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论文发表指导

时间:2022-10-05 20:51: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发表指导

  论文发表有哪些方面需要指导的,以下的论文发表指导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借鉴。

论文发表指导

  发表论文有哪些注意事项【1】

  一、论文发表流程

  二、北大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一回事吗?

  三、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的几种分类方法

  四、 如何判断一个刊物为省部级以上刊物?

  五、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的鉴别方法

  一、论文发表流程

  1、把论文发给我们 (论文保证是原创、未公开发表过)。

  2、收到稿子进行回复,作者进行修改补充。

  3、根据论文内容和作者的意向确定所发表的期刊及费用。

  4、预付定金 。

  5、文章给杂志社编辑审核,审稿通过后邮寄给您稿件录用通知单(一般一周左右)。

  6、您收到用稿通知后三天内请付清余款,以确保您的论文能及时发表

  7、杂志出刊后杂志社会给每个作者邮寄样刊,以供您使用。

  至此,交易完成。

  二、北大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一回事吗?

  是一样的。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

  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最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

  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多方的追捧,并为全国各位大专院校进行职称评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目前最新版为2008版。

  三、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的几种分类方法

  中央期刊与地方期刊:截至20xx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

  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分是为了按照期刊的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

  核心期刊与省级期刊:“核心期刊”是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讲,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编纂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更多的参考标准。

  20xx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中查询有关的详细资料。

  相应的,具有全国统一刊号,但并不在刊物列表范围内的,通常称为“省级期刊”。

  四、如何判断一个刊物为省部级以上刊物?

  (一)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三种版本。

  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

  《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xx年出了 20xx版。

  20xx年出了20xx版。

  第三种是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现在也已经到20xx版本的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

  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二)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三)什么是“核心”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四)什么是“CN”刊物:

  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

  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五、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的鉴别方法

  合法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有固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非法期刊系没有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骗教师。

  一、正确辨别非法期刊的基本特征

  目前出现的非法期刊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 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

  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例如,有的叫《中国教育××》,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

  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

  有的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专家做顾问、特邀编辑。

  2. 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号,具有欺骗性。

  一般非法期刊,绝大多数都是既有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有些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式,有些国内统一刊号CN后面,大多都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的标识。

  3. 期刊基本上都是自办发行,具有隐蔽性。

  自办发行即不通过邮局,没有邮发代号。

  没有邮发代号的期刊从邮局或国家报刊发行网上是查不到他们任何信息的。

  也有少数非法期刊会编上一个邮发代号,但这些邮发代号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盗用其它期刊的邮发代号。

  4. 大多数非法期刊,社址、编辑部地址或注册地址都在香港、深圳、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通信地址一般只注明“××信箱”、“××大厦××室”或“××楼××座”,也常常在异地设办事机构。

  所以,社址、编辑部地址、注册地址与办公地址分离,是这类非法期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5. 从网上查询,常常发现这类非法期刊同名现象很多,同一名称的期刊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刊号。

  例如同是《×国教育》就有3家,同是《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就有北京、广州2家,又如《中国××教育研究》1个期刊,就有4个不同的刊号。

  6. 非法期刊都以盈利为目的,所有要发表的文章,都要交纳为数不菲的版面费。

  可以说,“拿钱发文章”是这类期刊最重要的特点。

  一般来说,这类期刊基本上是“来稿就登”,没有严格的审稿程序,版面费的多少视文章的长短而定,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

  7. 非法期刊的内容繁杂,版面混乱。

  不少非法期刊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规律,不设置分类栏目,文章杂乱无序,不符合正式期刊在内容编排方面规范化、标准化的格式要求。

  二、期刊刊号问题

  凡通过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三、识别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

  国内公开发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 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虽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主管单位,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

  而非法出版物一般没有国内统一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没有国内明确的主管单位,通信地址不祥,常常以XXX信箱收稿,印刷出版地都在大陆以外。

  以便逃避查处,当然不可能有邮发代码了。

  精选文学论文写作过程【2】

  (一)选题(创新价值)

  所谓选题,指的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

  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有四个方向,它们是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

  一个研究者的学术选题与他的学术兴趣、学术性格有关。

  对于一个擅长宏观把握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文学史研究以及社团、流派、思潮和创作群体研究;对于一个艺术感受力较好,文体意识较强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作家作品研究和文体研究这样的方向。

