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外汉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外汉语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认清字形,发音准确,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z
c
s同单韵母ae
u的拼音,以及zi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个声调。
3.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尽量直呼音节,读音准确速度快。
4.继续培养学生看图学拼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的音、形、书写。
2.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音形。
教学难点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与三个声母的字形区别
教学准备
用两种颜色写的声母(黑色)、整体认读音节(蓝色)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学习z和整体认读音节zi
(一)教师出示挂图1,板书z
问:1.根据图画和老师写的字母,谁来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讲:z发音时,舌尖平伸,气从窄缝中挤出来,不要咬舌尖。
学读z的音。
2.怎样根据图来记字母的`形?(图上的小孩子正在写字,写的字就是z)
3.谁还有别的方法?
(z像我们学过的2字)
教儿歌:像个2字z
z
z
(二)教师板书zi
讲:这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要看成一个整体去记。把声母z的音读得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音节zi的读音。
教师范读:整体认读音节zi。
学生学读:(同教师)。
讲: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字注音,标调的时候i要去掉小点。
练习四声:z9
z0
z!
z@
(三)指导书写:z是一笔写成的。从左往右写,横折横。
二、看图学习c和整体认读音节ci
(一)教师出图2,板书c
问:1.根据图上画的刺猬,谁来读一读字母的音?讲:把刺平读就是c的音。
学读c的音
2.怎样来记c的形呢?
(图上的小刺猬背部弯弯的很像c的形。)
教儿歌:半个圆圈c
c
c
(二)教师板书ci
讲:这是整体认读音节ci,把c的音读大些就是ci的音。ci也有四个声调。
学读四声:c9
c0
c!
c@
(三)指导书写:从右往左写半个圆圈占中格课中休息:(自定)
三、看图学习s和整体认读音节si
(一)讲:图上的虫叫蚕,它在吐丝,这个字母就发s的音。
学生学读:s
问:1.根据图怎样来记字母的形?
(蚕吐出的丝,弯曲的样子很像字母的形。)
2.s像不像半个8字?
教儿歌:半个8字s
s
s
(二)教师板书si和四声
(讲法同上)
(三)指导书写:s从右上开始,写两度曲笔形似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写在中格。(可以先练习书空再提笔写。)
四、巩固练习
1.读准音z
c
s
zi
ci
si.
2.读准四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声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二、练习声母z
c
s与带调单韵母的拼音
三、直呼不带调音节
za
ca
sa
ze
ce
se
zu
cu
su
四、书写练习
1.抄写声母。
2.抄写整体认读音节。
对外汉语教案2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听懂并正确说出“你叫什么名字?”这一句型。
学生能用“我叫…”的句型来回答他人的提问,正确介绍自己的名字。
增进学生对中文基本礼貌用语的了解和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并熟练运用“你叫什么名字?”和“我叫…”的句型。
难点:声调的准确运用,尤其是“你”和“什么”的声调区别。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自我介绍:教师先做自我介绍,包括名字,可以用简短的英文辅助说明,以降低理解难度。
游戏热身:“我是谁”游戏。教师手持几张名人或卡通人物的图片,问学生:“这是谁?”引导学生回答人物的名字,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新课讲解(15分钟)
呈现新句型:通过PPT或板书展示“你叫什么名字?”和“我叫…”的句型,用不同颜色标注重音和声调。
发音练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强调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和声调。
情境模拟:教师扮演询问者,学生扮演回答者,进行一对一的.问答练习,然后角色互换。
3、巩固练习(10分钟)
配对练习:学生两两一组,互相询问和回答名字,增加互动性。
角色扮演:设置几个日常生活的场景(如在学校、超市、公园等),让学生在这些场景中使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
4、拓展与文化点(5分钟)
中国文化小知识:介绍中国人取名的文化习俗,如姓氏、名字的含义等,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礼貌用语:教授“你好”、“谢谢”等基本礼貌用语,强调在询问别人名字前应先打招呼。
5、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句型和难点。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句子,并尝试用“我叫…”的句型介绍自己给家人听。
教学资源
PPT或教学卡片,包含新句型、人物图片等。
角色扮演场景卡片。
音频材料,用于练习正确的语音语调。
对外汉语教案3
一、复习(13分钟)
(一)听写,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人写在本子上。
1、生词(14个单词)
年、今年、岁、大、小、公斤、真好看、毕业、奶奶、年纪、孩子、个子、高、矮
2、句子(2句子)
你奶奶多大年纪了?她今年65岁,属蛇。他挺胖的,有多重?18公斤。真重!两个学生写完以后纠正错误(3分钟)
学生读黑板上的单词和句子(先集体,后个人,2分钟)。
(二)提问第23课的课文内容(机动)
1、你奶奶多大年纪了?属什么?
