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

时间:2025-01-12 07:48:49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

  主题目标:

  1.知道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它们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尊重动物,爱护植物,初步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长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我们设计了“可爱的生命”这一活动主题,其中包含两个活动:“它们在生长”和“生命的力量”。

  教科书分析:

  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都是可爱的生命,它们每天都在生长着。56图展示了一颗小小的莲子成长为荷花、莲蓬最后成长为莲藕的过程,中间是一首小儿歌。这一组图旨在借此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周期,向学生渗透对生命的尊重意识。教科书提示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说一说。”则是鼓励孩子们去探究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57页的上方组图展示的是小鸳鸯成长的过程。在妈妈的孵化下,小鸳鸯出生了。妈妈带着它们游水学本领。小鸳鸯们长大了,掌握了本领,在自然界自由自在地生存着。下面的小图中,两只小猫友爱地偎依在一起。本页内容旨在让孩子们对动物这一生命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动物和人一样有感觉,会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相互之间还会有交流和感情。正如58页教科书提示语所说:动物和人类一样重亲情、爱伙伴呢!

  58页的组图进一步展示了动物之间相亲相爱的场景:袋鼠妈妈很爱护自己的孩子,将孩子们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冰天雪地中,企鹅一家紧紧挨在一起,互相取暖;鸟妈妈给幼小的鸟宝宝喂食。本页下方的提示语旨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见过的`动物之间相亲相爱的场景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动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小小的身躯内蕴藏的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教科书59页的组图展示了动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的情景。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让孩子们交流、思考,以便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动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力量之大。

  60页组图通过竹笋和小草的生长过程展示了植物生长力量的巨大。上图展示的是竹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下图表现了秋天已被燃尽的小草在第二年春天又重新生长的情景,旁边配以古诗,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敬佩小小植物所具有的强大的令人惊异的生命力。

  教科书这样编排,目的在于引导二年级的小朋友从形象的画面和直观的文字中感受到:动物、植物尽管在外形上相差很大,但他们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在不断地生长,都重亲情、爱伙伴,它们体内蕴涵的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激发他们对动植物的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一、它们在生长】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常见的动植物生长的资料,有相关的资料片更好,准备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磁带。

  2.学生课前搜集常见的动植物生长的资料,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动植物的图片或玩具模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我们是怎么长大的?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长大的过程。

  2.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6页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莲子的生长过程。

  3.读儿歌:诵读教科书56页的小儿歌,可分组诵读或集体诵读。

  4.看图了解:教师出示黄豆、小菜秧和小树等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的挂图。学生独自或与小伙伴合作看图,思考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5.趣味表演:用表演、自我介绍或编小儿歌的形式介绍自己看懂的那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6.谈话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呢?拿出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图片,介绍一下。

  7.小结要点: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可爱的生命,它们每天都在生长着。

  8.谈话过渡:不光植物在生长,动物也在生长。

  9.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7页内容,了解小鸳鸯的成长过程。

  10.小组交流:你养过什么动物?它们是怎样长大的?

  11.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从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

  12.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8页的内容,了解动物之间重亲情、爱伙伴的例子。

  13.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呢?

  14.小结要点: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爱自己的家人、关心自己的伙伴。

  15.你想对这些懂得爱的小动物们说些什么?齐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活动要求

  1.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们欣赏相应的影片。

  2.乡村的孩子学习本课可能比较有切身体会,教师可以将课堂引向大自然。

  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本活动的内容可能比较生疏,教师

  应该准备相应的资料,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活动拓展

  课后开展展简单的植物种植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感受动植物生长的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二、生命的力量】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动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音像资料和《春笋》的录音带。

  2.教师课前编排童话故事小品《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具体内容见活动过程)。

  3.学生课前搜集动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资料。

  活动过程

  1.表演小品:《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学生分角色扮演小骆驼、小红马和骆驼妈妈(戴上相应的头饰)。

  小红马讥笑小骆驼长得难看:“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啊!”骆驼妈妈知道后,带着小骆驼去沙漠旅行了一次。在旅行中,小骆驼知道了: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是为了不陷进沙子里,肉疙瘩叫驼峰可以贮存养料,两层眼毛可以防止风沙吹进眼睛。他觉得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讨论:你想对小骆驼和小红马分别说些什么?

  3.谈话导入:动物生命的力量可大了!

  4.看录像,谈感受:播放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录像:请学生用一句话夸夸自己最佩服的动物。

  5.过渡:植物生长的力量也很大。

  6.听录音,看教科书:学生一边听《春笋》的录音,一边阅读教科书60页上方的三幅图,然后说一说小春笋的生长过程。

  7.诵古诗:结合教科书60页下图,引导学生感受小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诵读古诗《草》。有条件的话可播放相应的资料片,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交流举例:用多种形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动植物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资料。

  9.讨论:你想对这些植物说些什么?

