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技活动课教案

时间:2024-03-19 08:52:47 春鹏 教案 我要投稿

科技活动课教案(精选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活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技活动课教案(精选14篇)

  科技活动课教案 1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活动内容要来自孩子们的生活,要是孩子们所熟悉的,要将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我设计了“我是小木匠”系列活动,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工具”入手,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做自己能做的事,发现并探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自己用双面胶粘好自己的作品并用订书机装订等。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验,如用钉子、螺丝固定桌椅的方法等,让他们在其中充分体验分工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懂得如何安全使用工具。

  2.知道有些损坏的东西可以经过维修再次使用,培养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3.学习分工合作,体验与他人商量协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有一定的使用小工具的经验。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小于具若干,包括剪刀、小锤子、钳子、尺子、螺丝刀、小铁钉、订书机等。

  (2)损坏的桌椅或小木板若干(各种形状)、透明胶、双面胶、铁丝、铅笔、各种纸类、塑料、碎布、绳子、铁盒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讲故事引题:小明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不爱护东西,东西损坏后也不管。有一次,小明过生日,好朋友们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当大伙儿正开心地准备切生日蛋糕时,突然“哎呀”一声,小军尖叫起来,原来小军被椅子上的钉子扎到了。当小明给小军换了一张椅子准备继续切蛋糕时,突然又听见“哗啦——砰”的一声,小清和小童摔倒在地上,原来是小清和小童坐的椅子的腿突然断了,桌上的蛋糕也差点掉到地上……好朋友们非常不开心,纷纷责怪小明把破烂的椅子拿给大家坐。小明感到很不好意思,连忙向大家道歉。在好朋友们的帮助下,大家一起修理好椅子,并重新开始了生日会……

  教师:小明的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椅子?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损坏的东西?现在我们把它们找出来。

  2. 启发幼儿思考,讨论修理方法

  教师: “这么多损坏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椅子上的钉子露出来了,怎么办?椅子的腿掉了,该怎样去修理呢?”

  睿睿: “用钉子钉好它。”

  轩轩: “用透明胶粘好它。”

  然然: “不行,这样粘不稳,不能坐。”

  婕婕: “要用钉子和锤子才行,我爸爸就是这样修的。”

  教师小结。

  3.帮助幼儿认识工具,并使他们建构起对“工具”的新经验

  (1)认识工具。

  教师: “你们刚才说的物品是这些吗?它们叫什么名字?是怎样使用的?”

  教师出示一枚钉子。奕奕说:“这是钉子,是用来钉木头的。”

  教师出示一把锤子。伟伟说:“这是锤子,可以敲钉子。”

  教师出示一把钳子。捷捷说::“这是钳子,可以拔钉子,还可以钳断铁丝。”

  (2)介绍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教师:“你们刚才说的所有这些东西叫‘工具’,这些工具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包括:使用工具时都要轻拿轻放;使用锤子的时候,锤子不要拿得太高,注意旁边有没有人,还要注意不要敲到自己的手;使用钳子的时候,注意钳子的口,不要伤到手;使用扳手的时候,注意轻拿轻放,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来调节大小;使用切割机的时候,注意手要远离;使用扶钉器的时候,要把使用的钉子放在扶钉器的中间固定好,拿稳把手,要与钉子保持一段的距离,这样就不用担心敲到手了。”

  (3)老师举例,操作示范,说明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4.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操作,巩固对于具安全使用方法的认识,师巡回指导

  教师:“这些小于具有这么大的用途,你们想试试吗?”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

  (1)引导幼儿要轮流使用有限的工具并学会等待。

  实录一:临临与帆帆因同时选择相同的工具而发生了争吵,原来两人都需要用到锤子,而锤子只剩一把,于是争执不下。教师及时介入,提出轮流使用的建议。

  (2)鼓励幼儿敢于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

  实录二:轩轩在使用锤子的时候,始终不敢用力去敲。经过老师的指导、示范、帮助后,轩轩终于大胆地把钉子钉了进去。他高兴地说: “钉子进去了。”

  分析:教师在观察与指导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幼儿能力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用肯定的语气说: “你一定能行!”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可以轻轻地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悄悄地说: “别着急,想一想,你会做的。”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师可以与他协商: “我想和你一起做,行吗?”