2、你有多重?(学生回答,再继续问)重吗?
二、生词(30分钟)
(一)利用ppt,领读,利用图片或实物讲解。
(二)利用ppt,让学生读,教师再集中领读。
(三)学生对不明白的词提问。
1、衣服:我的衣服,你的衣服,他的衣服;洗衣服,买衣服。
你的衣服很漂亮。是在哪儿买的?(可以挑一个衣服很漂亮的学生来配合回答)
2、件:一件,一件衣服,两件,两件衣服,两件漂亮的衣服;这件衣服,那件衣服,这两件衣服。我喜欢这件衣服。我喜欢那件衣服。我喜欢这两件衣服。我喜欢那两件衣服。(挑学生参与)
3、颜色:红、黄、绿、蓝、白、黑都是颜色,红色,黄色,红衣服,黄衣服。这件衣服是什么颜色?红色,那么这就是一件红衣服。
4、大小:衣服的大小,公园的大小,公司的大小,操场的大小。
5、合适:很合适,非常合适,大小合适。这件衣服大小合适。你穿在身上很合适。
6、号:大号,小号,中号,中号的衣服,几号,多少号,24号,10号。你的衣服是小号的吗?今天是几号呢?
7、肥:很肥,不肥,不肥不瘦。这件衣服不肥,大小很合适,是中号的。
8、长、短:长衣服,短衣服,很长,很短,不长,不短,长短合适,衣服很长,衣服很短。你的衣服很短,是短衣服。你的.衣服长短合适。你的衣服不长。
9、贵:很贵,不贵这件衣服不贵。这件衣服很贵。
10、便宜:很便宜,不便宜这件衣服很便宜。这件衣服不便宜。
11、好看:很好看,非常好看,好看的衣服,这件衣服很好看,你很好看。你的衣服很好看,你很好看。
12、试:试试,试一试,试衣服,试试这件。我要试试这一件衣服。你去买衣服,会先试一试吗?
13、多少:有多少,要多少
14、一点:
15、比较:比较深、比较贵、比较多这件衣服的颜色比较深。这个东西比较贵。
16、价格:这件衣服的价格是多少?
17、深:深浅这个颜色比较深。
(四)语言点
例:
1、这件有点儿肥,换件瘦一点儿的。
2、这件有点儿长,换件短一点儿的。解释:“有点儿”放在形容词前,用来说不好的感觉,例如“有点儿肥”就是对这件衣服不满意,觉得不好。“一点儿”在形容词后面,有比较的意味,表示一种希望和要求,例如“换件瘦一点儿的”就是觉得这件有点儿肥,所以希望换件瘦一点儿的。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这车有一点儿慢,可以快一点儿吗?
2)你要胖一点儿,你太瘦了。
动词中间加了一个“一”:试一试;动词重叠:看看解释: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状态,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再如下:
走:走一走;走走
坐:坐一坐;坐坐
看:看一看;看看
读:读一读;读读
想:想一想;想想
说:说一说;说说
三、课文(35分钟)
(一)把课文变成未完成式,把生词制成一面带粘贴的卡片,让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在空白处。使用ppt。
营业员:你看,这件()比较长。你(),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那件大,太()了。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但是这件衣服()比那件()。艾中华:长短、大小正()。这件衣服比那件贵()?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一点的衣服?营业员:有,但是()没有这件()。你看,就是那一件!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好吗?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二)问答
1、艾中华在干什么?
2、是谁要买衣服?
3、艾中华为什么买这一件衣服?