  研究方向的选择只是为选题圈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

  当这个大致范围基本确定之后,才可能进入具体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必须考虑这样两个因素:

  一是研究者对这个课题的积累,如果研究者在其研究课题方面没有深厚的积累,其研究就很难持续完成,他可能会有一些看似新鲜的见解,但他缺乏详实材料的有力支撑,由于对该课题缺乏真正的了解。

  他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不过是思想的浮萍,因没有深扎在学科土壤中的根脉而无法长成思想的参天大树。

  二是这个课题是否还有研究的空间,是否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是否能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表达出创造性的思想。

  因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是创新,重复研究在学术上完全是一种无效劳动。

  也许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思想,但如果这个思想已经被前人表达,那么,无论这个发现多么重大,发现过程多么独立,其价值也只能是零。

  (二)收集材料(实证方法)

  学术研究的价值规则是创新(有些学术研究还追求实用)。

  学术研究的方法规则是实证和逻辑。

  所以,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紧接着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材料和消化材料。

  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来自对材料的分析,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有赖于材料的支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包括至少三方面的材料。

  一是与课题有关的文学理论著作。

  文学理论从思维层面决定了一篇文学论文的框架结构,从思维层面为文学论文提供了逻辑基础,从思维层面去确定和深化研究者的思考方向。

  简而言之,文学论文的所有论点的形成、论据的组织都是在文学的指引下完成的。

  二是其他学者在此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常常是在一个具有相当长度的学术传统中进行的。

  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研究,惟其如此,学术才能形成一个可以延伸的阶梯传统,研究才能在这样一个传统中向前发展,向纵深挺进,向高度升华。

  三是与这个课题有关的全部文学作品。

  因为文学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只是思维方法上的东西,是我们的思维工具;他人的成果为我们提供的只是研究的途径、路标、参照,它们只是我们研究的辅助,而不是研究本身。

  我们的研究最终只能落实到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作品身上。

  文学作品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证材料,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不能回避的事实。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收集材料的途径。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研究材料一般包括文学作品、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几个方面。

  简单地说就是图书和论文两种形式。

  图书一般可通过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查询。

  论文和某些文学作品则要通过期刊检索。

  这里介绍一种最方便的检索渠道,那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出版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这是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影响最大的资料库,它每月一期,复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最新发表的有代表性的部分学术论文并分专题对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了索引。

  这个刊物已经有20多年的出版历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资料系统,每个有中文系的大学的图书馆都会有这个刊物。

  这个刊物对每个研究者的课题研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帮助。

  (三)形成观点和写出提纲(逻辑结构)

  收集材料之后的工作就是消化材料,消化材料的过程就是形成观点的过程。

  所谓消化材料就是阅读、研究材料。

  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有某些感想或心得。

  学术观点通常是这些感想和心得的理论提升、理性升华。

  当然,学术论文的观点与我们通常的心得感想不同,心得感想犹如天上彩虹,美丽炫目却无依无凭。

  学术观点的标准不是美丽而是真实,它必须有大量事实材料做依托才能成立。

  所以,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不能满足于有观点的存在,更要求对观点的论证。

  论证观点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形成观点的思维活动过程的一种还原。

  思维活动还原的物化表现就是学术论文的提纲。

  一篇学术论文的提纲实际上是作者关于某个问题的思想结构图。

  从提纲,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论点和论据,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路线和理论方法。

  提纲的形成必须遵循逻辑规则。

  论点如果没有论据作为支撑无异于胡言乱语,论据没有逻辑的组织无异于散沙一盘。

  材料使观点变得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观点使材料变得生动鲜活有的放矢。

  惟有通过逻辑的推演才能使似乎散沙一盘的材料变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样,也只有充满内在逻辑力量的论点、论据关系才成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框架,使学术论文成为一个周密的话语体系。

  好的提纲仿佛论文的蓝图,当蓝图做成,论文也就呼之欲出,伸手可及了。

  提纲又仿佛论文的骨架,提纲一旦形成,论文的基本思想就已经站立起来了。

  (四)论文的写作(赋予理论、材料、方法以生命的过程)

