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唐诗教案

时间:2022-10-06 18:45:57 教案 我要投稿

唐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唐诗三首教案

  知识教学:

  了解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了解绝句、律诗和乐府诗的一般特点。

  掌握“辗、蓟、敕、绫、绡”等5个字。

  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赏析古诗凝练的语言。

  初步学会用现代汉语八古代叙事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诗人李白悲寂愤满、杜甫向往和平、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李白、杜甫。

  2.掌握:饮、迁、鹤、蓟等字。

  3.了解绝句和律诗的一般特点。

  4.讲析第一、二首诗。

  5.初步学会诵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木兰诗》的学习,我们初步体会了古典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唐诗三首》,进一步领略古典诗歌的语言的凝练美。(教师板书第一首诗诗题)

  2.释题。指名读注释①并解释题目:明确:与史郎中一起在黄鹤楼上饮酒,听人吹笛。

  3.简介作者。

  问:在初一年级时,我们学过唐诗《夜宿山寺》、《望天门山》,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

  让学生介绍李白,然后教师初充归纳:

  李白(公元701~762年),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新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隋朝末年,李白先世因罪流徙西域(苏联境内)。幼时随父迁居锦州够明县(今四川江油公)青莲乡。

  青少年时期在目中广涉“百家”“奇书“击剑任快,历览名胜。25岁只身出蜀,游踪遍及半个中国。天宝元年,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屡遭谗毁,不到3年便离开长安再度漫游。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用豪放笔法打发自己的理想,表示对世俗的皮夷,强烈抨击黑暗腐朽政治,汇歌爱国英雄主义,描绘雄伟壮丽奇险的祖国山川,内容十分广泛。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风格雄奇奔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以上介绍内容,教师可根据需要,择要介绍)

  4.检查预习情况。

  5.听录音后学生齐读。

  6.讲析这首诗。

  (1)分析“一为迁客去长沙”一句,先让学生读注解,接着补充解释“迁客”、“迁”,古时调动官职叫“迁”;“迁客”:流迁或被贬滴到外地的官。

  诗人为什么说自己是“迁客”?

  (因为他是被流放到夜耶夫的.“去长沙”,这儿诗人用了一个西汉贾谊的典故。)

  指名口译这句诗.

  诗人以贾谊自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政治上茫然失落,遭遇不幸的悲苦忧愤之情)

  (2)分析“西望长安不见家”一句。

  先让学生读注释,然后分析:诗人像当时的知识分子多把长安作为归宿之地那样,也把长安比作自己的家,说明诗人有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就在写这首诗的第三年,他已61岁,出于爱国热情,还由安徽当涂北上,请缨征讨史朝义。一个“望”字,也表达了他这种期望、抱负,而如今不是“家”,在那里已没有我的“家”了,为什么?因为自己是个被流放的“迁客”。第一句道出了“不见家”的原因。

【唐诗教案】相关文章:

《唐诗三首》的教案教学设计10-08

读唐诗心得体会03-22

中国古代文学之唐诗10-26

诵读经典唐诗营造书香校园工作方案02-28

论隋炀帝在隋唐诗风嬗变中的历史作用10-26

唐诗三百首读后心得体会11-29

读唐诗三百首心得体会范文最新04-24

唐诗新唱主持词01-12

李白唐诗读后感范文05-18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