(三)按照提示复述课文。(采取两人对话式,使用以上的以上的ppt)
(四)模仿(活学活用,给学生几个例子,供他们模仿。)
例1:一天,李明和杰去商店,杰要买一件衣服,希望李明帮他挑衣服。例2:假如你和你朋友去买衣服(让两个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由发挥)
(五)看图说话(一组图片,图片的内容是婷婷陪朱莉在买衣服,朱莉喜欢红色的衣服,婷婷帮她选了一件,但是看上去很肥,于是换了一件小的,很合适,朱莉很高兴。)让学生说出图片里的内容。
四、读课文(5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
五、总结(5分钟)
(一)本课学习了17个生词,重点是“合适”、“一点儿”和“大小”,还有“肥、瘦、颜色、试、长、短、好看、便宜”要会造句。
(二)今天还学习了课文,你们已经基本能够复述了,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说明,知道自己需要进行哪方面的练习。**同学说得很流利,可是汉字还可以写得更快,**同学读得很好,说得也很好。
六、作业(2分钟)
(一)复习课文和生词,下次课要听写。
(二)造句:
1、用“合适”和“合适不合适”分别造两个句子。
2、用“有点儿”和“一点儿”分别造两个句子。
3、用“大小”造两个句子。
4、用“肥、颜色、试、长、短、好看、便宜”各造一个句子。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多造句,但最少造20个句子,写在本子上,明天交给我,下次课要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句子,并有小小的奖励。
(三)预习语法和课后练习,完成会做的练习。
七、教具
PPT、生词卡片、图片和组图、实物(学生身上的衣服)
对外汉语教案4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并使用汉语询问和回答姓名的基本句型。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句子:“你叫什么?”、“我叫XXX”。
生词:你、叫、什么、名字、我。
汉字书写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进入教室后,用汉语向学生打招呼:“你们好!”引导学生用汉语回应。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怎么问别人名字吗?”引出新课主题。
生词教学:
教师展示生词卡片,逐一领读并解释词义。
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声调。
句子教学:
教师板书句子“你叫什么?”和“我叫XXX”,并领读。
学生跟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
教师示范对话,然后邀请学生两两配对进行练习。
汉字书写练习:
教师示范书写句子中的汉字,并解释笔顺和笔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模仿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游戏:
进行“快速问答”游戏,教师随机点名,学生需快速回答自己的`名字。
进行“名字接龙”游戏,学生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尝试记住前面同学的名字。
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强调询问和回答姓名的基本句型。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用汉语询问并记录下至少三位朋友的名字。
对外汉语教案5
初级外国汉语学习者
根本任务:
教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两个声母以及正确朗读声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语音学习过程中以听说为主。让学习者多听老师的发音,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
2、在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后,逐渐展开声调教学
教学重点:
1.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 ,两个韵母。
2.声调
教学方法:
1. 用房屋、雨伞、半圆的形状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
2.运用模仿法,演示法(板书演示)和简明的舌位图等教识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 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
两扇大门mmm
伞柄朝上fff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声母、韵母学习
(一) 声母 b p m f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软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蓄积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强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上门齿轻轻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齿缝间挤出,摩擦成声。
(二)韵母 a o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口形自然张大,可见上下齿,舌面中部(偏后隆起),舌位在单韵母中最低。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a小,上齿或可见齿尖,下齿看不见。两唇收敛,略呈圆形,舌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比a高。
a o
b → ba bo
p → pa po
m → ma mo
f → fa fo
板书演示b﹢a →ba p ﹢a → pa
老师先领读,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并指定2—3名学生上前演示书写和读音.
二.声调
a a a a
o o o o
领读2遍,学生练习后,指定学生读
三.轻声
ma ma ba ba
例:ma ﹢ ma → ma ma
三、练习巩固:
1,两位同学一组一起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今天所学拼音,并练习轻声
ma ma ba ba
(2)声调练习
ma ma ma ma
fa fa fa fa
pa pa pa pa
ba ba ba ba
四、布置作业:练习所学的几个发音,抄写字母各十遍。
教学难点:
一、声母和韵母
1、让学生能分清送气与不送气声母的区别,将一张纸放在嘴前,通过观察纸的状态来判断送气与不送气。
