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

时间:2022-10-05 22:10:50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来源地,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采取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理由,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目前状况及理由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之路,为资源型城市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策略

  一、引言

  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新模式进行研究,是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对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那些单一依赖资源开采、"因矿而立,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着资源型产业由兴到盛再到衰的演变必定面对"矿尽城废"的严峻考验。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这些城市在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理由和矛盾,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对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过高、生态环境理由严重等。

  这些理由和矛盾严重地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探索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跳出"矿竭城衰"的怪圈,对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目前状况、理由分析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目前状况

  据国家发改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统计,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土地总面积9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9.9万平方公里;涉及总人口 1.54亿,其中市区人口为4000万人;城市全部非农业人口为4700万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为3400万人。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地区分布见表2-2和图2-1。

  80%的资源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黑龙江省最多,有13个;山西省其次,有11个;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省分别为7-10个。

  东北三省合计30个,约占全国的1/4。

  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地区分布为:山西8个,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各7个,吉林6个。

  东北三省合计20个,占全国的1/3。

  2008年3月,国家确定首批12个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焦作、萍乡、大冶、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为大兴安岭。

  12个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其中有8个城市是从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中选出的。

  2009年3月,国家又确定了第二批三十二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理由

  1.资源掠夺式开发、粗放型生产,利用效率低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靠山吃山",长期以来在资源幵采中采取"有水快流、涸泽而渔"的做法,对资源的开发是一种掠夺式的,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缺乏仔细的统筹考虑和规划安排。

  大部分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过量的滥采乱挖,加剧了资源的耗竭过程。

  在资源生产加工过程中,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加之资源开发企业普遍的开采策略和技术装备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

  2.先污染后治理。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传统思想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生产、后生活","重开发轻环保"。

  这使得资源型城市不顾后果地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经济发展以牺牲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带来了资源耗竭的生态压力。

  同时,城市环境脏乱差,城市面貌黑大粗,成为了污染制约重点区、生态敏感区。

  3.资源开采一业独大,产业结构"短链"。

  由于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资源产品生产数量的扩张,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资源的开采及粗加工,导致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单一,资源采掘业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均占了极大的比重,部分城市曾占到9成以上,一业独大理由明显。

  辽宁阜新市是国务院2001年确定的全国第一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在2000年以前,煤炭采掘业占地方工业产值的50%以上。

  三、策略倡议

  资源型城市曾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困难。

  分析其理由,主要在于资源型城市大多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主导产业链较短,资源型产业链前向关联效应大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这些特点造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降低。

  资源型城市产业链网发展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章将对资源型城市产业链网发展展开研究。

  (一)前向一体化产业链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

  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讲,前向一体化延伸产业链一方面接通了产业前端断续和孤立的环节,使得整条产业链产生了原来断续或者孤立的产业部门所不能具备的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面的整体功能:

  另一方面又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链环,即新兴产业部门,通过形成产业迂回,既创造就业岗位又增加产业链附加价值,还可以形成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达到保持生态平衡、节约资源、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目的。

  (二)后向一体化产业链

  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理由,下游加工业薄弱,对外输出的主要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这使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随着产业链的后向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大量生产经营相关联的企业在一定空间内的聚集所带来的专业化生产,低运输成本,低交易费用,便捷的沟通和配套服务将导致聚集经济。

  通过一系列的产业链延伸,可以将能源产业链发展成为:能源化工一重化工一精细化工一物流营销,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打通各个生产环节,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三)优化主导产业链

  主导产业是在资源型城市工业化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其关联效应大、产业链长,其增长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

  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协调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首先,要分析现有主导产业链的企业或项目情况。

  根据该行业现有成熟或高新的产业链组合,初选出可尽量延长在产业链的项目作为补链和稱合的项目;其次,分析初选项目的生产过程,考察每个项目的相关生产工艺,及其产污环节,以便了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水等的性质、种类、主要成分等信息;再次,了解初选项目加工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性质、种类、用途等方面,考察其经济性、环境友好性、以及能够继续进行延长稱合产业链的可能;最后,优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加入到产业链中。

  参考文献:

  [1]王小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研究[J].财经理由研究,2011年01期.

  [2]万会.我国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葛亮.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理由研究及政策倡议[D].山东大学,2008年.

  [4]沈镭.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5年.

  [5]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徐向峰,孙康,侯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邓玲玲.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相关文章:

双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的论文10-08

动漫产业经济发展研究11-02

宁波块状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10-05

城市雾霾治理下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探析论文10-08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解析论文10-09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论文10-09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选择论文10-09

信息产业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论文10-08

关于辽宁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10-06

有关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