  10.教师小结:在植物小小的身躯内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动物和植物,它们生命的力量可真大啊!

  活动要求

  1.教师应尽量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2.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师可以结合动物爱护伙伴的学习内容,相机对学生进行关爱身边亲人和伙伴的教育。

  活动拓展

  1.引导学生开展动物饲养、植物栽培等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实践过程中的成果做成展览,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2.制作以《可爱的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或电子小报,班级可开展小报评选。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乐于参加活动,能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活动。

  2.学生是否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3.学生是否在活动中懂得了动植物和人类一样有宝贵的生命,能否感受到动植物生命力的巨大,是否热爱、尊重动植物的生命。

  4、学生是否会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2

  一、 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局部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习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身身体的整体结构和其各个组成局部,了解身体各个局部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示字的身体特征,不只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协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老实的好小朋友——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老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老实的小朋友。

  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学校、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

  3、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身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身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自身的家乡。

  4、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珍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保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5、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习去做力所能和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身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沛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溢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身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老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效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略)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3

  教材分析:

  儿童作为变化中的个体,在参与集体活动的时候,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这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正是他们学习过集体生活,学会帮助他人,感激他人,团结友善的一笔财富。本课在通过开展儿童的交流活动:讲述、表演、互送感谢卡等,在参与过程中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感情和交往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自己进步的帮助。

  2、帮助学生养成感谢他人的良好习惯。

  3、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

  教学难点:

  通过说故事、贴绿叶、做卡片和靓卡展四个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情感和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带好水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爱心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我们班里的故事

  1.师:我们班里有40位小朋友,大家从不同的地方一起来到了学校,走进了本班的教室,在一起度过了一年的快乐时光。每位同学都十分喜欢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老师和每一位小朋友。这一年当中,在我们中间,发生过许许多多有意义、有意思的事。今天,就让我们坐在一起,敞开心扉,说说发生在我们班里的故事吧!

  2.小组活动,生生交流,分享快乐。师下位巡听,及时引导并给予肯定。如,在一年级开运动会的时候;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当我第一次拿到一百分的时候;记得去年秋游的时候)

  3.老师指名3~5位学生上台讲述,师随机指引。

  4.师:哇!咱们班的故事可真多!说明这一年来,我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刚才小朋友说到的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事,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大家也记得这么牢,你们做的真棒!

  活动二:感谢你,我的伙伴

  1.师:今天,我也要向三位小朋友们说声“谢谢”!(在学生的一片惊讶与好声中,师边说边向三位小朋友握手示谢。)就在今天中午,刘佳妮、朱静凡和罗澜三位小朋友帮助老师摆好了桌椅。大家看,现在我们能这么舒服地坐在这儿,和他们三人出的力可分不开哟!所以,我代表大家再一次向你们表示感谢!谁还想接着说说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事情?

  2.指名4~6位学生上台讲述。讲完故事后,生领取“绿叶”,写上名字为“爱心树”添彩。

  3.师:既然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好,就让我们分小组尽情地诉说吧!

  4.学生活动,小组围坐在一起,讲讲一年来值得感谢的同学,说说同学帮助自己时的心情,并表达对这个同学的感谢之情。

  5.学生活动,小组长分发绿叶,小朋友在绿叶上写上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名字,并请他上台一同贴绿叶,分享快乐。(播放《爱的奉献》乐曲。)

  6.师生共同欣赏这棵长满“绿叶”的“爱心树”。

  7.师述:今后,让我们用更多更好地实际行动,为这棵“爱心树”天天浇水,让它长出更多更美的“绿叶”来,好不好?(生情绪饱满地齐呼──好!)

  活动三:感谢卡献给谁

  1.师:小朋友们,刚才的活动喜欢吗?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那好,让我们把自己的感谢之情再用一张张生动、漂亮的卡片表现出来,好吗?

  2.师:有一位小朋友做了一张很有意思的感谢卡,想不想看看?(出示教材第13页,请学生欣赏。)感谢卡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看看你们当中谁做的卡片最有特点,最能表现自己的感激之情。

  3.小组长发卡纸时如遇困难,师可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小朋友,你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连后面听课的老师都直夸你们有礼貌!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卡纸,可是每种颜色都只有一张,万一两位小朋友都喜欢一种颜色,怎么办呢?”小朋友中肯定有人会受启发,说出礼让他人的话。这时,老师便可顺势说出:“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的'心中最有他人,把美丽的卡让给别人?”

  4.在一阵抒情的乐曲声中,小组长分发卡纸,学生分小组围坐,共同制作感谢卡。师下位巡视,随机指导。

  5.感谢卡做好后,在小组间交流、欣赏。

  6.师:这么精美的感谢卡,让我们快快把它送给自己想感谢的人吧!