2、纠正唇齿音中可能出现的发音时上齿不接触下唇或者发唇齿音f时,由于动作太小太快而产生的发音不清晰的问题。
3、发m音时,可能因为学习者的鼻音较重而导致发错和发音不清晰,可以先让学习者先发o音再过渡到m音,或者通过观察学习者的唇形圆展来纠正。
二、声调
1、上声是四声中最难的一个声调。
举例:某天一个外国汉语学习者去饭馆吃东西,他很认真地望着招呼他的女服务员,并认真
地问到:“小姐,水饺多少一碗?”女服务员一听,骂了一声:“流氓”。在学习上声时可以通过先发去声再发阳平在练习和学会发上声,举例:先发ma,再发ma来慢慢过渡到上声。
2、外国学习者在学习声调的发音时往往带点洋腔洋调,而且在学习升调(二声)和降调(四声)时,也会因为升得不急和降得不够而发音不准,通过老师一对一纠正和学习者课后多联系来改正。
教学总结: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修改教案,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对外汉语教案6
一、教案的主要构成部分
1、教学对象:年级、国别、人数
2、课型:综合课、听力课、阅读课等
3、教学内容:什么教材、哪一课
4、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5、教学难点与重点
6、教学方法
7、板书设计
8、教学时间
9、教具
10、教学步骤
二、教学步骤部分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课
3、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部分需要重点撰写。需包括:
1)生词
2)课文
3)重点词语讲解(词义+具体讲解的方法与步骤)
4)重点语法讲解(语法点的意义+具体讲解方法与步骤)
5)练习
6)本课小节
7)布置作业
三、设计教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
1、考虑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本课内容以及学生水平,主要从知识、技能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2、难点与重点:根据学生水平,参考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确定教学重点。
3、方法需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技巧与方法,同时注意增强应变能力。
4、重点词语与语法点:首先需科学地选出该课的重点词语与语法点;其次,选用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讲练;最后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5、科学地分配时间,精心策划,分配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对外汉语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你叫什么名字?”及其回答方式的基本句型。
技能目标:能够听懂并准确使用“我叫…”的句型来介绍自己的名字;能够在模拟情境中应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内容
重点词汇:你(nǐ)、叫(jiào)、什么(shén me)、名字(míng zì)、我(wǒ)
关键句型: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XX。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自我介绍:教师先用简单的汉语介绍自己,示范“你好,我叫XXX。”然后用英文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热身:“我是谁?”游戏。教师准备几张名人的图片,展示图片让学生猜,引导学生说出“他/她叫…”的'句子,为引入主题做铺垫。
2、新课讲解(15分钟)
词汇教学:通过图片、实物或PPT展示新词,用汉语加手势或图片辅助说明每个词的意思,如指着自己说“我”,同时出示“名字”的卡片。
句型教学:
展示句型“你叫什么名字?”和“我叫XX。”,先慢速读几遍,再正常语速,鼓励学生跟读。
使用闪卡游戏,随机抽取学生名字的卡片,让其他学生练习问与答。
3、练习巩固(15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两人一组,A问“你叫什么名字?”,B回答“我叫XX。”,然后交换角色。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练习。
小组活动:“名字接龙”游戏。围成圈,第一个人说“我叫XX,他叫YY”,YY接着说自己的名字并指下一人,以此类推,加强记忆。
4、拓展应用(10分钟)
情景对话:设计几个日常交际场景(如在图书馆遇到新朋友、在学校的第一天等),让学生分组准备简短对话,应用所学句型进行角色扮演。
文化角:简要介绍中文名字的文化背景,如姓氏、名字的组成,以及一些常见的中国名字,增加文化理解。
5、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回顾:快速回顾今天所学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体会。
作业布置:
记忆并能准确书写今天学习的词汇。
录制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包括“你叫什么名字?”的问答,可以邀请家人一起参与。
教学资源
PPT或图片卡片:用于展示词汇和句型。
名人图片:用于“我是谁?”游戏。
视频或音频材料:可选,用于提供更多语言环境的听力练习。
对外汉语教案8
对外汉语教案的写法
这个应该是某学生为了应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或者《对外汉语教学法》课期末考试总结的~~
1.教学目标与要求:
l“目标”是笼统的,如:能正确地辩音辩调,扩大词汇量,掌握新的表达方式,加强口头和笔头成段表达的技能训练。
l“要求”是具体的,如:学习多少个词语,掌握多少个语法点,能运用某种句式进行会话。
x可以将目标与要求合在一起写,所用的动词是:学习、掌握、了解、理解、区别、分辨、拼读、使用、运用、表达-----
2.教学重点:
抓语言项目:
l语音:声调、轻声、儿化、语流变调;
l词汇:近义词、同音词、多义词、联绵词、成语、惯用语
l语法:量词、语气词、助词、“把”字句、各类补语、特殊句式、语序
l功能——意念(介绍、请求、同意、反对、感谢、道歉、看法、意愿---)3.教学方法(包括辅助教学手段)
l直接法: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
l直观法:教具、图表、动作、表情、多媒体课件……
l情景法:设计情景、利用实地情景……
l其他:模仿、重复、替换、对比;问答、启发、引导、归纳、演绎……
4.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分配)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为基础。语言课的教学有五个主要环节:
