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时间:2025-03-12 11:15:13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通用11篇)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30-3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

  你到过什么地方游玩?看到了什么?能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吗?

  演示情境图——美丽的街灯,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有:

  29个广告灯一天租金多少钱?

  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线?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提出更多问题,将所有问题板书或装入问题口袋。

  二、探究新知

  1.板书问题

  师:这节课先来解决“29个广告灯一天需多少租金?”好吗?

  2.比较异同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交流算法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呢?

  对齐数位,从个位乘起,再乘十位,……

  师:我们再来练习一道,教师板书:29×32=928

  4.总结概括

  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最后教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乘乘数的.个位,再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注意对位。

  5.揭示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

  31页1、2、3题,独立解决。

  31页4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2.补充练习

  (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略)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教师展示三种计算的方法。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20×20=400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19×9=171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19

  ×19

  171

  19

  36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9

  ×19

  91

  19

  271

  (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围棋棋诀第一句就提到“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电脑呈现)

  三、巩固应用

  1、数学小门诊。

  2、小组接力赛:摘苹果。

  (比赛规则:每一组都有一张这样的苹果图片,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小组合作,往下传着写,直到把苹果上的题全部作完,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就是冠军。)

  3、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围棋小资料

  围棋古代叫作“弈”,它还有许多

  有趣的名称,比如“坐稳”和“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_____年。

  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就广为流传。现代,大家比较熟悉

  的聂卫平爷爷就是我国的围棋高手。他_____年8月出生于河北,10岁开始学棋,_____年被授予“棋圣”的称号。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同学们,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说从学校到老师家有很多路可以走,我可以走最近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再回到家。数学学习也一样。今天大家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研究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真了不起!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2、请学生拿出评价卡:

  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这节课的感受给评价卡上的“我”画上表情,然后再请你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再给自己一个评价。

  请学生把这张评价卡保存在你自己的成长记录里。

  (以上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只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就可以了。)

  在反思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各自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的目的。

  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巧妙地将3道算式和一段介绍围棋小知识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又需要一些推理,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题目还配上古人下围棋的画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评价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本节课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如,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完成评价卡。以上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

  五、教学片段实录

  小组汇报整理研究成果时,黑板上两组同学都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但计算过程与答案却截然不同,一种算法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在计算中丢了“进位8”。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已有预估并希望课堂中能出现的。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作出判决,而是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

  片段一:笔算法则的建构

  师:现在黑板上两组同学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下面,大家当“小记者”,你们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

  生1:我想问的是,方法④中的171是哪里来的?

  生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九九八十一,个位上写1,向前进8,一九得九,加上进上来的8,十位上写7,百位上写1。

  生2: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把9写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10×9,所以把得到的9写在十位上。

  生3:19乘9不等于91,所以方法⑤是错误的。

  师:那到底错在哪呢?

  生4:他没有向前进8!

  师:这一道题和我们昨天学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昨天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生:但他们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以后做题时可要细心哦!感谢“小记者”们踊跃提问,感谢这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解答!在这里,老师最想感谢的还是为我们提供错误资源的小组,正是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的原因有了分析,对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大家!

  通过采访,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位”这个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强调却屡不见效的难点在这里亲而易举地解决了。

  六、教学反思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中,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学生争着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成功搭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脚手架”。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搭好了情感的“脚手架”

  很多计算法则教学课都是按“复习--新授--巩固练习”这样的环节来设计,但在上面的设计中并没有复习铺垫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其一,让学生在探索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远远比新知学习前迁移更加有效;其二,学习之前,学生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地进入数学学习的“门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那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其呈现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形式,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提供交流的“渔场”,搭好经历计算过程建构的“脚手架”

  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在独立探讨“19×19”的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我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但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迁移”这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好方法、策略的“脚手架”。

  学生能否实现从旧有认知经验到新的认知图式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在独立探究“19×1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是如何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相关经验,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探究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了。

  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遗憾,带给我们思考;遗憾,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步步走向成熟。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4

  教学目的: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0×5= 19×10= 90×2=

  71+19= 36÷6= 20×20=

  19×18≈ 29×3≈ 28÷5≈

  2、用竖式计算

  23×12= 32×23= 42×22=

  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例2

  1、出示“下围棋”的情境图,问:观察棋盘,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例2的主题图。

  ⑴、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围棋盘上的交叉点是什么吗?