  当提纲完成,研究者就可以进入论文写作状态了。

  写作者将按照提纲标志的逻辑和结构将材料整合到文章中。

  如果提纲做得很好,那么,这时候的工作就犹如按图索骥,这样的表述似乎容易给人一种误解,那就是论文写作是对提纲设定的思维空间的一种机械性的填充。

  其实不然,即使有了一个很完善的提纲,论文的写作仍然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将材料在提纲的结构中水乳交融地统摄一体,这同样是一件颇有难度的工作。

  何况,一篇文章,不仅是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语言的表达;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而且还是文学的表现。

  思想、语言、文学将三位一体地表现在文章中。

  所以,将提纲转化为论文,是一个用语言激活思想,并通过文学作出最好表达的过程。

  所以,不要以为提纲形成就大功告成,其实,蓝图永远只是蓝图,要想矗立起一幢完整的建筑,还须我们付出最后的艰苦努力

  (五)审美感受的挖掘

  以于非文学学科的学术论文,我们的讨论到上面就可以结束了。

  但由于这里讨论的是文学论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点补充说明。

  客观的说,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中,文学这个学科是距离科学最远的一个学科。

  研究文学不仅需要理性思辨,同时也需要感性兴发。

  一篇完全不能体现研究者审美感受力的文学论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文学精神有所抵触的。

  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阐释不完全是一种理性行为,更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艺术感知。

  这就是说,文学论文的写作,既是一个抽象思维的活动,也是一个形象思维的活动。

  它兼容两种思维。

  抽象思维仿佛血脉,确定其走向;形象思维仿佛血液,激活其生命。

  事实上,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的第一事实。

  文学研究是否具有创新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是否将文学作品读出了新意。

  诗无达诂。

  这句话的含义是文学作品没有明确惟一的解释,西谚则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

  而将文学作品读出新意,实际上是对研究者艺术感受力的考验。

  对文学作品具有创新意义的解读,既是一篇文学论文论点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文学论文论点的有力支撑,同时,它还是文学论文最赏心悦目的部分,它的光芒将照亮整个文学论文,使文学论文在学术、学理、学统之外有了文学、艺术、诗的内蕴。

  现代文学研究论文范例

  在作家作品研究中,王晓明的论文《张贤亮:鬼魂的影子》可以作为范例。

  这篇论文最初发表在《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后收入《潜流与漩涡——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障碍》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在作家作品研究中,有侧重作品研究的,也有侧重作家研究的。

  王晓明这篇论文是一篇侧重作家研究的论文,也可称作作家论。

  通常的作家论都是从创作道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去讨论一个作家。

  而对作家从创作思想内容的探讨多集中在社会认识价值方面。

  这样的结果常常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很多作家都是相似的。

  同样的评价用在多个作家身上都可以,作家的个性因此淹沉。

  王晓明这篇论文的创新意义在于,他是从作家创作心理的层面去分析作家创作的作品,他试图打开作家的心理空间,进而揭示作家创作的审美意义。

  这是典型的个案研究,其结论也是非常富于个人性的。

  它很符合文学的特点,因为文学是以个性为特征的。

  王晓明在这篇论文中有一个预设的判断:像张贤亮这样承受过苦难的作家,身心都受到过严重的伤害而发生了变形,要消除这种变形,必须对苦难追根寻源,对自己精神历程深刻反省。

  但这种反省必须从审美角度去清理记忆,必须有尊重过去的诚意,正视自己的勇气和追求完整人格的信念。

  这实际上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反复回顾,二是彻底真诚。

  在这个前提下,王晓明指出,张贤亮是一个不断回顾过去的作家,也就是做到了第一条;但张贤亮的反省是否彻底真诚,还须做出分析。

  进入作家的心理世界可能是许多研究者的愿望,了解作家的心理显然有助于了解作品,但怎样进入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它不仅需要切入的准确和巧妙,同时还需要研究者自身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惟其如此,他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家的心理世界。

  王晓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那就是张贤亮1980年之后的小说的叙事人。

  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

  在《土牢情话》中他名叫石在,在《灵与肉》中他名叫许灵均,在《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系列小说中他名叫章永王粦。

