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月迹》的教学教案

时间:2022-10-08 03:45: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迹》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月迹》的教学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的重点

  2、掌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品味月亮,结合想象或联想把心中的月亮生动的描绘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亮所要表达的感情

  2、品味月亮的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吗?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学生自由谈。)你能背出有月亮有关的诗歌吗?(“抛砖引玉”)。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

  出示:月迹

  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

  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

  1、作者: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长篇小说 《浮躁》、《 废都》;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生字词:(略)

  3、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的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 时间:中秋节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 “院子里” “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三、师生合作,探讨课文

  1、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明确: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

  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

  水中月 银光 、多

  眼中月 小小的 、多

  2、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尽量从文中找寻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的词语)

  明确:——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河中寻月,眼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3、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明确:——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反衬出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

  4、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②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四、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努力去寻找美,就一定能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美好的事物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五、发散思维:

  生活处处存在“美”,时时都有“好”,让我们用这双擦亮的眼睛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好”吧!

  提示:教室里、校园里、家庭里、小区里、村庄里……

【《月迹》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月迹教学方案设计10-08

迹部景吾的语录10-09

七月的天山教学教案10-08

《二泉映月》教学教案10-11

《年、月、日》教学教案设计10-09

《三月桃花水》教学教案10-08

《槐乡五月》教学教案10-08

《三月桃花水》的教学教案10-08

七月上天山教学设计教案10-09

《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