x步骤: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x各环节所占的时间比重、内容方式(以100分钟为例)
(1)组织教学:2分钟~5分钟
x点名、问候、用轻松的话题活跃气氛、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x内容导入: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景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
x方法:提问、回忆、讲述、对比、游戏……
(2)复习检查:10分钟~15分钟
检查与巩固:听写、快速问答、复述、讲解作业中的问题……
(3)讲练新课:70分钟~80分钟(讲:三分之一,练:三分之二)
强调精讲多练,注重运用,师生互动,精心设计板书,进行情景操练
l一般顺序:朗读——词语讲解——分段——提问和回答——归纳段落大意——讲授语法点——操练
(4)新课小结:2分钟~5分钟
归纳总结新的语言点、重点内容……
(5)布置作业:2分钟~5分钟
造句、作文、预习……
教案评分(20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5分):
a.语法、词汇(4分)b.功能项目(1分)
二.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1分)
(2)学习新课(生词学习1分、课文讲练2分、重点词语讲练1分、重点语法讲练6分、活用练习1分)
(3)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分)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1分)
(5)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
综合课
l教学任务: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言语技能、文化背景。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偏重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言语交际能力。
l分三个阶段:语音→语法→短文。
x语音阶段大约2~3周,1~15课。
x语法阶段(对话形式居多)约10~15周
x短文阶段(与语法阶段的界限并不很清楚)
(一)语音阶段的重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1.语音方面: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韵。强调正确拼读和辨音辩调。(发音方法、发音部位不必多讲)
(1)难发、易混的声母:b、p;d、t;g、k;j、q、x、f、h、z、c、s、zh、ch、sh、r
(2)难发、易混的韵母:单韵母o、e、u、ǖ、复韵母ai—ei、ao—ou、前后鼻音
(3)声调(四声)、变调(音节连读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4)轻声(辨别词义或区别词性的:东西、买卖)儿化(辨别词义或区别词性的`:画和画儿、头和头儿)
l学习的先后顺序:
(1)声母、韵母
声母:bpmfdtnlgkhjqxzcszhchshrer
单韵母:aoeiuü
复韵母:aneninuauoiaieangenginguaiueiuanuenuangiaoiouianiangiong
(2)声调
四声------轻声------音节连读(变调):
二声+二声,二声+三声//半三声:三声+一、二、四声、轻
声;三声+三声
2.词语方面:
3.语法方面:
x句法:主要是最简单的单句,如主谓句、疑问句
x词法: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量词、方位词、能愿动词
(二)语法阶段的重点(一个学期完成最基本的汉语语法)
1.语言知识方面:
x语音还要抓,突出训练语调、语气(态度、意图或感情)、重音(辨别意义)。x语法主要学习基本语法,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词类:能愿动词(想、要、会、能、可以、应该------)
量词(个、本、张、把、篇、座------
副词(就、才、又、再---)
连词(和、跟、或者、还是----)
介词(在、从、跟、给、往、向、对----)
助词(的、得、地------)
(2)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程度补语、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时量补语、动量补语),及其语序。
(3)句子的分类: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4)特殊句型:是字句、有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是---的”句、比较句、把字句、被动句。
(5)提问的方法:用语气助词“吗”提问、用语气助词“吧”提问、用语气助词“呢”提问、用疑问代词提问、用“肯定形式+吗”提问、用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相叠提问(正反问)、用“是---还是---”提问(选择问)。
(6)动作的态:完成态、变化态、持续态、进行态、经历态
2.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方面:
l用掌握的语言技能(词语、句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侧重培养听说能力,以及初步的交际能力。
l学习在会话中谈打算、计划、时间、钱数、购物、看病、节日、天气、问路、问方向------
(三)短文阶段的重点
1.语言知识方面:
x语音:能正确地辨音辨调,掌握语流音变,发音准确、语调语气基本正确,朗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60~170个字左右。
x语法:巩固基本语法,学习基本句式的引申用法(如“起来”的引申用法、疑问代词的引申用法)
x词语(虚词):副词:倒、难道、简直、何必----连词:无论、尽管、既然、连---也---、由于
2.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方面
l听:语速每分钟160~180个字
l说:成段表达,满足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交活动。语速每分钟130~140个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1.牢固掌握语言要素,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x突出精讲多练,注重设置情景,进行实践
操练
x不排斥“句型操练”等机械性训练方式
x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循环往复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x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x加强互动,人人受益
