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开题报告是对学生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论证和审核,是高校生培养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一
论文题目: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会展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会展物流是指为会议、展览、展销、体育及其他各类活动提供的物流服务,作为
现代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比一般运输、配送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属于高端物流。而高端物流又代表着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服务对象一般为高端产品。高端物流服务管理体系与运作模式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高效率、高技术标准和高风险的特征。现在很少学者研究广西南宁会展物流的发展,而其发展又急切需要正确全面的理论来指导,这也正是本文选题的根本目的。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会展物流这个行业在我国的兴起不到20年,还算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国内研究会展物流的学者算起来并不多,但是由于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会展业务越来越多,地方会展物流业务也得到蓬勃发展,使得会展物流这一行业得以较高的重视。曾超,周山的《广西会展物流发展简析》一文对广西现在的会展物流业进行了总体分析,提到东盟博览会对南宁会展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指出广西将重点发展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九大重点产业,位列其中的会展物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南宁为例,着重分析其会展物流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展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中国的会展业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旅游,特别是会展物流等相关行业。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广西的会展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通过SWOT分析南宁会展物流业的现状,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会展物流的相关建议。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在美国、德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会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l:9水平。当前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如果包括相关行业因会展所增加的产值,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的水平。奥伯曼(Oppermann,1996)指出:会展业目前已经被视为旅游业中最为兴旺的部门之一。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停留时间长、季节影响小、利润丰厚等优点而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心。
凯姆等(Kimeta1.,2003)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会展旅游对韩国经济的影响。通过计算会展业的产出乘数、就业乘数、收入乘数、税收乘数和进口乘数等,得出以下结果:2001年韩国会展旅游者的总花费约为13.9亿美元,这些花费继而又创造了21.7亿美元的社会产值、13702个就业机会、4.74亿美元的居民收入和1.19亿美元的政府税收。结果表明会展业的确是高产出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如何认识道路运输成本方面,D.Maddison、D.Pcarce和O.Johansson等人(1995)在《道路运输的真实成本》(TheTrueCostsofRoadTransport)中对构成道路运输成本的各项因素,如运输的环境成本、外部成本等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成本因素应该被计算并分配到车辆的运输成本中。他们指出,“对运输外部成本的估计严重依赖于采用何种成本测量理论”虽然国外的学者没有对会展物流做过多的单独研究,但是从会展和物流的方面已经做了比较到位的研究,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了会展物流的良好前景。
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
会展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国内的学者在研究会展物流方面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2006年刘松萍在《会展物流直通车——储势行千里》一文中指出,会展产业链的基本环节包括:会议展览经营(主办机构)——展会馆服务(展馆会馆)——工程设计制作(工程公司)——延伸服务(供应商和服务商)——参展商、买家(最终客户),而在这个产业链中,物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还提出了“会展物流直通车服务”一词,意思是从展品的参展、包装、运输、展馆服务、再将展品返回运输等一条龙服务。
胡晓等人在《会展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态势》一文中总结了我国当前会展物流发展现状: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会展业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可供展览的总面积达260万平方米,超过德国(240万平方米),仅次于美国(615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我国已有46种展览会加入了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主营展览公司3500多家,每年举办展览会近4000个,约占全球展览会总量的'10%。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临近,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会展业更趋成熟和蓬勃发展。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参与会展物流服务的行列,并成为会展物流市场中的佼佼者主要有中远物流、中展运等。
南宁可以借助国内发展会展物流的成功地区的发展经验来促进本市的会展物流发展。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和政治优势,利用先进的会展物流技术来引导南宁市的发展,是当前的任务之重。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我国会展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南宁会展及会展物流的发展现状
三、发展南宁会展物流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地理位置优势
2.地方政府重视
3.商业环境良好
4.劳动力资源充足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会展物流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2.缺少专业化管理人才
3.专门从事会展物流业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4.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程度低,运输成本高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结构调整带来新机会
2.会展物流外包前景广阔
3.系统专业化会展物流技术与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周边区域会展及会展物流的发展加大了竞争
2.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3.突发事件的威胁
四、发展南宁会展物流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的科学性,确保会展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会展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会展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利用东盟博览会等各种展会完善会展物流业务,实行“走出去”的战略
