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

中国饮食传统

时间:2022-10-19 15:38:51 王娟 礼仪 我要投稿

中国饮食传统

  传统及时传承,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代代相传,而如今的中国饮食传统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总结的中国饮食传统。

  一.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也源远流长。

  如果你去到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家里或是在中国餐厅就餐,你会发现他们的餐桌礼仪十分特别,而且充满着深意及乐趣。

  尊重为先

  在餐桌上,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尊重”二字。

  对于那些长者,老师或者贵客,通常都要做到谦虚礼让。

  中国人非常注重孝道。

  他们往往会先把最好的菜第一个送给自己家庭里的长辈品尝,因为长辈们为了这个家付出最多。

  在古时候,虽然人们生活拮据,但是善待自己的长辈并尽力照顾好他们是必须尽到的义务。

  尽管中国的主人都很友好,但作为客人也要向主人表示敬意。

  在晚餐开始前,主人往往会寒暄一番,客人只有在听到“请用,随意”等类似的话语后才能开始用餐。

  否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主人一般会把主菜放在餐桌的中央,其余的菜围绕摆放。

  通常主菜会面向贵宾或者年长者,这也显示出尊重的美意。

  筷子文化

  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筷子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

  现在,筷子的使用也已经深入到其他许多地方,如:越南,韩国,朝鲜等等。

  筷子的诞生象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这一对筷子虽然看似简单,但是他可以夹,绕,戳住食物。

  同时,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中,例如婚礼喜宴,赠送筷子作为礼品也寓意幸福,吉祥。

  重要时刻

  生日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在年轻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生日前要吃一碗面,寓意长寿;在生日当天则吃蛋糕庆祝。

  等人到了中年,这时候的生日更为重要,除了吃面和蛋糕之外,大家还会送上蟠桃祝福长寿安康。

  在结婚的大喜日子,中国人往往会吃花生,龙眼等食品,祝福新人能马上有爱情的结晶。

  在端午节,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亲眼欣赏到赛龙舟的精彩比赛。

  但是,他们都会吃粽子,用糯米,鲜肉以及竹叶等原材料包出来的特别食物。

  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屈原而制作的,人们害怕他吃不饱,就会给他做各种样式和形状的粽子。

  在中国农历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中国人都会吃“腊八粥”,来纪念和分享大家的成果,至今这个传统没有改变。

  对于中国家庭,如果有孩子出生了,父母们会为邻居送上红鸡蛋庆祝这件喜事,有时候会在红鸡蛋上点上黑点,表示孩子的出生日期,或者暗示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而在新年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聚在一起,享用鸡鸭鱼肉,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些食物也寓意来年的繁华与丰收

  “以食为天”:基本生存条件的追求 以食为天” 最大量的史前遗存:当时人的庖厨垃圾 墓葬:都是用饮食器具作为随葬品 考古学家给墓葬定等级的依据

  :饮食器具 春秋中晚期墓葬:第一等,九鼎墓;第二等,七鼎和五鼎墓;第三等, 三鼎、二鼎、一鼎墓;第四等,随葬陶器的小墓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312枚竹简文书《遣策》,

  一半以上 都是随葬食品的记录。

  有鱼禽肉食撰品、主食、小食、调味品、果 品及粮食等。

  葬仪和祭仪隆重与否——都以饮食祭奠的丰盛作为标志的 “口的文化” 见面时:吃了吗——共同的饮食活动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 要形式。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 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 方之宾客;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亲族共食——一种维护家族关系的理想的仪式 《魏书·崔播传》:“一家之内,男女百口。

  有一美味,不集不食” 《旧唐书·刘审礼传》:“合门二百余口,人无间言,宅六院,唯 一饲”。

  《旧唐书·裴宽传》:“八院相对,击鼓而食”。

  《新五代时·南唐世家》:“江州陈氏,族七百口,每食设广席, 长幼以次坐,而共食之”。

  《录异传》:“周时尹氏贵盛,五世不别,会食数千人。

  遭饥荒, 罗鼎作粥。

  啜之,声闻数十里。

  ” 君主“将赏,为之加膳” 商汤时代名臣伊尹——治大国如烹小鲜 钱钟书:“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 好比是做菜的厨房。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把 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说成是惹人垂涎的食谱。

  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 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 调鼎’,老子也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背井离乡——乡亲关系——一起吃的关系 背井离乡 吃饭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生命来源 吃饭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生命来源