  (3)指导幼儿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实录三:睿睿在钉钉子时,觉得扶钉器太长,便放弃了对扶钉器的使用。只见他左手扶住钉子,右手拿着锤子敲。但当锤子准备落下的一瞬间,他便赶紧将扶着钉子的手移开,显然怕锤子锤到自己的手,但这样却无法将钉子钉进去。教师介入:“你能注意不锤到自己的手,很好,但也不用紧张。你只要扶着钉子,先用锤子轻轻将钉子固定在木板上,然后松开手,再用力敲打,就可以把钉子钉进去。”经过教师的指导与鼓励,睿睿终于能正确地使用锤子完成操作了。

  分析:让幼儿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工具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时,要关注幼儿是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4)注意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

  实录四:鸿鸿小朋友一个人在那儿认真地修补小凳子。她一手扶着凳子,一手拿着锤子努力地想保持平衡,可就是做不到。这时老师走过去问:“需要我帮忙吗?”她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老师说: “你想让我怎样帮你?”她说:“你帮我扶着吧,这个小凳子的腿修好就可以坐了,但是凳子的4条腿不一样长……”

  分析: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用礼貌、倾听等方法拉近自己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

  5.针对幼儿维修和使用工具的情况进行讨论,交流经验

  教师:“能说说你们刚才都做了哪些维修吗?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幼儿: “我在修小椅子的腿,我用了锤子、钉子、扶钉,是用锤子把钉子打进去的。” “我在修小凳子,用了钳子,把钉歪的钉子拔掉。” “我在修小木桌,用了扳手,把螺丝钉拧下来。”

  教师: “你们还知道哪些工具?”

  幼儿: “我见过我爸爸用过钳子。钳子可以拔掉钉子,还可以钳断铁丝。” “我见过锯木头的锯子,还是电动的。” “老师用来割纸的刀。” “我会用剪刀,剪刀可以剪纸,还能剪头发。”

  分析:适当的讨论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操作的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幼儿再次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尝试没有用过的小工具

  7.给维修工作结束的幼儿发小礼物,以资鼓励,并让幼儿将维修好的东西归位

  教师: “这是你修好的吗?真能干,谢谢你!”(递上小礼物)

  活动延伸

  与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其他班进行维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旨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科学,通过提供幼儿平时感兴趣却很少有机会接触的各种工具,让孩子们钉一钉、敲一敲,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其体验劳动生活中的快乐,了解其中蕴涵的科学知识。

  活动中,幼儿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被损坏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在独立探索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对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物品的维修,认识到物品的使用价值,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重复使用。他们基本上能完成任务。

  活动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新奇、生动、宽松的探索环境,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投入活动,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进行操作。幼儿在使用于具与材料的同时,不仅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巩固了学习所得,同时也体验了成功,发展了创造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科技活动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大气压中臭气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重点难点分析:自然界的氧、碳循环

  教学预设:

  一、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循环:

  【知识小结】氧是构成生命的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之一。氧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总质量近一半。在江河湖泊中,氧元素占水体总质量的90%。据化学家估计,在每平方米地球上空约有2吨氧气。

  【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换水、使用增氧气泵、养水草等。

  【问题】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溶解氧呢?

  【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实验现象: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是放有绿色植物的时间长。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氧的产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释放氧气。

  氧的消耗:

  ⑴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

  ⑵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⑶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业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

  【思考】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

  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二、保护臭氧层

  1、关于臭氧:

  氧气不是空气中唯一的氧化剂,空气成分中含臭氧,它的氧化性更强。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具有天蓝色和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溶于水,常温下不稳定,20分钟便自行分解:O3=O2+O,产生氧分子和氧原子。这个原子氧的能量很高,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氧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转变成臭氧。3O2=2O3。

  大气中的臭氧90%聚集在距地面20-35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里,即臭氧层。在臭氧层约有3亿吨臭氧,臭氧可以把太阳射来的致命的紫外线转化为热,从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线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

  2、【讨论】臭氧层对人和生物的影响?

