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产业结构变动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26 07:06:45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产业结构变动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大学毕业论文,可能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们还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那么小编话不多说,直接给大家带来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毕业生们哦!

  摘要: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1978-2010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就业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内,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 VAR 新疆 经济增长 协整关系

  现代经济增长的模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增长核心的,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多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动。库兹涅茨(1949)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为此,1957年,库兹涅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韩廷春(2000)指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的总量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实证表明:结构变动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刘伟,张辉(2008)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

  新疆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疆在经济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产业结构与新疆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未来如何处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新疆经济可否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将运用VAR模型,在实证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数据处理

  本文基础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新疆统计年鉴》(2011),样本区间为1978-2010年。本文中的产业结构变量是用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间的组织和构成情况及它们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代表产业结构变迁的的变量通常有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就业结构、资产结构和技术结构等。这些变量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产业结构状况。因此,为全面反映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引入国内学者常用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作为产业结构的代表变量。在计算具体指标值时以第一产业的比重结构为例。以GDP作为总产出的基本指标,为了数据的可比性,以1978年为基期进行换算;为了更好的反映产值的实际结构,本文同样以1978年为不变价格的每年第一产业的实际值与三大产业实际值的和相比得到。本文中,Y表示实际GDP;PS表示第一产业实际值与三大产业实际值之比;LS表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全社会从业人员之比,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并且这样得到的系数为变量之间的弹性,有益于问题的分析。分别表示为LNY,LNPS,LNLS。

  二、分析框架和模型

  VAR模型是一种计量经济学建模技术,为了避免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不能描述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缺憾。它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方程所组成,但是VAR模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立方程模型,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属于非结构化的模型;第二,所有变量都是内生的;第三,具有完全相同的解释变量。因而,它既能够考察变量间双方向的影响关系,又能够克服联立方程模型的变量内生性与外生性划分和模型识别等麻烦。选取了3个内生变量,并且不考虑外生变量的影响的VAR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Yt =ΠiYt-i+Ui =Π1Yt-1+Π2Yt-2+…+Πk

  Yt-k+Ui,Ui~ΠD(0,Ω) (1)

  其中,,Ui是随机误差项矩阵,Πi方差协方差矩阵,t表示时期,i表示滞后期,k表示最大滞后期。若VAR模型中的非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就可以在VAR模型(1)基础上经过协整变换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表示为:

  (2)

  其中,φi=-(I-Π1-Π2-…-Πi),φ=-(I-Π1-Π2-…-Πρ),上式称作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即一次差分的VAR模型加上误差修正项φYt-k。设置误差修正项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中因差分而丧失的长期信息引导回来。参数矩阵φi和φ分别是对Yt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调整。

  本文实证检验包括六个步骤:第一,确定时间序列LNY、LNPS和LNLS的平稳性;第二,VAR模型建立;第三,检验LNY、LNPS和LNLS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的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五,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VAR的基础上给出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检验是否具有误差修正机制;第六,利用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来研究各变量的动态特征。本文所有分析检验均使用Eviews 6. 0计量分析软件进行。

  三、实证检验和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协整性检验之前,要先检验每个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序列是否平稳的通常做法是单位根检验中的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我们运用AIC标准来判断检验的滞后阶数,并用麦金农(MacKinnon)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具有单位根。结果如表1所示,5%水平检验结果显示着三个变量的ADF值的绝对值均小于临界值,所以原序列是非平稳,具有单位根。我们继续检验它们的一阶差分,结果显示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的ADF值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所以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二)VAR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先确定最大滞后期k很重要。因为如果k太小,误差项的自相关有时很严重,将会导致被估参数的非一致性,所以通过增加k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是,k又不能太大,因为如果k太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并直接影响被估参数的有效性。对于滞后阶数的选择有多种判断准则,其中包括LR统计量、赤地信息准则(AIC)以及施瓦茨准则(SC)。本文根据AIC,选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3。且模型的根都在单位圆内,VAR模型设定稳定。

