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10-23 11:07:17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课 题:AAAAAAAAAAAAAAAAAAA

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院 (系): 法 律 系

  专 业: 法 学

  学生姓名: A A

  学 号: 0400910AA

  指导教师单位: 法 律 系

  姓 名: A A A

  职 称: 讲 师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理论学习 社会实践总结

  20xx年 4 月 8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1.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等

  主要内容:

  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被视为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被认为是中国审判实践的“东方经验”。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但司法现代化浪潮下,特别是在以强化庭审功能为目标的审判方式改革的直接冲击下,传统诉讼调解制度逐渐失去往日的光辉。由于调解程序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使得调解纠纷方式在诉讼中很难找到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远不能适应现代司法实践解决纠纷的需要。

  而有着英美法传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新加坡在20世纪90年代,调解制度重新活跃发展起来。不仅用于解决私人纠纷,而且成为了新加坡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它被广泛的用于法庭,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其他重要工业部门。并且新加坡调解制度分为两种最重要的形式:即由新加坡调解中心(SMC)负责的私人调解制度及出现于基层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的法院调解制度。今天新加坡已成为在审判程序最初有效的`利用ADR模式解决纠纷的国家之一。

  借鉴和学习新加坡的相关制度的设计,确立调审分离的立法指导思想以及调审分离的基本原则,学习调解员的设立、调解适用的时间及调解程序的运作、调解的成立方式、调解瑕疵的救济。吸收现代法律文明之精华,完善我国的调解制度。

  论文重点:

  1.新加坡调解制度简介。主要介绍新加坡调解中心SMC和初级法院的调解CDR,以及相应的调解程序,特别是调解协议的制定和违反调解协议时的救济。

  2.对比中国和新加坡的调解制度,介绍新加坡比较先进的调解制度和机构设置,特别是主要负责私人调解的新加坡调解中心。

  3.新加坡调解制度的成功对我国调解制度的启示。找到适合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调解,特别是在审判程序中调解制度的运用。

  4. AAAAAAAAAAAAAAAAAA 。

  5. AAAAAAAAAAAA。

  6. AAAAAAAAAAAA。

  7. AAAAAAAAAAAAAAAAAAAA。

  发现的难点:

  1. 通过查找发现国内介绍新加坡调解制度的参考文献比较少,自己对新加坡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了解。

  2. 导师给我的新加坡调解制度的介绍是全英文的,在翻译中可能会有不够准确的的地方。

  3. 由于自己法律知识的局限,有关新加坡调解制度的成功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将会向导师请教。

  4. AAAAAAAAAA。

  5. AAAAAAAAAAAA 。

  2.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设备、实验条件等)

  查阅文献:

  [1]钱丽红.论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0).

  [2]刘艳芳. 论我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继承与改造——兼论现代人民调节制度的重构[D]. 安徽大学,2005,(4).

  [3]王 东. 改革与完善法院民事调解制度的思考[J].山西大学,2006,(6).

  [4]吴 伟. 调解制度所面临的困惑[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12).

  [5]黄明安. 论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利弊及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4).

  [6]蒋 颖. 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对我国的若干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4,(2).

  [7]徐元彪,周茜. 国内调解制度与国际调解制度之应用分析与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