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经济学教学与价值观导向问题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8 16:08:00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学教学与价值观导向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学中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对我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教学中,着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了经济学教学中价值观导向的现状、原因,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在经济学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引导。

经济学教学与价值观导向问题研究论文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价值观导向

  当前我国高校经济学类的教材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等。经济学最先在西方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可以从西方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得到启发,但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西方的经济理论在中国也有其不适用的方面。况且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西方经济的一些理论观点难以让我们所接受,这就要求当代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能把书本当作神圣的事物,辩证看待经济学理论,正确的认识经济学中所包含的优缺点。当前的经济学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经济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提高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能够重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价值观引导的力度。

  一、经济学教学中价值观引导的现状

  (一)教师的思想上不重视中国当前的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注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并未引起重视[1]。一些教师认为,经济学教学中无需进行价值观的培养,经济学和价值观无多大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价值观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但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教师采用一笔带过的方式,虽有提到,但并未做深入分析。(二)教师未认识到经济学中所含有的价值观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经济学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经济学中包含着大量的经济道德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经济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经济学的理论和各种思维的培养,但并未认识到经济学中所含有的伦理道德等。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资本主义需要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个人只用考虑自身的利益,可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2]。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通过交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交换和分配中,由于分配的不公平使很多人的利益受到伤害。教师在讲授“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时,更为注重的是该理论是如何提出、主要的内容、如何发展、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是否还使用等问题,并未意识到该理论存在的道德价值观———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利益。(三)学生自身缺乏理性思考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虽然素质教育在逐渐普及,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难以改变,当前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都较弱,大多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虽明确了方向,但却是粗糙不系统的;还有一小部分的人生价值观还是迷茫不清晰的。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来自思想品德等相关的课本知识和学校所规范的道德标准,而自身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但由于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学生缺乏内化意识,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只是纯粹的接受,并未经过自身的加工内化[3]。当前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可能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在社会生活中,更为注重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学生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掌握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

  二、经济学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引导的原因

  首先,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大多是与经济利益相关的理论知识,长期的知识灌输和运用,各种利益观点不断得到强化,使学生在生活中更注重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人生价值观念混乱[4]。若此时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接受和掌握程度,不及时的对学生的价值道德进行引导,那么会造成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会损害学生的一生。其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理素质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其学习能力较强,而金钱更能使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面对经济利益的时候可能会更贪婪自私,而经济利益更容易引发社会道德问题。基于此,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充沛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优越,其道德水平让人堪忧,为改变当前的社会现状,不仅需要教师在经济学教学中带领学生辩证的学习经济学内容、分析相关的社会问题,还要加大价值观导向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违背道德的行为。比如,做、假账、非法股票交易等等,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能力的人才,还需要高材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德才兼备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所追求的。若仅有能力而个人素养低下,那么社会的发展将难以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走的十分艰难。最后,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防止学生出现极端主义,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经济学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引导的策略

  经济学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经济学的内容反映着价值观,经济学和价值观两者相互交融[5]。经济发达的美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认识到,要十分重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作为资本主义发达、社会自由竞争的国家,受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存在利己主义的思想。针对这种现象,美国在不断的讨论和实践中,对经济学类的学生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即采用整合的解决办法,将伦理道德教育融入到相关的经济学类课程之中。将社会道德价值观与经济学相结合,这种方式避免了重新开设新的伦理道德教育课程,使学生节约了时间、学校避免了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同时还能够更直观的使学生认识到在某种经济利益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美国将道德价值观教育融入经济学教育中的方式值得我国高等学校在具体的教育中所借鉴。(一)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改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想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能够认识到经济学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够将价值道德伦理合理融合到经济学教学中。因此,经济学教师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多参加教科研活动和相关的研究会议,认识到自身的教学理念的落后,不断学习吸收外界的先进思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价值观的向导。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教案设计,使整个课堂内容丰富而有趣,将价值观内容有效的融合在经济学的知识点中,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一定的道德启发,领会其中的相关哲理,避免因准备不足而达不到价值观导向的效果。(二)明确价值观目标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的课程主要是公共理论课,大多为思想政治教育等。虽然开始了道德价值观培养的相关课程,但纯粹的理论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上课并未认真学习,学生对于书上的内容缺乏自我认同感,仅在考试的前几天翻开书本,抓抓重点,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并未达到实际的效果。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经济学教学中,在经济学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学生能快速的认同原有的道德理论,还能将经济学内容与自身相结合,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托马斯[6]认为“如果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在浪费一个大好机会。”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教师将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经济学课程中,更能够使学生接受和认可,教师通过认真分析经济学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深刻批判极端利己、拜金、功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经济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做出努力。(三)区分研究和教育的差别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具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在经济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分清研究和教育之间的差别。研究科研避开社会道德伦理问题,仅对具体的经济问题做出相关的假设和讨论。有些研究结果还并未发生在社会现实中,它只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预测,又或者是对当前经济规律的一个总结,研究可以避开社会伦理道德而展开讨论,但教学却不能如此。教学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当前价值体系还不完善、缺少社会经验、道德认识薄弱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价值观问题,要注重批判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对经济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学生的不良价值观扼杀在摇篮期。(四)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改革。传统经济学教材已经不适用当前的人才培养计划,传统的教材的知识点不够新颖,很多知识点在当前社会已不再适用,仅能够作为补充知识进行了解。在选购教材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新的研究成果的书籍。其次,学校要优化课程结构。传统的课程更为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大多数的专业课程主要用来给学生传授理论基础知识,而价值观问题的摄入却极少,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仅停留在专业知识方面。因此,教师要注重优化授课内容,注重授课内容的趣味性,除了阐述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入相关的价值观方面的道德伦理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分析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前因后果,而不能笼统的一笔带过。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经济学中的阶级问题,对经济学中的带有西方色彩的资产阶级内容应该要客观辩证的学习和对待。最后,要注重学生对经济思想的内化和理解。学生学习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接受所学的经济理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使之与自身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融合。学生通过了解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及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等,对经济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不轻易受经济理论中的价值观的影响。(五)改革教学方式最后,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一旦明确了教学培养目标,教师应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导向作用,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鼓励学生去质疑问题、分析探索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述而不评的现象发生,纯粹的描述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多大的收益。为了提高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既述又评的方式,课堂中将述和评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了解到经济学理论知识,又能从中分辨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和需要批判的部分,能够使学生客观辩证的学习经济学理论,正确的构建自身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经济学理论不仅包含着经济学知识,还包含着价值伦理道德的思想。在经济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还要求学生自身能够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佳勇.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2,08:215-216.

  [2]李丹.西方经济学理论假设前提反思与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03:61-63.

  [3]乔洪武,郭亮,叶雨晴.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经济伦理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79-84.

  [4]江秀辉,李伟.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科学大众,2008,12:140+142.

  [5]江秀辉,李伟.强化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基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69-170.

  [6]贺红权.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浅析———基于科学价值观引导的视角[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72-174.

【经济学教学与价值观导向问题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论文10-09

价格垄断问题的行为经济学研究的论文10-09

问题导向下的经济统计学教学改革分析论文10-09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10-10

试论中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就业导向研究论文10-12

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分析论文10-10

远程教育艺术设计类课程导向教学研究论文10-09

基于旅游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研究论文10-09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研究论文10-11

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问题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