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更加愿意去把拼音学好
教学目标:
认识“家、飞、机、有、儿、河、校、入”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体会课余生活的丰富多采。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īē ,ūē ,ēr及拼读音节,组词
二、激趣过渡:
小朋友们,课后你们都喜欢干什么呢?(做游戏,画画,唱歌……)哦,大家的课后的活动真有趣呀!现在我特地请来了五位朋友来为我们表演一下大家课后的.活动情况。你瞧,他门来了……(翻到P31)
你们能现场记者,为我们介绍一下大家的课后情况吗?谁愿意来试试……(有的叠飞机,有的做贴画,有的在捏泥娃娃……)小朋友们讲得真棒,课文中就有一段描写我们课后生活的画,我们一起来读读
1、出示小黑板
课后,大家一起叠飞机,做贴画,捏泥娃娃,有趣极了
先读拼音,再读生字(个人读、齐读、个人读、学生当小老师指正错误,再齐读)认识这些生字:家,飞,机,有
过渡:小朋友们,课后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喜欢画画,我选了三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三张图片,每出示一张画,就来认字,图文结合
①月儿:认识 儿
②河边:认识 河
③校园:认识 校
反复读
最后老师再送你们一个字,“入”作为表扬
认识“入”
过渡:有个人把这三幅图连起来写成一首儿歌。走,我们一起到书上瞧瞧《月儿弯弯》儿歌朗诵,知道阅读朗诵,加强生字的认识,齐读儿歌
作业布置:
回家也画几幅图,以这几个字为主题
板书设计:
家、飞、机、有、儿、河、校、入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介绍的电脑带给人类的便利。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像,自我设计电脑住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它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这节课,我们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⑴ 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 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 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 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 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小组合作研究,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注明各部分的.神奇之处。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想象设计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得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地21世纪,创造出自己的那份“神奇”。
语文教案 篇3
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
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
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二、“我会填”。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三、“我会写”。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四、“我会读”。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总结。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单元后记: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⑴ 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⑵ 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⑶ 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⑷ 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⑸ 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⑹ 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三、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读书对我们成长有很大好
处,谁能用古诗或名人名言来概括一下读书的好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
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来来
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二、揭题
1、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三、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读一下本课的字词。(课件出示生词、展翅飞翔、两
军对垒、暑寒荣枯、井然有序、壁垒森严、随风摇曳、温柔细腻、雨后春笋)
3、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4)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4、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5、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
个自然段看出来的。(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四、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美好的景象,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1、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现象?大自然给你带来什么样快乐?说说你的感受。 六、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板书 :
野外——飞鸟花草蚂蚁
读不完的大书 热爱大
自家——果树竹林棕榈 自然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是以童趣为主题的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感受到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设计教学时,我着重从“读” 悟”上入手,引导学生快乐学文、读文,识文。
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比如引读的运用和教师的换位参与等都起到了激发调动学生情感的作用。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如何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在字里行间学生感悟到了,大自然给作者提供了游戏的材料,自然的庭院让他欣赏到美,大自然的奥妙无穷,有着丰富的知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随后,让学生们说说大自然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有的孩子说自己奶奶家的院子里有许多的果树,到了秋天,自己站在小凳子上采摘鲜果,吃起来格外鲜美,有的说自己在路旁看蚂蚁搬家,想到天气的变化,还有的说大自然提供了太多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听着他们的描述我觉得孩子们真正悟出大自然为什么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了。
这节课如果能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完整些,指导朗读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
师讲述略读的意义,重点介绍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把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略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
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把握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到读。
三、在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出要害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板书设计
12.精读和略读
精读
和
略读
结合起来
读书效果最佳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
2.学习2个生字:游、伞。
3.通过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体验,进而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和感受为什么小作者最后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快走了,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你觉得荷叶怎么样?
3.板书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
(1)看看诗中一共有几个小节(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词:热情透明游入穿梭眨眼一柄大伞举着嬉戏花丛荷塘
三、讲读第一段
1.谁来当当热情的夏姐姐,向小朋友们打个招呼?
2.出示句子:想变点儿什么?
(1)指导朗读:(2)齐读:
四、讲读第2—4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2—4小节,找一找。
2.指名说
3.小诗人想变的东西可真多,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最想变成这里的什么呢?(指板书,生接说)
雨滴出示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4.指导朗读
小鱼
(1)鱼的种类很多,你想变哪种鱼呢?
(2)指导朗读:谁也想变小鱼游一游?
蝴蝶(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
蝈蝈
(1)听,是谁在唱歌?(相听听蝈蝈的歌声吗?)出示蝈蝈的叫声。指名生齐答。
(2)指导朗读
星星和月亮
师引读生接读
五、讲读第五小节
1.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只是因为这荷叶又大又美,小诗人才想变的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小节吧!(自由读)
3.指名说
4.小伙伴们多喜欢这大伞一样的荷叶啊!小鱼来了——生接读,雨点来了——生接读。
8.荷叶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呢?
9.荷叶可以给这么多小伙伴带来快乐,怪不得我——引读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0.齐读第五小节
六、小结
1.指导背诵
2.夏日天来了,小朋友们除了想变书上描写的这些事物,你还想变点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3.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快乐!请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设计: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
雨滴 小鱼∣
↓∣
蝴蝶 蝈蝈 ∣
↓∣
星星 月亮∣
↓∣
最后—————→
语文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水果》时,我让小朋友每人回家制作一样水果玩具。有一位小朋友用半个空西瓜皮制作了一辆小推车带来幼儿园,小朋友很喜欢,都围着它嚷嚷开了,说还可以用西瓜皮做盏灯、做只船……,这使我产生了灵感。幼儿想象如此丰富,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语言活动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画画、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 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反映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精选)12-01
[精选]语文教案09-29
语文教案【经典】12-30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经典)11-16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