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分析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10 18:58:20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分析管理论文

  摘 要:在提倡诚信原则的今天,企业经济行为应以秩序观念、契约精神和公平意识的道德理念为基础,建立包括企业使命、团队协作、企业领导者和产品管理机制在内的道德实现机制。为此,企业必须重新调整原有的价值体系,调整道德评价系统,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反映时代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从而改进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化策略。

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分析管理论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行为;道德分析;道德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行为主体,其经济行为既要遵循公平竞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也要遵守诚实信用的道德规范。然而,目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却表现出了一定的混乱:一些企业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一些企业有章不循,有约不履,逃避义务,致使企业间纠纷不断;一些企业经营缺乏市场运作的预见性,急功近利,盲目经营,掠夺式开发,野蛮性经营,大搞短期行为等等。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正常的运行秩序,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企业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固然有诸如市场体系发育不良,法制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但在扭曲、失控的行为背后却有着一种内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在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与现实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又尚在形成、确立的过程之中,这就必然导致企业在把握自己的经济行为时缺乏一种有力的自我道德调控与约束机制,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行为失范现象。

  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应当树立的基本的道德理念 (一)秩序观念 企业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运行的,经济的有效运行,除了必须具备完整的市场主体和充分的交易对象以及完备的市场时空结构之外,还必须有规范性的秩序要求。而规范的经济秩序在根本上取决于各个利益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行市场交易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市场规则,包括以法制方式建立起来的市场规则和以道德自律方式建立起来的市场规则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最终完善,必须依赖于法制建设和伦理建设,采取德法并举的方针。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讲,秩序的基础是法制。但是,从伦理的角度讲,秩序观念的基础却不是法制,而是人们的利益关系,人们的秩序观念的形成,源自于人们的利益关系的辩证法之中。人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追逐,可能引导个人走向见利忘义、为富不仁,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只是利益原则的一半。利益原则的另一半是,人们是在相互关系中实现自身利益的。也就是说,人们在实现自我利益的过程中必须把市场有序运行的“利益”与人们谋求自身的“利益”二者统一起来。这时,当人们试图充当市场主体时,就已经在理念中把自己设定为是具有市场理性的主体。

  换句话说,人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但构成经济活动的原动力,而且直接导致了人们秩序观念的形成。

  (二)契约精神 契约是一种市场模式,更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从伦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恰当地把市场经济叫做“契约经济”。契约并不总是写在纸上的,如合同文本、协定书等,只是某种特定的契约。人们在市场交易中到处都普遍存在着契约,一项交易是一个契约,各种交易是各式契约的系列,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总的契约。契约的本质在于承诺和履行,因此,契约精神就是信用。信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维系力量。如果人们的信用崩溃,市场立即崩溃,危机立即产生。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市场都是靠信用来组织其网络的。因此,契约精神是信用,是现代企业运行的伦理精髓,是市场经济在实质上是否健全的指示器。可以认为,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中,契约精神是最为稀缺的要素,只有当市场主体普遍讲究信用,对信用就像对财产一样狂热,从而在各个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中充满着契约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完善发达的可能。

  (三)公平意识 合理的公平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机会均等。在市场竞争中,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有竞争自由,都有通过市场获取自身最大利益的相同机会,这种机会也就是市场主体获取利益和财富的权利,只要其是合法主体,任何人包括国家在内都不能剥夺这种权利,每一个市场主体享有这种权利的同时要自觉维护别人同样享有这种权利,肆意剥夺或侵害别人的这种权利同时是削弱甚至毁灭每一个市场主体享有这种权利的社会条件。因此,机会均等就体现为市场主体行使权利的公平;二是指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避免两极分化。这对于“贫”与“富”这两极又分别有两层意思:对于“贫”这极,首先,社会要积极创造就业条件,帮助脱贫,并且,社会其他成员对于贫者要施以爱心和扶助;其次,“贫者”不能以穷为荣,不能依赖、懒惰,要勤劳致富。对于“富”这极,首先,社会要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形成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环境;其次,“富者”不能挥霍财富,应不骄不奢,富而思进,积极投资企业,捐助公益,用财富再造福于社会。此外,大量不贫不富的中产阶级的形成及其在数量上稳定地占社会的大多数,是这种公平观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二、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实现机制 (一)企业使命:企业经济行为道德实现的基石 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使命集中体现着它的伦理道德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大众消费与买方市场下,企业精神与使命应该是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在企业管理方面,亨利·福特总是把精神追求放在首位,把企业使命放在第二位,让汽车成为大众的消费品,而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其企业使命就是“使汽车百姓化”。很多事例表明,使命和企业精神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爱迪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创建了通用电气公司,他通过不断发明新产品,弘扬伟大发明家的精神,将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包括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与吉布斯的苹果公司,他们的共同处在于:不仅关注如何提高企业的收入,而且还在企业使命和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狠下力气。这是典型的道德行为。

  (二)团队协作:企业经济行为道德实现的模式 企业实际上是现有不同技能的不同类型特征的人联合在一起工作的机制。企业内有众多不同特征的人和要素,但它们能为了企业精神和使命愿在一起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沟通,求同存异,这也展示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品格。企业靠这种团结协作的品格,在社会活动中完成道德使命。所以可以说,团队协作是企业行为的道德实现模式。企业所有者、顾问专家、员工、投资者四类基本人士的团结、协作,使企业可以稳定、牢固的生存并实现经济的和道德的目标。在现实世界中能够与尽可能多的人合作,并乐于助人,使大家共同发展,是企业主要的生存技巧。