  (团圆饭) ——是以这个家庭的母亲为中心来设计的—— 一顿年夜饭 团圆饭) ——是以这个家庭的母亲为中心来设计的—— 重申兄弟姐妹的血缘关系——

  维系家庭关系的连接点 维系家庭关系的连接点 维系家庭关系的

  2.“尊敬”诞生在洒桌上 尊敬” 吃与喝不分 无酒不成席 饭桌上的规矩:敬酒 饭桌上的规矩: 以尊为敬——“尊敬”——饭桌上最高规格的礼节 以尊为敬——“尊敬”

  ——饭桌上最高规格的礼节 —— 一个人吃饭——吃独食 共食: 火锅就是一种共食,火锅最能体现共食性,在共食的前提下还有 个人的自由。

  3.喝酒方式与兄弟情深 酒场上有一种现象:两个人兑酒…… 口水面…… 口水面…… 中国人为何要在一起吃一起喝? 结拜兄弟时结拜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结拜兄弟时结拜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酒文化——酒桌文化……

  4.饮食与性格的差异 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喜欢共食,而西方人喜欢分餐? 由生人变为熟人 六、中国人共食的秘密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共食?

  中国人是否是自古就是共食的呢? 中国人是否是自古就是共食的呢? 皇帝:食前方丈 食前方丈 共食原因: 共食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一起吃; 二是吃同样的食物; 中国人思想的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人是个体意识。

  餐桌上敬菜…… 餐桌上敬菜…… 为什么两人见面时,中国人拱手,西方人握手?

  中国人喜欢扎堆,就是群体…… 当代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 八大菜系 菜、徽菜 北方文化特点

  :统一性 北方文化特点:统一性 特点 南方文化特点:多样化性 多样+统一=和谐 中国人的饮食讲究的就是一个字“ 中国人的饮食讲究的就是一个字“和” 人的饮食讲究的就是一个字

  宋人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 见君,共饮长江水。

  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受自然、经济、地理位置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发展。

  远古时期人类以生食为主,随之发展为熟食;烹饪技术由燎烤发展为蒸、煮、煎、炸等;饮食选材和菜系也不断丰富;饮食观也由“吃 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

  饮食风味也由闭塞的单一民族和地区融汇到如今的丰富多彩的饮食口味。

  饮食文化包括三点:第一是食物的选材和加工。

  选材受季节、节日风俗、地域和食忌思想等的影响;加工又包括刀工和烹调技术,通过刀法可将食物分为条、片、丁、沫、丝等,其给人的视觉效果和口感截然不同,烹调方法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第二是就人类而言,饮食文化包括少数民族、宗教和社会各阶层饮食文化。

  第三层次是与饮食有关的文学文化,包括历朝历代许多关于饮食介绍和文人对饮食的歌颂赞美的文学作品。

  扩展:中国的饮食文化:

  世界上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中国人自古至今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中国饮食文化从内涵上看,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中国饮食文化从外延看,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中国饮食文化从特质看,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饮食文化从影响看,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

  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

  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

  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

  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

  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饮食习俗的九大缺点

  综合国内外营养专家的意见,我国的饮食习俗主要存在着以下九大缺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1、中国人大多吃得过咸。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病的发病率。

  2、中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吃汤菜等宜用鸡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中国人的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5、中国人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这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6、中国人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好现象。

  7、中国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8、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卤肉。但制做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容易致癌。所以,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应少食卤肉。

  9、中国人喜欢大摆宴席请客。人们习惯于在宴席上饮大量白酒,或暴饮暴食,或烟酒同时来,有些地区还有布菜的不良习俗。这些习惯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健康饮食的四大原则

  1、控制好每天摄入甜点的热量

  每天摄入甜点的热量限制在100到150卡路里之间。如果是一个高热量的甜点就限制在250到300卡路里之间。虽然甜点不一定每天都吃,可是你要把每天的摄入量计算好,不能超标。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说我好几天都没有吃甜点了,今天就把一次性把前两天的没吃的甜点补回来。这可是健康饮食的大忌哦。

  2、尽量多吃谷物

  谷物是高纤维和抗氧化剂的来源。每多吃一点,健康就会多一点。所以要尽量多吃谷物类食物。

  3、多吃健康脂肪

  多吃坚果、种子类的健康脂肪。如花生、杏仁等。它们不仅拥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份,还能帮助降低血糖,防止你在一个小时之后摄入更多的糖分。

  4、提升每一餐的营养成分

  提高每一餐的营养价值。深颜色的水果,如草莓、樱桃,这些水果富含一种叫多酚的抗病植物营养素。(黑巧克力也含有大量的多酚,因为黑巧克力中有百分之70的可可豆。)

【中国饮食传统】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起源10-12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02-18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11-16

日本传统饮食礼仪12-06

中国的饮食文化01-27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05-09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07-24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差异06-05

中国饮食特点是什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