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猫教案

时间:2025-06-23 09:01:2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猫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猫教案锦集8篇

猫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猫》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编选了《猫》、《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共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认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猫》以平常的题材表现出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记叙的是作者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可以说是一首“弱者的挽歌,人性的牧歌”。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方法过程目标:通过品读文本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概括文章的能力。学会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结合,既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七年级的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正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但本文蕴含的世态人情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应该让学生多诵读、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描写已经基本掌握,但对于细节描写的了解较少。通过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在细节方面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诵读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概括时要抓住课文文中的关键词,而且紧扣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讨论法:我在课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六、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 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

  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为把握人物情感做铺垫

  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 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 了三起命案。好,我是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 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 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 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

  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

  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 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 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 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 (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 的三妹,张嫂,郑振铎 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

  对郑振铎提问:

  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

  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

  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

  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七、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八、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给小猫求情呢?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

  “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主旨

  感悟课文,概括文章主旨

猫教案 篇2

  一、 导入新课

  师: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

  (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澳大利亚的树熊。

  生:我喜欢南极的企鹅。

  生:我喜欢中国的大熊猫。

  (七八名学生发言,其他内容略)

  师: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其中李明同学特别喜爱大熊猫,那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

  生:活泼可爱的动物。

  生:大熊猫毛色黑白相间。

  生:它走路懒洋洋的。

  生:它最爱吃竹子。

  生:大熊猫会爬树。

  (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一张大熊猫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

  (教师投影展示大熊猫的图片)

  (学生纷纷举手,结合图片谈对大熊猫新的认识)

  师: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 新课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僻字、词作适当标注。

  (学生阅读课文)

  师:好!请几位同学找找文中有哪些字、词的读音应尤为注意。

  生:"憨态可掬"的"憨"。

  生:"笨拙"的"拙"。

  生:"濒危"的"濒"。

  生:"璀璨"二字和"繁衍"的"衍"。

  师:大家听完后能否对刚才同学的发言评价一下。

  生:我认为这些字词很重要。我们不仅要掌握它们的读音,还要理解其意思。

  生:王林读错一个字,"笨拙"的"拙"应读"Zhuō"而非"Zhuó"。

  师:这两位同学评价很准确,说明他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发言很有见解。下面,我们回到的题目上。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

  生:是国宝。

  师:国宝说明了什么?

  生:大熊猫的珍贵。

  师:很好!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师:许多同学都举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我们同学来谈谈讨论的结果。

  生:课文17小节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师:对。这位同学一下子找准了17小节,我们一起把17小节来读读,看看这节有何作用,怎样表现熊猫的`珍贵的?

  (生齐声朗读后,教师指名回答)

  生:这一节起概括作用,写出了大熊猫的形态和稀少。

  生:17小节总结全文,体现大熊猫是活化石。

  师:刚才两位同学谈得非常好。17小节是文中总结性的语段,突出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是"活化石"的特点。可见它的确很珍贵。

  (师边概括边板书)

  师: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生:课文第6小节"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

  生: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生:我认为这节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

  师:哪些修辞手法?

  生:拟人和排比。"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

  师:对。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还有哪些地方较明显地表现大熊猫的特点呢?

  生:课文第15小节,"正因为……只有1000只左右",这处突出了大熊猫数量稀少。

  师:刚才同学们所找的语句都是体现大熊猫"珍贵"的特点,除了"珍贵"外,大家还从文中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教师指名回答)

  生: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低,这既是它的习性,也突出它的珍贵。

  生: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少的山谷……夏季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

  生: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

  生:大熊猫成了最可爱的"贵宾",但它不习惯这种生活。

  生: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地域十分狭窄……崇山峻岭。

  生:大熊猫是素食者。

  生:大熊猫食量很大。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从各个方面概括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我们再回到题目上,"宝"为什么说是"国宝",能否换成"宝贝"?

  生:"国宝"是指中国所特有 的珍稀动物。而"宝贝"一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 用。

  师:还有原因吗?

  生:我国把大熊猫赠送给了外国友人。

  生:大熊猫是友好使者。

  师:对。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友好使者。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猎者的人为原因,使我们的"国宝"数量更稀少。下面我请每位同学都来做一回动物世界的保护人,为大熊猫设计一个安全、合理、舒适、快乐的家。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位代表作笔录。讨论后,学生踊跃发言。)

  生:我打算建立一个生态圈、,里面种许多竹子,让大熊猫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要改变大熊猫的饮食居住习惯,让它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

  生:我要把大熊猫送到太空去,让它作为友好使者访问宇宙。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有创意,相信若干年后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国宝"大熊猫也一定会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点评:

