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虫子

时间:2025-09-26 11:45:52 蔼媚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虫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虫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虫子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虫子 1

  目标:

  1、学习计数10以内数量的物品并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

  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一套。幼儿用书。

  过程:

  1、复习10以内的顺数。——教师请幼儿进行1~10的顺数。

  ——教师分别出示1~10的数字卡片,请幼儿认读。

  2、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点数。

  ——教师将1~10的数字卡片按照顺序排出一横排,教师请幼儿逐一认读卡片,认读完一张卡片,就把这张卡片翻过来变成空白的`卡片。

  ——10张卡片翻过来之后仍然是按照顺序很整齐地排成一横排,教师任意指出一张空白卡片,请幼儿猜一猜是数字几?

  ——这个游戏好玩?请你们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张卡片啊?

  ——教师将10张卡片打乱顺序散装排列,再请幼儿猜一猜是数字几?

  3、数字10的实际意义的教学。

  ——教师拿着数字10的卡片。我们可以用拍10次手的方法告诉同学,数字卡是10,还有有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告诉同伴呢?

  ——引导幼儿除了用跺脚、拍桌子,等听觉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实物的方式告诉同伴?

  ——教师小节:10个手指头,10本书,10个小朋友,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数字10可以表示数量是10的所有物品。

  4、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虫子 2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量 1、2、3,能准确点数出 1-3 只虫子,并将虫子数量与相应数字进行匹配。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游戏等环节,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 “小蚂蚁搬虫子” 的趣味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蚂蚁的快乐,增强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制作生动形象的 “小蚂蚁” 手偶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手偶造型可爱,便于幼儿操作。

  准备不同材质、颜色的 “虫子” 道具(如毛绒虫子、纸质虫子、塑料虫子),数量分别为 1 只、2 只、3 只的组合,总数满足幼儿操作需求。

  制作数字卡片 “1”“2”“3”,卡片尺寸较大,颜色鲜艳,数字清晰,方便幼儿识别。

  布置 “蚂蚁洞穴” 场景,可用纸箱制作洞穴入口,周围摆放绿色植物(仿真)、小石子等道具,营造自然的氛围。

  准备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如《小蚂蚁》儿歌),在活动过程中播放,调动幼儿情绪。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小蚂蚁有一定的认知,知道小蚂蚁会搬东西;初步接触过数量概念,能点数 5 以内的物品。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约 5 分钟)

  教师手持 “小蚂蚁” 手偶,模仿小蚂蚁的声音(可爱、焦急的语气)对幼儿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蚂蚁豆豆。冬天快要到了,我们蚂蚁家族要储存食物,可是我们找到的虫子太多了,搬不动,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引导幼儿观察 “蚂蚁洞穴” 周围的 “虫子”,提问:“小朋友们快看,地上有好多虫子,这些虫子一样多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展开环节:探索操作,感知数量(约 15 分钟)

  感知数量 1

  教师从道具中拿出 1 只 “虫子”,放在幼儿面前,说:“这是 1 只虫子,谁能说一说 1 只虫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再来数一数,1 只虫子,对不对呀?”

  给每位幼儿发放 1 只 “虫子” 和 1 个 “小蚂蚁” 手偶,引导幼儿一边用手偶模仿小蚂蚁搬虫子的动作,一边说:“小蚂蚁,搬虫子,1 只虫子搬回家。” 让幼儿在操作和语言表达中感知数量 1。

  感知数量 2

  教师拿出 2 只 “虫子”,放在一起,提问:“现在有几只虫子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是 2 只虫子。”

  请幼儿两人一组,将各自的 1 只 “虫子” 放在一起,组成 2 只虫子,然后合作模仿小蚂蚁搬虫子,边搬边说:“小蚂蚁,搬虫子,2 只虫子搬回家。”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随机请几组幼儿展示自己搬的 2 只虫子,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强化幼儿对数量 2 的`认知。

  感知数量 3

  教师拿出 3 只 “虫子”,引导幼儿集体点数:“1、2、3,是 3 只虫子。”

  组织幼儿进行 “凑 3” 游戏:给每位幼儿发放若干 “虫子” 道具,让幼儿自由组合,找出 3 只虫子。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如 1+2、2+1、3+0 等)。

  请幼儿拿着自己凑好的 3 只虫子,到 “蚂蚁洞穴” 前模仿小蚂蚁搬虫子,并说:“小蚂蚁,搬虫子,3 只虫子搬回家。”

  数量与数字匹配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1”“2”“3”,分别介绍数字的名称和外形特征:“这是数字 1,像小铅笔;这是数字 2,像小鸭子;这是数字 3,像小耳朵。”

  把数字卡片贴在 “蚂蚁洞穴” 的不同位置,然后说:“小蚂蚁们搬回了好多虫子,我们要把虫子按照数量放进对应的数字家里。1 只虫子要放进数字 1 的家里,2 只虫子放进数字 2 的家里,3 只虫子放进数字 3 的家里。”

  请幼儿将自己手中的虫子(1 只、2 只或 3 只)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下面,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幼儿建立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三)结束环节:游戏巩固,体验快乐(约 8 分钟)

  组织 “小蚂蚁运粮大赛” 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手持 “小蚂蚁” 手偶,在起点线后准备。

  教师在终点线处放置不同数量(1-3 只)的 “虫子” 和对应的数字卡片。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快速跑到终点,根据数字卡片的提示,找到相应数量的虫子,然后跑回起点,将虫子交给下一名幼儿,依次类推,最后看哪组先完成任务。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幼儿进行表扬,如颁发 “勤劳小蚂蚁” 贴纸,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幼儿放松休息。

  (四)活动延伸(约 2 分钟)

  区域活动延伸:在数学区投放更多数量的虫子道具、数字卡片以及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积木、雪花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数量感知和匹配练习,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家庭活动延伸:给家长发放活动反馈单,建议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点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玩具等,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巩固对 1-3 数量的认知,实现家园共育。

  四、活动评价

  幼儿参与度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各个环节的参与情况,如是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是否主动参与操作和游戏、是否与同伴友好合作等,评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知识掌握度评价:通过幼儿在操作环节中的表现(如能否准确点数 1-3 只虫子、能否正确将虫子数量与数字匹配)以及游戏环节的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 1-3 数量认知和数字匹配知识的掌握程度。

  能力发展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如幼儿能否熟练操作手偶和虫子道具、能否清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等,评价幼儿相关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师教学评价:反思自身在活动设计、环节过渡、语言引导、幼儿互动等方面的表现,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改进依据。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虫子】相关文章:

小蚂蚁搬食物作文11-17

小班教案:小蚂蚁过河04-17

《蚂蚁搬豆》小班教案07-01

小班活动方案小蚂蚁01-17

小班体育教案:能干的小蚂蚁03-06

小班按特征分类数学活动教案01-08

中班数学教案:蚂蚁搬豆01-08

小班的数学活动方案10-25

中班教案《小蚂蚁》10-31

小班活动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