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力的教案

时间:2025-07-03 07:44:3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力的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力的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力的教案4篇

力的教案 篇1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出版传媒集团xx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的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设计思路

  为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实施高效课堂,本着先学后教的思想,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这三种具体的力以后,对它们的共同性质之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性的研究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常见的概念,力也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是贯穿物理学的主线,学好力,为以后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讨论及自己动手实验,教师适时点拨,能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本节教材内容偏少,知识点集中,教学过程可采用观察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能利用该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展示和学生点评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掌握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平衡力的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现代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幻灯片视频动画展示,结合教师精讲,教师在展示幻灯片的同时,运用传统教学,把重点内容及本节课的小结进行板书,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

  掌握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教学难点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此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学生9组分组实验器材18个)、ppt制作、物理课本、导学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备课组内经过各位教师的三次研讨,精心编制导学案)、双色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完成导学案情况,在自己有问题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改正,或勾画重点内容)、课前5分钟展示(展示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七、教学过程

  Ⅰ、课前5分钟展示

  学生展示,各小组分配到人,一般由小组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展示,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改正。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在物理学科班长的`领导下进行朗读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改正导学案中的问题。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Ⅱ、导入新课

  (幻灯片播放)公元1918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恶霸,名叫南天虎。人如其名,仗着家财万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村里人人谈虎色变。有一天,他十岁的儿子跟几个小朋友到村外玩耍,刚出村口,他儿子就踢到一个石头,摔得头破血流,抱着头,一边哭,一边跑回家叫“爸爸!爸爸……”南天虎看见儿子血流满面,气得咬牙切齿,指着儿子“谁打你的?”儿子有父亲在,什么都忘了,一边拉父亲的手,一边往村外走,走到石头前面,指着势头说:“就是它。”南天虎想都不想,一脚向石头踢去,“唉呀,我的脚断了!”围观的村民,人人暗地称快。有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小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

  Ⅲ、新课教学

  一、认识力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在大家学习完这节课后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第八章 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做一做]1、用手推、拉桌子;用脚蹭地。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

  [点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利用身边的物体做简单的物理实验,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理念。

  教师分析:用手推、拉桌子,说明手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用脚蹭地,说明脚施加了力,地面受到了力;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说明手施加了力,弹簧测力计受到了力。

  师:一个力的产生需要几个物体?

  生:两个。

  师:这两个物体分别叫什么?

  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师:现在我们给力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生: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点评]结合前面所学,巩固力的概念。

  [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想一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事相互的

  [多媒体展示]1、穿旱冰鞋的小孩推墙,小孩向后退。

  2、放着磁铁的两个小车,当同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同时后退;

  当异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相互靠近。

  师:现在大家拿出导学案,讨论合作探究一中的内容,并完成合作探究一。

  (图片见课本57页图8-34、8-35、8-36、8-37)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组内成员指定一个主讲人,其他成员可以进行纠错或补充,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一的内容。(时间在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巡查,也可随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教师]幻灯片中出示展示、点评的小组成员,学生讨论结束。

  师:好,讨论结束,请展示开始展示,点评的同学做好准备。

  生1: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是施力物体,铅笔是受力物体,而手指感到疼,说明铅笔受力的同时对手也施加了力。

  生2: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发现两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小明受力的同时也对小华施加了力。

  生3:将两个悬挂着的带有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会看到两个小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两个小球在受力的同时都对对方施加了力。

  生4:将载有磁铁的小车相载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发现两个小车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铁块受力的同时也对磁铁施加了力。

  师:从上面的4个现象中,发现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共同的什么问题?

  生5: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知识小结]一个力必须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补充]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员起跑、用脚尖踢球脚会感到疼、飞机起飞、火箭发射船浆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等。

  [点评]拓展学生的视野,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提示]在此环节可让学生多多举例,能更加深理解。

  [点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演示实验的进行,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内隐到外显地认识、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渡]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力有什么关系呢?

  三、实验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师:物理中实验探究分为几个环节?

  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师:按照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二的内容。

  [学生活动利用桌面上的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探究。

  [点评]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深化认识、加深理解。

  师:随机点将,那个小组完成了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生1:首先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校正零点,然后将他们秤钩相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我们组记录了三组数据,(边示范边讲解)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次数

  F1/N

  F2/N

  1

  3

  3

  2

  5

  5

  3

  7

  7

  生2、我补充,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叫甲和乙,甲对乙施加了力,作用在乙上,同时乙队甲也施加了力,作用在甲上,所以相互作用的力还应该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师:补充的非常好,经过两名同学的示范和讲解,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家已经弄清楚了,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并且两个力都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这个相反的方向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评]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有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探究、交流获得,有些预备知识是教师必须要讲解的,可为后面的二力平衡做铺垫。

  [板书]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开头的小故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脚踢石头,同时石头对脚也施加了力,所以那个恶霸的脚才会断。哈哈

  Ⅳ、反馈练习

  完成导学案中[当堂训练]内容,完成的同学可以进行展示,随机点将,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台点评学生的练习结果,对于存在问题进行强调

  Ⅴ、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学生陈述本节课所得。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知道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充分相信学生,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展示,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比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合作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真正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力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能力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目标: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盒、实验报告单。

  2、教师准备:拉力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老师请二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1、拉拉力器

  (1)谁的气力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生:弹簧的长度)

