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5-01-07 07:16:3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单位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归纳总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出示课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线段放大图)。

  教师指出: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

  问:观察图,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分米=10厘米)

  (2)学生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从手腕到指尖有没有1分米,以加深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

  (3)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关系。

  (1)猜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们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先猜猜看。

  学生有可能说出因为米是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应该等于10分米。

  (2)验证。

  方法一:利用课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图,先让学生找出从零刻度线到1米间的长度,再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有10个1分米长的线段。

  方法二:教师用米尺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使学生直观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方法三: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确:1米=10分米。

  【教师小结】为了测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来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要用米作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单位。

  3.单位之间的换算。

  2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你能将厘米和毫米、分米进行换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指名反馈。

  4.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3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几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1-12

数学《圆柱的认识》教案03-26

数学《认识圆形》教案03-25

认识直角数学教案11-07

苏教版数学认识众数教案03-26

认识小学教案01-07

小学数学《认识乘法》教学教案(通用11篇)01-03

公顷的认识数学教案03-26

《圆的认识》数学课堂教案03-25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