  (三)协整检验

  本文以表1的结果为基础,采用Johansen和Juselius于1990年提出的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即Johanse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在5%的显著水平下, Trace test and Max-eigenvalue test都显示了有两个协整方程。也就是说LNY和LNPS、LNLS之间具有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

  对协整向量进行标准化,两个变量之间的其中一个协整关系如模型(3)所示:

  (3)

  式(3)表明,新疆第一产业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当第一产业的产值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0.19%;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5.05%。

  (四)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确定各变量滞后阶数为2,对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在5%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第一产业就业结构的Granger原因,而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第一产业产值结构的Granger原因,而第一产业产值结构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第一产业产值结构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之间没有关系。

  (五)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误差修正模型把表示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项作为解释变量放进模型中,描述了对均衡偏离的一种长期调节。这样在误差修正模型中,长期调节和短期调节的过程同时被考虑进去。建立在协整理论基础上的VEC模型既能反映不同经济序列间的长期有关信息,又能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是长短期结合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4。

  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其中产值结构的调整力度最大,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较小,说明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以短期波动为主,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长期为主。

  (六)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它所有的内生变量。在图1、图2、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响应期数,纵轴表示各变量的变化百分比。

  图1是GDP对各个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2是产值结构对各个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3是就业结构对各个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由于本文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所以主要分析经济增长对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冲击的反应以及产业结构对GDP冲击的反应。从图1可以看出,GDP对产值结构的冲击第一、第二、第三年几乎没有反应,说明GDP对于产业结构变化有一定的时滞,到第八年达到最大,随后趋于稳定,这可能由于新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小,其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导致经济增长比较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最终导致了GDP的增长;给就业结构一个正向冲击,GDP立即增长,其在第六年达到最大,其后趋于稳定。

  从图2可以看出,GDP的变化对产值结构的作用是负的,即给GDP一个正向冲击,产业结构下降,即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最终在第九年后,产业结构趋于稳定。这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是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增长,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低,最终占GDP的一个稳定比重。

  从图3可以看出,GDP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先是正的,随后是负的。说明在第一二期,由于经济的增长,投放于第一产业的资本在增加,这样吸收了一部分的劳动力,使得第一产业就业量增加,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加,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使得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最终趋于一种平衡状态。

  2、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提供了另一种描述系统动态的方法。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则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即变量冲击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各变量的方差分解图如图4、图5和图6。

  直观地来看,在图4中,GDP对其自身的贡献最大,达到了63%左右;其次是就业结构,大约26%;对GDP贡献最小的是产业结构,约11%。这个结果和前面的协整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值结构的影响。在图5中,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GDP和产业结构的冲击造成的;长期来看,GDP对产业结构的贡献最大,其次为产业结构,最小的为就业结构,贡献率大约为60%、22%和19%。图6中,就业结构的波动比较大,短期内,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解释了就业波动的80%左右;但长期内,GDP解释了就业波动的59%,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贡献率分别约为25%和16%。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的产业结构效应与经济总量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新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都不具有平稳性,但长期而言,二者在统计上是高度相关的。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经济总量增长率高的时期,产业结构变换率也就越高,同样,产业结构变换率越高的时期,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就愈加迅速。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新疆应当通过实行适当的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协整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产业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新疆应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 确定相应的产业发展重点,从而积极有序地推进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按照实证分析的结论,新疆第一产业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当第一产业的产值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0.19%;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5.05%。结合脉冲响应函数,短期内,由于产业结构有时滞效应,新疆可以加大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这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在中期内,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注意第一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变化,而且要注意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变化。在第一产业中,要重点发展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结果显示,中期内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变动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相关文章:

销售保增长分析报告范文11-11

人口增长带来的金融经济的危害03-09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论文(精选16篇)12-04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04-04

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论文(通用6篇)10-13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11-15

经济运行形势状况分析调研报告06-17

药房经济分析报告范文大全推荐11-24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种类范文11-15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协议书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