  转换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感悟新的教学理念。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史建慧老师关于《国宝--大熊猫》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新课改的这一要求,体现了教者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说:教师采用"读-悟-赏"的语文教学模式。作为一篇说明文,《国宝--大熊猫》一课不象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可读性很强,它只是用说明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动物。然而教师并没有忽略"读"这一阶段,运用自由朗读、快速浏览、整体阅读等多种读文方法使学生熟悉课文,既有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又有精彩语段的反复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更正读音,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准字词。在"悟"的阶段,教师由课题入手,适时地引导学生抓住介绍大熊猫的特点--"国宝"二字,进行质疑、解疑。教师带领学生入门后,重在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层次进行感悟。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地把握的重点。一下子找准课文17小节,并能准确地概括出体现"国宝"的三个方面: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在这一环节中,教者没有用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个体思维、有同桌研讨,有四人小组讨论等组织学生个个勤动手,并能积极参与,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三个阶段是"赏","赏"必须建立在"读"和"悟"的基础上。"读"和"悟"让学生理解的脉络,掌握的要点,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赏"是在这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再次提高。《国宝--大熊猫》一课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让学生为大熊猫设计家园,正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注重评价。课堂评价逐渐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既是对学生参与教学中肯的分析,又能培养他们思考、质疑、大胆表意的能力。《国宝--大熊猫》一课教学过程中评价方法也非一成不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体动员,全体参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但又不是盲目地用"很好""不错""讲得很好"一些评价语,总能在学生答疑之后,作深入浅出的剖析,使他们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对自己的思考有更新更高的认识。生生之间的评价充分体现了这一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毫无保留,大胆直言。他们大多畅所欲言,既能对学生发言正确的地方谦虚接受,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处,或自由发表自己与之相左的看法。整堂课的教学评价使教学环节衔接得更顺当,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出现充满激情的场面。

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欣赏《大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2、聆听《大熊猫》,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1、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 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景,能跟着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大熊猫》欣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大熊猫》

  1、 今天,孙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你会想到什么?

  2、 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3、 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

  4、 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

  5、出示课题——《大熊猫》,简介作品。

  6、生根据音乐速度变化分段。

  7、生总赏全曲,随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表演。

  三、课堂总结

猫教案 篇4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我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猫和人”的和谐情趣。如学习第二节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体验,深化对“蹭”的感受,体会“人和猫”的和谐情趣。

  接下来朗读成了体会情感的主要手段,通过自由朗读第四节,让学生感受小猫满月时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把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在这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其次,读的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

猫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视等词语。

  (3)总结学法:

  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C.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板书:温柔一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

  板书:害怕勇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1)分析理解。

  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问题。如果将上面的各种表现单独来看,任何一种也构不成古怪。但如果把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等这样一组一组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表现统一在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了,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

  (2)填空练习:(在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之后,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口头填空,随着学生填空出示相关内容)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 ),既贪玩又( ),既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小声读,思考:这一段从哪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这一段从小猫什么东西都玩;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撞疼;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三方面写小猫的淘气。最后一句总结了小猫这些表现都是生机勃勃的。理解词语: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

  板书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教师指板书)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从古怪上看,正是因为猫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才使它的性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出人意料、令人着迷;

  B.从淘气上看,一个生气勃勃道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默读全文,画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主要画出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使用这些句子的.心情,在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老师可以视班级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关文章)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层层设疑,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探究活动

  沙龙:《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我爱动物

  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2.通过介绍小动物,加深学生爱自然、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方式:形式多样,可不拘一格。例:可以是边看录像资料,边听学生解说,可以是学生绘图,展示图画时讲解,还可以写成观察日记或编排小品等。

  注:为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果,老师可利用媒体资料的展示,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画面的直观刺激下,学生会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猫教案 篇6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重点做以下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

  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

  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猫教案 篇7

  活动名称:幸福的猫

  目标:

  1.激发幼儿创作和想象的兴趣,体会合作的快乐。

  2.发展幼儿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画出不同形态的猫。

  准备:

  1.“猫”拼图若干(大范例一套,小拼图幼儿每人一套)。

  2.长卷画纸、彩笔、双面胶。

  进程:

  1.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一边演示拼图,一边讲故事的开头:“有一只猫,过着幸福的生活,早上起床,猫先伸个大懒腰,[拼图:猫四肢伸展,头略歪]然后洗洗脸[拼图:上肢弯向脸部]、就出门找快乐了。它走啊走……[拼图:猫走路,尾巴上扬]

  (2)教师停顿,启发幼儿继续创编“发生了什么事?它看见了谁?它说什么?”并请1~2名说得好的幼儿来边讲边拼摆猫的`动作。

  2.幼儿创造性拼摆操作并讲述。

  (1)教师启发:后来又发生了什么?猫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2)[请每个幼儿从信封中取出小拼图]请你来摆一摆、讲一讲。

  3.幼儿分组合作绘画。

  (1)教师鼓励幼儿将猫的故事画下来,“猫的故事太有趣了,我们把它画出来好不好?”

