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论文发表
自动化技术是除了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之外的第三大技术,这项及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电气专业正是这一类专业的一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已发表的电气专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已发表的电气专业论文范文一:煤矿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产业都实现了机械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将对生产的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前,我国煤矿产业的自动化生产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自动化技术也正在向着多样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煤矿机械设备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给煤矿生产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为此,煤矿企业应当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和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将这些先进的技术与实际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带动整个煤矿企业的发展。
1煤矿地面生产系统中电气自动化
煤矿的生产还包括地面作业的部分,具体包括煤层的粉碎、煤矿的筛选、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煤矿的地面生产主要通过地面生产系统来完成。
这个系统全面负责煤矿的加工、分拣、储存、运输等。
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易产生一定的噪音和灰尘,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作业人员提供了更为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系统运行的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1]。
地面生产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是控制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较常使用的主要有三种控制方式。
1.1继电气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手段。
在技术水平较为低下的情况下,这种控制方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例如系统过于复杂,线路过多且相互交错影响,给故障的排除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系统的灵活性差,无法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实用性上也较差。
这种控制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因此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煤矿开采地区仍在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1.2单片机构成的控制器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控制器上也有了升级。
利用当时已有的科技手段,使用了软件编程的方式来控制煤矿开采过程中应用到的电气设备。
这种控制方式有效地改善了继电气控制方式中灵活性较差的缺陷,但这种控制方式的稳定性较差,并且在信号的转化效率上较低,因此之后也被更为先进的控制方式所替代。
1.3可编程控制器方式
可编程控制方式是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控制手段,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方式。
它结合了上述两种控制方式的优点,并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电气设备的模块化管理。
在这种控制方式中,最为核心的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电源设备、端口、信息输入和输出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连接都采用了集成电路的方式,因此控制系统的整体规模很小,占用空间少。
此外,这种控制方式还具有稳定性强、灵活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电气设备的控制效率和质量[2]。
2煤矿提升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煤矿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大型的煤矿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一些煤矿开采设备和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发明和应用。
在当时,许多煤矿企业都采用了胶带运输的方式来进行煤矿的运输。
当代的煤矿运输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状况的监控系统,将煤矿的开采、运输、储存等环节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煤矿的生产也开始向着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有企业甚至研发出了全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对所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集中监控,有效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
随后,交变电流也应用到了煤矿生产中来,并进一步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
在煤矿的提升机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研制出了新型的提升机,实现对设备的中心管控系统,在加工工艺和运输工艺上都进行了革新。
此外,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有效减少了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煤矿产业的生产效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煤矿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在这一方面,我国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研发新的设备和技术,并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理论技术,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此外,在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上,企业和政府也应予以应有的重视,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注重生产安全性的提升。
对企业而言,提高生产的信息化程度不仅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要求,还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前提。
3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监控控制系统
我国当前使用的煤矿机械设备控制系统大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我国的专家和学者正在积极地研究符合我国实际生产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当前,我国在监控控制系统的研究水平上已经达到世界中等水平。
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已经开始应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监控控制系统,其中包括遥感设备、红外监控设备等。
在应用过程中,这些设备和系统都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设备的种类和生产量都较少,当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或替换时,零件的选择较少。
此外,设备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对国外的设备而言,我国研发的设备在使用寿命上整体较低,给煤矿生产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相关研�咳嗽焙脱芯坎棵庞Φ苯?徊接呕?嚎笊??璞傅闹柿浚?⑼ü?欢系氖导?陀τ茫?岣呱璞傅牟僮餍浴⑹涤眯院桶踩?訹3]。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供电系统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起到了给生产提供动力的作用。
为提高煤矿生产的整体自动化程度,在变电站的建设和控制过程中也应当采用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实现对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等,提高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
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使用从整体上提高了煤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5结语