  --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合作用。而臭氧层就有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起保护作用。

  3、【现状】臭氧层正遭受破坏,变薄,并出现臭氧空洞。

  --原因:电冰箱、空调器的致冷剂的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渗入;太空火箭喷出的氢氧化氮以及高空飞行的飞机喷出的尾气;大量使用化肥等。

  --措施:各国颁布保护臭氧层的计划,在联合国探讨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如禁止生产、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讨论】收集资料,讨论人类健康与臭氧层的关系。(交流)

  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关于碳: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自然界的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

  2、碳循环的主要途经:

  ⑴ 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 植物的呼吸作用 CO2

  ⑵ 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动物吸收 体内氧化 CO2

  ⑶ 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分解作用 CO2

  ⑷ CO2 光合作用 动植物残体 地下漫长反应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说明: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的唯一途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的过程,又被重新释放。这样使得吸收得二氧化碳的数量与

  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的含量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中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对地球产生一种“温室效应”。

  四、温室效应

  1、【问题】为什么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地球变暖?

  【实验】温室的保温原理

  实验现象:B杯的水温高。

  原因:玻璃片阻止热量向外扩散。

  --说明:温室的保温原理就是如此。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利弊:

  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科学研究表明: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否则将会下降到-18摄氏度。而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保持不变的话,大气表面的温度也将维持恒定。

  【讨论】过强的温室效应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讨论】为什么温室效应会加剧?

  1、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2、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

  所以控制温室效应的增长速度,关键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科技活动课教案 3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我校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此举办实验小学科技节活动。活动期间将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促进学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次科技节以“体验创新”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展示实验小学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二、活动主题

  放飞科技的梦想

  三、活动时间

  xx年4月7日—4月30日

  四、活动要求:

  1.时间安排:4.7~4.9宣传动员阶段;

  4.10~4.25活动竞赛阶段;

  4.28~4.30总结表彰阶段。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另外学校将在活动期间组织有关的指导活动。如:通过国旗下讲话举行“科技节”开幕式;红领巾广播电视台播放科普科技影片节目,让学生获得作文、制作等的创作灵感;科技信息组将会同美术组老师在课余时间安排科技绘画创作的讲座和指导。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各个活动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全程参与,有始有终,确保本次科技节圆满、成功的进行和完成。学校将视情况专门设立优秀组织奖和科技辅导员奖。

  五、活动内容

  (一)科普宣传

  1.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2.校电子显示屏更改宣传横幅,组织各班进行以“放飞科技的梦想”为主题的板报设计与班级布置,创设浓郁的科技节氛围。

  3.利用红领巾广播进行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在师生中倡导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4.组织好《科学大众》的阅读、使用和比赛。

  5.举行以“放飞科技的梦想”为主题的大型图片展。

  (二)科普实践

  1.主题宣传

  以“放飞科技的梦想”为主题,邀请科学方面的专家举行科普讲座,向学生宣传科技节活动方案,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种比赛活动。

  2.科技小发明

  (1)参赛对象: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活动,每班上交1份科技小发明实物和作品介绍。

  (2)作品要求: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创新、实用,贴近生活。作品要区别于普通的小制作,鼓励原创。

  (3)上交时间:4月28日前

  3.科技小论文

  (1)参赛对象:3-6年级,三、四年级每班上交2篇科技小论文,五、六年级每班上交3篇科技小论文。

  (2)作品要求:观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针对发现的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方式写一份小论文。探究过程要完整,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图解,照片等。字数不限。

  (3)上交时间:4月28日前。

  4.儿童科技幻想画

  (1)参赛对象:全校学生,每班上交作品不少于2份。

  (2)绘画要求:以“放飞科技的梦想”为主题,参展作品尺寸为210mm×297mm(A4纸), 画种及材料不限,横竖均可,(3)参赛办法:作品一律在背面右下角贴标签,写上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5.快乐动手

  人有多大胆,纸能有多长(测试时间2分钟)

  (1)要求:徒手撕1张A4纸,越长越好。

  (2)材料:A4纸2张(1张备用)

  (3)工具:双手

  (4)规则:

  1.制作纸条时,纸条不可断裂,发生断裂情况可以在较长段纸条上进行再制作,不可将已断裂的纸条以打结等各种方式再行连接;

  2.在测试区域,两名学生各按一段固定,悬空平行拉直,示意裁判测量边缘与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3.测试时间2分钟,按照长度排出名次。

  (三)成果展示

  4月28——29日评比黑板报、科普绘画作品、科技小制作。

  黑板报及班级布置按年级设一、二等奖。

  科普绘画作品、科技小制作、科技小报按年级设一、二、三名单项奖。

  六、总结表彰

  1、通过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校报等多途径展示在科技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作品。

  2.科技节闭幕式上颁发科技节“优秀学生奖”、“优秀组织奖”以及“优秀科技辅导员”奖。

  科技活动课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而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时间:1课时

  知识链接:

  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后面的活动中,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材料准备:一杯水、针、一小条面巾纸、洗洁精

  活动过程设计:

  一、提问,揭示课题: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然后出示针,问:把针放在水面上,是沉还是浮?

