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农工经济论文

时间:2017-07-14 08:32:10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农工经济论文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下面是农工经济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农工经济论文

  论文1:国有林场林地管理研究

  林场林地的管理工作作为我国国有林场林地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一直都是林场中的核心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林场林地的整体管理水平与历史同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有林场林地的建设,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将就我国国有林场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

  1我国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低价征用林地现象严重

  我国在林地林场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

  主要集中在地方性法规不完善,不健全。

  由于缺乏系统的法规约束,在地方上往往会出现林地的补偿标准低于相关国家标准的情况。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上的政府认为国家的要求过高,自己进行了随意调整所致 , 所以应该坚决抵制。

  1.2少征多用现象严重

  在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单位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在操作过程中以国家的扶持项目为挡箭牌,实际上走的是少征多用的路子,这个路子在地方上一旦形成保护主义,将难以根除,并且会长期损害纳税人的利益,给我国的国有林场林地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1.3擅自更改用途

  在实际走访调查中发现,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一些地区打着国家扶持项目的旗号拿地后却挪作他用,以自己的利益为圆心开发房地产相关企业,使纳税人和国家蒙受损失。

  在拿地时付出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我国林场林地管理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2如何提升我国国有林场林地的管理水平

  2.1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机制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乱占林场林地和挪作他用,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地方政府应该健全并完善林场林地管理体系,并建立专门的检查机构,对于审批项目做到认真审查,实事求是。

  做好病虫害的管理工作,并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除了从制度上建立起监察制度,更要从内部本质上要求检察人员,要认识到林场林地管理的重要性,做到为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

  2.2强化林地用途管理与法律宣传

  针对很多地区缺乏相关法律的宣传的现状,当地政府要开展普法活动,强化当地的法律宣传意识和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林地用途的监管工作,对于出现挪作他用的情况时也要积极上报,绝不姑息。

  2.3改变林场的产业模式

  为了提高当林场的生产生活水平,必须要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刀耕火种已经不适用于林业生产,应该以科学为主,劳动为辅发展综合科技兴林战略,提高农林业生产力水平,解决当地的财政压力 , 减少富余劳动力,把更多的劳动力从林场转移到旅游行业中去。

  2.4加强林地保护力度,发展多元化林业

  国有林场的保护力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林场,监管不力,盗伐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提高违法成本之外,还是要从根源上入手,增加当地财政拨款,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

  除了传统的林场林地的职能外,由于我国的国有林场现状亏损比较严重,不妨搞搞生态森林旅游,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开放一定区域用作游览观光,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降低当地的人员富余程度,充分调动林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3总结

  我国国有林场林地的管理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为了提高我国林场的管理水平,增加林场林地的财政收入,也为了巩固我国世界林业大国的地位,必须从当地政府的严查监管入手,注重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双管齐下,把我国的林场林地管理工作落实好。

  论文2:浅谈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四川藏区是中国五大藏族聚居区(康、青、卫、藏、阿里)之一,康区即四川藏区,是我国五大藏区的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同时,康巴藏族也是整个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治藏必先安康”的说法,说明了康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川藏区作为集民族地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生态敏感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是国家和四川省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黄河与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社会稳定的主战场。

  因此,在新常态下,必须有效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并助力区域脱贫奔康。

  1 四川藏区农业的发展现状

  四川省藏族聚居区指四川省境内的藏族人口聚居区,位于川、藏、青、甘、滇五省结合部,地处东经97°26′~104°27′,北纬 27°57′~34°21′,面积 24.97 万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 51.49%,居住此处的藏族人口数量仅次于西藏。

  行政区划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18 个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13 个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木里县”),共计 32 个县级行政区域,519 个乡镇(其中,建制镇 61 个)[1]。

  1.1 阿坝州农业现状

  阿坝州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深入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生态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迅猛,生产基地加速向高半山区、高 寒 牧 区 延 伸 ,特 色 产 业 不 断 壮 大 、效 益 显 著 提升[2]。

  2014 年,阿坝州农业增加值 11.56 亿元、林业增加值 27.05 亿元、牧业增加值 22.95 亿元。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 7.985 万 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37 万 hm2,总产量达 16.48 万 t;蔬菜播种面积 1.79 万 hm2,总产量达 63.21 万 t。

  特色产业基地扩面提质,新增农(林)业基地面积 3 467hm2,特色水果产量 15.34 万 t,其中,苹果产量 6.76 万t。

  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 26 个,全年出栏生猪 38.86万头,年末存栏 33.71 万头;出栏牛 38.10 万头,年末存栏 175.64 万头。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发展家庭农(牧)场 51 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 13 家、省级以上专业合作社 7 家。

  建成了一批省级地理标志、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三品一标”25 个、名优商标 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省前列[3]。

  1.2 甘孜州农业现状

  甘孜州依托特色优势资源,以“酒、肉、茶、菌、果、蔬、水、药”八类产品为龙头,在“建基地、育企业、出产品、跑市场、创品牌”上下足功夫,有力地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4]。

  2014 年,甘 孜 州 农 业 增 加 值 达 到 20.10 亿 元 、林 业 增 加 值2.38 亿元、牧业增加值 27.39 亿元。

  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8.42 万 hm2,其中,粮食、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分别达到 7.13 万hm2、6 675 hm2,粮食总产量达到 24.22 万 t,蔬菜(含食用菌)产量达到 20.93 万 t。

  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20 667 hm2、特色林业产业基地 22 667 hm2,水果产量达 14 089 t,其中,苹果产量 7 842 t,核桃产量 3 941 t。

  全年出栏生猪 21.66 万头,年末存栏 28.68 万头;出栏牛 46.00 万头,年末存栏 235.47 万头;出栏羊 26.47万只,年末存栏 104.50 万只;出栏家禽 17.63 万羽。

  扶持龙头企业 67 家,新增新型经营主体 4 740 个。

  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 154 个,获得地理标志商标 4 件[3]。

  1.3 木里县农业现状

  木里县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大力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 展 ,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不 断 增强[5]。

  2014 年,木里县农业增加值 23 053 万元、林业增加值 3 526 万元、牧业增加值 23 640 万元、渔业增加值 506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