孵(左半部书空)

  二、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

  (1)生字。

  歪(反义词) 楼(换部首) 邻(前鼻音) 傻(右半部书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3)交流思考题,学习课文第一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轻声读课文第二~十二节,思考

  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的?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1)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指导朗读,再演一演。

  过渡:爱迪生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来的`?分角色朗读二~六节。

  出示句子:爱迪生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

  仿说练习,积累表示声音的词。

  再读二~六节,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着孵小鸡呢!

  想象说话:爱迪生蹲得腿也酸了,他想:,,,,

  小爱迪生这么做,能孵出小鸡来吗?

  (3)爱迪生嘟着嘴说:“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指导朗读。

  你能告诉爱迪生其中的原因吗?(信息交流)

  课后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希望大家像爱迪生那样,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勇于思考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二、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④全班交流。

  四、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

  二、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三、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积累成语。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语文教案 篇8

  目标:

  让学生掌握材料的

  重点:

  审清题意,不离题。

  难点:

  进行丰富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审不清题意,内容不够具体。

  复习过程

  1、提问:什么是材料?

  2、:常见的材料有:一是根据图画,二是根据一个故事梗概扩写,三是根据故事开头进行续写。

  3、习作一:根据图画。

  (1)先回顾第四单元的看图:

  这幅图画的图意是什么?

  这幅图目的是要求我们懂得战争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或日本侵略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怎样才能把这幅图画写具体?

  详写被炸后的废墟,具体描写小孩的外表及内心。

  (2)出示图画,让学生先把握图意是什么,后抓住什么景物写。(图略)

  4、习作二:

  请你认真读下面一件事情的开头部分,合理地展开想象,续写一个故事。

  星期二早晨的晨会课开始了,四(2)班张老师组织全班学生收看学校苗苗电视台的<一周集锦>节目。突然,一位老大爷颤巍巍地推门进来,气喘吁吁地问张老师:“你们班有个叫李宏民的学生吗?”“有啊,李宏民怎么啦?”张老师惊奇地望着老大爷。老大爷激动地说:“我可找到他啦,一个懂事、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好孩子啊!”

  (1)提问:要续写这个故事,首先要弄懂什么?

  (2):这肯定是一件舍己为人的.事。究竟李宏民为老大爷做了什么事,就是我们的具体内容。

  (3)提问:怎样才能写具体呢?

  (4):要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小测内容

  将习作一的看图写好。

  作业完成习作二。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拓展了解其比喻义。

  2、 梳理复述这三课文时分别关注的重点,了解为什么关注点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重点复述。

  3、 练习复述成语典故,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利用表格对这三课的进行梳理。

  1、 这几课我们学了三个故事,积累了三个词语。请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写三个词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出示三个成语

  “忌”和“璧”最容易写错(出示这两个字)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经常有同学写错,请同学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 “忌”是个形声字,心里有所顾忌,上面是个“己”,个“心”。(书空)

  (2)“璧” “玉”字,因为“璧”是一种玉器。

  汉字中有不少字义和形紧密结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写错。

  3、读好三个词语。

  4、这三个词语就是11、12、13课的课题,(出示:课题) 作为课题,这样写有问题吗?(出示《 》)单独做题目,后面没有文章,千万不要忘记《 》。

  5、这是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通过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三个著名人物。交流。

  (1) 扁鹊:原来不叫扁鹊,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明,人们把传说中神医的名字扁鹊送给他。他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示:身份 医学家)

  (2) 孙膑:不是“田忌赛马”吗?为什么你说主要人物是“孙膑”?(人物是两个,但主要介绍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示:军事家)著有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3)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要说得出,还要写得出。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默写,注意“蔺”字不要写错。(学生默写)

  7、出示:扁鹊

  孙膑

  蔺相如(复习“蔺”的字形 )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蔺相如,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人物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话介绍吗?

  课题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起死回生》

  扁鹊

  医学家

  医术高明

  《田忌赛马》

  孙膑

  军事家

  善于观察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鹊是一位医学家,他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

  医术高明的扁鹊是一位医学家。

  二、了解复述课文的相关知识,检查反馈。

  1、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出示:复述课文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可以让我们对课文讲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本领。复述不是从头到尾地背诵课文,它是有方法的。

  2、这三课文要求我们复述哪些内容?老师把每课文后“阅读芳草地”中有关复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课后练习(指名读)

  阅读芳草地

  《起死回生》 仔细读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先想一想扁鹊是怎么做的,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复述给同学听。

  《田忌赛马》默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比赛分别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复述听。

  《完璧归赵》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课文结束。想想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这三课文分别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复述呢?

  (1)《起死回生》扁鹊治病的动作 (扁鹊“怎么做”?抓住动作叙述扁鹊如何治病。)

  (2)《田忌赛马》马的出场顺序 (“怎么比”?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你们在复述的时候选第几次?为什么选第二次?这是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马还是原来的马,正由于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是田忌反败为胜。)

  (3)《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语言 (“怎么斗智”?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出示:扁鹊治病的动作

  马的出场顺序

  蔺相如的语言

  4、 为什么练习要这样提示我们?对照表格,联系人物特点思考课文为什么让 我们抓这些复述?

  (1) 文章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着重对他治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因此在复述时要抓住他的动作。

  (2) 正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判断,最终才能转败为胜,因此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

  (3) 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正是通过他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时的语言来表现的。

  5、归纳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复述就是要我们根据文章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将最能反映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的部分讲述出来。通过三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怎么复述有了一点了解,今后要不断运用,不断揣摩,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要多加关注,它能提醒我们读文章时从哪些方面思考。复述时,重点内容要熟读成诵,其余的内容要作简要的交代,否则别人听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鹊在虢国都城听说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纳闷,他称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请他入宫。…

  6、接着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复述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组员打分,最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出示:复述擂台赛

  要求:(1)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说清楚。

  (1)小组复述。

  (2)班级交流。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复述三课文,其他同学听清是否将主要内容说清楚。及时点评:你讲述的十分流利,看来你已反复朗读过课文;你不仅讲得流畅,而且绘声绘色,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感情……

  7、:学语文不能读过就算了,对经典故事要反复读,熟读品味,回家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不少成为成语。这三课文是其中的三个成语。出示:成语(起死回生 田忌赛马 完璧归赵》……)

  2、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生动、精炼,来源广泛,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了解典故,这样会了解更多的文化,同时运用复述的本领讲给别人听。

  3、初步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完璧归赵” 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归赵: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义)

  (2) 这里还有一句句子,读一读。

  出租车驾驶员在车里拾到一笔巨款,在警察的帮助下完璧归赵,失主十分感谢。

  这句句子中用到这个成语还是现在的意思吗?“璧”在这里指巨款。“赵”指失主。

  (3)引申义是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示)

  现在我们多用它的引申义。

  3、 要了解成语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语词典》)是呀,一年级时我们不认识字查《新华字典》。查词语用词典,现在学习成语可查《成语词典》,和工具书交朋友,会学到很多本领。

  4、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希将这三则成语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其他成语,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语的含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

  十、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2-01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教案(经典)11-16

语文教案【经典】12-30

(经典)语文教案12-06

【精选】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经典)02-26

经典语文教案05-27

[精选]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