  2、学生猜测,然后实践操作。不管学生多么仔细,针总是会沉到杯底。

  3、设置问题:有没有办法让针漂浮在水面上呢?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教师把针放在小条面巾纸中间,再把纸巾的两头提起,再小心地放到水面上。纸巾湿润后慢慢沉到水底,针会浮在水面上。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漂浮的针”的原因分析。

  3、教师在此基础上解释科学原理。

  三、让漂浮的针沉下去:

  1、现在我们想要让针沉下去,但是不能用手去直接碰针,也不能故意把水震动,有什么办法?

  2、让一个学生上台做实验: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3、集体讨论原因。

  四、总结拓展:

  1、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让我们一起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

  科技活动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教 学 预 设

  【引入】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

  【新授】

  一、元素的种类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碳、水等。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

  【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科技活动课教案 6

  一、活动目的:

  以推动我校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主旨,以打响科技特色教育品牌为工作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举办科技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口号:

  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

  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

  三、活动要求: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质量,确保本次科技节顺利进行。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各个项目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筹划好赛程,有始有终。注意各个项目的资料收集,包括成绩的汇总、荣誉证书的发放等。确保本次科技节圆满、成功的进行和完成。

  4、整个科技节的系列活动要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各项目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日----3月31日

  五、参加对象:

  第六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教导处 德育处 各年级组长 班主任

  七、活动内容:

  1、三~六年级各班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爱科学,小能手”的手工制作比赛。

  2、一~六年级各班组织一次以小发明、小科幻画、小论文为内容的科技创新比赛。

  3、一~六年级各班组织一次以“宣传科学”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

  4、一~六年级各班组织一次“奇思妙想金点子”比赛。

  5、三~六年级各班组织一次学生到校科技室参观与实践活动。

  八、活动规程:

  (一)手工制作比赛

  ①三~六年级学生每班提交四件精制手工作品

  ②评选规则:

  三~六年级学生各班所提交四件精制手工作品,以年级进行评选。

  ③评选结果:以三四、五六年级两个组按成绩评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

  ④时间及地点安排

  科技室

  三四年级一组,五六年级一组。

  ⑤负责人 闫梅

  (二)科技创新“三小”比赛

  ①参赛对象:一~六年级

  ②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详见具体通知

  ③评奖办法:小发明、小论文、小科幻画分年级段每样各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时间安排3月20日前上交

  ⑤负责人 刘会生

  (三)“奇思妙想金点子’比赛。

  ①参赛对象:一~六年级

  ②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

  A、各班择优选送3份,注明参赛班级、学生姓名、年龄、辅导老师。

  B、作品构思新颖、真实,不抄袭,充满想象力。

  ③评奖办法:分年级段每个年级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④时间安排 3月15日

  ⑤负责人 各年级组长

  (四)黑板报比赛

  ①参赛对象:一~六年级

  ②评比规则:

  从主题、内容,排版、字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③评奖办法:分年级段每个年级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④时间安排3月18日(星期二)

  ⑤负责人 德育处(高健美)

  (五)①时间安排:三年级:第三周星期四至星期五;四年级:第四周星期一至星期二;五年级:第四周星期三至星期四;六年级:第五周星期一至星期三.。

  ②科技室内由姚翠萍、王凤珍老师全天负责,由班主任带队到科技室参观实践。

  (六)其余活动

  1、成果大展示,集中各班参赛中优秀作品,布置展台供全校师生集中观摩。

  2、班级团体奖评比,以单项比赛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进行总分计算,分年级评出团体奖。

  备注:

  ①学校将把“三小’比赛中的优秀作品直接选送参加县20xx年科技创新大赛。

  ②活动受多种因素等影响,时间可能另行调整,请注意临时通知。

  科技活动课教案 7

  一、指导思想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形成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按“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力度,努力在青少年中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坚持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并有所突破的原则,立足课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科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活动。