  7.学生下位把它送给自己想感谢的人。(再一次播放抒情乐曲。)

  活动四:留住我们的感谢

  1.师:小朋友们的手真巧,做出的感谢卡真棒!刚才,我看见收到卡的小朋友不知道有多开心!让我们把这难忘的一刻永远地留在这里,好吗?

  2.在好听的音乐声中,小朋友们把别人送给自己的感谢卡贴在“爱心树”周围,同时,老师也献上小朋友送给自己的感谢卡,在欢声笑语中共同传达师生间的一份情谊。

  3.师:啊!小朋友们用自己的一颗颗“爱心”把我们班打扮得可真漂亮!我喜欢你们,喜欢和你们天天在一起!今后,让我们用自己的一颗颗爱心把我们班“打扮”得更加漂亮,好吗?

  4.师生共同欣赏感谢卡。

  课后反思:

  生活中的故事是丰富多彩的,于是我采用多种方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组内交流加深了解;自由采访激发情感;动手实践拓展升华等等,这一切都促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4

  活动目的

一.了解买衣服的简单常识。

  二.学会看衣服的质地。

  三.了解衣服价格变化的特点。

  四.对学生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

  五.增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买衣服的简单常识,增加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

  二.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活动准备

  一.几件儿童衣服。

  二.购物清单。

  三.准备若干个商业场所(表牌),以及各种衣服。

  四.画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五.布置六个四人小组准备六个买卖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我逛街”

  展示课件(今天,我逛街。)

  师:同学们,“我逛街”的活动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活动结果吧,拿出活动题,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活动。

  活动二:“怎样买衣服”。

  1.衣服质地的选择:

  2.分小组活动。

  3.衣服的选择:

  (展示两件不同的衣服)

  师:比一比,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能说说原因吗?

  指名回答。

  师:在购买时,也应该根据家里经济条件来定,先做合理的`计划再购买。

  4.了解价格的变化

  5.学生实践。

  师:我们既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又参加了讨论和总结,肯定收获不少。让我们再次走到市场上去看一看――

  展示课件(火爆的商场)。

  师:这多的商品,同学们想进行一次模拟的买卖活动吗?

  生:想。

  师:我宣布活动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

  师:请说说你在刚才的活动中用了哪些买东西的学问?

  指名回答。

  活动三:活动小结。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5

  主题目标:

  1.走近身边的动植物,具有关心、亲近动植物的情感。

  2.通过活动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内容旨在引导孩子们感受动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爱动植物的感情。

  50-51页的背景图是一幅美丽的人、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图。那可爱的小朋友,在花丛中飞舞的五颜六色的蝴蝶,在枝头玩耍的小猴和小松鼠,一株株生机勃勃的植物,相处得是那样融洽、其乐融融。“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是我们的亲密的朋友!”这段优美的教科书提示语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园,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

  52页内容展示的是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上图说明了牛是农民的好帮手、好朋友。中图:小男孩生病了,小狗奇奇趴在他床头给它解闷,表现了狗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教科书还提示了一则文字材料:“乔治和他的小狗”。这些都只是引子。对孩子们来说,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一定知道更多动物与人类相处的故事,教师应鼓励学生讲一讲。

  53页给我们展示的是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四幅图分别展示的是树净化空气、蒲公英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了欢乐、医院里人们用鲜花祝愿病人早日康复以及大树在盛夏给人们送来凉爽的情景。人类离不开植物,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植物,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寻找身边的这些“好朋友”,了解他们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正如52页上方的教科书提示语所说,这些朋友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有了这些好朋友,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美好。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并搜集关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资料。

  2.教师课前编排小品:乔治和他的小狗。

  3.学生课前搜集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资料,准备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头饰。

  活动过程

  1.看图导人:教师出示挂图(类似教科书50-51背景图,但没有动植物)。

  大家看到了什么?有没有觉得缺了些什么?

  2.贴图游戏:我们一起把这幅图变得更美丽些吧!在欢快的音乐中,孩子们把自己收集到的头饰和图片贴在挂图上。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贴好的挂图的感受。

  3.要点: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是我们的好朋友!

  4.小品表演:乔治和他的小狗。

  “小狗”说:我能救人,我才是人类的好朋友,谁敢和我比?

  5.表演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资料,戴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夸耀自己与人类的关系,或说或演或唱。教师相机把教科书52页的内容穿插其中。

  6.过渡:除了动物,植物也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7.阅读53页教科书: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8.讨论:说说植物为什么也是我们的亲密朋友?