x对错误的纠正,要采取适当的方法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x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结构教学
x在一定的情景中,完成功能性交际任务
x揭示词汇、语法、语用系统及非语言信息
中(如体态语)的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案9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汉语的四声调值,对外汉语四声教学教案。
2.能够熟练准确的读出这四个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肯定也曾经因为你们的滑稽语调而获得过大片掌声,甚至是好感。可见语调很是重要,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调一定可以让你更加与众不同。外语的语调是没有模版可以学的,但是汉语不同,通过学习她优美的声调可以艺术性的传达出你的感情!今天,老师将在这里把这项汉语语言学界的创举再次传授给大家。学好声调,将拨开汉字的第一层神秘面纱。
2.老师书写课题,学生看。
二、小牛试刀
1.将四声调值一个接一个的写在黑板上,先让大家自己试读。
2.先让大家听老师读,然后引导学生跟读。
3.跟读3-4遍之后,检查同学们的掌握状况,根据状况加以指导。重新纠正。
三、孰能生巧
在黑板上写上一系列的拼音,让同学们一起来练,做到发音饱满,标准。
四、功德圆满
在黑板上写上一些绕口令,让大家多多练习发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这四声声调
2.给学生发一篇短文回去练习,下节课检查情况。
一,声调概述
汉语有四个声调,同一个音节用不同的声调念时,表示不同的语义,并有自己相应的汉字,这是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独特之处,当然也是外国留学生感到最难的一点,教案《对外汉语四声教学教案》。
阴平(第一声)
特征:高
调值:55
调号:
阳平(第二声)
特征:升
调值:35
调号:
上声(第三声)
特征:低
调值:214
调号
去声(第四声)
特征:降
调值:51
调号:
二,重点和难点
平调出现过多;
上声错误最多,上声常被学生发成调值为24、34或224、334,或发成高调和上升调;
阳平调域不稳定,常发成224、223或34、23或发成别的`声调;
去声降不下来
四、教学技巧
1、声调的展示技巧:
发音规范是最基本的展示声调的方法。在刚开始发音时,应注意适当延长发音过程,适当夸张音高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声调高低曲折的变化。
五度声调示意图。利用这个图,给学生以声调的视觉形象。在示范时,一边用手指着发音过程图,一边随着音高的变化发音。
2、指导声调发音的技巧:
适当调整四个声调的教学顺序。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比较好的顺序是先教第一声和第四声,在教第二声和第三声。在练习中还是按顺序读。
利用手势。在发音时辅以手的位置移动代表音高的变化,提示学生正确地发出要发的声调。如教第四声时,手掌由高向下挥,表示51调值。
3、声调的练习技巧:
唱四声:ē-é-ě-è
定调:一般在进入声调练习之前,教师要注意用或者其他简单的音节搭配来定调,引导学生在本次练习开始之前先找准调,熟练以后可以慢慢减少到不用。
声调搭配练习:把不同的声调搭配在一起,练习声调的的发音。只有把各种声调搭配在一起,才能搞好地解决学生四声的发音问题。
对外汉语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
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对外汉语教学二十四节气冬至教案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知道冬至由来。
2、愿意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活动准备:
利用回家时间和父母收集关于冬至的相关信息活动过程:
(一)音乐歌曲《给小桃树穿件新棉袄》导入:教师弹奏乐曲,幼儿随乐曲演唱。孩子们,你们歌唱的时候特别专注,真棒!
刚才我们演唱了有关冬节歌曲《给小桃树穿件新棉袄》,冬季里有个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是什么节日呢?(冬至节)(二)冬至节的谈论
小朋友说的真好,冬至节就要到了。哪个小朋友能给我们说一说冬至节(叫3-4名幼儿)
冬至节我们可以做哪些活动来庆祝呢?(改变户外运动、包饺子、讲给小班弟弟妹妹)
(三)自行如厕穿着外衣,到小班请弟弟妹妹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对外汉语教案11
课标:
第一单元语音部分(10课时),第七课时,声调
学生:
无汉语基础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学生(18—20岁)(前面几个课时中学习完了声韵母及其组合)
课型:
综合型
教学内容:
声调(定义、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号、调值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知识目标:掌握汉语声调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识别四个声调,正确标调及读出四个声调
3)情感目标:对汉字语音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调的调类,调号,调值
难点:调值,及声调的实际读法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具:教材,黑板,课件PPT
时间:上午8:00—8:45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5分钟)
1)复习声韵母(学生每天以不同的声母或韵母作为自己的名字,老师上课时点名,点到哪个声母或韵母,名字为那个声母或韵母的学生就答道。)
2)老师写几个声母,未标声调的韵母及这些声母与未标声调的韵母组合在黑板上,叫学生齐读(如:b,m,h,a,ei,ing,ba,ma,hei,bing)
2、讲授新课(15分钟)
1)在黑板上板书一组标有声调的韵母(如:ā á ǎ à),叫学生尝试着去读。
2)导入本堂课所学内容——声调。
3)讲解声调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声调的含义,调值,调类,调号)。
4)借助五线谱引导学生找到四个声调的音位。
5)对着五线谱逐一地教学生四个声调的读法(注重半上的教学)。
6)举不同调不同义的`汉字进行对比教学,强调声调在汉语中的作用。如:
mā má mǎ mà dī dí dǐ dì zhī zhí zhǐ zhì
妈麻马骂,低笛底弟,知直纸至
yī yí yǐ yì fēi féi fěi fèi
衣宜以意,飞肥匪费
3、练习巩固(20分钟)
1)在黑板上写几组单韵母,老师说调类,叫学生标出调号。
2)学生自己读黑板上的标有声调的韵母及声韵母的组合(如:ā á ǎ à bā bà mǎ má měi mèi bǐng bīng)。