  (三)企业领导者:企业经济行为道德实现的引桥 一边是企业运行的各种有机组合要素(如人、财、物等),一边是企业的行为目标,而领导者就是二者之间的桥梁。企业领导通过信任、志愿、反馈、纳谏等实现自己的引桥身份和职责。当然,他还要有远见,会激励,能号召。反馈如镜,纳谏则明;信任使人团结,志愿使自己反省。这些是对企业领导者自我品格的要求,大都与道德魅力有关。

  (四)产品管理机制:企业经济行为道德实现的媒介 顾客最终要从企业买走的是产品。产品可以是汉堡包等有形物体,也可以是咨询等无形的服务。产品所具备的层次特征与市场细分指向(包括售后服务),反映了企业对顾客需求的把握。没有这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结构或管理机制,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实现就是空谈。

  三、企业经济行为道德化改进策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效益经济。因为经济效益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间效益的竞争。然而,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社会效益又是相对而言的。在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中,能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追求企业的

  社会效益,实现二者的对立统一,确保企业行为道德上的正当性,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作为经济范畴的经济效益本身虽不具有什么道德意义,但其所触及的社会利益关系上却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因为经济效益除了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利益之外,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经济系统、国民经济和消费者的物质文化需求利益。所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其行为的正当性。然而,企业对经济指标的重视又极易导致对伦理道德的忽视。因此,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特别是建设和培育企业自我规范的能力,成为工作的当务之急。要真正使企业做到自我规范、自我发展,除了继续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外,更需要我们立足现实,科学透视现行的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遵循社会与个体的合法一致性原则,在求得个体和社会同步发展中,寻求一种新的关系平衡的砝码。建立一种既与现实相贴近,具有前瞻性、导引性,又能被现实市场经济主体认同和自觉遵循的道德体系。

  (一)重新调整原有的价值体系 在合法、公正、有效的前提下,重新拟定能实现道德要求的适度理想性与合理现实性相统一的新的价值体系,确立基本的价值准则和制定切实有效的道德规范。

  一方面,高举集体主义大旗,发扬大公无私、真诚奉献的共产主义高尚的道德风尚和情操。不能因现实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而否认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不能因现实中存在道德水平的低级层次而降低社会道德的崇高性;不能因为社会承认现实个人的物质利益及合法追求而否认社会整体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关注现实个体道德水平的层次性及其要求,关心个体正当的利益追求,关心主体的价值及其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国家利益高于团体利益的前提下,使个人的或团体的价值和利益与集体的或社会的价值和利益相协调。这就需要将集体主义现实化、层次化,灵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之中,增强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些不同层面的道德要求,不是对集体主义的否定,而是集体主义的现实化及其在一定水平上、一定时期内的表现,同时,也是集体主义不断实现的一级阶梯。

  因此,只有这两个方面同时并举、相互促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才能使个体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利益大小、利益长短、利益整体局部发生矛盾时能郑重而正确地取舍,主动而合理地进行行为的选择。

  (二)调整道德评价系统 主体行为的发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价值和准则的指导下,通过社会道德的评价中介,针对实际不同的环境条件而选择和采取的主动反应结果。因此,主体行为的混乱、失当与社会道德评价体系的混乱、评价标准的混乱以及评价的力度弱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在于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目前的道德水平的实际状况和社会发展对社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科学确定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体现其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切合民族特点,反映现实要求的新的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彻底纠正目前道德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失当的多重性。

  同时,还要加强加大道德评价的力度,通过各种有声有形、无声无形的方式、方法,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倡新风,树典型,旗帜鲜明、毫不留情地批判和鞭挞社会中错误的思想意识及腐朽的生活方式,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内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观念和选择行动的内在尺度,从而使主体用合乎社会道德的内心的价值取向自觉地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使其行为向着社会目的性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反映时代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规范经济,企业的经济活动至少要体现合法性和规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然而,强制性的法律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企业行为的非规范性问题。这就必须培养企业的自律能力。要达此目标,在当前情况下,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以尊重知识,讲求效率,自主经营,公平竞争,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规则的现代企业精神。使企业将自己的价值自觉地纳入社会的整体价值中,将其经济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的法制化秩序中。自觉而彻底地纠正以往不良的非规范行为,自觉将经营行为纳入有序的社会经济运行之中。

  总之,企业经济行为的失范表现,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社会“阵痛”,但是,它却不能自然地分娩道德健康的“产儿”。这里既有一个长期的成熟过程,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任何不切实际的做法都是于事无补的,甚至是有害的。必须端正思想,下大气力,下苦功夫,做踏踏实实长期不懈的实际工作,才能培育既有民族传统,又洋溢着时代精神奋发向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性问题。

【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分析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经济管理的分析及措施10-26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不足与措施探索论文10-13

行为金融投资管理论文06-15

2017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26

企业经济管理浅析10-26

企业经济管理改革10-26

案例分析论文11-07

万福生科造假案例中各方行为分析论文08-17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10-13

文化与道德相关的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