  二、工作目标

  1、继续保持过去科技制作活动中获得的荣誉,并努力有所突破。

  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市以上各级科技活动中获得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

  1、自主创新,形成学校师生共同的理念。在新的一年里,中学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将科技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完善制度,活动经常化。学校为了推动科技活动,要求各班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今年,九年级的80班科技活动做到经常化。学校科技活动中心的成立,从制度上保障活动的经常开展,能使我校开展科技活动有了较好的氛围。

  3、增强意识,师生教学相长。今年,我校的科技活动继续与综合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加强新课程的改革。我校教师认真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在“以人为本”的新的质量观、人才观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学习一般的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还与《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创造教育的'新的尝试。总的目标都是通过了解自己周围环境里的人与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探索与创造,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科技活动课计划安排

  第一周:浅谈科技活动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周:观测太阳和影子

  第三周:有趣的液体分层

  第四周:仙人掌净化水

  第五周:社团活动指导教案

  第六周:手的重量

  第七周:实验太阳灶

  第八周:哪根蜡烛先熄灭

  第九周:机器人

  第十周:草莓的无土栽培

  第十一周:野生资源的调查

  第十二周:校园植物调查

  第十三周:显微镜的使用

  第十四周:酸奶的制作

  第十五周: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动物呼吸作用的关系

  第十六周:针浮在水面

  第十七周:身边的气象

  第十八周:科学技术的成就

  科技活动课教案 8

  【摘要】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是学生们培养科学爱好的重要途径,为了不断提高大家的科学学习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学会倾听。【教学准备】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出示课件(梧桐树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

  2.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3.学生汇报:(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二、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刚才很多发现都是大家平时看到大树时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补充图片上没有的知识)

  3.激发兴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呢?

  4.学生合作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小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三、观察真正的大树

  交流汇报:

  1.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观察注意事项:进入到草丛中,观察大树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把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该怎么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短的词语、画画等方式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3.研讨: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内容

  4.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四、课外延伸

  1.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2.课外作业:观察跟课堂中不一样的大数并做好记录。

  3.准备材料:记录本、一张纸,一支铅笔(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观察内容:树枝、树干、树瘤等等观察方法:看、摸、闻、听借助工具:绳子

  科技活动课教案 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 直尺、 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 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科技活动课教案 10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科技活动课教案 11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我校将开展第一届科技节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创设良好的科技氛围和活动条件,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创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耐心和细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质量,拓宽科技教育渠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主题:

  营造科技氛围 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口号:

  用创造点缀人生, 让科技融入理想

  四、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政教处、校团委

  2、承办单位:校团委

  3、协办单位:教务处、各级部、各相关教研组

  五、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9号—12月9号

  七、活动项目安排

  (一)科技宣传:

  1) 科技节开幕及闭幕式

  2)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3) 宣传标语、板报、广播的宣传

  (二)科技征文比赛

  (三)“变废为宝——废品回收再利用”小制作展评

  (四)“科技与人类生活”电脑创作画展评

  八、表彰奖励:

  1、负责人与相关年级进行布置设计,领导小组评委将根据其创新性和参与性等方面进行评奖。活动设项目组织奖和班级科技节团体奖。

  2、科技节活动中学生参与的比赛按参赛人数设奖,一等奖:参赛人数的1/8;二等奖:参赛人数的1/5;三等奖参赛人数的1/3;优秀奖若干,负责人负责组织评奖。

  3、项目组织奖将记入个人的学年度考评;班级团体奖将记入本月考评和学期

  班级考评。

  4、项目奖项名称设有:优秀组织奖、优秀科技论文奖、优秀电脑绘画奖、优秀制作奖等其他奖项。

  5、学校将对各种奖项给予奖励并张榜公布表扬,以资鼓励!

  科技活动课教案 12

  设计意图:

  幼儿科技生活化的教育,离不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剥好壳的鸡蛋、剥了皮的水果、点心等食物给孩子吃,担心孩子剥不开、速度太慢、弄脏衣服、地板等。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也滋生了幼儿的依赖性。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糖果”主题过程中,我们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小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育还不完善的特点,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契机生成了“剥糖”活动,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各种包装的`糖果若干,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剥糖果,获得感知的体验,逐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能力,体验成功剥开糖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的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体验分享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包装的糖果、盘子

  活动过程:

  一、呈现材料,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摸一摸各种形状、软硬的糖果

  请幼儿拿一颗最喜欢的糖果,讨论你拿的是什么糖果?摸起来感觉是软的还是硬的?