3)老师写一些带有声调的韵母及声韵母的组合在黑板上,叫学生齐读,再叫几个学生单独读,纠错(如:bā mā bá féi ě lěi mào dìng)。
4)游戏: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老师念生词(1。单音节生词2。双音节生词),做手势,学生说出来是第几声,纠错。
4、本课小结(3分钟)
学生自己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搭档之间互相检查发音是否正确。
5、布置作业(2分钟)
一首标有拼音的小诗《鹅》,让学生朗读。
对外汉语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学习用品的名称。
2、学会问别人物体的'名称。
二、教学重点
1.生词:这,那,手机,铅笔,吗,字典,不,这些,那些,书,也,汉语。
2.语法:句型:这是。.。.。.那是。.。.。.这些是。.。.。.那些是。.。.。.
三、教学方法
1.运用翻译法,讲解词语。
2.创设多种语言情景,以及实物,让学生进行反复操练。
四、教学环节(共50分钟)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提问学生:你的书包里有什么?引出今天的话题——学习用品。
(二)复习旧课(3分钟)
他是。.。.。.
(三)学习新课
认读,教读,说汉语,要求学生翻译为泰语。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些是什么?那些是什么?
练习朗读课文。分组朗读,单个人指读。击鼓传花朗读。
(四)本课小结(3分钟)
询问学生今天学习了什么。和学生一起复述。
(五)布置作业(2分钟)
课后生词找到拼音,并抄写一遍。
课后总结:学生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记忆以及应用还是有问题。
对外汉语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你叫什么名字?”及其回答的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正确说出询问和回答姓名的句子,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关键词汇:你(nǐ)、叫(jiào)、什么(shén me)、名字(míng zì)、我(wǒ)、是(shì)。
基本句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xx。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自我介绍:教师先用简单的中文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可以用图片或PPT辅助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中文的友好氛围。
游戏热身:“我是谁”游戏。教师准备几张名人或卡通人物的图片,展示图片并问:“他/她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尝试用中文说出名字或猜测,活跃课堂气氛。
2、新课讲解(10分钟)
词汇教学:逐一介绍新词,利用实物、图片或动作辅助教学,如指着自己说“我”,同时板书新词,带领学生跟读。
3、练习活动(15分钟)
分组练习: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扮演询问者和回答者,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角色扮演:设置几个场景(如在学校、在超市等),学生根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使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
4、游戏巩固(10分钟)
5、总结反馈(5分钟)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学生分享:请几位学生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或感受,鼓励大家用中文表达。
6、作业布置
口头作业: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用中文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询问他们的名字。
书面作业:编写一段简短的对话,至少包含三次“你叫什么名字?”和相应的回答。
教学资源
图片卡:名人、卡通人物图片用于导入和练习环节。
PPT:展示新词、句型及应用场景。
名片模板:可作为角色扮演的道具,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增加互动性。
对外汉语教案14
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越来越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根基。词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记忆,而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日常会话交际。本文将主要谈论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比较法
比较法一般多用于同义词的辨析中。使用比较法能更好的区别同义词之间的相似和差别之处。
有的同义词存在着意义的轻重。例如:轻视和蔑视都表示有瞧不起的含义。但是蔑视的程度明显要高于轻视。还有类似这样的词语:盼望和渴望、失望和绝望。有的同义词的范围的大小不同。例如:战役和战争,明显战役的范围大于战争。还有的同义词表示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包含特征。例如:树林和树、书籍和书、河流和河。还有同义词所搭配的对象不同。充足和充沛都表示足够的意思。但是充足搭配对象多是自然界或者物质方面的东西。阳光充足、食物充足。充沛搭配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有的同义词就有褒义、贬义和中性的差别。例如:成果结果后果都有结局的意思。但是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还有一些同义词使用的场合不同,有的用在日常口语中,有的用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妈妈和母亲,妈妈常用在口语中,母亲则多见于书面语中,显得比较正式。