  (2)尝试合作画长卷画。[出示长卷画纸]“我们一起合作,画一幅长长的画,再一起编一个长长的、有趣的故事吧。”

  (3)请幼儿取彩笔,分组选择喜欢的位置进行绘画。

  (4)教师巡回指导。给与幼儿适时适当地帮助。

  (5)鼓励先画完的幼儿串编故事并进行适当地添画。。

  4.作品展示,讲评。

  (1)过程讲评,幼儿绘画中进行随机讲评与鼓励。

  (2)请幼儿合作将画纸粘贴到展示墙上。

  (3)自由欣赏,鼓励幼儿发表评论。

  (4)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串编好的故事。

  (5)幼儿自由编讲故事。

  5.延伸活动:继续编讲故事,并邀请小班幼儿参观,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猫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灵活运用二类字,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练习用“勇猛”、“生气勃勃”说话。

  2.了解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课文了解大猫性格的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作者描写猫的特点的相关语句。

  第一课时

  一、揭示文题

  1.家中养猫的同学,“比一比”谁家的猫是最聪明可爱的.。

  2.介绍作者:猫的样子说也容易,写也容易,可是要说清楚猫的性格就比较难了。而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家住北京的老舍先生把猫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好像那只猫就在我们面前似的。读后,喜爱之情你定会油然而生。

  过渡: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写大花猫的,哪个自然段是写它小时候的事?

  二、理清层次,研究猫的性格。

  大(1――3节),小(4节)

  学生讨论,分步总结猫的特点:

  大 古怪

  小 淘气可爱

  思考:大猫古怪的性格是从什么地方发展来的?

  从小淘气是“因”,长大古怪为“果”

  小结:大花猫的古怪性格是从它从小顽皮、淘气发展来的,我们今天就从原因入手享受课文。

  三、品赏第二段,指导背诵(第4小节)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小时候的猫很可爱?

  (1)淘气――刚好满月,腿脚不稳。

  过渡:它“淘气”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2)出示“猫戏线团”图,用浪线线划出对应的内容,围绕着“一根”、“一个”练习背诵。

  2.出示以下思考题,进行分析探究:

  (1)“不知”到底知道不知道?那这样写是什么意思?

  (2)“摔了那么些跟头还不哭”或“撞疼了也不哭”,通过这些语句,你读到了什么?这句话妙在何处?

  学生小结:老舍先生把家中的这只猫比作是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可见他特别爱猫。

  读一读,感受一下。

  四、指导课后自学

  这节课我们了解小猫的淘气性格,下节课我们将围绕“古怪”二字,扣住猫大的时候的特点,大家一定会更感兴趣!

  五、指导背诵

  背诵讲究方法――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老舍先生像似一位“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我们讲述自己顽皮、可爱的孩子。文美、情美、人更美。希望同学们课后尽情体味其中浓浓的人情味。

  随堂小测验:

  1.区别形近字

  乘( )虑( )搞( )优( )

  乖( )虎( )稿( )忧( )

  2.完成词语

  无( )无( ) 无( )无( )

  尽( )尽( ) 尽( )尽( )

  3.写出仿声词

  小猫叫——

  老鼠叫——

  蛐蛐叫——

  麻雀叫——

  4.生活中的猫是很尽自己职责的,用你自己的语言具体说一说。

  5.有时候,“口语”“方言”在文章中出运用后,更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课文中就有,你摘出两个来,顺便自己也借助“口语”或“方言”写三、两句!

  摘抄:

  自己写: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

  语言训练:学生按照这个句式用更具体的语句叙述。

  1.师:老舍爱花,但他更爱猫。

  2.师:我们不光爱花花草草,还爱小朋友。

  3.小结:爱,是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成长”的,作者爱,小时候的猫,因为那“小东西”给作者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二、课堂问答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我们家的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读通了全文,而且重点了解了猫小时侯的特点。它小时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板书:淘气

  2.它小时侯这样淘气可爱,那长大后又有什么特点呢?

  3.出示录相:边看边听边想:大花猫有什么特点呢?

  4、老舍先生把大花猫的这些特点在课文里已经写得非常具体了,只要认真品赏课文,大花猫便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三、自主朗读:

  1.自主练读。

  学生体验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喜欢大花猫的什么特点你就读什么,并且画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词语!

  2.同桌互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相互交流喜欢的词语。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出示有关课件)

  4.拓展思维

  A、如果让老舍先生来读这些句子,他会怎样读呢?你能像他一样吗?

  B、猫是如此的可爱,请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能各种特点的猫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四、小结:

  1.整体朗读并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用“既……又……”的句式说说大花猫的古怪性格。

  2.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无论是古怪的大花猫,还是它小时侯的淘气,作者都对它充满了一种喜爱之情!

  五、课外活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自家的猫带到你们玩耍的地方,把自己的猫(或其他小动物)玩具带到你游戏中的“家”里,你们要和小动物玩个痛快!把它们的特点牢牢的把握在手中!再上课,看谁叙述的最精彩!!

  六、拓展阅读题。

【猫教案】相关文章:

《猫》教案10-21

老舍《猫》教案11-14

初中猫教案11-08

《猫的故事》教案03-05

郑振铎《猫》教案09-22

精选猫教案四篇04-05

【精选】猫教案三篇03-25

【热门】猫教案4篇03-31

《猫》教案精品[15篇]10-21

幼儿园猫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