  2、闻一闻,请幼儿说一说闻到的是什么味道的糖果?

  3、看一看 这些糖纸的包法一样吗?

  二、操作探索

  1、剥一剥请幼儿剥开不同包法的糖果,将糖果和糖纸分别放在盘子里

  2、说一说 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观察并讨论自己是怎样剥开糖果的,并用语言重点说边缘齿形包装的糖果是怎样剥开的;利用多媒体再现幼儿剥糖的过程,帮助幼儿回忆加固经验。

  3、记一记 自己的发现

  以集体记录的形式,记录剥糖的方法

  4、想一想 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又快又好地来帮助剥糖

  三、延伸活动:品尝糖果

  科技活动课教案 13

  教学目标:

  认识向上“流”的水,了解毛细现象及其作用与害处,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水是怎么样往上“流”的。

  教学难点:毛细现象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玻璃杯、筷子、餐巾纸、棉线、粉笔、纸条、清水、红墨水、钢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日常生活中,水往低处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有时候,水也能自动地从低处往高处流呢!

  2、试一试:分别将粉笔、纸条和棉线的一端放入水中,你会发现水竟然能沿着物体上升。分析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3、做一做

  在玻璃杯中倒入半杯清水。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将竹筷放入水中,调节竹筷与玻璃内壁之间的间隙,慢慢调整这个间隙的大小,仔细观察竹筷与玻璃内壁间的水上升的高度,并将你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4、想一想:

  ①、浸泡衣物时,如果衣角搭在盆的边缘,过一会儿,衣服下方的地上常常会有一摊水,为什么?

  ②、拆开一支钢笔并仔细观察,想一想,写字时墨水为什么会自动地流向笔尖?

  5、广角镜老面发酵毛细现象及其应用

  6、总结:

  在自然界中,我可以看到许多毛细现象,有的可以加以利用,也有的却是有害的,如地基中的土壤会把水吸上来,使室内潮湿等,我们涂防水层或铺油毡等防水。

  科技活动课教案 14

  活动目的

  1、了解纽扣玩具的基本原理。

  2、学会动手制作纽扣玩具。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

  4、增强学生的想象、探究、实践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

  纽扣、塑料吸管、塑料瓶盖、硬纸板、缝衣针、棉索线

  活动过程

  1、 激趣导入

  (1)大家知道一种叫做“咕咕叫”的玩具吗?你们玩过吗?想看看吗?

  (2)教师演示

  (3)多么有趣的游戏呀!咱们今天就来动手做一做吧!

  2、学习制作“咕咕叫”

  (1)教师演示活动方法

  同学们请看,我先找一颗4眼(或2眼)的大纽扣,在其斜对着的扣眼中穿过一根棉索线,将索线的.线头结在一起,使纽扣处在环形棉索线的中心。 l 然后将棉索线穿在两只手上撑开,用力地旋绕纽扣,使手中的棉索线不断向前缠绕;然后,两只手用力向外侧拉棉索线,一拉一松,纽扣就一正一反的旋转起来,发出像鸽子鸣叫的“咕咕”声。

  (2)谁来说说制作“咕咕叫”的方法?

  (3)教师将以上方法小结

  (4)学生开始动手制作“咕咕叫”。

  3、纽扣玩具小研究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纽扣玩具

  (2)讨论:这些“咕咕叫”的叫声是怎么发出来的?

  (3)小结(教师可将“咕咕叫”的发声原理讲解一下。)

  4、学生动手制作纽扣玩具

  (1)学生将现有材料准备齐。

  (2)分小组制作纽扣玩具。

  (3)上台演示,说说自己的想法。

  5、评价

  (1)说一说: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评一评: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3)填一填:活动评价

  6、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制作纽扣玩具,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探究意识,真棒。

【科技活动课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科技活动课教案10-07

活动课教案优秀01-10

少先队活动课的教案10-07

班会活动课的教案10-07

心理活动课教案02-22

小学少先队活动课教案10-07

少先队活动课优秀教案10-07

活动课教案蔬菜王国10-07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