(四)加强物流企业间的合作,把会展物流做强做大
五、结束语
六、致谢
七、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1.南宁会展及会展物流的现状
2.南宁会展物流的SWOT分析
3.发展南宁会展物流的战略选择
(二)研究重点:
发展南宁会展物流的战略选择
(三)研究难点:
由于本人还在学校上课,加之论文时间较短,很难亲自到南宁那边参加一次正规大型的展览会,所以在撰写论文之时较难确立自己的观点,这只能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来弥补。
研究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刻了解南宁会展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会展物流发展经验来为南宁献计献策。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
1.利用网络搜索及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收集相关资料;
2.剪贴相关内容的报刊;
3.做笔记;
4.打印相关资料,做好归类分析。
(二)技术线路:
(三)可行性分析:
1.本人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论文资料搜集与撰写;
2.有专业导师指导;
3.可供查阅的文献较多,资料搜集范围广;
4.可借鉴南宁会展物流发展方面学者的研究。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利用SWOT分析方便系统全面的分析南宁会展物流的发展,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其他学者暂无此方面的研究。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20xx.9.15——20xx.9.18确定指导老师,选定论文研究方向
20xx.9.19——20xx.9.30确定论文题目,并顺利通过院里审定
20xx.10.1——20xx.10.15初步搜集资料;开题报告的撰写
20xx.10.16——20xx.10.19准备开题答辩的资料
20xx.10.20——20xx.10.31进一步搜集资料,并帅选整理资料
20xx.11.1——20xx.11.15撰写论文
20xx.11.16——20xx.11.25第一次修改论文
20xx.11.26——20xx.12.5第二次修改论文并定稿
20xx.12.6——20xx.12.19提交毕业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工作
20xx.12.20开始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梁海琼.会展物流现状与会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5:59-63
[2]应忆.我国会展物流发展现状分析[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
[3]李世芳&孟宪妤.基于六西格玛理论对我国会展物流服务体系的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6
[4]翟秀鹏&李文翎.广州会展物流的SWOT分析[J].中国市场(物流管理),2010,3-4
[5]张梅.南宁物流业发展状况研究[J].市场论坛,2011,3
[6]卢杰飞.南宁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初探[J].新世纪论丛(经济与经营):309-313
[7]何翠娟.广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二
论文题目: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 71. 7%,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 (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 、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 、论文框架
1、 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 、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 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 效益分析
② 条件分析
(3)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6 、结论
四、预期目标和调查对象研究
(一)预期目标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构建,提出促进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措施,为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二)调查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以都江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居民以及到都江堰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为调查对象。从游客和居民两个角度来了解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以期更全面的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论文写作更加顺利和全面。
五、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文章参考大量有关文章,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等。
2、实地调查法。对乡村旅游地区的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3、简单的数据统计法。
(二) 技术路线:
六、 进度安排
1、1月1日~2月28日 调研,资料收集
2、3月1日~3月20日 开题报告整理编写
3、4月11日~4月17日 开题答辩
4、4月25日~5月15日 实地调查
5、5月20日~6月1日 数据整理
6、6月2日~6月31日 编写论文
7、7月1日~8月1日 资料整理、装订
七、参考文献
[1]何伟.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探讨. [D].四川:四川大学旅游学院.2007
[2]黄声波.瑞安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
[3]赵艳铭.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9
[4]陈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模式.[D].甘肃:兰州大学.2009.4
[5]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18(1):76一80
[6]陈景.金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1
[7]阮娟.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0.6
[8]高文香.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系统的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4
[9]苟一之.农村金融对灾后地区乡村旅游的支持分析.大众商务(112期).2010.4
[10]张宁、朱秀秀、宋金平.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1]徐茜.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成都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2007.1
[12]王延松.成都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0.4
[13]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17(4):45一50.
[14]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4(1):15一18.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4-01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05-26
2017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3-09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03-27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3-10
项目管理方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3-30
采购管理论文开题报告03-06
经济与管理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3-10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3-18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