  王晓明指出,这个张贤亮小说的叙事人同时也是小说的男主角。

  他的出现是张贤亮小说最重要的事件,它意味着张贤亮不再自己上场去评论那个颠倒的时代,而是请这个男人来追忆他在那个时代里的精神变化。

  王晓明认为,经过苦难的张贤亮不可避免地会有过人格变形,但张贤亮被狭隘的道德顾虑羁绊了,他不愿意彻底袒露他的心灵历程。

  一方面,他的诗人气质、他的审美才华促使他回顾过去;另一方面,他的道德顾虑促使他以一种为自己辩护的方式回顾过去。

  他的这种不彻底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1.张贤亮的笔墨总是有意无意地集中到男主人公的背叛行为上去。

  2.张贤亮揭示这些背叛行为的目的却是要解释它们。

  3.当张贤亮小说的叙事人兼主人公无法对自己的背叛行为作出令人信服的辩护时,这时候,张贤亮只好从被背叛者对背叛者的宽恕入手,这种宽恕在小说中的表现不是男人的理智,而是女人的感情。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王晓明指出,20世纪中国的痛苦表现为两种意识,一是外向的忧患意识,以《阿Q正传》为代表,揭示的是国民的病苦,这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主流,造成了卓越的写实作品;二是内向的反省与忏悔的意识,以《狂人日记》和《孤独者》为代表,呈现的是自我揭示。

  王晓明认为,张贤亮的小说属于内向的自我揭示,有了反省和忏悔的倾向,但由于道德顾虑形成的理智障碍,张贤亮的自我揭示没有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深度。

  这是一篇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分析的文章,依据的材料主要是作家的作品,而且是从作品中被有意无意遮蔽掉的内容去发掘作家的心理,抽象地说是从无意识发掘意识。

  这有着很大的难度。

  作者对张贤亮小说叙事人的分析十分精彩,不仅分析他做了什么,更分析他力图回避什么,分析他对自己行为的辩护,更分析这种辩护怎样无力从而怎样暴露了叙事人深层的心理动机。

  这显示出王晓明很好的审美感受力。

  由此可见,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既是文学论文最重要的手段,也最能显示研究者是否具有文学研究的素质。

  就文章风格而言,王晓明采取的是预设判断作为前提,然后分析作品揭示作家心理,进而概括民族文化心理的逆推方法,由小及大,以点释面。

  而有关所罗门的瓶子和“从炬狱中生还的人总带有鬼的影子”的比喻,极为恰切巧妙,为这篇文学论文增加了文采。

  论文辅文的写作规范示例【3】

  论文,一般指反映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成果的文章;它是围绕一个具体问题,把研究和探索的成果以自圆其说的方式论述出来,即提出观点,摆出材料,逻辑论证,得出结论。

  论文当中通常包括正文和辅文,如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注释、参考文献、课题标注等,都可以称之为辅文,它们对正文的检索、理解、信誉等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些内容需要如何写作,大多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各种书刊的要求也不一样。

  然而,根据国外传过来的行规和国内的相关经验,辅文的写作实际上有一些内在的约定。

  一、题目

  这里姑且把题目也归入辅文。

  论文不是文学性作品,题目不需要想象空间,而是应该简洁、明确,逻辑地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

  1. 题目不能太大,论文不是书稿,容量有限,命题要指向文章阐述的具体问题;反之,文章的标题不能与正文某个部分的小标题同名,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错误。

  例如,《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引入体育运动素材对我国的启示》一文,先分析相关引入的特点,总结部分又命名为“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引入体育运动素材对我们的启示”,与文章题目同名。

  一个帽子戴了大小两个脑袋,它的大小在科学上就不严谨,需要合理裁补。

  2. 题目不宜过长,其中的核心概念最好是一个,不超过两个;即使两个,也要显示它们的逻辑关系。

  核心概念是问题阐述的前提和基础,需要给与充分的阐释,核心概念多阐释也会多,这必然挤占摆材料做论证的篇幅,关键性的内容就少了。

  核心概念太多,说明作者对要研究的问题把握不清,不知道要做什么事。

  例如,稿件《基于交互技术的小学“图形与几何”概念认知的诊断设计》,题目里有三个核心概念:交互技术;“图形与几何”概念认知;诊断设计。

  联系正文来看,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却不明晰。

  经过编辑与作者的不断沟通,题目最后改为《借力互动技术,凸显数学练习设计 的本质》,核心概念变成了“互动技术”和“数学练习设计”两个,逻辑关系也很清楚,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作者的写作也找准了焦点,问题明晰化了。