在煤矿的生产环节中,应当有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红外线监测技术等,并完善煤矿的监控体系,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对我国的煤矿企业而言,提高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水平是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
煤矿企业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水平。
煤矿机械设备的电气自动化生产是未来的行业走向,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煤矿企业应当抓住发展机遇,做好技术的创新和开发,从而在市场中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已发表的电气专业论文范文二:浅探高原电气设计要点
高原地区,从地理上讲,一般指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
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主要是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含氧量低、气压低、昼夜温差变化大等等。
电气设备正常使用环境的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1000m,而中国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最低海拔基本上都超过或者接近上述数值,因此,在进行国内四大高原地区的电气设计的时候,
必须考虑地理、气候因素对电气设备的影响,进行设计、计算的时候对相关的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
随着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高原地区的工程设计也越来越多,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笔者以拉萨某酒店改扩建项目为例,简单概括一下高原地区电气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概况简介
1.1 气象情况
工程位于拉萨市区,海拔高度3650m左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最高气温28°C,最低气温零下14°C,全年雷暴日数(d/a)72.6,7月0.8m深土壤温度(摄氏度):15.3,最大冻土深度26cm。
1.2 市政电力情况
市政可提供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另外还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组用于给消防负荷及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
2 高压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当地实际海拔远超过高压电气设备正常使用环境的海拔(1000m),因此,高海拔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必须考虑。
高海拔对电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影响有两方面。
(1)电器设备的温升
高压电器一般都采用风冷的方式,海拔增加,空气密度随之降低,对于电器设备来说,其赖以散热的条件变的恶劣,造成的结果便是高压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升会比低海拔高度下增加。
不过,由于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相应的降低的,一定程度上能抵消低空气密度对于设备温升带来的影响,因此,在海拔不超过4000m的地区,高压电器的额定电流可以保持不变。
拉萨地区海拔高度3650m左右,因此,高压电器的额定电流可按照常规的进行选择。
(2)外绝缘水平
高海拔地区由于空隙稀薄,气压较低,空气绝缘的强度变弱,是高压电器的外绝缘水平降低。
对于海拔高度在1000m~4000m的高压电器外绝缘,海拔每升高100m,其外绝缘强度约降低1%。
本工程针对这种情况,选择了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对外绝缘进行了加强的高压电器以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海拔1000m以上的高压电器,选择其绝缘耐受电压的时候需要乘以修正系数(Ka)来进行修正。
Ka=em(H-1000)/8150
H―海拔,米。
m―工频、雷电冲击和相间操作冲击电压时取1。
纵绝缘操作冲击电压时取0.9。
相对地操作冲击电压时取0.75。
Ka也可按照图1进行选择。
3 导体载流量
由于内阻,导体在承载电流的情况下温度会升高,导体主要通过空气来进行散热。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散热效果比低海拔地区的要差,因此,在选择导体的时候,其载流量应该按照所在地区的海拔和环境温度进行修正,修正系数见表1。
4 防雷
西藏高原由于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高空空气环境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西藏是一个“高雷暴区”,其中拉萨地区的全年雷暴日数(d/a)为72.6,远高于一般的平原及沿海区域,进行防雷计算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设计中具体的防雷计算如下所示
已知条件:
建筑物的长度L = 110.6m
建筑物的宽度W = 48.8m
建筑物的高度H = 13.7m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72.6天/年
校正系数k = 1.0
计算公式: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1859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024Td ^1.3 = 0.024×35.60^1.3 = 6.3013
等效面积Ae为: H<100M, Ae =[LW+2(L+W)×SQRT(H×(200-H))+3.1415926×H (200-H)]×10-6 = 0.0295
计算结果: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三类防雷建筑。
三类:0.012<=N<=0.06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6<=N<=0.3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N>=0.06 一般性工业建筑。
5 室外管线敷设
高原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通常冻土层比较深,室外电缆采用在冻土层以下直埋敷设的话,施工的时候需要下挖很深,既不便于施工,也不利于以后的维护。
因此,室外电缆如果需要采用直埋的话,可以考虑将直埋电缆敷设在冻土层,同时增加敷设细沙的厚度,这个厚度建议不小于200mm;考虑到机械强度等其它因素的需要,在冻土层内直埋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具体的做法如图2所示。
高原地区的冻土情况也不尽相同,上述做法适合冻土层比较深,不方便在冻土层以下直埋敷设的情况。
由于拉萨地区的最大冻土深度为26cm,可以按照常规的直埋方式进行敷设。
6 柴油发电机
本工程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组用于给消防负荷及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
高原地区柴油发电机额定功率的选择跟一般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生产的普通型柴油发电机组,只合用于海拔1000m以下。
通常来说,柴油发电机的额定功率系指外界大气压力为101.325kPa(760mmHg),大气温度为2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保证能连续运行12小时的功率。
对于柴油发电机而言,高原地区区别于一般地区最大的运行条件就是气压。
以本工程所在的拉萨地区为例,年实际最低气压只有358mmHg(冬季),空气稀薄,含氧量比较低,如果采用普通的自然吸气的柴油发电机组,会因进气量不足而导致燃烧条件变差,使柴油发电机组不能发出额定的功率。
不考虑高原地区的特殊气象条件去选择柴油发电机的话,势必会造成柴油发电机额定功率偏小,应急状态下无法给相应的设备供电,造成不必要的人员、财产损失。
一般来说,高原地区设置柴油发电机的时候会从两个方面去解决上述问题。
(1)修正系数法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海拔、气压、气温等气象参数,在计算柴油发电机的额定功率的时候采用一个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以弥补柴油发电机的功率损失。
常规的修正系数如表2所示。
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修正系数是非常小的。
以本工程为例,拉萨地区海拔高度3650m,假设考虑柴油发电机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运行,需采用的修正系数都不到0.6。
显然,对自然吸气的柴油发电机仅进行修正系数法来进行计算、选择的话,会造成柴油发电机的效率非常低,油耗非常大,甚至对电能质量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
因此这种方法建议在海拔不是特别高的地区使用,这样系数不需要取的太小,避免了过度的浪费,同时可以选用普通的柴油发电机机型,一次投资也能相应的减少。
(2)采用高原地区专用的柴油发电机
国内知名的几大柴油发电机生产厂商均有针对高原地区使用的专用机型。
高原地区专用的柴油发电机最明显的一个技术特征是采用了增压措施,通过对供气进行增压,提高了空气密度以及含氧量,使燃油 能够更充分的燃烧,劲儿是功率恢复到原机低海拔的指定水平(原机额定功率)。
这类发动机通常还会对机组的冷却系统、启动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高原环境。
7 结语
高原地区由于其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对电气设备的性能、强度以及现场的施工有特殊的要求,在做设计的时候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完整性,为设备的运行等提供可靠的保证。
【电气专业论文发表】相关文章:
已发表的电气专业论文10-01
发表后的电气专业论文10-01
论文发表10-05
机电论文发表10-01
论文发表哲学10-01
电大论文发表10-01
建筑论文发表10-01
化学论文发表10-01
论文发表流程11-17