  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吗?(生:不能)

  (2)聪明的人们利用弹簧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板书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1、 学生分组观察

  2、 汇报交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指针:(在“0”刻度左右)指示弹簧伸长了多少,结合刻度板,指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方便读出力的大小

  挂钩:挂测量的物体

  弹簧:(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用伸缩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1、分别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分别有多大

  2、慢慢地用力拉弹簧,增大拉力,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3、慢慢减小拉力,看弹簧的长度又有什么变化

  4、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实验三:你还发现了什么

  1、介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2、左右对应的数值不一样(师: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对应关系?)1牛≈100克力

  3、生介绍一大格、一小格分别是几牛,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4、应用读数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师:同学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2、生齐读,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3、估力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求:

  (1)测量时,各小组分工要明确(一生估数,一生测量,一生读数,一生记录,完成表格。)

  (2)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看哪组估计值和实测数相差最少。

  物体的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一个钩码

  一个钢球

  (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

  (4)学生交流汇报。

  4、分析数据

  小组

  测量物体重力(N)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1)师:为什么测量同一种物体时,各小组的数据会出现偏差呢?

  (2)生提出可能:没调零;读数时没平视指针;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准;测量物体本身存在偏差等。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 布置作业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板书设计: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

  弹性限度内,

  受力大,伸长长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弹簧 弹簧测力计

  1N≈100克力

  注意:调零、平视、估力

力的教案 篇3

  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准备:

  将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准备成幻灯片,师生共同收集古今中外表现劳动题材的各种美术作品。

  教学实施: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谈出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1) 屏幕展示《在激流中前进》、《粮食》、《清明上河图》、《牛耕》、《捣练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共同主题?

  (劳动)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任务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用语言叙述

  (2) 结合实际,由劳动中体现的精神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应具有的精神。

  由同学自主思考,回答

  (3) 小组合作,检验课前准备情况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4) 教师重点分析《在激流中前进》《清明上河图》《纺织女》等作品,总结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带来的审美感受。

  (5) 同学讨论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教学资料:

  《清明上河图》(全画24.8 528.7厘米)

  作者:张择端

  这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桥上桥下互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看去,各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画面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难忘的场景。

  《纺织女》(220*289厘米)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开兹

  委拉斯开兹是西班牙17世纪最杰出的画家。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描绘西班牙宫廷生活的《纺织女》是他的代表作。从画面看,全画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厂的纺织工正在劳动的情景;后景则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有皇家织造厂织造出的壁毯。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而且似乎隐含着一种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画家的一种思想倾向。加上画家着重表现的是防织女劳动的情景,不仅生动的描绘了纺织女的各种劳动姿态,而且还有意识地通过画面右侧穿白衣的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的美。表现了他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力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了解学习-些保护视力的有关常识,逐步养成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提供一本可供教师讲故事用的大图书《倒霉的大近视限》

  2.提供做游戏用的眼罩。

  3.“幼儿看电视时间”记录卡。

  4.与幼儿共同制作保护视力安全图或“公约”图。

  提供有关材料:现成的可剪剪贴贴的画片、作底版用的旧挂历(反面)胶水、剪刀、彩色笔。水粉颜料等等。

  活动流程

  感知讨论 操作实践 强化巩固

  1.引导幼儿感知、讨论有关“近视眼”的问题。

  建议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以下-些活动。

  活动-:在图书区内摆放一本自制的'大图书《倒霉的大近视眼》,并提供录音,供幼儿阅读。

  活动二:启发幼儿观察、了解周围一些“近视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哪些不方便,有哪些困难,以及形成“近视眼”的原因。

  活动三:带领幼儿共同访问几位“近视患者”,或请他们来到幼儿园,讲讲自己的“苦恼”。

  活动四:择时开展讨论活动:

  设问:你周围有哪些人也是“倒霉的近视眼”?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时有哪些不方便?碰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遇到哪些困难?“近视眼”不能干哪些工作,为什么?他们怎么会变成“近视眼”的?“近视眼”能不能从小预防?怎样预防?

  2.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开展操作实践活动。

  活动一:《学学、做做》

  结合-些用眼要求较高的活动,向幼儿介绍一些看书、写字、绘画剪纸等活动中保护视力的常识,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实践。看书、书写或绘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眼睛离视物30厘米左右。(可让幼儿坐在桌前学学、做做棗将胳膊肘撑在桌上,将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点到鼻尖或额头,即距离30厘米左右)。

  不在过强、过弱的光线下看书、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可与幼儿共同看一看、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部位光线过强。过弱,不宜开展上述活动)。

  看书、书写及绘画等活动的时间,每次约30~45分钟,进行这些活动后,最好能向远处望一会儿。(教幼儿学习用定时器。闹钟,或看时钟来控制时间)。

  不躺着、走着,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可演个小小哑剧)。

  活动:《看电视和玩游戏机》。

  在组织幼儿看电视、玩儿童电脑游戏机前介绍保护视力的常识,鼓励幼儿积极实践。尽可能坐在电视机的正前方,距离不小于2米。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力的教案08-07

高中力的教案01-27

精选力的教案4篇04-19

高中力的分解教案03-07

《二力平衡》教案06-06

实用的力的教案3篇06-26

力的教案汇编九篇04-19

高中力的合成教案11-21

有关力的教案汇总8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