  二、摘要

  摘要是对正文内容的观点性概括,以便读者尽快地对论文中的研究成果有个大致了解。

  面对海量信息,摘要和题目就像论文的衣服。

  题目一般是平面地指向文章所研究的内容,摘要则是传达对于相关问题的观点,是显示研究的成果,两者有适当的分工。

  一篇论文能提炼出精当的题目和摘要,往往表明作者的研究有价值,文章有看头;提炼这两者有助于修改和完善论文。

  1. 摘要必须扼要地阐明研究的缘由、重要的观点和最终结论,以及运用的特殊的材料和手段。

  通俗地说,摘要不是平面地介绍做了什么事,而是阐述做得怎么样,把成果晾出来。

  例如,上图摘要原本比较平面介绍做了什么,经过修改,前面补充了缘由,后面丰富了重要观点,由此对正文内容的呈现立体、生动了起来。

  2. 摘要不能简单重复引言、正文小标题和结论中出现的文字,需要将其概括性地重组;要求简洁、连贯,一般不采用引文,不罗列数据,不铺展内容,以150~350字为宜。

  3. 摘要必须客观,不使用“本文”“笔者”等词语,不要自己表扬自己,夸耀成果的意义。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信息汇集、检索方便,根据论文的中心内容提炼出来的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一篇论文通常选取2~5个词汇作为关键词。

  1. 它出自论文的题目和中心内容,要对全文具有涵盖作用,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部分。

  2. 它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而且是对某一事物和概念的具体指称,不宜是抽象的称谓;个别情况下才用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例如,稿件《创新实验设计,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编辑修改成三个:高中物理;实验设计;核心素养。

  其中,“创新实验”是一个有歧义的词组,这里“创新”可以作动词解,也可以作形容词解;而且“创新”带有自我夸耀的意思,不是一个客观的词汇。

  “培养途径”则是抽象的概念,又如“启示”“方向”等抽象概念,还有“分析”“比较”“研究”等行为动词,在检索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去搜索,提炼这些词汇作为关键词没有意义。

  四、作者简介和课题标注

  各个书刊对这两者的内容要求和摆放位置不尽相同,作者最好参考所投书刊的格式来书写。

  作者简介最少要提供工作单位、学位、职称,有的还需要年龄、性别、籍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等。

  课题标注主要署名来源、名称、编号等。

  五、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是解释性的文字,用来补充说明文中的内容,其呈现形式要求不一。

  有的放在文中,挨着被解释对象用括号标明;有的放在页面下部,当页排序标明;有的放在文尾,全文排序标明。

  具体看各书刊的处理。

  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

  它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内容的科学依据,也反映该篇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一般排列在论文末尾。

  1.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按国家标准《GB/T 7714—201x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主要涉及:作者—文献名—出版物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物、页码等)。

  总之,要把参考文献的来源交代清楚,交代具体,以便其他人可以查对、核实。

  文献的类型标注在文献名后面,具体类型和标识代码是: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

  电子资源载体和标识代码是: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2. 中国古代版权意识不浓,也没有参考文献的要求,所以很多古籍除了书名,往往没有出版物信息,甚至没有作者名称,如何变通处理需参考所投书刊的格式。

  3. 为了保证所参考和引证材料的公信力,一般应选择信誉较好、名声较大的出版物,选择比较有影响力的作者。

  例如,在国内CN刊号中,以G4收尾表示教育研究类期刊,以R收尾表示医学类期刊,随意跨界的期刊肯定不是好期刊。

  而且,在专业期刊中也有良莠不齐。

  4. 少用网络文献。

  因为网络文章普遍比较简短、零碎,缺乏充分的严密的论证,也缺乏编辑机构组织的审核,不足以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

  网络扫描书刊经常存在一定的错讹,也需要进行核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对于论文来说,寸心要变公心,辅文就是读者观望的窗口。

【论文发表指导】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发表指导10-05

论文发表10-05

机电论文发表10-01

论文发表哲学10-01

电大论文发表10-01

建筑论文发表10-01

化学论文发表10-01

论文发表流程11-17

论文发表邮箱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