  9.小组竞赛:你们知道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用?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

  10.感情: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美好。

  1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戴着各种各样的头饰的学生们一起载歌载舞,感受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的友爱之情。

  活动要求

  1.在贴图活动中,学生上前贴画要有秩序,不要拥挤。教师应提示学生将动植物贴在图上的相应位置。

  2.学生对动植物的了解不要求一定要用科学术语表述,只要能表现动植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即可。

  活动拓展

  1.举办以本课内容为主题的童话故事比赛或小品比赛。

  2.办一期以“亲密的朋友”为主题的小报。

  教学:

  1.学生是否乐于参加活动,能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角色扮演。

  2.学生是否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否初步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6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乐于研究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明白就去思考、研究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思考研究给人们带一来的方便,感受到研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会提问题

  1、请同学们拿己的书包向同桌说说书包各个部分的用处。

  2、针对你的书包提问题。

  活动(二)研究轮子

  1、针对轮子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想想研究一个问题应该有哪些程序和步骤?

  活动(三)方法指南

  1、想想应该如何制定研究计划?

  2、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活动(四)实战练兵

  1、交流制定好的活动计划。

  2、开始研究,比比哪组研究好。

  活动(五)小小研究发布会

  1、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研究发布会”,好吗?

  2、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向大家汇报的程序。

  3、练习一下汇报的过程。

  4、请每小组汇报。

  活动(六)经验分享

  1、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2、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告诉别人,征的他们的看法。

  3、办个成果展览。

  4、讨论:如何办成果展览。

  5、每组推荐一名小小研究员。

  6、把研究成果告诉父母。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粮食的用途。

  2.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

  (二)能力目标

  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他们对粮食的爱惜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使学生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玉米”,或展示实物。)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略)

  老师:这是玉米,它是一种粮食作物。大家了解粮食作物吗?(过渡)

  讲授新课

  一、了解粮食作物(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六十页,我们看一看,图上展示的都是什么?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图上展示了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和谷子,它们都是粮食作物,它们可以做成什么食物呢?

  学生:(略)

  老师:它们可以做成面条、米饭、豆腐、玉米油和小米粥等等供我们食用,大家还知道这些粮食作物的其他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民以食为天”这些粮食作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会被加工成各种食物供人类食用,它们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物质,人类生活离不了它们。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粮食作物呢?

  学生:(略)

  (让同学欣赏视频“五谷”、“向日葵”、“玉米,高粱”等;图片“花生”、“绿豆”、“荞麦”、“芝麻”、“向日葵”、“高粱”等;还可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粮食实物。)

  老师:这些粮食作物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以馒头为例,看一看它是怎么来的。(过渡)

  二、馒头的来历(板书)

  老师:大家下面讨论一下,馒头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一页,我们看一看,然后再说一说:馒头是怎么来的?

  学生:(略)

  老师: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呢?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香喷喷的`馒头,是许多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啊!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锄禾”、“珍惜粮食”;图片“布的生产过程”、“浪费粮食”、“粮食浪费”等,使同学认识到浪费粮食可耻!)

  老师:我们该怎样珍惜粮食呢?我们看下面的同学做的好不好。(过渡)

  三、讨论(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的做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他们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人们劳动成果,浪费粮食的表现,我们不要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让同学们伴着音频“锄禾”,读一读这首诗。)

  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到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和收获的技巧,并用看、摸、闻、学、问等方式了解收获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活动重点

  激发儿童的情感,让他们体验劳动的愉快,同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活动准备

  一、师:不知不觉,秋天已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到周围的植物怎样了?(生答)

  师:到哪里去收获呢?(学生交流)

  师:我们收获时要注意什么?

  (讲解安全事项)

  二、我们去收获

  (学校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实施,可到校田地,也可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收获。)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归来的汇报会

  师;这次收获,你们感觉怎么样?

  二、进行汇报

  三、延伸

  这些果实都是农民辛苦种的,现在丰收了,大家一定很高兴。别忘了把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或画下来,放进你的档案袋里。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9

  活动目标:使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活动准备:学生事先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并带好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小鸟的家在哪里?小鱼的家在那里?我们的家乡在那里?{学生自由发言}

  二、说说自己的.家:

  1、你的家在哪里?那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介绍给同学听}

  2、交朋友:与自己同住一处的人,互相认识,交朋友;与自己不同住处的人互相介绍,交朋友。

  3、上台介绍自己的家,介绍你交到的好朋友的家。

  4、:不管生活在哪里,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三、学会说清自己的住处:

  1、你能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家的具体住址吗?

  2、看看书上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介绍的。

  介绍方法。{具体门牌、楼栋、方位、标志性建筑物}

  3、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家庭住址。{学生自由发言}

  四、活动:画出你生活的地方。

  1、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介绍。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07-01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2-02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03-17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10-23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02-02

品德与生活教案优秀12-27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案02-21

思想品德教案01-27

2022年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