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横向条形统计图例》教案
1、教材建议及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横向条形统计图”,教材展示了矿泉水一周的销售情况,和根据销售情况绘成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如对品牌的分类、对数量的计数等;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对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还可以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和计划调整。
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绘制是同样的原理,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会纵向统计图后还要让学生学会横向统计图,其实际意义并不大,横向统计图能体现的纵向统计图都能体现,因此,它的应用要考虑生活的实际需要。如在作统计图时,在页面上绘一个长方形的图比较美观,我们就可以选择横向统计图[g5]。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3、教学建议
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没有很大的必要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以及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例[2]、练习十第2---4题[P39]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2]展示的统计图有别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前学习的统计图中每一格都表示相同的量,而本课中统计图中的起始格[g6]也就是第一格表示的量与其他格表示的量不同。如图,身高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体重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其他格都表示1,为什么要在统计图中这样表示呢?教学时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从而认识这种“锯齿形”的统计图;教学时也可以创设另一种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某些情况下已有知识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于是探求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如例[2]的数据: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体重/千克
35
33
32
40
36
让学生把它绘制成统计图,按已有知识学生会采用“以一当多”的办法,如图。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间的“差异量”并不明显,不符合统计图“简洁”、“明了”的特点,怎么办呢?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教师帮助,发现“锯齿形”统计图的妙处[g7]。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的不一致。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设计建议
(一)收集信息
通过测量得到学生的身高数据、体重数据,如下表: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体重/千克
35
33
32
40
36
(二)探索新知
1、根据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制作身高情统计图。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画统计图的方法有两种:(1)以一当多的统计图,如以一当十[g8]。(2)每一格都表示1的统计图[g9]。可以发现,第一种方法画出的统计图中同学的身高差异并不明显,与画统计图的目标不符合;而第二种方法画出的统计图则显得苗条,操作并不方便。怎么办?
2、讨论,探索新方法。
学生在交流探究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拔:两种统计图可否取长补短,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学生可能会想到统计图的下面部分以一当十,上面部分一格表示1等。
3、统一方法,学习新知
可以把下面部分以一当多的部分全合并到一个格子里,由于这个格子与其它格表示的数不一样,就用“锯齿”的形状来表示。请学生画一画。
4、小结
说一说新统计图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根据这组学生的体重情况,制作体重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了解关于这组学生体重的信息。
(四)总结
【三年级数学《横向条形统计图例》教案】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02-09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06-15
数学三年级条形统计的教学教案10-09
大班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03-25
《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课教案03-25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教案10-08
《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设计09-27
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精选8篇)05-23
大班数学学做条形统计图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