例如:深刻和深入都表示深的含义。但是这两个词的词性是不同的。深刻是形容词,有接触到事物本质的意思。如:你分析得很透彻。还有表示人的内心感受,如: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入是动词,有达到事物内部的含义。如:这句广告语深入人心。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幻灯、图画和肢体语言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这种方法直观形象、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大多数的名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具体事物的名词。例如:教室、黑板、台灯、帽子、大楼、窗户、房子。还有一些颜色的词,教师可以利用彩色粉笔或者是彩色水彩笔。表示动作的词,可以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示。例如:跑、跳、蹦、走。有些形容词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例如:高、矮、胖、瘦、大、小。
三、翻译法
翻译法就是利用学习者的母语或者是某种中介语对词语进行解释和翻译的方法。汉语中有一些词语比较抽象,如果用汉语解释只会越解释越麻烦,让学生听的是一头雾水。
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翻译法就会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时,有利于学习者快速理解词义。例如:制度、理论、政策就可以直接用英语system、theory和policy。翻译法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它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不同语言之间能够对译的词语是非常少的。即使有一些词从表面上看含义是相同的',但是文化含义、附属义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差异。比如:汉语中的叔叔、伯父、伯伯、舅父、姨丈、姑父等,在英语中只用uncle表示。还有再和又都可以用英语翻译成again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字在汉语中还是有差别的,不宜直接用英语进行翻译讲解。
四、语境法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有些词语都多个义项,每个义项都有其自己特定的语境。所以要想真正学懂这个词,就要把这个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行。
因此,教师使用的语境应该事先精心设计,尽量选择跟学习者的日常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的,或者是学习者感兴趣的。语境设计要真实贴近生活。这样学习者不仅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词义,而且会对所学的词语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想给同学讲解管用这个词,就可以设计一个语境:假如你生病了,吃了药后,你的病好了,这种药是有效的。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药呢?这是教师就可以引出管用这个词,学生利用这个语境也就明白了。
五、文化内涵解释法
文化内涵解释法是指通过不同语言之间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来解释词语总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词汇具有民族性。同类事物不同语言用什么词语或者用几个词来表现不同,还有在词语的色彩意义上也体现词汇的民族性。例如:中国人十分喜爱红色,过年过节都要挂红灯笼,放红鞭炮和贴红对联。甚至中国的国旗都是五星红旗。还能经常见到红运、红色政权、一颗红心。而哈萨克人喜欢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真诚。他们常常会说一颗白心。还有狗在汉语中常常为不好的含义,象征着卑鄙和谄媚。因此有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腿子、人模狗样这些词汇。但是英吉利人却和我们截然相反,他们十分爱狗。在他们的语言中有很多关于狗的褒义词语。如:a
lucky dog、to work like a dog、love me,love my dog。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重视词汇的教学,从过去的错误观念里转变过来,积极研究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加强词汇的教学,学生要加强词汇的学习。真正做到使词汇教学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对外汉语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听力理解,使学生掌握关于旅行语言和文化的知识,学会使用文中出现的语法。
2.在提高听力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相关语法
2.理解对话语境,能够熟练运用文中关于旅行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际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对话语境,能够熟练运用文中关于旅行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际表达
四、教学方法
听写法
听读法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课5分钟
复习词语,开始听力练习。﹙二﹚授新课
1.听做课本中第六到八题。16分钟2.核对答案,找出语法点。5分钟3.语法讲解5分钟不是……吗:A、你找我有事?
B、今天晚上开晚会,请你去参加。A、哎,不对呀,不是明天晚上开吗?表示吃惊,没想到;
A、快去找个年轻人帮帮我?B、我不是年轻人吗?
表示反问,用来表示说…话者的不满、责备、分辨。还是:表示对情况的选择。自费:自己付钱3.能力提升①在听一遍原文,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复述原文的'中心大意,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10分钟
六、课堂小结 6分钟
这课主要锻炼同学听说结合的能力,并告诉他们所用的听力练习方法。
七、布置作业
2分钟
参加旅行团和自由行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对外汉语教案】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案07-08
对外汉语教案优秀12-01
对外汉语教案15篇(优)08-08
对外汉语教案集合(15篇)08-14
对外汉语报告范文12-23
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09-16
对外汉语推荐信06-04
关于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05-15
对外汉语教学心得体会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