  ⑵、怎样才能知道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呢?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算一算。

  ⑶、请学生说一说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19×19=)

  3、学习新知。

  (1)讨论:怎样计算19×19=?

  (2)交流、指明学生说出算法。

  ①19≈20 20×20=400

  ②20×19=380 380-19=361

  ③ 1 9

  × 1 9

  1 7 1

  1 9

  3 6 1

  ⑶师生评议。

  ①请学生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②引导学生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竖式计算)

  23×34= 54×13= 39×27= 17×28=

  2、火眼金睛

  2 1

  × 2 4

  84

  42

  5 0 4

  3、解决问题。

  练习十六第3、4题。

  4、数学小诊所。(队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6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12=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7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巧用教材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教案把教材提供的春风小学为学生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和营养午餐食谱一起呈现出来,把要解决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融于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的教育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具备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最终“悟”出最佳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大家知道营养均衡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呈现营养午餐)教师根据画面讲解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体会到食物要合理搭配,并适时询问学生爱吃的蔬菜、水果,教育学生不挑食,按时进餐。

  师:同学们,看完营养午餐的介绍,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

  生2:吃饭时不能贪玩,要细嚼慢咽。

  师:是啊,只有科学进食,营养搭配,身体才能健康。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7)

  (3)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3.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准确的结果比2000盒少。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展开探究

  1.用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1)小组讨论,试算48×37,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笔算过程。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1中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通过进位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

  教学过程

  重点评议笔算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刚才的竖式过程。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

  生:我的第一步是19乘以9;

  生:刚才我的第一步是用19去乘第二个因素的个位9;

  生:不对,19×9是用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19是171,个位满80向十位进8。

  师:很不错。那第二步算的.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算的?

  生1:我的第二步是19乘1得19;

  生2:我认为应该是用十位1去乘19的每一位。

  师:十位1×9代表什么?应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1×9代表9个十,9应写在十位上。

  师:那第二个积你们写19,实际是多少?

  生:实际上是19个十。只要在百位和十位写19就可以了。

  师:真的很不错。那我们的第三步又是算什么呢?

  生:第三步就是把两个加起来;

  生:第三步是把刚才乘的积171和190合起来。

  具体教案可以参考教师用书。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9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算式:41×724×2

  (让学生分组笔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老师小结:

  重点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法,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3、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利用24×12来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回顾,使学生明确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形成知识迁移,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很好的检测了学生“知识连接”学习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2、组内交流,做好记录

  3、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内容,教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汇报要求

  2、小组进行汇报(几种算法、竖式怎样计算、那种算法比较简便等等)

  3、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质疑。(让同学解答)

  4、老师针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点拨。(结合课件)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对学案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和小组间的汇报质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件的形式书面的出示了“交流要求”和“汇报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了交流和汇报。根据学生的质疑和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结合课件对两位数乘两位是的笔算方法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强调,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针对预习学案上面的练习题目进行同桌订正。

  2、课本的做一做。(分男生和女生组进行练习)

  3、集体订正答案(找错误的学生或暂差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通过对学案练习题的自主或同桌检查,既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教师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实际也体现了优化练习设计,因为是计算教学,因此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既“经济实惠”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1、集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谈谈自己的表现跟收获。

  五、布置任务、课堂延伸

  根据情境图提出下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顺便布置课下预习任务。

  【教师利用原情景图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成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由此布置课下的学习任务,很好的实现了循环大课堂的要求,同时又给各位教师呈现了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不一定非使用导学案不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教学评价:

  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基本上都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少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指导。从教学组织方面,我感觉李老师在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启发引导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汇报的比较单调。

  鉴于以上两点,我认为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上下功夫,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主动发言的习惯。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04-12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7-21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6-16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通用17篇)10-2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06-03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10-22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7-17

两位数除两位数的教案01-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07-11

[精]《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