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

时间:2025-07-10 09:22:3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会认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事)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了解蝌蚪

  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宽,kuān,三拼音,10笔。肚,dù,左右结构,7笔。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准确通畅,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马说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马妈妈劝告小马的话含义。

  2、老牛,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孩子们,上一节课学了课文,今天,老师带来一些词语想考考大家,有兴趣吗?看来孩子们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那么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说的真好,说明认真学了,那么小马过了几次河?怎样过河的?小马从磨房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细读感悟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指明说:

  2、文中写小马几次过河?哪些自然段写小马第一次过河?哪些写第二次过河?个别说。

  3、第一次过河小马遇到什么问题?老牛伯伯怎样说?用:“——画出来,说你明白什么?指名说:

  4、分角色读,男生读老牛的话,女生读小马的话。个别读。

  5、比读。

  6、松鼠怎样说:用曲线画出。

  7、学习课文第3到5自然段。

  (1)读课文第3段后,说说“为难”的意思。(“为难”,感到难以应付。)找出课文写小马怎样为难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语气。(心想……那多好啊!)为什么会这样

  (2)读老牛怎样告诉小马的句子,说说小马听了怎么样。(理解“樘”(趟)的意思。)

  (3)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为什么拦住它?(理解“当然”的意思。“当然”在这里作“应当这样”讲。)

  (4)最后小马怎样做,读有关句子。

  (5)把上面的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8、学习第6、7自然段。

  (1)引读。师:小马回家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生:读第6自然段。师:小马是怎样根据妈妈的话去做的?生:读第7自然段。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师可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挂图和图片演示:贴出挂图,再分别把画有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河水中,比较它们身材的高矮,以及河水没到它们身上的部位。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老牛、松鼠、小马身材高矮不同,对河水深浅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小马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老鼠说的那样深。)

  (3)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懂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3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两个哪里头顶肚皮孩子跳到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2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是四条腿)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6自然段。

  (1)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有一群小鸡有一只猴子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4

  一、谈话引入。

  1.在黑板上画出几棵树:同学们,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引入:同学们很喜欢树,树的好处真多啊!我们今天来读一篇美丽的短文《树真好》。

  二、阅读欣赏。

  1.听录音范读短文,听清楚字音,想想短文里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不会读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3.快速默读短文,标出自然段。这篇短文共有9个自然段,请9名同学开火车读,集体纠音。

  4.读好词语:筑巢勤施肥

  5.再读短文,想一想:短文中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找出文中的相关段,多种形式朗读。

  6.指导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读了这篇短文,一定对树更加了解,更加喜爱了。那么,我们要怎么样读出喜爱的感情呢?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全班有感情读。

  三、语文生活。

  1.过渡: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读真好,让我们一起享受了树的好处。这几个同学有朗读的特长,这是他们的长处。我知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同学有自己的.特长,你们想来露一手吗?

  2.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模仿……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有什么爱好?

  指名说说图意,师生共同评价(图上的小朋友小明是个小航模迷,他正和小伙伴一起研究他做的飞机模型呢)。

  把你的特长介绍一下,可以边介绍边给大家展示一下,可以当场表演,如朗诵,模仿,唱歌,跳舞,器乐等,也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书法绘画作品给大家看。

  3.小记者采访问爱好和特长。

  (1)你想知道同学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吗?让我们互相采访一下吧!

  (2)指名示范,评价双方的说话态度是否礼貌,声音是否响亮,问题是否清楚,回答是否完整具体。

  (3)提示:你想问同学哪些问题?如:你最喜欢干什么?为什么喜欢?你有什么特长?怎么学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老师适当点拨。

  (4)分小组进行采访交流。教师巡视,请同学示范。

  4.你愿意把你的爱好和特长写出来吗?

  请把刚才对“小记者”说的内容写下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6.交流写话作业,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互帮互学。

  7.老师点评学生的写话练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

  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课本备课教案07-08

二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6-24

二年级下册语文咏柳教案11-04

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12-05

语文下册复习课教案01-22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写话05-15

二年级下册语文《笋芽儿》教案07-03

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案12-04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